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基凝胶吸附材料对Cr(VI)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红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0-52,共3页
海藻酸钠(SA)是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其来源广、价格低,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含有氨基(-NH_(2))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螯合重金属离子能力强,众多研究者将二者结合其制备成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基体,加入碳酸钙... 海藻酸钠(SA)是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其来源广、价格低,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含有氨基(-NH_(2))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螯合重金属离子能力强,众多研究者将二者结合其制备成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基体,加入碳酸钙和聚乙烯亚胺,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吸附较好的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吸附材料。采用吸附实验研究了材料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并研究初始浓度、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r(VI)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吸附剂用量0.4 g、吸附时间200 min,吸附温度为313 K时,Cr(VI)去除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CR(vi) 吸附 性能
下载PDF
应用型背景下标志与VI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
作者 任静莉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适应新时代对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该文基于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需求,在应用型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路径。针对标志与VI设计课程,首先...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适应新时代对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该文基于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需求,在应用型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路径。针对标志与VI设计课程,首先根据神经语言程序学者罗伯特·迪尔茨关于人的认知的六个层次理论,设计课程思政元素体系,进而通过详细解读和挖掘六种层次描述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的设计思路,最后提出从五个讲授部分和三个实践部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策略和路径,以期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的育人作用,为标志与VI设计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与vi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电纺丝制备磁性单晶BiFeO_(3)纳米纤维并用于Cr(VI)的可见光催化还原
3
作者 张立 周晓玲 涂新满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本工作提出一种将溶胶凝胶与静电纺丝结合的分步快速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单晶BiFeO_(3)纳米纤维。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G)、XRD、SEM、TEM、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 本工作提出一种将溶胶凝胶与静电纺丝结合的分步快速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单晶BiFeO_(3)纳米纤维。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G)、XRD、SEM、TEM、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BiFeO_(3)纳米纤维在可见光下对水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方式制备的纳米颗粒,该材料因更大的比表面积而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空穴消耗剂酒石酸的加入能够促进该材料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反应,使还原效率提高87%。总之,本文制备的BiFeO_(3)材料能在可见光下响应,并在常温下具有弱磁性,能通过磁场力回收,在环境净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单晶BiFeO_(3) 可见光光催化 CR(vi)还原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VI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农产品包装设计项目为例
4
作者 邵帅 吴欣 《广东印刷》 2024年第1期52-54,共3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如何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产品消费引力,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产品包装设计是品牌形象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如何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产品消费引力,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产品包装设计是品牌形象的直接展示,对于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提档升级、促进销售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农产品包装设计项目为例,探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VI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以创意设计赋能新农村建设为切入,让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学生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的意识,实现培养“重民生、强素质、懂设计、会创新”的人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 vi设计 课程思政 品牌打造 新农村建设 创意设计 促进销售
下载PDF
VI创意设计提升奢侈品皮具品牌影响力探析
5
作者 王君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2期136-139,143,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VI的创意设计对于品牌影响力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品牌方和消费者的重视。如何通过VI创意设计来提升奢侈品皮具品牌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过程。本文从VI的概念、VI创意设计在奢侈品皮具中的表现形式和如何提升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VI的创意设计对于品牌影响力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品牌方和消费者的重视。如何通过VI创意设计来提升奢侈品皮具品牌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过程。本文从VI的概念、VI创意设计在奢侈品皮具中的表现形式和如何提升奢侈品皮具品牌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创意设计 奢侈品皮具 品牌影响力
