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产地藏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中拉毛草 张锐 +2 位作者 林宇红 江春德 拉毛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评定不同地区藏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藏羊各20只,分别取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组成、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产地的藏羊宰后pH45min... 为评定不同地区藏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藏羊各20只,分别取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组成、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产地的藏羊宰后pH45min和pH24h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甘南藏羊的色泽和嫩度优于海北藏羊;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其中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和11种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产地藏羊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甘南藏羊脂肪酸组成比例更佳,ω-6/ω-3接近1∶1,显著低于海北藏羊(P<0.05)。共检测出12类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味活性值(OAV)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羊肉比海北藏羊肉具有更丰富的肉脂香味和果香味。综上,甘南藏羊肉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组成都更加优异,感官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藏羊肉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9种国产虾酱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斯婕 钟比真 +3 位作者 胡明明 彭斌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53-362,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国产虾酱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电子鼻以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9种不同产地虾酱的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虾酱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添加香辛料与米酒的虾酱以... 为探究不同国产虾酱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电子鼻以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9种不同产地虾酱的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虾酱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添加香辛料与米酒的虾酱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53.310%~69.144%),添加了大豆油的虾酱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48.891%),未添加香辛料的虾酱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55.173%~72.252%)。电子鼻可以明显区分添加米酒的虾酱与其他虾酱(P<0.05),但对其他几种虾酱区分不显著(P>0.05)。虾酱中共检测出24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醇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酯类、吡嗪类为主。添加米酒的虾酱以酯类及芳香族化合物为主,添加大豆油的虾酱以酯类、吡嗪类、芳香族化合物为主,添加香辛料的虾酱中含有一定量的酰胺。产自广东的虾酱挥发性物质种类最为丰富,检测出80种以上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国产虾酱的产地溯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7 位作者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日粮精粗比 瘤胃细菌菌群 挥发性脂肪酸 挥发性脂肪酸转运载体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瘤胃发酵水平对湖羊屠宰性能、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及肠道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
作者 王海波 占今舜 +7 位作者 贾浩滨 陈新锋 谷志勇 钟小军 潘月 李开嵘 赵生国 霍俊宏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268,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瘤胃发酵水平对湖羊屠宰性能、机体抗氧化、免疫功能及肠道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45 d、平均体重(14.88±0.12)kg的健康断奶湖羊公羔16只,依据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将其分为高挥发性脂肪酸(HVFA)组和低... 本试验旨在研究瘤胃发酵水平对湖羊屠宰性能、机体抗氧化、免疫功能及肠道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45 d、平均体重(14.88±0.12)kg的健康断奶湖羊公羔16只,依据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将其分为高挥发性脂肪酸(HVFA)组和低挥发性脂肪酸(LVFA)组。每组8只湖羊,自由采食饮水、混合饲养,试验期180 d。结果表明:与HVFA组相比,LVFA组湖羊屠宰率、背膘厚度、肋肉厚、瘤胃器官指数均提高(P<0.05),皱胃器官指数降低(P<0.05);肝脏和血清中的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肠道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无显著差异;LVFA组血清和肝脏中总蛋白含量提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降低(P<0.05),尿素氮、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变化;LVFA组瘤胃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值均降低(P<0.05),但对肠道中挥发性脂肪酸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瘤胃不同发酵水平对湖羊肠道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但能调节机体代谢,改善湖羊胴体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免疫 抗氧化 屠宰性能 湖羊
下载PDF
蓝藻泥浓度对其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5
作者 付维莲 郭太勇 +7 位作者 邓优 王昌梅 尹芳 吴凯 杨斌 赵兴玲 梁承月 张无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蓝藻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试验,发现加入蓝藻泥后乙酸占比增多,但丙酸占比下降,对其他酸影响不大;蓝藻泥浓度为20%(w/v)时产VFAs最多,达4.10 g/L;蓝藻泥浓度越高,产酸越多,pH下降越明显,蓝藻泥浓度为20%(w/v)... 采用不同浓度蓝藻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试验,发现加入蓝藻泥后乙酸占比增多,但丙酸占比下降,对其他酸影响不大;蓝藻泥浓度为20%(w/v)时产VFAs最多,达4.10 g/L;蓝藻泥浓度越高,产酸越多,pH下降越明显,蓝藻泥浓度为20%(w/v)时,pH下降2.12;发酵前后总固体(TS)、挥发性总固体(VS)和溶解性蛋白质显著下降,但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OD和氨氮浓度上升,表明产酸细菌更倾向于利用蛋白质生成VF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泥 厌氧发酵 浓度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烤羊排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李凯旋 王璇 +4 位作者 刘洋 王鹏 王金花 田洪磊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3-151,共9页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感官分析和电子鼻结果显示两样品的香气轮廓存在差异,其中直接烤制样品具有更强的烤香、脂香和羊肉味(P<0.05)。在两种烤羊排中共检测到44种挥发性化合物,直接烤制样品中醛类、醇类、含氮化合物等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均高于蒸烤结合样品。