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DRAS资料探究河北中南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
1
作者 姬雪帅 杜晖 +3 位作者 张曦丹 黄若男 郭宏 郭旭晖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3期44-51,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北京VDRAS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21年7月31日发生在河北中南部的一次弓状强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冷涡的背景下,500 hPa涡后的冷空气与850 hPa的暖脊叠加,建立了不稳定层...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北京VDRAS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21年7月31日发生在河北中南部的一次弓状强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冷涡的背景下,500 hPa涡后的冷空气与850 hPa的暖脊叠加,建立了不稳定层结,在地面辐合线附近触发。(2)雷达回波由分散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强弓形出现时,最大强度值超过55 dBZ,存在径向速度大值区和中层径向辐合等特征,这些都预示地面大风的出现,而回波悬垂预示冰雹出现。(3)雷达反演的风场可以显示飑线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能清楚地指示飑线的出流、入流以及辐合区,对指示飑线不同部位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指示意义。(4)地面风场辐合导致雷暴单体触发,雷暴单体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中获得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中0~3 km的垂直风切变逐渐增强,低层形成冷池,热力不均匀区域扩大,沿着扰动温度梯度大值区与风场辐合区,新生对流向东向南传播,分散对流单体合并演变为飑线。(5)从飑线发展阶段的热动力结构分析中发现,由倾斜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形成垂直环流,下沉气流增强时,冷池效应增强,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也增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飑线发展的结果,同时新的环境条件驱动飑线向前移动并发展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飑线 vdras 冷池 雷达回波 风场反演
下载PDF
VDRAS产品在奥运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彦 陈明轩 王令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5-648,666,共5页
着重分析了VDRAS要素在奥运会期间对流天气形成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典型对流天气个例分析表明,阵风锋之间的碰撞对雷暴天气的形成具有指示意义,其中VDRAS强梯度的存在能够预示将要分离出阵风锋;冷中心的加强意味着降水还将发展,减弱意味... 着重分析了VDRAS要素在奥运会期间对流天气形成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典型对流天气个例分析表明,阵风锋之间的碰撞对雷暴天气的形成具有指示意义,其中VDRAS强梯度的存在能够预示将要分离出阵风锋;冷中心的加强意味着降水还将发展,减弱意味着降水要减弱。应用风廓线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VDRAS的信息做检验,表明在0.18~1.6km高度上风向基本一致,但是风速有时偏小2m/s;1.6~2.8km高度上,风向和风速大体一致;2.8~3.5km高度上,风向基本一致,但风速有时偏小2m/s。VDRAS气温高于地面自动站的气温约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ras 阵风锋 气象服务
下载PDF
应用多种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突发性局地强降水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令 王国荣 +4 位作者 孙秀忠 段丽 时少英 郭金兰 丁青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为了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和预警,利用常规天气图、BJ-ANC系统的北京区域雷达拼图和VDRAS风场、地面自动站、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垂直廓线、卫星云图等多种探测资料,对2009年7月13日和2008年8月14日北京城区的两次突发性强对流... 为了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和预警,利用常规天气图、BJ-ANC系统的北京区域雷达拼图和VDRAS风场、地面自动站、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垂直廓线、卫星云图等多种探测资料,对2009年7月13日和2008年8月14日北京城区的两次突发性强对流局地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炼了城区突发对流性暴雨预报预警的预报着眼点。分析表明:两个个例在水汽输送条件、中低层的动力条件、冷空气侵入等方面有有利的天气尺度条件;暴雨之前卫星云图上介于南北两个系统之间的晴空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1 km以下的中尺度辐合中心的联系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而在雷达回波的移向移速、各层VDRAS风场配置及风廓线雷达资料中水平风垂直廓线结构等方面有差异。通过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运用高时空分辨率资料作短时突发性对流性暴雨的预报能力,这对于主汛期的预报和服务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暴雨 卫星云图 雷达拼图 vdras风场 风廓线雷达
下载PDF
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卢焕珍 刘一玮 +2 位作者 刘爱霞 张楠 孙密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8-1086,共9页
应用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订正的天津探空资料,分三种类型统计分析了2004—2009年雷达监测到的50次由渤海湾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的规律及对应的天气背景;应用VDRAS系统资料分析了第三种类型(在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直接... 应用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订正的天津探空资料,分三种类型统计分析了2004—2009年雷达监测到的50次由渤海湾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的规律及对应的天气背景;应用VDRAS系统资料分析了第三种类型(在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直接触发雷暴)的热力、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强对流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可以直接触发雷暴并沿海风锋移动的同时发展加强;(2)不同的类型在雷暴生成的位置、发展加强的速度、强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3)Ⅰ型对应背景场的动力条件更为有利,强对流天气更为剧烈,Ⅲ型对应背景场的热力、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更为有利,对流抑制指数(CIN)小;(4)海风锋使得低层形成中尺度辐合线,沿海风锋垂直上升速度从地面一直延伸至3 km高度,强中心出现在1.5~3.0 km高度,最大风速达1.9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雷暴 出流边界 vdras系统资料
