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收益与波动外溢的股市与汇市关联性研究——来自VAR(1)-MGARCH(1,1)-BEKK的证据 被引量:6
1
作者 贾凯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3-154,164,共12页
对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与汇市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全样本分析结果支持了"股票导向理论",即我国股市对外汇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外溢效应,包括收益外溢、冲击外溢、波动外溢、股市对汇市的非对称交叉外溢。但是,基于子样本... 对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与汇市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全样本分析结果支持了"股票导向理论",即我国股市对外汇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外溢效应,包括收益外溢、冲击外溢、波动外溢、股市对汇市的非对称交叉外溢。但是,基于子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与汇市间的上述外溢效应在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金融危机前支持流量导向理论,而金融危机后支持股票导向理论,这种变化与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产密不可分,这客观上增强了我国股市与汇市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1)-mgarch(1 1)-BEKK模型 股票市场 外汇市场 外溢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 Yeast Hybrid Libra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Regulating CaABI3/VP1-1 Expression in 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
2
作者 Huiru Deng Huan Tian +4 位作者 Liuyan Yang Siyang Ou Hui Wang Guangdong Geng Suqin Zhang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12期3273-3291,共19页
Hot pepper(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is a significant vegetable that is widely cultivated around the world.Currently,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caused frequent severe weather events,and waterlogging stress harms the... Hot pepper(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is a significant vegetable that is widely cultivated around the world.Currently,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caused frequent severe weather events,and waterlogging stress harms the pepper industry by affecting the planting period,growth conditions,and disease susceptibility.The gene CaABI3/VP1-1 could improve pepper waterlogging toleranc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pstream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CaABI3/VP1-1,a high-quality standardized yeast hybrid library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for yeast one-,two-,and threehybrid screening using pepper‘ZHC2’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with a library recombinant efficiency of up to 100%.The length of inserted fragments varied from 650 to 5000 bp,the library titer was 5.18×10^(6)colony-forming units(CFU)·mL-1,and the library capacity was 1.04×10^(7)CFU of cDNA inserts.The recombinant bait plasmid was used to successfully identify 78 different proteins through the yeast one-hybrid system,including one transcription factor within the 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 family and the other within the growth-regulating factor family.The interaction happened between LOC124895848 and CaABI3/VP1-1 promoter by point-to-point yeast one-hybrid experiment.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12 selected protein-coding genes was then evalua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 indicated the protein coding genes showe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waterlogging stress an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CaABI3/VP1-1 promoter could be inhibited or activated by up-regulating or down-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respectively.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the promoter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of hot pepper operating under waterlogging stres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regula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promo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 CaABI3/VP1-1 PROMOTER yeast one-hybrid interacting protein waterlogging stress
下载PDF
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氨氮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反应及耐受性分析
3
