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铁民 徐浩 江崎孝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高浓度NaCl明显减少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 ;低浓度的H2 O2 对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伤寒沙门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对其存活于体内及逃避机体的防御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vi抗原 单核吞噬细胞 毒力因子 致病机理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伤寒沙门氏菌H及Vi抗原基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礼文 杨学文 王仕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01-205,共5页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因引物对伤寒沙门氏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基因扩增,余均为阴性。扩增Vi抗原基因比扩增H抗原基因敏感,当反应体系中达0.5个菌细胞时,Vi抗原基因就可检出,而鞭毛抗原基因则需5个菌细胞。检测92例伤寒患者血液标本,血培养阳性28例(30.43%),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阳性33例(35.86%),H抗原基因阳性31例(33.70%)。伤寒发病早期,当机体伤寒特异性抗体尚处于低水平时,应用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可提高伤寒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伤寒沙门氏菌 vi抗原基因
下载PDF
宋内氏痢疾菌无毒株S7表达Vi抗原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扈晶 董勇前 +2 位作者 吴朝今 沈玉霖 王秉瑞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将含有编码Vi抗原ViaB基因片断的质粒转导进入宋内氏痢菌无毒株S7中,组建了重组菌株S7Vi。质粒电泳图谱显示重组菌株S7Vi中存在被转入的外源质粒带。重组株的生化特性没有改变。菌体凝集及Vi抗血清标记的SPA菌液... 将含有编码Vi抗原ViaB基因片断的质粒转导进入宋内氏痢菌无毒株S7中,组建了重组菌株S7Vi。质粒电泳图谱显示重组菌株S7Vi中存在被转入的外源质粒带。重组株的生化特性没有改变。菌体凝集及Vi抗血清标记的SPA菌液凝集反应证明在重组株的菌体表面,同时表达了Vi抗原和内氏痢疾菌的O抗原。以5×10^8CFU、10×10^8CFU的重组株免疫近交系的LIBP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内氏痢疾菌 菌苗受体 vi抗原 研制
下载PDF
Vi抗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2年第3期1-3,共3页
1934年Felix等发现伤寒沙门氏菌的一种表面抗原,命名为Vi(Virulence)抗原。以后,人们在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弗氏枸橼酸杆菌以及少数都柏林沙门氏菌中也发现有Vi抗原存在。历史上围绕着Vi抗原究竟是不是保护性抗原的争论,使人们对Vi抗... 1934年Felix等发现伤寒沙门氏菌的一种表面抗原,命名为Vi(Virulence)抗原。以后,人们在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弗氏枸橼酸杆菌以及少数都柏林沙门氏菌中也发现有Vi抗原存在。历史上围绕着Vi抗原究竟是不是保护性抗原的争论,使人们对Vi抗原的认识不断深入,八十年代以来,受其他细菌多糖菌苗研制成功的启示,采用温和方法制备Vi多糖取得成功,对Vi多糖的保护力进行重新评价,人们对Vi抗原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将有关Vi抗原分子生物学的资料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vi抗原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实验动物感染伤寒杆菌后体内Vi抗原的动态变化
5
作者 王岱明 庄诗美 顾新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98-399,共2页
伤寒的诊断有赖血培养及肥达反应,但其阳性率受到发病初期应用抗生素的影响,部份患者肥达反应始终阴性,宜探求一种早期确诊的方法。本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及葡萄球菌协同试验(SCT)检测大鼠感染伤寒菌后Vi抗原出现情况、持续时间,与... 伤寒的诊断有赖血培养及肥达反应,但其阳性率受到发病初期应用抗生素的影响,部份患者肥达反应始终阴性,宜探求一种早期确诊的方法。本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及葡萄球菌协同试验(SCT)检测大鼠感染伤寒菌后Vi抗原出现情况、持续时间,与血及尿中伤寒菌存在的关系,并在对照治疗中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vi抗原 抗原 感染
下载PDF
ELISA法快速检测伤寒Vi抗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6
作者 徐岱 《浙江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266-267,共2页
为探讨伤寒Vi抗原检测对于伤寒快速诊断的意义,采田自制酶标结合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和尿液标本中Vi抗原30例治疗前急性期伤寒患者血清Vi抗原阳性率为96.67%,而在治疗后恢复期Vi抗原阳性率为lO%;60例急性期伤寒患者尿液Vi抗原阳... 为探讨伤寒Vi抗原检测对于伤寒快速诊断的意义,采田自制酶标结合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和尿液标本中Vi抗原30例治疗前急性期伤寒患者血清Vi抗原阳性率为96.67%,而在治疗后恢复期Vi抗原阳性率为lO%;60例急性期伤寒患者尿液Vi抗原阳性率为86.67%,对照组检测显示两者的特异性为93.33%和91.67%。该法检测Vi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法 ELISA vi抗原 伤寒
下载PDF