下载PDF
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触发、合并的动热力过程 被引量:14
5
作者 易笑园 刘一玮 +2 位作者 孙密娜 东高红 李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39-1548,共10页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结合VDRAS资料(其时间分辨率12 min、水平垂直分辨率分别是3和1 km左右),分别针对单纯海风辐合线触发和海风辐合线与已有雷暴系统合并的两个实例,揭示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影响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结...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结合VDRAS资料(其时间分辨率12 min、水平垂直分辨率分别是3和1 km左右),分别针对单纯海风辐合线触发和海风辐合线与已有雷暴系统合并的两个实例,揭示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影响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结果表明:(1)在环境系统风很弱时,天津沿海海风伸入内陆的移速约为15~18 km·h^(-1),且海风过后,气温降低、湿度加大。(2)海风辐合线配合地面高不稳定区,从而触发和加强了雷暴系统,对雷暴系统的预警时间可达2 h。(3)雷暴单体在海风辐合线附近产生,这与倾斜海风锋锋面(向海洋一侧倾斜)上的中尺度垂直环流相对应。(4)海风辐合线与雷暴系统合并后,雷暴系统强烈发展是由于海风辐合线附近积聚着水汽,同时也是辐合上升运动大值区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辐合线 雷暴系统 触发与合并 动力热力过程 vdras资料
下载PDF
渤海西岸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19
6
作者 易笑园 李泽椿 +3 位作者 孙晓磊 刘一玮 孙密娜 朱磊磊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34,共12页
利用卫星、雷达和加密自动站等监测资料,结合VDRAS系统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黑昼和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空间、热动力结构特征和发生、发展及维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9年渤海西岸圆形α-... 利用卫星、雷达和加密自动站等监测资料,结合VDRAS系统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黑昼和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空间、热动力结构特征和发生、发展及维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9年渤海西岸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有别于南方,其中只有16%可发展为中尺度复合体;黑昼现象是影响系统的特殊性所致。突发性暴雨的制造者是α-中尺度对流系统西端不断新生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其发生、发展、维持与边界层内冷池外流、对流层低层(1.3~2.4 km)侵入的西北气流与西南气流形成的辐合线或交汇线有密切关系。α-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上升速度中心在500 hPa附近,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别具有独自的垂直气流和弱边界层环流。α-中尺度对流系统内部扰动温度呈下负上正的垂直分布,促使了不稳定层结趋于稳定;冷池呈东厚西薄的楔形结构,有利于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昼和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vdras系统资料
下载PDF
“7·21”北京特大暴雨过程龙卷形成可能性探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琳娜 郭锐 +2 位作者 何娜 贺赟 吴剑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4-1083,共10页
针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了自有正规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降水过程,位于北京东部平原的通州地区在暴雨发生前出现了严重风灾。从天气尺度背景、雷达回波特征的角度详细论述了此次风灾是由龙卷造成的可能性,并使用VDRAS反演资料分析了造... 针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了自有正规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降水过程,位于北京东部平原的通州地区在暴雨发生前出现了严重风灾。从天气尺度背景、雷达回波特征的角度详细论述了此次风灾是由龙卷造成的可能性,并使用VDRAS反演资料分析了造成龙卷的超级单体动力结构特征。实况探测资料研究表明,该地区大尺度天气背景和大气温湿层结条件、三维环境风场切变条件都有利于龙卷的发生、发展。首先,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在发展最强盛阶段由于近地层强偏东风入流上升,在中层形成的有界弱回波区和径向速度回波的强中气旋两个特点,表明造成风灾的对流系统是一个发展完善的超级单体。进而,由超级单体在热力边界层300 m高度处的辐合上升运动表明了龙卷的出现,径向速度回波上分析出的TVS进一步证明了这是一次龙卷过程。最后,利用VDRAS反演的风场给出了这个超级单体风暴在空间结构上的动力特征:单体移动方向右侧低层为偏东风入流层,初生阶段入流层偏东风层次较高,东风随高度减弱,与高空随高度增强的偏西风出流层形成了稳定的垂直风切变;发展最强盛阶段低层为强东风入流、高空为强西风出流,超级单体中心为强烈的上升运动,致使超级单体本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环流,而单体的减弱则伴随着环境稳定垂直风切变的减弱和自身垂直环流的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超级单体 中气旋 TVS vdras
下载PDF
2013年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耿建军 李浚河 +3 位作者 杜佳 吴剑坤 刘璐 张淅妍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52-58,共7页
通过对2013年6月6日20时-7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多普勒雷达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VDRAS反演物理量等多种资料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500 h Pa北京... 通过对2013年6月6日20时-7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多普勒雷达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VDRAS反演物理量等多种资料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500 h Pa北京处于从河套以东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槽槽前,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地面处于东高西低的形势场中。2)北京处于850 h Paθ(se)高能舌的前部,为对流性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能量条件。3)强回波在单点稳定少动或多个降水云团先后经过同一地区,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大。4)超低空急流加强,且风向由东南转为偏南,南风分量明显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有利于出现短时强降水。5)据VDRAS反演物理量场的分析,某地区较长时间处于扰动温度相对大值区(0.9-1.2℃),与该区域降水较大相对应。强回波的合并与维持和其位于东南风和偏南风的辐合区中相关联。6)对EC、T639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检验表明,数值模式对明显大尺度系统影响的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较好,EC对本次过程的预报能力优于T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θse高能舌 vdras 列车效应 模式检验