作者 蒋文枰 程顺 +5 位作者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杭小英 彭苗 李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究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在氨氮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反应及耐受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预试验确定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96 h LC_(50))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0、8、16 mg/L)氨氮... 【目的】探究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在氨氮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反应及耐受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预试验确定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96 h LC_(50))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0、8、16 mg/L)氨氮对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存活指标、肝脏组织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随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8和16 mg/L浓度下,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更低;(2)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肝血窦逐渐增大,局部破损增加,出现肝细胞融合,细胞轮廓与空泡界限模糊的现象增多。低浓度胁迫96 h与高浓度胁迫48 h和96 h均造成肝脏出现较大的病理学组织损伤。(3)SOD活性检测显示,对照组SOD活性稳定,而高、低浓度组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同时,翘嘴鲌“全雌1号”增幅更大,降幅更小,其在相同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下SOD活性较翘嘴鲌高。【结论】翘嘴鲌“全雌1号”较普通翘嘴鲌具有更强的氨氮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翘嘴鲌“全雌1号” 氨氮胁迫 生理应答反应 耐受性
下载PDF
Analysis of Protein and Isoenzym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atic Hybrids and Their Hybrid F_1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雪 杨彩玲 +2 位作者 张鸣 霍彩霞 朱彦荣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parental combination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Method]The soluble protein and peroxidas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atic h...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parental combination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Method]The soluble protein and peroxidas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atic hybrids and their filial genera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Result]The protein spectrum of filial generation with L.davidii var.unicolor as parent not only appeared the homologous band as parent with darker coloring,but also had new bands compared with parent.Peroxidase zymogram of hybrid F1 mainly displayed incomplete complementary and hybrid type of parent.[Conclusion]Protein spectrum and peroxidase zymogram could be used as the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 of lily,which could also detect the target traits of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 Lilium Asiatic hybrids Hybrid F1 PROTEIN PEROXIDASE
下载PD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 Pr1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血清研究
5
作者 宋妍 张世清 黄俊生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从本实验室分离筛选到的金龟子绿僵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t.anisopliae中,扩增得到PrlA基因全长,此基因全长为1242bp,经Blastn分析此基因序列与M.anopliae的PrlA基因(M73795)同源率为98%。以pET- 22b(+)为... 采用RT-PCR方法从本实验室分离筛选到的金龟子绿僵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t.anisopliae中,扩增得到PrlA基因全长,此基因全长为1242bp,经Blastn分析此基因序列与M.anopliae的PrlA基因(M73795)同源率为98%。以pET- 22b(+)为基础载体,构建pET-PrlA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 21(DE3)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分析,获得了约42kDa大小的重组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占表达总蛋白含量的63.2%。将表达的PrlA蛋白切胶回收后制备成抗原,免疫家兔4次后,采血收集抗血清,用ELISA测定效价为1/10000。结果表明,获得的抗体可用于更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M.anisopliaeis的侵染机理,弄清楚各Pr蛋白酶的作用方式和对寄主的选择优势,提高生防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 Pr1A基因 克隆 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与var基因家族
6
作者 尹继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红细胞膜蛋白1 var基因 家族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characterization and promoter analysis of LbgCWIN1 and its expression profiles in response to exogenous sucrose during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in lily
7
作者 Cong Gao Shiqi Li +4 位作者 Yunchen Xu Yue Liu Yiping Xia Ziming Ren Yun Wu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5-555,共11页
