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醇吸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气敏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燕 李琦 +2 位作者 王梓臻 文豪 刘丹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对于空气质量、食品检测和人体呼吸有着重要作用.传感器上修饰物硫醇与待测的VOCs之间吸附的气敏机理分析是选择硫醇、预测吸附能力与特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11-巯基-1-十一醇(MUD)和4-甲氧基苄硫醇(MTT)两种常... 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对于空气质量、食品检测和人体呼吸有着重要作用.传感器上修饰物硫醇与待测的VOCs之间吸附的气敏机理分析是选择硫醇、预测吸附能力与特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11-巯基-1-十一醇(MUD)和4-甲氧基苄硫醇(MTT)两种常见的硫醇与六种典型的VOCs(乙醇ETN、异丙醇IPA、丙酮ACN、正己烷HXN、甲苯TLN、苯甲醛BND),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其表面静电势(ESP)并建立气体吸附模型.在气体吸附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其吸附能,并分析其弱相互作用,从微观角度解释气体吸附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羟基的MUD分子对同样有羟基的气体(如ETN、IPA)能够以氢键的方式吸附,具有较强的选择效果;具有苯环的MTT分子与具有苯环结构的气体分子(如TLN、BND)吸附时会在苯环之间形成π-π堆积,基于色散作用进行吸附,这表明MTT分子对具有苯环结构的气体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研究发现其色散作用吸附的强弱与分子的表面ESP绝对值有关.本文对于传感器表面修饰物吸附气体的气敏机理进行了探究,并对表面修饰物的选择和实验结果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vocs DFT 表面静电势 气体吸附模型 弱相互作用分析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VOCs废气的治理原则及有效对策
2
作者 王娜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固定污染源VOCs废气治理,阐述了治理原则,包括属地管理、自行监测和随机抽查原则等。同时指出了治理工作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管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如部分企业源头、过程、末端治理均有缺陷。最后针对VOCs治理问题提... 本文研究了固定污染源VOCs废气治理,阐述了治理原则,包括属地管理、自行监测和随机抽查原则等。同时指出了治理工作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管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如部分企业源头、过程、末端治理均有缺陷。最后针对VOCs治理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如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源头控制、深化企业VOCs治理,包括采用先进涂装技术、推广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加强过程控制和完善末端治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vocs废气 废气治理
下载PDF
济南市典型区夏季VOCs分布特征及臭氧生成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桂芹 樊联欢 +4 位作者 韩立钊 周梅 魏征 孙秀芹 魏小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7-310,共14页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PMF模型对市区夏季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化区VOCs浓度(158.29μg·m^(-3))明显高于市区(47.71μg·m^(-3))和南部山区(24.65μg·m^(-3)),VOCs中均以烷烃占比最大,其次为芳香烃,3个区域VOCs浓度均随污染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污染等级下均为石化区OFP(743.7—1474.9μg·m^(-3))大于市区(156.9—378.1μg·m^(-3))和南部山区(113.4—168.7μg·m^(-3)),3个区域均是芳香烃OFP占比最大,其次为烯烃,说明芳香烃和烯烃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其中OFP贡献最大的单体为间/对-二甲苯;MCM模拟结果表明石化区O_(3)净生成速率(33.51×10^(-9)·h^(-1))最高,其次为市区(22.97×10^(-9)·h^(-1))和南部山区(3.91×10^(-9)·h^(-1));石化区的1-戊烯、甲苯、异戊二烯、间-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市区的1-丁烯、间/对-二甲苯和顺式-2-丁烯,南部山区的顺式-2-丁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较大,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为明显.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夏季燃烧源、移动源和餐饮油烟源对VOCs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分布特征 不同污染等级 臭氧生成机制 夏季 PMF
下载PDF
