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中可溶性VEGFR-2酪氨酸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1
作者 徐娟 王柯 +3 位作者 杨润琳 黄飚 段作营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480,共6页
针对人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进行体外表达,并对表达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表达VEGFR-2酪氨酸激酶重组大肠杆菌,通过研... 针对人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进行体外表达,并对表达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表达VEGFR-2酪氨酸激酶重组大肠杆菌,通过研究不同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超声条件等对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Western Blot法ELISA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鉴定和活性测定。成功地将1 000 bp左右的VEGFR-2酪氨酸激酶DNA片段插入载体pQE30中,在优化条件下重组蛋白较好地可溶性表达。SDS-PAGE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 000,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它能与抗Flk-1和抗His抗体特异反应,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利用ATP催化底物磷酸化的激酶活性。通过重组DNA技术使人体VEGFR-2酪氨酸激酶在大肠杆菌得到可溶性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vegfr-2激酶 表达 纯化 活性测定
下载PDF
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伍小云 张嘉杰 吴曙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对28个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所得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81,回归系数r2=0.958,统计方差比F=64.964,影响药效的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5.7%和34...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对28个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所得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81,回归系数r2=0.958,统计方差比F=64.964,影响药效的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5.7%和34.3%。CoMFA模型的三维等值图为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 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3
作者 栾文强 朱晓静 +1 位作者 王聪 董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4097-4099,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贲门腺癌患者,均是局部晚期老年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贲门腺癌患者,均是局部晚期老年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IMRT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持续随访3年,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血清VECFR等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贲门腺癌 IMRT放射治疗 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4
作者 黄道伟 张越 +4 位作者 陈颖 马林登 赵炳洋 柴婷婷 杨吉霞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0-259,共10页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并分别评价其对c-Met和VEGFR-2的抑制活性,探讨初步构效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化合物HBST144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等方法,设计、合成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并分别评价其对c-Met和VEGFR-2的抑制活性,探讨初步构效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化合物HBST144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等方法,设计、合成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化合物对激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抑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1e具有较强的c-Met和VEGFR-2激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0.062μmol·L^(-1)和0.061μmol·L^(-1),可作为优选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激酶 vegfr-2激酶 双靶点 抑制剂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