Lily(Lilium spp.)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flower, which is mainly propagated by bulbs. Cell wall invertases(CWINs), which catalyze the irreversibly conversion of sucrose into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he extracellul... Lily(Lilium spp.)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flower, which is mainly propagated by bulbs. Cell wall invertases(CWINs), which catalyze the irreversibly conversion of sucrose into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are key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sucrose allocation in higher plan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WIN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bulblet initiation process in bulbous crops,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Here, a CWIN gene of Lilium brownii var. giganteum(Lbg) was identified and amplified from genomic DNA.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LbgCWIN1 was highly upregulated exactly when the endogenous starch degraded in non-sucrose medium during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in Lb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motif, and domain analysis of LbgCWIN1 protein and CWINs in other plant species showed that all sequences of these CWIN proteins were highly conserved.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LbgCWIN1 possessed a number of alpha-amylase-, phytohormone-, light-and stress-responsive cis-elements. Meanwhile, β-glucuronidase(GUS) assay showed that the 459 bp upstream fragment from the translational start site displayed maximal promoter activity.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bgCWIN1 might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and be in the response to degradation of endogenous st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um brownii var.giganteum LbgCWIN1 Phylogenetic analysis Promoter analysis Bulblet initiation
下载PDF
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的选育
8
作者 毛超 赵鹏飞 齐向英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以山丹丹和兰州百合为亲本,培育山丹丹新品种。通过建立山丹丹和兰州百合无性系,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原生质体电融合,细胞培养再分化获得的变异植株。通过籽球培养,室内春化、室外栽培等确定变异植株性状。变异植株为无性繁殖,植株长势强... 以山丹丹和兰州百合为亲本,培育山丹丹新品种。通过建立山丹丹和兰州百合无性系,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原生质体电融合,细胞培养再分化获得的变异植株。通过籽球培养,室内春化、室外栽培等确定变异植株性状。变异植株为无性繁殖,植株长势强壮;花色为橘红色,鳞片环抱紧密,抗旱、抗寒性强,耐贫瘠,无明显病虫害。通过在延安市宝塔区、子长市高柏山、宜川县集义镇连续3年以上测试,发现品种稳定性好、异株率低、复花能力强。经过简化基因组分析‘延丹1号’含有山丹丹和兰州百合的基因,确定通过细胞融合培育获得了山丹丹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丹 延丹1 兰州百合 细胞融合 新品种 无性系选育
下载PDF
M_1与M_2增速差和PPI的动态相关性探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9
作者 刘艺 《西部金融》 2015年第2期19-23,共5页
在研究我国经济周期、货币供给、工业结构、投资需求变化对PPI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选取M1与M2增速差这一货币结构和活化指标,构建VAR模型,实证探究M1与M2增速差与PPI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发现:PPI对M1与M2增速差的响应滞后3个月,高... 在研究我国经济周期、货币供给、工业结构、投资需求变化对PPI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选取M1与M2增速差这一货币结构和活化指标,构建VAR模型,实证探究M1与M2增速差与PPI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发现:PPI对M1与M2增速差的响应滞后3个月,高度正相关;对于PPI的冲击,M1与M2增速差呈短期正响应、长期负响应的态势。M1与M2增速差可作为PPI的领先指标,底部、顶部反转形态具有较强的预警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与M2增速差 PPI 动态相关性 var模型
下载PDF
M1与M2增速差和PPI的动态相关性探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10
作者 刘艺 《当代经济》 2014年第17期134-137,共4页
在研究我国经济周期、货币供给、工业结构、投资需求变化对PPI的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选取M1与M2增速差这一货币结构和活化指标,构建VAR模型,实证探究M1与M2增速差与PPI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发现:PPI对M1与M2增速差的响应滞后3个月,... 在研究我国经济周期、货币供给、工业结构、投资需求变化对PPI的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选取M1与M2增速差这一货币结构和活化指标,构建VAR模型,实证探究M1与M2增速差与PPI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发现:PPI对M1与M2增速差的响应滞后3个月,高度正相关;对于PPI的冲击,M1与M2增速差呈短期正响应、长期负响应的态势。M1与M2增速差可作为PPI的领先指标,底部、顶部反转形态具有较强的预示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与M2增速差 PPI 动态相关性 var模型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1-MCP)对油桃果实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俊宁 饶景萍 +2 位作者 任小林 弓德强 朱东兴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1-甲基环丙烯(1-MCP)可延缓油桃果实硬度的下降,阻止引起果实软化的细胞物质(淀粉、纤维素、果胶)的降解,抑制与果实软化相关的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果实软化 油桃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实硬度 纤维素酶 淀粉酶
下载PDF
阳春砂与绿壳砂、海南砂的ITS-1测序鉴别 被引量:14
12
作者 潘华新 黄丰 +3 位作者 王培训 周联 曹柳英 梁瑞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81-483,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方法:从阳春砂及其常见伪充品绿壳砂、海南砂中提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1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样品ITS-1序列长度均为248bp,但绿壳砂有7个...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方法:从阳春砂及其常见伪充品绿壳砂、海南砂中提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1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样品ITS-1序列长度均为248bp,但绿壳砂有7个碱基与阳春砂不同,海南砂有12个碱基与阳春砂不同。结论:1序列可有效地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绿壳砂 海南砂 鉴别 测序 ITS-1
