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葡萄种质RAPD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军 葛玉香 +2 位作者 包怡红 陈晓强 贺普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采用RAPD技术对山葡萄 7份种质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用 12个引物共扩增出 74个位点 ,平均每条引物产生 6个位点 ,其中 4 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百分率为 6 5 %。不同引物扩增的位点数不同 ,范围在 2~ 9个之间。对 7个供试材料间遗... 采用RAPD技术对山葡萄 7份种质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用 12个引物共扩增出 74个位点 ,平均每条引物产生 6个位点 ,其中 4 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百分率为 6 5 %。不同引物扩增的位点数不同 ,范围在 2~ 9个之间。对 7个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聚类 ,结果表明 :如取阈值T =0 .4 ,供试材料可分为 4组 ,第一组只有雄性山葡萄种质 1- 2 ;第二组包括雌能花山葡萄左山一和 730 93;第三组为两性花山葡萄双丰 ;第四组包括 3个雌能花山葡萄种质 75 0 2 3、左山二、730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RAPD技术 种质资源 种质鉴定
下载PDF
山葡萄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鉴定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军 贺普超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2,共4页
以雌花山葡萄(73064)冷藏幼叶、香妃葡萄新鲜幼叶为试材,分别采用修改的CTAB法、高盐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提的DNA纯度及产率有差别,从综合结果看,以CTAB法为好,所得DNA不需经... 以雌花山葡萄(73064)冷藏幼叶、香妃葡萄新鲜幼叶为试材,分别采用修改的CTAB法、高盐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提的DNA纯度及产率有差别,从综合结果看,以CTAB法为好,所得DNA不需经氯化艳梯度离心或柱层析,可直接用于RAPD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基因组DNA提取 RAPD分析 CTAB法
下载PDF
山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初报 被引量:7
3
作者 郭修武 景士西 林兴桂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山葡萄雌雄异株,由于严格异交,性状变异复杂,株系间在果实性状、结果习性、扦插发根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山葡萄资源无论直接和间接利用都有很大的选择潜力,在征集、保存、评价中必须重视种内多样性.通过雄株性别转换试验,看... 山葡萄雌雄异株,由于严格异交,性状变异复杂,株系间在果实性状、结果习性、扦插发根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山葡萄资源无论直接和间接利用都有很大的选择潜力,在征集、保存、评价中必须重视种内多样性.通过雄株性别转换试验,看出1000g/g的6-BA处理效果最好。同时也发现雄林在果粒大小、种子大小、固形物含量等果实性状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山葡萄资源研究中应重视雄株的评价和筛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性别转换 发根能力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运转、贮藏及再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管长志 曾骧 孟昭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53-15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山葡萄对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运转、贮藏及再分配利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山葡萄幼树晚秋叶施尿素后可很快被叶吸收并运到树体各部分,Ndff从叶运到根中(距离40cm)只需48小时,且运到根中后即部分形成蛋白质。休眠期80.0... 本文研究了山葡萄对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运转、贮藏及再分配利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山葡萄幼树晚秋叶施尿素后可很快被叶吸收并运到树体各部分,Ndff从叶运到根中(距离40cm)只需48小时,且运到根中后即部分形成蛋白质。休眠期80.02%的Ndff贮藏在根中,特别是细根,52.39%Ndff以蛋白态形式贮藏。翌春葡萄开始生长后,Ndff较总N优先用于新梢和叶片等新生器官的生长。不同时期,Ndff%最高的器官不同,一般生长活跃器官的Ndff%高。次年秋季,叶中Ndff仍可部分回流到树体内,第3年春天仍有小量Ndff重新分配到新生器官。Ndff可被山葡萄重复利用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贮藏 再分配 葡萄 Ndff
下载PDF
山葡萄不同气候区栽培适宜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润刚 刘井宽 +6 位作者 路文鹏 焦培娟 革志强 李晓红 金银浩 郭太君 沈育杰 《特产研究》 2003年第2期27-30,共4页
2000~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寒冷的吉林市左家地区或类似气候区栽培山葡萄,果实用于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0~12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3~14t。在较温暖的吉林省集安市(岭南地区)或类似气候区,酿制... 2000~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寒冷的吉林市左家地区或类似气候区栽培山葡萄,果实用于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0~12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3~14t。在较温暖的吉林省集安市(岭南地区)或类似气候区,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4~15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6~1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气候区 山葡萄酒 适宜产量
下载PDF
