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现代汉语“V有”结构的认识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薛宏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V有"是篇章语法化的产物,是个以"有"为中心的静态性偏正结构。它表示V完成后在RT里的持续存在。"V有"的"有"并未语法化,它只分布在封闭的空间V后,和"了/着"没同一性。
关键词 “V有” 特性 空间动词 “有”
下载PDF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被引量:5
2
作者 雷冬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1,共11页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和已发生转指的V词汇化成动宾式的复合动词,后者"所"脱落之后,"有/无"和介词由于韵律的作用发生重新分析导致词汇化,同时介词从修饰动词的状语转变为"有/无"的宾语。"所"脱落的动因是:"有/无"具有要求其后谓词性成分发生转指的强制功能,而"所"同样具有转指功能,二者连用不符合经济原则。语法冗余手段的形成是促使"所"脱落的重要原因。"所"脱落后,其转指功能还作为隐性语迹作用于后面的动词或者介词。因此,"有/无+Prep/V"类词的形成,其实就是"有/无"和"所"字基于韵律的要求而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无+Prep V” “所” 脱落 词汇化 重新分析 转指
下载PDF
双否定让步构式及其习得探析——以“不V不V也/又要V+M”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汤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98,共7页
本文在语法习得构式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式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 本文在语法习得构式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式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分别存在时间差异与凸显差异。其构式义分别是"意愿义"的否定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否定让步构式 “不V不V也 又要V+M” 构式语法
下载PDF
说“S‖V〈得〉有∣NP”句式
4
作者 邢福义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S‖V得有NP"的组合,实际上包含两类不同的句式。其一,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补"的格局;其二,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宾"的格局... "S‖V得有NP"的组合,实际上包含两类不同的句式。其一,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补"的格局;其二,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宾"的格局。本文讨论不大引起人们关注的第二类句式。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讨论:主语S、带宾动词短语"V得有"、宾语NP。文章指出"S‖V〈得〉有∣NP"句式既有结构组织上的特色,又有语用上的特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得〉有∣NP”句式 结构助词“得” 语用价值
下载PDF
汉语被动式界定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116-123,共8页
"被动式"是汉语中一类常见而又独特的句式。关于被动式的界定,语法学界历来多有讨论,也多所争议。我们运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理论,从名称、外延和内涵三个方面对汉语被动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无标志被动式——意念被动式、... "被动式"是汉语中一类常见而又独特的句式。关于被动式的界定,语法学界历来多有讨论,也多所争议。我们运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理论,从名称、外延和内涵三个方面对汉语被动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无标志被动式——意念被动式、伪标志被动式——"由"字句、虚标志被动式——被动结构及"被V"式合成词等排除在真正意义的被动式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 遭受句 “由”字句 被动结构 “被V”式合成词
下载PDF
福州方言与普通话“有+V”格式之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敏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7-69,共3页
普通话和福州方言中的"有+V"格式是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普通话中充任"有"的宾语的谓词均已指称化(古汉语遗存除外),而福州方言中"有"的谓词宾语不失其陈述性。也就是说,普通话"... 普通话和福州方言中的"有+V"格式是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普通话中充任"有"的宾语的谓词均已指称化(古汉语遗存除外),而福州方言中"有"的谓词宾语不失其陈述性。也就是说,普通话"有+V"中的"有"是准谓宾动词,而福州方言中的"有"是真谓宾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 指称 陈述 福州方言 普通话
下载PDF
“有+V/VP”格式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金枝 《现代语文》 2019年第6期61-66,共6页
以汉语中的特殊语法语用现象“有+V/VP”格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了“有+V/V P”格式在现代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情况,阐述这一格式的语法、语用功能与语法化过程,揭示其演进规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有+V/VP” 使用情况 语法化
下载PDF
“V有”型动词的句法考察
8
作者 胡莎 《现代语言学》 2020年第4期489-498,共10页
文章从共时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9个“V有”动词。它们是“有”的一组下位复合动词,核心语义为“领有”,句中主要作谓语和定语。宾语大多数须满足抽象性、低生命性和名词性;“V有”动词动作性低,类似状态动词,在句中表达客体说明性,... 文章从共时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9个“V有”动词。它们是“有”的一组下位复合动词,核心语义为“领有”,句中主要作谓语和定语。宾语大多数须满足抽象性、低生命性和名词性;“V有”动词动作性低,类似状态动词,在句中表达客体说明性,用于现实句;“V有”和“V有N”都能作定语,需要带“的”,前者具有强调领属指别的限定性,后者具有强调性状特点的描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有 动词 句法表现 动作性 限定性
下载PDF
作为构式的“X和Y有(得)一V”格式研究
9
作者 郝璐杰 陈昌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43-145,150,共4页
“X和Y有(得)一V”是汉语中新兴的表示比较的构式,由比较主体(X)、比较基准(Y)和“有(得)一V”构成。该构式的整合层级可分为低、中、高三级。构式义为“说话人认为X在某一比较参项上与Y同样都具有高程度义”。
关键词 构式 概念整合 比较句 “X和Y有(得)一V”
下载PDF
汉语方言里的“V(x)有NP”结构——以河南浚县话、广东汕头话为例
10
作者 辛永芬 施其生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71,共11页
汉语方言的“V(x)有NP”,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形成了某种存在性结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Vx有NP”,如河南浚县话“俺银行存嘞有钱”“墙上挂嘞有画儿”;一种是“V有NP”,如广东汕头话“我银行存有零□[lo GFDCE GFDF6]钱”“墙块吊... 汉语方言的“V(x)有NP”,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形成了某种存在性结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Vx有NP”,如河南浚县话“俺银行存嘞有钱”“墙上挂嘞有画儿”;一种是“V有NP”,如广东汕头话“我银行存有零□[lo GFDCE GFDF6]钱”“墙块吊有蜀幅启功个字”。这种句式在方言中分布较广,河南北部、中部,广东丰顺、汕头、惠州,四川大部、湖南长沙,贵州贵阳等方言中都存在,具体句法表现不尽相同。“V(x)有NP”语义上是三种表述的套合,即“VNP”“V(x)有”和“有NP”的套合,句法上是一种特殊的兼语结构,源于汉语史共享宾语的连谓结构。目前,方言中丰富多彩的“V(x)有NP”是对汉语史同类结构不同阶段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浚县话 广东汕头话 中原官话 闽方言 V(x)有NP 兼语 补语
原文传递
日语「Vてある」与汉语“V有”的考察
11
作者 黄利斌 李广志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7年第1期88-98,149,共12页
现代日语中,动词テ形后接存在动词「ある」组成的「Vてある」构式表示动作行为结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是一种「結果相」。同样,现代汉语中,除了经常被讨论的'V了'构式和'V着'构式以外,'V有'构式也具备此用法。... 现代日语中,动词テ形后接存在动词「ある」组成的「Vてある」构式表示动作行为结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是一种「結果相」。同样,现代汉语中,除了经常被讨论的'V了'构式和'V着'构式以外,'V有'构式也具备此用法。「Vてある」和'V有'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很多相似点,基本上都表示客体对象的存在状态,最容易进入这两种构式的动词都是他动性高的动词。但是,一部分主体变化动词可在'V有'中使用,而在「Vてある」中却显得不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てある V有 他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