高含湿VOCs废气排放现状及疏水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冀峰 平昭丽 +3 位作者 王少愽 王雯娟 刘楠 李继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对生物圈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VOCs来源广泛、排放量大,对VOCs排放控制已进入精细化阶段。工业源排放的含VOCs废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对现有的末端控制措施有...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对生物圈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VOCs来源广泛、排放量大,对VOCs排放控制已进入精细化阶段。工业源排放的含VOCs废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对现有的末端控制措施有一定负面影响,增大了VOCs废气处理难度。吸附法因低成本、低能耗、工艺成熟被广泛用于工业VOCs排放控制。石化行业、制药、精细化工、制造、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废气相对湿度在10%—70%,以烷烃、烯烃、芳香烃等为主。高湿工况下VOCs的吸附以炭材料、MOF(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分子筛的疏水改性为主,常见的疏水改性方法为引入非极性官能团和疏水涂层。文中系统梳理高含湿VOCs废气的来源及排放特征,综述当前疏水性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高湿工况下含VOCs废气的处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湿废气 vocs 排放特征 疏水性吸附材料
下载PDF
结合大气污染特征的VOCs聚集区识别方法
5
作者 陆秋琴 田园 黄光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为实现VOCs聚集区的精准感知识别,提出一种结合大气污染特征的VOCs聚集区识别方法。首先,划分区域网格,利用IDW空间插值方法得到VOCs网格数据集;其次,利用HYSPLIT计算后向气团运动轨迹并引入VGG提取轨迹特征,同数据集输入TCN-BiLSTM模型... 为实现VOCs聚集区的精准感知识别,提出一种结合大气污染特征的VOCs聚集区识别方法。首先,划分区域网格,利用IDW空间插值方法得到VOCs网格数据集;其次,利用HYSPLIT计算后向气团运动轨迹并引入VGG提取轨迹特征,同数据集输入TCN-BiLSTM模型,预测各网格VOCs浓度;最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聚集区识别。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对VOCs浓度值进行预测,并将聚集区识别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识别精度,VOCs浓度预测结果的MAE、MSE、RMSE、R2分别为6.657、103.657、10.181、0.976,预测效果优于对比模型。消融实验证明考虑气团污染特征能提高VOCs预测准确性,实现VOCs聚集区的精准感知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聚集 污染区域识别 浓度预测 大气污染特征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石化储运VOCs收集与治理系统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海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9-71,共3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VOCs气体排放特点,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的规定及其估算方法;VOCs处理设施设计气量估算原则、收集与处理系统的规模规定;分析在役储罐密闭改造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油气收集系统设计要点。为石化储运VOCs收集与治理有关设... 文章主要介绍了VOCs气体排放特点,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的规定及其估算方法;VOCs处理设施设计气量估算原则、收集与处理系统的规模规定;分析在役储罐密闭改造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油气收集系统设计要点。为石化储运VOCs收集与治理有关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vocs收集系统设计 排放量 安全
下载PDF
西安南郊地区冬季VOCs反应活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祝颖 宋珊珊 +3 位作者 刘焕武 陈一龙 刘诗云 李业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监测西安市南郊地区55种VOCs组分,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分别计算VOCs中的O_(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并做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VOCs监测结果为烷烃类>芳香烃类>醛酮类&... 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监测西安市南郊地区55种VOCs组分,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分别计算VOCs中的O_(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并做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VOCs监测结果为烷烃类>芳香烃类>醛酮类>烯烃类>炔烃类。综合考虑物种反应活性,对/间二甲苯、乙烯和己醛是对O_(3)生成贡献最大的3种组分,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率的前三分别为对/间二甲苯、甲苯和乙苯。优先控制芳香烃类、醛酮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是改善西安市冬季O_(3)污染的关键,苯和乙苯对人体存在可能的致癌风险,未来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3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健康风险评价 西安市
下载PDF
外浮顶储油罐静储过程VOCs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邵帅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82-86,114,共6页