下载PDF
天津一次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化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焕珍 张楠 刘一玮 《暴雨灾害》 2015年第1期17-26,共10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分析场资料,对2013年7月1日天津南部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发生...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分析场资料,对2013年7月1日天津南部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低空700—850 h Pa暖性切变线、高低空急流有利配置的背景下,属暖区暴雨。(2)大暴雨由若干β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加强后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对应雷达,强降雨是由西南方向不断移入天津南部的γ中尺度对流单体发展加强,并先后组织成若干东—西向带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先东北后偏东方向移动造成的,在大港南部有列车效应,具有典型的热带型降水回波特征。(3)逆风区的出现、中空急流向低层伸展,低空急流、超低空急流先后形成并加强,是降水强度加强的重要原因。(4)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维持、加强和中尺度低压倒槽东移、发展、入海加强为中尺度气旋,是先后造成对流单体发展加强并组织成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两个中尺度系统。(5)近地层中尺度切变线是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形成的原因,对流单体前侧的偏南冷性水平出流的叠加,一方面增强了沿切变线的辐合,一方面也加大了低层的水汽输送;带状对流系统后侧的偏北冷性水平出流与东南气流形成的中尺度切变线是地面中尺度气旋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vdras资料 列车效应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进 李琛 +2 位作者 于波 卢冰 王庆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2-910,共9页
本文基于2013—2015年北京铁塔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VDRAS、地面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短时强降水个例分为地面辐合线型和无地面辐合线型两类,并着重对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边界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短时强降水发生的... 本文基于2013—2015年北京铁塔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VDRAS、地面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短时强降水个例分为地面辐合线型和无地面辐合线型两类,并着重对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边界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预报信号。结果表明:根据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基本无法预判无地面辐合线型强降水的发生;而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地面辐合线型在强降水发生前1h,温度和位温减小,温度变率显著增大,最大达每分钟下降0.35℃;在强降水开始前3h,地面至325 m比湿增大,降水开始前20 min,比湿减小3.5g·kg^(-1);低空风切变在强降水开始前20min增大到"强烈"到"严重"程度,比湿跟低空风切变的提前量约为10~20min。因此,预报业务中关注铁塔气象要素及衍生物理量演变,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短时强降水 地面辐合线 气象铁塔 vdras
下载PDF
2016年北京地区一次雷暴大风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程月星 孙继松 +1 位作者 戴高菊 张慧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9-1541,共1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北京观象台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反演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客观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7日北京地区出现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条件特征、风暴结构特征及演变...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北京观象台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反演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客观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7日北京地区出现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条件特征、风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出现在弱天气尺度强迫环境中,较好的热力不稳定增强机制促使线状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形成雷暴大风天气。探空曲线中低层接近于干绝热的环境温度直减率和下沉对流有效位能突增等现象,对预报大风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上游雷暴的冷池出流与山前偏南暖湿气流在北京西部形成了明显的风向辐合,在强烈的扰动温度梯度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下,位于地面辐合抬升最强处触发新生单体并迅速发展。新生单体与风暴主体合并下山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抬升了冷池出流高度,与平原地区偏南暖湿气流形成显著的不稳定层结,产生显著的扰动温度梯度,触发不稳定能量使雷暴在下山过程中强度增强。多普勒雷达产品上也表现为强的反射率因子核,并出现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等特征,速度产品上可看到一对明显的端点涡旋。在冷池不断加强和端点涡旋对后入气流不断加速的共同作用下,后侧入流气流加强成为后侧入流急流,在低仰角速度产品上表现为显著的大风区。后侧入流气流将环境中的干冷空气夹卷进入云体,通过蒸发作用产生负浮力,使冷空气加速下沉,加之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最终造成剧烈的地面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雷暴增强 冷池 地形抬升 vdras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两条线状对流相继下山发展的边界层条件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彬 何静 +1 位作者 张迎新 周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3-654,共12页