下载PDF
Effective Elimination of Hazardous Chromium (VI) Using Periodic Elements and Contemporary Adsorption Methods by Using Magnesium Ferrite Nanoparticle: A Review
6
作者 Nazmun Nahar Mahabub Hossain Swaron +1 位作者 Md. Aliuzzaman Sheik Md. Jamal Udd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5期596-619,共24页
A well-known hazardous metal and top contaminant in wastewater is hexavalent chromium. The two forms of most commonly found chromium are chromate ( CrO 4 2− ) and dichromate ( Cr 2 O 7 2− ). Leather tanning, cooling t... A well-known hazardous metal and top contaminant in wastewater is hexavalent chromium. The two forms of most commonly found chromium are chromate ( CrO 4 2− ) and dichromate ( Cr 2 O 7 2− ). Leather tanning, cooling tower blow-down, plating, electroplating, rinse water sources, anodizing baths etc.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Cr (VI) contamination. The Cr (VI) is not only non-biodegradable in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carcinogenic to living population.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treat Cr contaminated waste water effectively, safely, eco-friendly, and economically. As a result,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Cr (VI)-polluted wastewater, including adsorption, chemical precipitation, coagulation, ion-exchange, and filtration. Among these practices, the most practical method is adsorption for the removal of Cr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hich has gain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due to the ease of use and afford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and adsorbent.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Fe-based adsorbents’ oxides and hydroxides have high adsorptive potential to lower Cr (VI) content below the advised threshold. Fe-based adsorbents were also discovered to be relatively cheap and toxic-free in Cr (VI) treatment. Fe-based adsorbents are commonly utilized in industry.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nanoparticles of Fe-, Ti-, and Cu-based adsorbents have a better capacity to remove Cr (VI). Cr (VI) was effectively removed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using mixed element-based adsorbents (Fe-Mn, Fe-Ti, Fe-Cu, Fe-Zr, Fe-Cu-Y, Fe-Mg, etc.). Initi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Cr (VI)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may be accomplished by using magnesium ferrite nanomaterials a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vi) Periodic Elements Adsorption ELIMINATION Magnesium Ferrite
下载PDF
多媒体时代“VI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7
作者 周祺芬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0,共3页
“VI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VI设计以企业或品牌的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为主,随着多媒体技术时代的涌入,VI设计着重以品牌形象塑造为设计理念,通过品牌元素与IP形象等应用延展,树立品牌意识和观念。分析了... “VI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VI设计以企业或品牌的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为主,随着多媒体技术时代的涌入,VI设计着重以品牌形象塑造为设计理念,通过品牌元素与IP形象等应用延展,树立品牌意识和观念。分析了“VI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VI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vi设计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Mistreatment during Childbirth: Impact on Maternal Outcomes and Importance of Provider Perspectives
8
作者 Samantha Truong Katherine Lindsey Doughty +1 位作者 Mary Greenwald Annekathryn Goodman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Background: Dying in childbirt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death for women. While maternal mortality rates, defined as deaths per 100,000 live births, have been steadily dropping in most countries worldwide, ... Background: Dying in childbirt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death for women. While maternal mortality rates, defined as deaths per 100,000 live births, have been steadily dropping in most countries worldwide, maternal mortality rates have doub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This commentary examines the various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is trend. Methods: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keywords: maternal mortality, United States, disrespectful maternity care, obstetric violence, provider perspectives, and disparities. Maternal mortality statistic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bsite. Results: Med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mortality include increased maternal age and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Social