采用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气相色谱-嗅闻共鉴定出35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强势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癸醛、己醛、辛醛、壬醛、(E,Z)-2,6-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酮、3-辛烯-2-酮、2-壬酮、庚酸、2-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苯并噻唑、2-戊基呋喃。两种样品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相似,但稀释因子不同。直接烤制羊排的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蒸烤结合样品(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40.66%,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三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与烤羊排特征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式 羊排 挥发性化合物 脂肪酸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芥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
7
作者 贺茂芳 张博 +4 位作者 唐一梅 张育珍 张剑 韩禄 秦蓓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6-1411,共6页
研究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直接分析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将芥花油中的脂肪酸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单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当顶空进样器... 研究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直接分析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将芥花油中的脂肪酸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单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当顶空进样器在170℃平衡20min、芥花油质量为3.0g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丰度最强。在最佳进样条件下,共鉴定出39种挥发性物质,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20%;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共20种,占比61.52%;醇类共10种,占比17.74%;烯类共4种,占比13.70%;其他种类5种,占比5.24%。含量在5%以上的物质有6种,它们分别是王醛,(E)-2-十烯醛,(E,E)-2-十一烯醛,1-甲氧基-2-丙烯,已醛,1-甲基环丙烷甲醇。芥花油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共11种,占比5.94%;单不饱和脂肪酸共6种,占比9.92%;多不饱和脂肪酸共2种,占比84.14%。含量最高的是α-亚麻酸(63.25%),其次是亚油酸(2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花油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优化及在胶州湾海域的应用
8
作者 岳书香 庄光超 +1 位作者 赵敏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本文优化了一种简便且实用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孔隙水中的VFAs,使用2-硝基苯肼将水样中VFAs衍生化,并利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在400 nm处进行检测分析。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和乙酸盐的空白进行了合理优化,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 本文优化了一种简便且实用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孔隙水中的VFAs,使用2-硝基苯肼将水样中VFAs衍生化,并利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在400 nm处进行检测分析。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和乙酸盐的空白进行了合理优化,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乙酸盐的检出限由5μmol/L降低至0.5μmol/L。乳酸盐、甲酸盐和丙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2、0.3和0.3μmol/L。该方法检出限较低,精密度较高,已成功应用于胶州湾的孔隙水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乙酸盐 衍生化 液相色谱法 沉积物孔隙水 胶州湾
下载PDF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分析
9
作者 张丽娃 岳耀敬 +7 位作者 安雪姣 李建烨 杨博辉 徐振飞 张金霞 耿智广 郭艳丽 张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28-4442,共15页
旨在分析湖羊与其杂交组合绵羊肌肉胆固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选取3月龄左右的湖羊(♂湖羊×♀湖羊,HH)、陶湖F_(1)代(♂陶赛特羊×♀湖羊,TH)和南湖F_(1)代(♂南丘羊×♀湖羊,NH)公羔各16只,在... 旨在分析湖羊与其杂交组合绵羊肌肉胆固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选取3月龄左右的湖羊(♂湖羊×♀湖羊,HH)、陶湖F_(1)代(♂陶赛特羊×♀湖羊,TH)和南湖F_(1)代(♂南丘羊×♀湖羊,NH)公羔各16只,在相同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下单栏饲养,试验共95 d(其中预试期15 d)。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的7只试验羊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用于测定胆固醇、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NH组肌肉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TH组(P<0.05)。三组羊肌肉中共鉴定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中,TH和NH组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HH组(P<0.01);非必需氨基酸中,TH和NH组丝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HH组(P<0.01),而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NH组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三组羊肌肉中共鉴定出30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中,HH组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显著高于NH组(P<0.05),在单不饱和脂肪酸中,NH组顺-10-十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HH组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TH组,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NH组(P<0.05)。三组羊肌肉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NH组2-庚醇含量显著高于TH和HH组,3-羟基-2-丁酮含量显著高于HH组,噻唑含量显著高于TH组;而2-庚酮含量显著低于HH组(P<0.05)。综上所述,本地湖羊通过与无角陶赛特和南丘羊杂交,其后代肌肉具有更加理想的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及丰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当地优质羊肉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南湖F_(1)代 陶湖F_(1)代 氨基酸 脂肪酸 胆固醇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MFC型生物传感器监测厌氧消化中挥发性脂肪酸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怡婷 李梅 +2 位作者 杨竹慧 赵朦 张百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56,共5页