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观测资料和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7日相继影响北京地区并造成短时强降水、大风、小冰雹等的两条线状对流活动。两条对流均生成于北京西北的河北张家口山区,且在山脚和平原地区继... 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观测资料和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7日相继影响北京地区并造成短时强降水、大风、小冰雹等的两条线状对流活动。两条对流均生成于北京西北的河北张家口山区,且在山脚和平原地区继续发展,但其边界层条件是不同的,第二条对流带在第一条影响后的冷垫上发展。结果表明:平原及山脚一带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包括高温高湿的边界层环境、低层环境风场与对流带前侧冷池出流形成的辐合,为第一条对流带在下山过程中快速组织化发展形成飑线提供了有利条件。飑线发展强盛阶段,冷池的发展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达到平衡,冷池前沿自地面至1.5 km高度处形成强辐合区,上升运动呈近乎垂直的形态。第二条对流带在前一条飑线形成的冷垫上继续发展,形成暖季高架对流,虽然风暴上升运动呈倾斜状且强度有所减弱,但是强回波(≥45 dBz)面积未减。一方面,第二条对流带受前一条飑线能量方面的抑制;但另一方面,两条对流带在合适的距离下,低层流场形成辐合,尤其是在第二条对流带的冷池与前一条飑线形成的冷垫靠近叠加以后低层辐合进一步加强,第二条对流带回波继续北上。本例高架对流发展的能量来源主要为边界层以上层结不稳定的大气,可能伴随在第一条飑线过境后由偏南暖湿气流带来的边界层以上对流能量重建过程。所以,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需要综合考虑热力、动力等多重因素,而VDRAS快速更新同化的再分析资料可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对流 高架对流 边界层 vdras 对流能量重建
下载PDF
应用多源观测资料分析华北一次极端暴雨过程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宇辉 孙云 +4 位作者 张南 金晓青 张叶 杨晓亮 康增妹 《气象科技》 2018年第5期965-970,共6页
基于风廓线、微波辐射计、VDRAS的5km分辨率资料,从风场、水汽条件方面,对2016年7月18—21日华北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风廓线和VDRAS风场在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槽、地面气旋降水阶段,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在降... 基于风廓线、微波辐射计、VDRAS的5km分辨率资料,从风场、水汽条件方面,对2016年7月18—21日华北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风廓线和VDRAS风场在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槽、地面气旋降水阶段,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在降水发生之前微波辐射计与VDRAS资料具有较好的吻合度。(2)风廓线低层风场上的脉动,对锋前暖区降水、高空槽降水的雨强大值时段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面气旋降水时间与东北风低空急流的出现相对应。(3)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比湿迅速增大对短临降水的订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 vdras资料 微波辐射计资料 特大暴雨
下载PDF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in a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a Squall Line Case 被引量:6
14
作者 Xingchao CHEN Kun ZHAO +2 位作者 Juanzhen SUN Bowen ZHOU Wen-Chau LE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06-1119,共14页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can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bility of a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Observe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ind...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can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bility of a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Observe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inds are assimilated together with radar radial velocity and reflectivity into a 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 using the VDRAS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4DVAR)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A squall-line case observed during a field campaign i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ique. A single observ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assimilating surface observations can influence the analyzed fields in both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surface-based cold pool, divergence and gust front of the squall line are all strengthened through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single surface observation. Three experiments--assimilating radar data only, assimilating radar data with surface data blended in a mesoscale background, and assimilating both radar and surface observations with a 4DVAR cost function--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surface data assimilation. Independent surface and wind profiler observations are used for verific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re improved when surface observations are assimilated in addition to radar observation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dditional surface data can help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t low levels. Surface and low-level features of the squall line-- including the surface warm inflow, cold pool, gust front, and low-level wind--are much closer to the observations after assimilating the surface data in VD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ras 4-D data assimilation radar data surface data squall line