factors include barriers to healthcare access, delays in receiving medical care, reduction in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s in some states, and non-obstetrical deaths such as accidents, domestic violence, and suicide. Racial inequities and disparities of care are reflected in higher maternal mortality rates for minorities and people of color. Disrespectful maternity care or obstetric violence has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as a factor in delay of lifesaving obstetrical care and reluctance by a pregnant person to access the healthcare system. About one in five US women has reported experiencing mistreatment, varying from verbal abuse to lack of privacy, from coerced procedures to neglect during childbirth. Conclusion: This commentar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clusion of providers in research on respectful maternity care. Provider burnout, moral distress, limited time, and burden of clinical responsibilities are known challenges to respectful and comprehensive medical care. The association of disrespectful care with poor maternal outcomes needs to be studied. Exploring root causes of disrespectful childbirth care can empower nurses, midwives, and physicians to 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 and find solutions to reduce a potential cause of maternal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Mortality United States Disrespectful Maternity Care Obstetric vi-olence Provider Perspectives DISPARITIES
下载PDF
Mark VIe控制系统在燃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9
作者 白敬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针对当前集成了不同厂家几套子系统的一些燃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应用基于Mark VIe控制平台来升级改造该系统。以某改造项目为例,应用双冗余Mark VIe控制系统架构,Mark VIe SIL3模件作为紧急停机和火气保护系... 针对当前集成了不同厂家几套子系统的一些燃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应用基于Mark VIe控制平台来升级改造该系统。以某改造项目为例,应用双冗余Mark VIe控制系统架构,Mark VIe SIL3模件作为紧急停机和火气保护系统的硬件,同时采用Mark VIe ControlST统一软件平台。结果表明:新控制系统采用了一体化硬件、软件设计,提高了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日常运行维护,而且新系统具有在线监测功能,有助于系统故障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 vie控制系统 Mark vieS 双冗余系统架构 SIL3 Shared I/O技术
下载PDF
本科教育VI设计教学中传统图形融入探索
10
作者 张阳 赵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72-0175,共4页
本科教育VI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图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还能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分析本科教育VI设计教学中传统图形的艺术表现,探讨本科教育传统图形融入VI设计教学实践流程,并从案例教学、... 本科教育VI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图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还能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分析本科教育VI设计教学中传统图形的艺术表现,探讨本科教育传统图形融入VI设计教学实践流程,并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文化意识培育、小组讨论学习、传统图形的基本信息介绍等方面出发,探索本科教育VI设计教学中传统图形融入策略和方法,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提高VI设计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vi设计教学 传统图形
下载PDF
民族装饰元素融入品牌V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11
作者 王志明 《天工》 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
探讨了品牌VI设计中民族装饰元素的融合方法与表现方式,并将其归纳成了一定的教育改革方法,用于优化目前我国高校品牌VI设计课程中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我国场域的独立完整模块的情况。将民族装饰元素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立更... 探讨了品牌VI设计中民族装饰元素的融合方法与表现方式,并将其归纳成了一定的教育改革方法,用于优化目前我国高校品牌VI设计课程中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我国场域的独立完整模块的情况。将民族装饰元素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立更好的知识模块与学科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vi设计 民族装饰元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艺术设计课程中的V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12
作者 张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期0027-0030,共4页
通过推动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还能提升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阐述艺术设计课程中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价值,分析艺术设计课程中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并从... 通过推动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还能提升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阐述艺术设计课程中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价值,分析艺术设计课程中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并从教学资源、理论实践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项目实践等方面出发,探究艺术设计课程中的V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提高VI设计课程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学 vi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多光谱法研究钙黄绿素-U(VI)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理
13