伤寒-鼠伤寒基因重组菌株Vi4072与伤寒Ty2株和枸橼酸杆菌的Vi抗原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沈玉霖 张谦 +4 位作者 扈晶 杜送田 王秉瑞 曹韫旭 陆德如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将来源于枸橼酸杆菌编码产生Vi抗原的ViaB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减毒的鼠伤寒杆菌而组建的Vi4072重组株与伤寒沙门氏菌Ty2株和枸橼酸杆菌的Vi抗原,通过琼脂双向扩散试验、被动血凝试验、对BALB/c小鼠的免疫力试验以及对Vi抗原... 将来源于枸橼酸杆菌编码产生Vi抗原的ViaB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减毒的鼠伤寒杆菌而组建的Vi4072重组株与伤寒沙门氏菌Ty2株和枸橼酸杆菌的Vi抗原,通过琼脂双向扩散试验、被动血凝试验、对BALB/c小鼠的免疫力试验以及对Vi抗原分子的化学元素含量、红外光谱、超导核磁C谱、H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菌株产生的Vi抗原其血清学特性、免疫保护作用及化学分子结构等基本相同。且Vi4072重组株表达Vi抗原量高于伤寒Ty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重组菌株 枸橼酸杆菌 vi抗原
下载PDF
伤寒病情轻重与致病菌R质粒及Vi抗原的关系
8
作者 普仁 时常仁 +1 位作者 关显智 马琳 《贵州医药》 CAS 1990年第3期165-166,共2页
为研究伤寒病情轻重与致病菌R质粒及Vi抗原的关系,本文根据有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讨论报告于后. 一、临床资料 1985年我院所在地的安顺市暴发伤寒大流行,仅8个月间,我院即收治伤寒病人1277例,其中资料完整又符合诊断标准者〔血(便)
关键词 伤寒 致病菌 R质粒 vi抗原
下载PDF
酶免疫法检测伤寒患者外周血中的Vi抗原
9
作者 陈德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47-147,共1页
酶免疫法检测伤寒患者外周血中的Vi抗原陈德训(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224500)用于伤寒诊断的肥达氏反应,因轻症和亚临床型病例渐增多,阳性率有下降趋势,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笔者参考庞铁石[1]报道检测伤寒患者外... 酶免疫法检测伤寒患者外周血中的Vi抗原陈德训(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224500)用于伤寒诊断的肥达氏反应,因轻症和亚临床型病例渐增多,阳性率有下降趋势,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笔者参考庞铁石[1]报道检测伤寒患者外周血中Vi抗原的酶免疫法,其原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外周血 vi抗原 酶免疫法
下载PDF
破坏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的简易方法
10
作者 李杰 《陕西医学检验》 1994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vi抗原 微生物学检验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i抗原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礼文 杨学文 +1 位作者 王仕忠 陈云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0-213,共4页
为选择更为敏感、特异的伤寒早期诊断方法,从伤寒沙门菌表达 Vi 抗原的特异结构基因 ViaB 区域选择二对引物,建立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伤寒早期标本36份,结果血培养阳性25份(69%),肥达反应阳性17份(47.2%),PCR 阳性29... 为选择更为敏感、特异的伤寒早期诊断方法,从伤寒沙门菌表达 Vi 抗原的特异结构基因 ViaB 区域选择二对引物,建立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伤寒早期标本36份,结果血培养阳性25份(69%),肥达反应阳性17份(47.2%),PCR 阳性29份(80.6%);25份血培养阳性标本,PCR 均为阳性,并从血培养阴性标本中检出 Vi-DNA 阳性4份。研究表明,应用 nest-ed-PCR 检测 Vi-DNA,可提高伤寒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伤寒沙门氏菌 vi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Vi抗原影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在人伤寒沙门菌表面的装配
12
作者 韩照中 张兆山 +2 位作者 李淑琴 苏国富 黄翠芬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人伤寒沙门菌Vi抗原对大肠杆菌菌毛抗原装配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内、外同源重组系统 ,构建了VipR基因缺失突变的人伤寒沙门菌菌株 ,导致其Vi抗原的表达较相应野生菌株偏低。用包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抗原基因的表达质粒分... 目的 观察人伤寒沙门菌Vi抗原对大肠杆菌菌毛抗原装配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内、外同源重组系统 ,构建了VipR基因缺失突变的人伤寒沙门菌菌株 ,导致其Vi抗原的表达较相应野生菌株偏低。用包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抗原基因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Vi表达弱化菌株和相应野生菌株 ,对两者表达的菌毛抗原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S3、CFA Ⅰ在VipR突变体菌株表面的含量 ,均比在相应野生菌株表面的含量高。结论 Vi抗原的表达弱化可能有利于菌毛抗原在人伤寒沙门菌表面的装配。本研究结果对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抗原 人伤寒沙门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菌毛抗原
原文传递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IgM、IgG、IgA和CD_3、CD_4、CD_8的影响
13
作者 牟亚 杨怀珍 罗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84,189,共3页