从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入手,主要关注该技术在挥发性脂肪酸(VFA)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反应器构型、电极材料、分隔膜材料、电活性微生物等因素对MFC型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对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 从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入手,主要关注该技术在挥发性脂肪酸(VFA)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反应器构型、电极材料、分隔膜材料、电活性微生物等因素对MFC型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对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提升MFC型生物传感器在VFA监测方面的性能奠定基础,为推动厌氧消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厌氧消化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1
作者 左子珍 王海波 +4 位作者 柴志欣 符健慧 张翔飞 罗晓林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2-1114,共13页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10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2)和基础日粮加1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3),预饲10 d,舍饲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RPM3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RPM1组与RPM2组(P<0.05);RPM1组、RPM2组、RPM3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牦牛半腱肌样品中共检验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计算发现,CON组、RPM1组、RPM2组和RPM3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9种、11种、9种和1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牦牛半腱肌提供了独特的肉香与油脂香等;CON组、RPM1组与RPM2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壬醛,而RPM3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辛烯-3-醇;RPM1组的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且具有独特的水果香味与坚果味,RPM2组的醇类与烃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四组半腱肌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半腱肌CON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RPM1组和RPM2组(P<0.05),其中RPM1组与RPM2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二碳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M3组(P<0.05);RPM1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著高于RPM2组与RPM3组(P<0.05),其中RPM1组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ON组十七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RPM2组(P<0.05);各组间半腱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0 g·d^(-1)的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风味丰富度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日粮添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蛋氨酸 牦牛半腱肌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厌氧反应器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 被引量:61
12
作者 刘艳玲 任南琪 +3 位作者 刘敏 王爱杰 李建政 吴忆宁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31-34,共4页
挥发性脂肪酸 (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了用程序升温及恒温分析厌氧反应器中 VFA的两种最佳色谱条件,程序升温较恒温条件下样品分离效果好,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小,样品回收率高,缺点是测一个样需 30min,耗时 ;... 挥发性脂肪酸 (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了用程序升温及恒温分析厌氧反应器中 VFA的两种最佳色谱条件,程序升温较恒温条件下样品分离效果好,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小,样品回收率高,缺点是测一个样需 30min,耗时 ;恒温法的优点在于样品测定简便快速 ,测一个样只需 8~ 10min。同时比较了样品预处理加酸与不加酸的效果,证明样品酸化 (pH小于 2)是用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 VFA的必需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厌氧反应器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晓凤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3期42-46,53,共6页
在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通过每天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可以了解厌氧发酵系统的运行情况。分别采用Nordmann滴定法、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 在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通过每天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可以了解厌氧发酵系统的运行情况。分别采用Nordmann滴定法、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比色法待测样品预处理过程较多等原因,导致采用比色法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结果较不稳定。气相色谱法操作繁琐、样品预处理过程较多,单个样品试验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要测定单种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情况。Nordmann滴定法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兼具有操作简单、精密度高等优点,因此建议厨余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优先使用Nordmann滴定法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挥发性脂肪酸 Nordmann滴定法 气相色谱法 比色法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山苍子油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14
作者 李佳灵 杨舒曼 +4 位作者 牛阳雨 张艳东 朱依纯 蒋黎艳 肖新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3,19,共8页
旨在为山苍子油的高效加工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山苍子果为对照,对山苍子果进行微波预处理,考察微波预处理时间对压榨山苍子油得率、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 旨在为山苍子油的高效加工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山苍子果为对照,对山苍子果进行微波预处理,考察微波预处理时间对压榨山苍子油得率、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能有效提高山苍子油得率,且对山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无影响;山苍子油总酚含量在10.48~13.06mg/g之间,与对照组相比,微波预处理组山苍子油的总酚含量上升了3.25%~24.62%;微波预处理组山苍子油的角鲨烯、α-生育酚和β-谷甾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角鲨烯含量随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α-生育酚和β-谷甾醇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微波预处理组山苍子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山苍子油中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11种、醛类4种、醇类3种、酮类1种、其他4种,与对照组相比,微波预处理组柠檬烯含量增加,月桂烯和柠檬醛含量降低;随着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山苍子油整体风味由浓郁的柠檬香转变为柑橘柠檬香。综上,适度微波预处理可以提高山苍子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预处理 山苍子油 脂肪酸组成 活性成分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预处理促进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