作者 刘德春 杨文彬 +4 位作者 肖啸 杨懿 谢红威 李威 颜奥琦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结合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测试法,系统研究了Tris-HCl(pH=7.25)缓冲溶液中U(VI)-钙黄绿素(CA)配合物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摩尔比率法确定U(VI)-CA-hsDNA体系的结合比n_(U(VI))∶n_(CA)∶n_(hsDNA)=1∶2∶1... 结合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测试法,系统研究了Tris-HCl(pH=7.25)缓冲溶液中U(VI)-钙黄绿素(CA)配合物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摩尔比率法确定U(VI)-CA-hsDNA体系的结合比n_(U(VI))∶n_(CA)∶n_(hsDNA)=1∶2∶1。以双倒数法计算出此体系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热力学计算表明U(VI)-CA-hsDNA的反应是疏水力驱动进行的自发行为。结合荧光分析、Scatchard法分析和溶液黏度变化分析,证明U(VI)-CA配合物对hsDN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和静态混合猝灭过程,作用方式为嵌插和非嵌插的混合结合模式。实验表明U(VI)-CA配合物严重影响hsDNA的生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鲱鱼精DNA 放射性U(vi) 钙黄绿素 荧光猝灭
下载PDF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雨露 孟庆涛 +1 位作者 王雪强 陆玉和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9例(共60个病灶),均为尿路上皮癌。患者均接受多参数磁共振(mp-MRI)检查,由2位影像... 目的探讨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9例(共60个病灶),均为尿路上皮癌。患者均接受多参数磁共振(mp-MRI)检查,由2位影像科医师独立对患者的检查图像按照V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60个病灶中,非肌层侵犯性膀胱癌(NMIBC)38个,肌层侵犯性膀胱癌(MIBC)22个;VI-RADS评分为1分6例,2分21例,3分17例,4分12例,5分4例。2位影像科医师的VI-RADS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55,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RADS评分可有效诊断膀胱癌肌层侵犯情况[AUC(95%CI)=0.880(0.790~0.971),P<0.001];最佳截断值为3.5分,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3.64%,特异度为94.74%。结论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多参数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的VIS/NIR光谱快速无损诊断方法
15
作者 白雪冰 宋昌泽 +4 位作者 张倩玮 代斌秀 靳国杰 刘文政 陶永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19-3725,共7页
研究旨在明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Vitis Vinifera L.)”葡萄健康叶片和缺磷胁迫不同时期下的光谱信号特征变化,构建基于光谱技术的“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模型,为葡萄园病害防治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 研究旨在明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Vitis Vinifera L.)”葡萄健康叶片和缺磷胁迫不同时期下的光谱信号特征变化,构建基于光谱技术的“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模型,为葡萄园病害防治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以酿酒葡萄“赤霞珠”葡萄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正常、缺磷胁迫初期和末期葡萄叶的VIS/NIR反射率信息。对比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 Smoothing)、移动平均平滑(MAS)、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4种预处理及组合方法对于去除葡萄叶光谱信号中随机噪声的能力,确定最佳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法(SPA)筛选与“赤霞珠”葡萄叶缺磷胁迫相关的光谱特征变量,分别构建基于线性核函数(Linear)、多项式核函数(Poly)、径向基核函数(RBF)和二层神经网络核函数(Sigmoid)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以灵敏度(SEN)和准确率(CCR)为依据评估模型诊断性能,形成基于VIS/NIR光谱的“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方法。S-G Smoothing预处理后的光谱信号的信噪比为110.58,以其为校正集构建的缺磷胁迫诊断模型最佳,因此确定其为最佳的预处理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计算样本光谱贡献率,以95%置信空间为依据检测数据集中的异常样本,最终发现并剔除了22的离群点。通过SPA筛选出402.6、 404.6、 409、 411.5、 539.4、 691.9、 729.9、 838.7、 1 011.9、 1 017.5和1 020.5 nm等11个反映“赤霞珠”葡萄叶缺磷胁迫的光谱特征波段,作为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模型的输入变量。通过对比分析上述4种核函数SVM的诊断结果,以Linear为核函数构建的“赤霞珠”葡萄叶缺磷胁迫诊断模型能力最佳,对正常叶片诊断的SEN为81.08%, CCR为100%;对缺磷胁迫早期叶片诊断的SEN为100%, CCR为84.78%;对缺磷胁迫末期叶片诊断的SEN为100%, CCR为100%。该研究建立了基于VIS/NIR光谱的“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方法,能够满足葡萄园病害防治与智能化管理的生产需求,为酿酒葡萄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缺磷胁迫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无损诊断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铁改性污泥生物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16
作者 赵霞 罗欣怡 +3 位作者 冯昊 刘慢 安秋凤 马明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6,46,共10页
通过剩余污泥热解、活化、铁改性,制备了铁改性污泥生物炭(Fe-S@HKBC),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生物炭用量、Cr(VI)初始浓度、溶液pH、共存... 通过剩余污泥热解、活化、铁改性,制备了铁改性污泥生物炭(Fe-S@HKBC),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生物炭用量、Cr(VI)初始浓度、溶液pH、共存离子(Na^(+)、Ca^(2+))等对Fe-S@HKBC吸附去除水中Cr(VI)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Fe-S@HKBC的比表面积为283.96 m^(2)/g,其表面富含Fe-O、C-O、-C=O、-OH等官能团.在生物炭用量为4 g/L,Cr(VI)初始浓度为10~300 mg/L时,Fe-S@HKBC对Cr(VI)的吸附量可达47.69 mg/g,去除率高达99.82%,均明显高于BC.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够较好描述吸附过程.Fe-S@HKBC吸附Cr(VI)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氢键、络合、还原和静电引力作用.研究结果为Cr(VI)的有效去除和污泥的处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铁改性 CR(vi) 吸附
下载PDF
伊利石/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吸附水中Cr(VI)
17
作者 于海洋 赵云鹏 +4 位作者 范伟 谭金鹏 初红涛 荆涛 田景芝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8期70-74,共5页