为了探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_3、CD_4、CD_8的影响,试验选用1株源于天鹅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传代培养、血清学检测筛选得到Vi抗原丢失株,以0.5 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 为了探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_3、CD_4、CD_8的影响,试验选用1株源于天鹅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传代培养、血清学检测筛选得到Vi抗原丢失株,以0.5 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2 d后以24 h为间隔,连续采血7 d,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 M、Ig G、Ig A和CD_3、CD_4、CD_8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gM、IgG、IgA和CD_3、CD_4、CD_8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CD_4和IgA的变化最明显,分别在免疫后的第8天和第9天达到峰值。说明Vi抗原对小鼠IgM、IgG、IgA和CD_3、CD_4、CD_8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vi抗原 小鼠 免疫球蛋白 白细胞分化抗原 影响
原文传递
三种金属阳离子盐液的诱导形成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张敬学 曹杰 +4 位作者 屠静 邹志英 张凤琴 刘桂荣 曹润九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法以Mg2+、Ca2+、Fe2+3种金属阳离子盐液诱导产生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结果表明,96株Vi-Ⅱ噬菌体标准菌100.0%为Ⅴ型菌;1320株地方菌株中1292株菌为Ⅴ型菌,占97.9%,28株菌为W型菌,占2.1%。优于其他关于Vi抗原每年丢... 本法以Mg2+、Ca2+、Fe2+3种金属阳离子盐液诱导产生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结果表明,96株Vi-Ⅱ噬菌体标准菌100.0%为Ⅴ型菌;1320株地方菌株中1292株菌为Ⅴ型菌,占97.9%,28株菌为W型菌,占2.1%。优于其他关于Vi抗原每年丢失率为5.0%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vi抗原 伤寒沙门氏菌 金属阳离子盐液
原文传递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斑点试验检测伤寒Vi抗原
15
作者 赵国华 张瑞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2-192,F004,共2页
关键词 伤寒 vi抗原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伤寒杆菌Vi抗原单克隆抗体的被动保护作用
16
作者 王凯娟 张树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关键词 伤寒杆菌 vi抗原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伤寒Vi荚膜多糖菌苗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玉霖 扈晶 +3 位作者 王秉瑞 计国欣 张河战 辜清吾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8,共4页
Robbins等人证实:用不变性方法提纯的伤寒沙门氏菌荚膜多糖(Vi抗原)不仅有抗原性,且对伤寒沙门氏毒菌攻击具有保护作用。我们用不变性方法提纯了Vi抗原并对其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定,初步证实了Robbins Vi抗原具有保护作用的意见,用... Robbins等人证实:用不变性方法提纯的伤寒沙门氏菌荚膜多糖(Vi抗原)不仅有抗原性,且对伤寒沙门氏毒菌攻击具有保护作用。我们用不变性方法提纯了Vi抗原并对其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定,初步证实了Robbins Vi抗原具有保护作用的意见,用0.5~1.0μg提纯的Vi抗原免疫,对Vi^+的伤寒沙门氏毒菌菌株的攻击可提供高度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抗原 免疫力试验
下载PDF
伤寒Vi荚膜多糖菌苗
18
作者 王薇媛 辜清吾 《疾病监测》 CAS 1992年第9期235-237,共3页
关键词 伤寒 vi荚膜多糖菌苗 vi抗原
全文增补中
2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分析
19
作者 冯素娥 王冯彬 +1 位作者 陈家福 余凤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 探讨2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第1起食物中毒是肠炎沙门菌所致;第2起食物中毒为伤寒沙门菌所致。结论 2次集体食物中毒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导致的沙门菌食物... 目的 探讨2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第1起食物中毒是肠炎沙门菌所致;第2起食物中毒为伤寒沙门菌所致。结论 2次集体食物中毒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导致的沙门菌食物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沙门菌 vi抗原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20
作者 孙寒松 夏丽英 +1 位作者 乔建国 王晶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5-35,共1页
质量控制就是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使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手段,是检验日常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多,做起来又很复杂,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质量控制就是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使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手段,是检验日常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多,做起来又很复杂,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质量控制 K抗原 vi抗原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