下载PDF
沙田柚自交花柱S_1-RNase的免疫胶体金定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薛妙男 李义平 +1 位作者 张杏辉 杨继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成功地检测了沙田柚自交花柱中存在的S1 RNase 结果表明 :沙田柚自花授粉后 1,2 ,3d 1/ 2处花柱段的S1 RNase分别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区、纤维内壁和纤维外壁 ;同时分析了自花授粉后 1~ 3d的S1 RNase的动... 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成功地检测了沙田柚自交花柱中存在的S1 RNase 结果表明 :沙田柚自花授粉后 1,2 ,3d 1/ 2处花柱段的S1 RNase分别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区、纤维内壁和纤维外壁 ;同时分析了自花授粉后 1~ 3d的S1 RNase的动态变化 ,及其参与沙田柚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可能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 沙田柚 抗体技术 自交不亲合性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不同初级三体n+1配子的形成及传递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成合 祝海燕 +3 位作者 王梅 申书兴 王新娥 黄亚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6-771,共6页
【目的】n+1配子传递率是进行三体遗传分析的重要参数。测定结球甘蓝"初级三体系"不同三体的n+1配子传递率为利用该"初级三体系"进行基因定位等遗传研究创造条件。【方法】结球甘蓝各初级三体分别与其二倍体亲本-9... 【目的】n+1配子传递率是进行三体遗传分析的重要参数。测定结球甘蓝"初级三体系"不同三体的n+1配子传递率为利用该"初级三体系"进行基因定位等遗传研究创造条件。【方法】结球甘蓝各初级三体分别与其二倍体亲本-9601进行相互杂交,杂交种子接种到MS培养基上培养繁殖成单株无性系;根尖染色体计数法鉴定杂交子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鉴定出的三体(2n+1=19)株数占鉴定植株总数的百分比表示n+1配子的传递率。【结果】各初级三体的n+1雌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5.28%(Tri-1)、12.68%(Tri-2)、12.31%(Tri-3)、30.51%(Tri-4)、22.81%(Tri-5)、7.46%(Tri-6)、5.36%(Tri-7)、42.37%(Tri-8)、9.23%(Tri-9);n+1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2.12%(Tri-1)、12.33%(Tri-2)、7.81%(Tri-3)、4.76%(Tri-4)、8.93%(Tri-5)、10.94%(Tri-6)、1.54%(Tri-7)、2.94%(Tri-8)、13.04%(Tri-9)。影响n+1雄配子形成和传递的因素主要有减数分裂前期Ⅰ三价体形成的频率、后期Ⅱ9/9/10/10分离的频率和花粉的生活力等。【结论】结球甘蓝各初级三体的额外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均能传递给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oleracea L.var. capitata L.) 初级三体 n+1配子 传递率
下载PDF
结球甘蓝SRK-ARC1-Exo70A1互作域的确定及作用强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松梅 高启国 +9 位作者 廉小平 毕云龙 刘晓欢 蒲全明 刘贵喜 柳菁 任雪松 杨晓红 朱利泉 王小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6,共13页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蛋白功能域,根据分析结果以典型的自交不亲和结球甘蓝E1为材料分别扩增SRK、ARC1和Exo70A1含不同功能域的截短体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K激酶域(SRKj)及其截短体SRKjΔ1—SRKjΔ4,Exo70A1全长及其截短体Exo70A1Δ1—Exo70A1Δ3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p GADT7(AD)质粒,将ARC1及其截短体ARC1Δ1—ARC1Δ8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载体p GBKT7(BD)质粒。用PEG/Li Ac法将获得的AD和BD重组质粒两两组合分别共转化到酵母AH109感受态中,观察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情况,进一步测定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后通过原核表达体外孵育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对SRK-ARC1及ARC1-Exo70A1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DNA测序和内切酶分析显示成功构建18个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且无自激活能力。在SRK-ARC1的10个试验组合中,只有ARC1Δ4、ARC1Δ8、ARC1与SRKj组合的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和MEL1。随着SRKj或ARC1截短体片段的延长,二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加,其中,ARC1Δ4与SRKj组合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高(酶活为15.98)。在ARC1-Exo70A1 16个试验组合中,Exo70A1Δ3与ARC1Δ1Δ3都相互作用,其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和MEL1。随着ARC1或Exo70A1截短体片段的延长,二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ARC1Δ2与Exo70A1Δ3组合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大(酶活性为25.07)。说明ARC1的N端和Exo70A1的N端发生了互作,而ARC1的C端、全长与Exo70A1都不发生互作。体外表达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发现,SRKj与ARC1Δ4、ARC1Δ2与Exo70A1Δ3均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结论】SRK的激酶域(SRKj)与ARC1的C端臂重复区发生互作,缩短SRK激酶域中的任何结构域或者缩短ARC1的臂重复区,二者都不会发生互作。ARC1的亮氨酸拉链和蜷曲螺旋与Exo70A1的N端结构域(去除pfam Exo70A1域)介导了二者的相互作用。SRK-ARC1的作用力强度小于ARC1-Exo70A1的作用力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 自交不亲和 SRK ARC1 Exo70A1 酵母双杂交 截短体
下载PDF