15
作者 左壮 丁银贵 +1 位作者 刘梦瑶 陈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有机固体废弃物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资源化方式。该研究利用典型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剩余污泥、餐厨垃圾和白酒酒糟生产挥发性脂肪酸,针对厌氧产酸效率和速率低这一限制因素,采用预处理方法实现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 有机固体废弃物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资源化方式。该研究利用典型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剩余污泥、餐厨垃圾和白酒酒糟生产挥发性脂肪酸,针对厌氧产酸效率和速率低这一限制因素,采用预处理方法实现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积累。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经过80℃处理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达到1.41 g/L,以乙酸为主;餐厨垃圾经过80℃处理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达到7.24 g/L,餐厨垃圾产酸的种类与剩余污泥不同,正丁酸、丙酸占比更高。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体积比为1∶2混合发酵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3 g/L,80℃处理后发酵产酸浓度约为18 g/L,比未经过处理的总量提高了6倍,且挥发性脂肪酸种类更加丰富,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均有产生。餐厨垃圾与白酒酒糟1∶5比例混合在底物固体浓度20%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约为46.8 g/L。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白酒酒糟 剩余污泥 水解 酸化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含砂量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16
作者 胡俊松 刘卓 朱亚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污泥含砂量较高的现象。研究了含砂量(15%、30%、45%和60%)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的升高抑制了污泥的水解酸化,含砂量从15%升高至60%,VFAs从(314.0±11.93)mg CODCr...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污泥含砂量较高的现象。研究了含砂量(15%、30%、45%和60%)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的升高抑制了污泥的水解酸化,含砂量从15%升高至60%,VFAs从(314.0±11.93)mg CODCr/(g VSS)降至(257.1±12.34)mg CODCr/(g VSS)。随含砂量的升高,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从(75.83±2.79)mg/(g VSS)下降至(58.40±0.90)mg/(g VSS),类色氨酸和类芳香蛋白质的荧光强度以及小相对分子质量(<1 kDa)蛋白质的浓度均有所下降,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及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等水解酸化细菌的丰度也明显降低,进而导致了VFAs产量的降低。本研究对于高含砂量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系统的运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含砂量 蛋白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春季果蔬类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效果
17
作者 夏金雨 王仕 +1 位作者 王雨桐 杨洁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4-59,共6页
果蔬类废弃物是餐厨垃圾中重要的一类,其产生量不可小觑。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外加碳源。论文通过间歇模式研究了春季时令果蔬组合在厌氧水解过程中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的效... 果蔬类废弃物是餐厨垃圾中重要的一类,其产生量不可小觑。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外加碳源。论文通过间歇模式研究了春季时令果蔬组合在厌氧水解过程中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的效果,并考察了VFAs的浓度、组成以及VS(挥发性固体)转化率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温度为35℃的间歇模式下,春季果蔬类废弃物的产酸效果良好,VFAs转化率为0.36 g·(gVfe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类废弃物 厌氧消化 挥发性脂肪酸(vfas)
下载PDF
奶牛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内脏代谢
18
作者 张巧娥 《中国奶牛》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中间代谢 挥发性脂肪酸 内脏 奶牛 饲料化学成分 瘤胃发酵 评价体系 有机物质 营养成分 技术体系
下载PDF
UASB和EGSB反应器降解挥发性脂肪酸(VFAs)性能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杨燕妮 杨慧芬 +2 位作者 王凯军 郑明月 郑明霞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7-10,15,共5页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前者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等优点。EGSB反应器的出水回流提高了反应器内上升流速,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使EGSB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EGSB反应器 挥发性脂肪酸(vfas) 运行性能对比
下载PDF
苏尼特羊和小尾寒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35
20
作者 罗玉龙 王柏辉 +5 位作者 赵丽华 苏琳 苏日娜 侯艳茹 杨蕾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107,共5页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小尾寒羊各1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背最长肌测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尼特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苏尼特羊的色泽(a*、b*)、嫩度优于小尾寒羊(P&l...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小尾寒羊各1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背最长肌测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尼特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苏尼特羊的色泽(a*、b*)、嫩度优于小尾寒羊(P<0.05),熟肉率和p H值没有显著差异;从脂肪酸含量分析发现,苏尼特羊肉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小尾寒羊,其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但含量比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C_(18:1)、C_(18:2n6c)和C_(20:4n6))在2种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羊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组成,不同品种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构成影响很大,苏尼特羊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小尾寒羊,但醇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小尾寒羊,筛选主要风味化合物为己醛、辛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小尾寒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