下载PDF
一次后向传播对流风暴特征及传播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武冰路 尹泽疆 +2 位作者 王萌 秦睿 程月星 《气象科技》 2020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A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5月17日夜间发生在京津冀中部伴有强冰雹、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VDRAS资料与国家自动站资料进一步揭示对流风暴形成的环境条件以及...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A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5月17日夜间发生在京津冀中部伴有强冰雹、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VDRAS资料与国家自动站资料进一步揭示对流风暴形成的环境条件以及后向传播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下,京津冀中部的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前期京津一带的强对流天气形成较强的东北风冷池出流,与渤海湾的东南气流交汇,在廊坊北京交界一带形成了向南移动的地面辐合线,并触发了对流。由于新生风暴单体与成熟风暴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使得在廊坊北部形成东西向带状风暴系统,造成对流风暴不断向西传播。向西传播的风暴与西北东南向的平流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风暴运动方向为西南方向,成为典型的后向传播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风暴 后向传播 超级单体风暴 vdras 冷池出流
下载PDF
河北张家口一次超级单体龙卷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姬雪帅 黄山江 +1 位作者 张曦丹 侯晓琦 《气象科技》 2022年第4期545-553,共9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北京VDRAS资料,对2021年7月1日发生在张家口的一次与超级单体伴随的龙卷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的东南象限、低空切变线前侧暖区及地面辐合线附近。(2)雷达资料分...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北京VDRAS资料,对2021年7月1日发生在张家口的一次与超级单体伴随的龙卷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的东南象限、低空切变线前侧暖区及地面辐合线附近。(2)雷达资料分析显示在超级单体的南侧产生了此次龙卷,龙卷过程中超过50 dBz的高度在6 km以下,强核中心在3 km以下,为低质心的对流系统,反演的风场上在低层1 km高度存在闭合的气旋性环流。(3)北京VDRAS资料分析表明低层强辐合与高层强辐散配置、中低层强的正风暴相对螺旋度为龙卷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垂直速度分布显示龙卷生成地存在强上升运动,其两侧均存在下沉运动;扰动温度的垂直分布表明4 km以下存在负中心,4 km以上存在正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超级单体 vdras 风暴相对螺旋度 雷达风场反演
下载PDF
A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System for Skillful Operational Prediction of Convective Storms
17
作者 Nathan SNOOK Qinghong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02-1103,共2页
Forecasting convective storms using NWP models is an important goal and a highly active area of ongoing research. Skillful and reliable NWP of convective storms could allow for severe weather warnings with longer lead... Forecasting convective storms using NWP models is an important goal and a highly active area of ongoing research. Skillful and reliable NWP of convective storms could allow for severe weather warnings with longer lead times, as opera- tional forecasters begin to incorporate convective-scale fore- casts into severe weather forecast operations (Stensrud et al., 2009, 2013). This would then provide vulnerable individuals and industries with more time to seek shelter and/or mitigate the impact of severe weather haz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ras A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System for Skillful Operational Prediction of Convective Storms NWP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婉莎 余毅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6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甲状旁腺增生肥大、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和钙磷代谢紊乱为特征。SHPT还可引起各种骨病,增加软组织和血管钙化的风险,提高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甲状旁腺增生肥大、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和钙磷代谢紊乱为特征。SHPT还可引起各种骨病,增加软组织和血管钙化的风险,提高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目前SHPT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磷结合剂、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VDRA)及钙敏感受体(CaSR)激动剂等。本文综述SHPT治疗的药物临床评价,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 磷结合剂 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VDRA) 钙敏感受体(CaSR)激动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