宽叶缬草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内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司晓芸 贾汝汉 +2 位作者 黄从新 丁国华 刘红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 :探讨宽叶缬草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含 4%胆固醇和 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 ,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以及对肾小球细胞外... 目的 :探讨宽叶缬草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含 4%胆固醇和 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 ,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以及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TGF β1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 :宽叶缬草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作用 ,肾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宽叶缬草在降脂同时 ,能减轻肾小球系膜病变和细胞外基质产生 ,降低肾组织内TGF β1和Ⅳ型胶原表达。结论 :宽叶缬草对高脂血症肾脏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内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缬草 高胆固醇血症 大鼠 肾组织 TG-β1 表达 影响
下载PDF
思茅松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毅 周旭 +3 位作者 毕玮 杨宇明 李江 王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38,共6页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第一个酶,也是限速酶。本文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获得思茅松DXS基因片段,然后根据获得的基因...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第一个酶,也是限速酶。本文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获得思茅松DXS基因片段,然后根据获得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思茅松树皮中克隆得到完整的DXS基因(Pk DXS1)。Pk DXS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2 888 bp,含有1个2 22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40个氨基酸,该基因推断的蛋白与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old&Zucc)DXS蛋白的相似性为99%,与欧洲云杉(Picea abies(L.)H.Karst.)DXS的相似性为97%;经氨基酸序列比对,推断思茅松DXS具有高等植物DXS酶特有的叶绿体转运肽,二磷酸硫胺结合位点和转酮醇酶结构域。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树皮的创伤促进DXS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DXS CDNA克隆 基因功能分析
下载PDF
乳酒隐球酵母变种CK-1产β-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家豫 刘雄雄 +1 位作者 孔维宝 杨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3,85,共7页
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降低乳制品中的乳糖含量.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对乳酒隐球酵母变种CK-1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以乳糖2.0%、... 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降低乳制品中的乳糖含量.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对乳酒隐球酵母变种CK-1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以乳糖2.0%、硫酸亚铁铵2.0%、磷酸二氢钾0.4%、起始pH6.0的培养基中,按接种量8%接种后,于30℃,120 r.min-1培养CK-1菌株2 d,β-半乳糖苷酶活力可达(17.02±0.38)U.mL-1,是优化前(基础发酵培养基酶活力(5.39±0.20)U.mL-1)的3.16倍.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了CK-1菌株的产酶量,为商业化β-半乳糖苷酶的大量生产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酒隐球酵母变种CK-1 Β-半乳糖苷酶 发酵 条件优化
下载PDF
拟南芥P5CS1基因转化羽衣甘蓝增强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大红 刘宏伟 +5 位作者 秦兰娟 崔文艺 李伟 李春枝 宋丽 李鸿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773,共6页
【目的】分析转拟南芥△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1)基因羽衣甘蓝的耐盐性,为获得较强的耐盐性羽衣甘蓝品种及其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拟南芥P5CS1基因(AtP5CS1)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羽衣甘蓝植物中,在盐胁迫下,分别检测转基... 【目的】分析转拟南芥△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1)基因羽衣甘蓝的耐盐性,为获得较强的耐盐性羽衣甘蓝品种及其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拟南芥P5CS1基因(AtP5CS1)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羽衣甘蓝植物中,在盐胁迫下,分别检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AtP5CS1 mRNA表达量、幼苗脯氨酸含量、株系根系性状、整株干质量和鲜质量、叶片相对水含量、叶片电导率和整株存活率。【结果】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P5CS1基因mRNA可正常表达,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Y1、Y2的主根和最长侧根长度较长,侧根数目较多,整株干质量和鲜质量较重;而且相对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P<0.05,下同),脯氨酸含量及存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植株(P<0.01),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结论】转AtP5CS1基因植株的耐盐表型优于对照,即AtP5CS1基因在羽衣甘蓝中的表达明显改善了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拟南芥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 脯氨酸 耐盐性
下载PDF
草莓新品种“通生1号”在吉林东部地区的生产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地周 朱俊义 姜云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27,共3页
"通生1号"草莓是由"绿叶东方草莓"花瓣诱导产生的优良性状突变体,经多年选育试验,并于2011年审定通过的草莓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果实圆形、果形整齐、酸甜适中、耐贮运和抗性强等优良特性。经过5a区域... "通生1号"草莓是由"绿叶东方草莓"花瓣诱导产生的优良性状突变体,经多年选育试验,并于2011年审定通过的草莓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果实圆形、果形整齐、酸甜适中、耐贮运和抗性强等优良特性。经过5a区域试验和适应性研究,表明"通生1号"草莓在吉林省东部及气候特点相似地区温室和露地栽培,表现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667m2平均产量为2 200~2 300kg,经济效益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东方草莓” “通生1号”草莓 适应性 吉林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