以海藻酸钠(SA)为原料,添加伊利石(IL)制备了伊利石/海藻酸钠(IL/SA)凝胶球复合材料.研究了凝胶球对水中Cr(VI)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溶液pH、Cr(VI)初始质量浓度对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L/SA凝胶球对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 以海藻酸钠(SA)为原料,添加伊利石(IL)制备了伊利石/海藻酸钠(IL/SA)凝胶球复合材料.研究了凝胶球对水中Cr(VI)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溶液pH、Cr(VI)初始质量浓度对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L/SA凝胶球对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H为2,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吸附时间为4h.在热力学方面,吸附数据结果表明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VI)在凝胶球上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在动力学方面,吸附数据结果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海藻酸钠 吸附 CR(vi)
下载PDF
Cu负载花生壳生物炭对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卢坤 石柳 +1 位作者 邓泉荣 张义强 《材料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以花生壳作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活化生物炭与Cu负载生物炭。所制备的活化生物炭对Cr(VI)去除量可达225.7 mg∙g−1,Cu负载后,去除量达到244.74 mg∙g−1。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活化生物炭更加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负载生物... 本文以花生壳作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活化生物炭与Cu负载生物炭。所制备的活化生物炭对Cr(VI)去除量可达225.7 mg∙g−1,Cu负载后,去除量达到244.74 mg∙g−1。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活化生物炭更加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负载生物炭更加符合Langmiur模型,说明负载使得生物炭从非理想多层吸附向理想单层吸附转变。动力学吸附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活化生物炭更加符合Elovich模型,而负载生物炭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负载后生物炭的吸附过程转变为化学吸附。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废水中Cr(VI)的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Cu负载 Cr(vi)吸附
下载PDF
基于Vis/NIR光谱传感的鲜食葡萄糖度检测系统
19
作者 罗东杰 王勐 +1 位作者 张小栓 肖新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46-2152,共7页
糖度是影响鲜食葡萄品质与风味的关键因素,对其可溶性固形物SSC的检测具有切实需求。近年来,随着芯片级光谱传感器的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具有高精确性与稳定性的片上光谱传感器为可见/近红外检测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设计、搭建、测试了... 糖度是影响鲜食葡萄品质与风味的关键因素,对其可溶性固形物SSC的检测具有切实需求。近年来,随着芯片级光谱传感器的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具有高精确性与稳定性的片上光谱传感器为可见/近红外检测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设计、搭建、测试了一套体积小、易操作、低成本的用于鲜食葡萄糖度无损检测的光学系统。系统以两块搭载芯片级光谱分析技术的新一代可见/近红外光谱传感器AS7263(美国AMS半导体公司)为核心元件。每个AS7263传感器具有6个集成了纳米光干涉滤波器的数字光谱通道和一个可通过单芯片准确控制电流(1~100 mA)的LED光源。传感器光谱通道的中心波长范围610~860 nm;两个LED光源的中心波长分别为730和850 nm,半峰全宽(FWHM)为50 nm。首先,运用此原型在避光环境下采集276颗巨峰葡萄浆果的光谱信息;用手持式PAL-1糖度仪检测样本SSC(°Brix)并计算基于t分布的样本糖度真值SSC_(t):SSC_(t0.9)与SSC_(t 0.95)。其次,针对样本原始光谱数据,采用PCA提取主成分,根据得分因子分布,剔除了16个位于置信区间外的异常样本;进一步采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归一化Normalization(0,1)与标准化Standardization(0,1)3种方式做数据预处理,求取样本在12个通道下的吸光度A或Kubelka-Munk函数值F(R)。针对可见/近红外光谱自变量之间具有多重相关性、光谱信息与糖度信息之间非线性相关的特点,建立PLS-BP神经网络糖度预测模型(自变量为吸光度A或F(R)值,因变量为SSC_(t))。结果显示,当t分布的置信概率为0.95、光谱预处理方式为Standardization(0,1)、光谱信息指标为吸光度A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_(p)^(2)为0.93、均方根误差RMSE_(P)为0.181、预测集偏差Bias为-0.01、残留预测偏差RPD为3.78,可认为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与较好适应性对葡萄SSC做出预测。最后,结合实验结果,作了葡萄浆果SSC光谱检测原理的分子尺度分析:在各分子振动类型中,O—H键伸缩振动的3倍频、4倍频,O—H键剪式振动与伸缩振动3倍频、4倍频的合频,C=O键伸缩振动的8倍频、9倍频为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的有效振动频率。该研究为未来工业与消费领域在线质量检测设备的高精度化、便携化、低成本化提拱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技术 鲜食葡萄 可溶性固形物 智能光谱传感器 BP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榛子壳活性炭对Cr(VI)重金属废水的吸附研究
20
作者 刘鸣兴 温宇彤 +3 位作者 项哲 于伟婕 刘思岑 杜国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33-235,240,共4页
以榛子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通过700℃高温炭化150 min制备活性炭,评价榛子壳活性炭对Cr(VI)重金属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活性炭添加量、接触时间、溶液初始pH值、Cr(VI)初始浓度对Cr(VI)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榛子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通过700℃高温炭化150 min制备活性炭,评价榛子壳活性炭对Cr(VI)重金属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活性炭添加量、接触时间、溶液初始pH值、Cr(VI)初始浓度对Cr(VI)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对吸附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活性炭用量0.4 g(100 mL体系),接触时间240 min,溶液初始pH值=3.0,Cr(VI)初始质量浓度50 mg·L^(-1),吸附率高达98.67%。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活性炭表面存在大量以—OH、—C=O、—C=C基团为主的官能团,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吸附前后活性炭微粒的扫描电镜显示,吸附后的活性炭颗粒由于表面附着有大量Cr(VI),较吸附前的活性炭颗粒明显变长,说明榛子壳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较强。本研究表明,利用磷酸为活化剂,经高温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Cr(VI)吸附性能,为进一步开发农林果壳废弃物的高附加值环保吸附剂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活性炭 吸附 CR(vi)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