山葡萄负载量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润刚 李晓红 +3 位作者 路文鹏 李昌禹 郭太君 沈育杰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山葡萄进行单株负载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 × 1.0m的行株距建园,随着单株冬剪留芽量的增多,其单株产量、果穗数量、果穗上的'小青粒'和果实总酸大幅度增高,但植株的萌芽率、果穗平均重和果实含糖大幅度降低.因此,适宜... 对山葡萄进行单株负载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 × 1.0m的行株距建园,随着单株冬剪留芽量的增多,其单株产量、果穗数量、果穗上的'小青粒'和果实总酸大幅度增高,但植株的萌芽率、果穗平均重和果实含糖大幅度降低.因此,适宜的冬剪单株留芽量为45~47个芽(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负载量 果实质量 产量
下载PDF
葡萄种间杂交模式对后代果实总酸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屈慧鸽 邓军哲 +4 位作者 宋润刚 尹立荣 孙克娟 林兴桂 王军 《特产研究》 1992年第4期1-3,共3页
对三种不同种间杂交模式及其16个组合的山—欧杂交后代果实的总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模式的总酸含量也不相同。在AA×BB中,母本相同(左山二),父本为成熟期不同的欧亚种,其杂交后代的果实平... 对三种不同种间杂交模式及其16个组合的山—欧杂交后代果实的总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模式的总酸含量也不相同。在AA×BB中,母本相同(左山二),父本为成熟期不同的欧亚种,其杂交后代的果实平均总酸含量与父本的成熟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间杂交 果实
下载PDF
不同酿酒酵母对山葡萄北国蓝蒸馏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谢苏燕 舒楠 +2 位作者 金宇宁 肖家美 路文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154,共5页
以市场上常见的8种活性干酵母作为山葡萄北国蓝的发酵剂,通过比较发酵速率、定性定量分析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综合得出适合酿造山葡萄北国蓝蒸馏酒的酿酒酵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发酵速率最快的是酵母ADT,酵母... 以市场上常见的8种活性干酵母作为山葡萄北国蓝的发酵剂,通过比较发酵速率、定性定量分析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综合得出适合酿造山葡萄北国蓝蒸馏酒的酿酒酵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发酵速率最快的是酵母ADT,酵母CEC01次之;发酵完成后,酵母菌MST的发酵原酒酒精度最高,为(9.80±0.11)%vol,发酵最彻底,产酒能力优于其他酵母(P<0.05),其次是酵母CEC01,为(9.79±0.01)%vol;酵母菌CEC01发酵的山葡萄蒸馏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6394.24μg/L,其次是酵母VF(16163.22μg/L)、ADT(15576.32μg/L);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的是酵母CEC01,其次是酵母ADT。由此可得,酵母CEC01、ADT发酵能力强,产酒率高,且蒸馏酒的酒香浓郁、品质较好,适合酿造山葡萄蒸馏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北国蓝 山葡萄 蒸馏酒 香气物质
下载PDF
山葡萄酒主发酵降酸工艺筛选及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丁玉萍 高鹏飞 +3 位作者 陈琦 韩诚武 李春丰 刘德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以降低山葡萄酒酸度为目的,探究山葡萄酒降酸最佳主发酵用菌及工艺条件。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降酸菌种组合为同时添加降酸酵母菌与乳酸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降酸酵母与乳酸菌的接种比例为6∶4,总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2... 以降低山葡萄酒酸度为目的,探究山葡萄酒降酸最佳主发酵用菌及工艺条件。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降酸菌种组合为同时添加降酸酵母菌与乳酸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降酸酵母与乳酸菌的接种比例为6∶4,总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22℃,发酵时间为14 d,此条件下进行山葡萄酒主发酵,降酸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酒 降酸 主发酵工艺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山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颖琼 张庆田 +2 位作者 刘洪章 杨欢 路文鹏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171,共5页
以山葡萄"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分析山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在山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醪液中总糖含量持续下降并趋于稳定,可滴定酸含量持续下降;总糖含量在发酵前期差异极显著,后发酵阶段无差异,... 以山葡萄"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分析山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在山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醪液中总糖含量持续下降并趋于稳定,可滴定酸含量持续下降;总糖含量在发酵前期差异极显著,后发酵阶段无差异,可滴定酸差异显著性则与之相反;总酚、单宁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酚、单宁在整个发酵过程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有机酸总量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降低了55.67%。酒石酸与苹果酸含量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59.53%和62.50%;柠檬酸含量低于2.00 g/L,并无明显变化;乳酸、琥珀酸和乙酸均持续升高,草酸明显降低,这四种有机酸含量均低于0.30 g/L。有机酸总量、酒石酸和苹果酸均在发酵各时期差异极显著,乳酸差异显著,乙酸、草酸差异不显著,柠檬酸、琥珀酸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酒 发酵过程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