为解决原油罐储过程中VOCs排放问题,从理论计算油田现场储罐进VOCs损耗量出发,定性分析大气温度、太阳辐射以及风速对储罐排放VOCs的影响,并基于不同影响因素对VOCs排放的影响方式给出解决办法。在原油外浮顶储罐静储过程VOCs排放的主... 为解决原油罐储过程中VOCs排放问题,从理论计算油田现场储罐进VOCs损耗量出发,定性分析大气温度、太阳辐射以及风速对储罐排放VOCs的影响,并基于不同影响因素对VOCs排放的影响方式给出解决办法。在原油外浮顶储罐静储过程VOCs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定性分析过程中,发现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大气温度的升高和风速的增快,储罐VOCs损耗量也随之增加。考虑到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对储罐VOCs排放的影响,建议采用隔热涂层和加装反光条措施进行减排;在应对风速影响方面,采取消除液面上的气体空间和设置呼吸阀挡板进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浮顶储罐 vocs 大气温度 太阳辐射 风速 排放模型
下载PDF
VOCs监测技术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船舶涂装车间的应用
9
作者 韩立新 张耀元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84-190,共7页
VOCs污染问题是我国环境保护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控制和减少VOCs的排放,既是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的要求,也是建设船舶行业绿色生产体系的内在需求。不同环境下的VOCs监测,其内涵、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等存在差异又极易混淆。梳理了VOCs... VOCs污染问题是我国环境保护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控制和减少VOCs的排放,既是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的要求,也是建设船舶行业绿色生产体系的内在需求。不同环境下的VOCs监测,其内涵、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等存在差异又极易混淆。梳理了VOCs监测和浓度分布的有关概念,结合某船厂涂装车间的具体工况,给出了船舶涂装车间排放VOCs的监测方案以及VOCs监测场景下的PID检测器技术应用和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监测点VOCs数据与涂装车间空间中任一点VOCs数据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实现互联互通绿色制造车间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监测 船舶涂装车间 vocs浓度分布 PID检测器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便携式GC—MS法测定餐饮业VOCs及排放特征分析
10
作者 叶峰 《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12期63-71,共9页
应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餐饮业态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现场检测,旨在评估不同餐饮业态的排放特征。研究重点为对西式快餐、川菜、火锅、粤菜、食堂、烧烤6种典型餐饮业态的特征污染物定性、半定量分析。结果显... 应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餐饮业态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现场检测,旨在评估不同餐饮业态的排放特征。研究重点为对西式快餐、川菜、火锅、粤菜、食堂、烧烤6种典型餐饮业态的特征污染物定性、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餐饮业态的VOCs浓度和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川菜、食堂、西式快餐的浓度较高,分别达到5.5mg/m^(3)、4.5 mg/m^(3)、3.5mg/m^(3)。整体来看,便携式GC-MS已在现场快速检测和污染源追踪应用中显示出重要价值,且通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餐饮业VOCs排放从而解决油烟扰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GC-MS 餐饮业态 vocs 特征污染物 排放特征
下载PDF
Co-MOFs衍生的钴基化合物催化氧化典型VOCs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晶 张春乐 +2 位作者 史宇亮 李钰莹 吴楠桦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基于催化氧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末端治理方面有极高的效率,以及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的钴基化合物在催化氧化VOCs中的优异表现,文章总结了4种典型的钴基MOFs(ZIF-67,ZSA-1,Co-MOF-71和Co-MOF-74)及其衍生的钴基催化... 基于催化氧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末端治理方面有极高的效率,以及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的钴基化合物在催化氧化VOCs中的优异表现,文章总结了4种典型的钴基MOFs(ZIF-67,ZSA-1,Co-MOF-71和Co-MOF-74)及其衍生的钴基催化剂的组成与制备方法,并综述了其衍生物催化氧化几种典型VOCs(甲苯、邻二甲苯、甲醛和丙酮)的研究进展。最后归纳了反应过程中空速和湿度等因素对钴基化合物催化氧化VOCs的影响,探讨了MOFs衍生的钴基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并对MOFs衍生的钴基催化剂在VOCs氧化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衍生物 钴基化合物 vocs降解 催化氧化
下载PDF
添加剂对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减排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新荣 田壮 +4 位作者 杨金凤 郭旋 杜连凤 王悦 成卫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1179,共9页
为明确添加剂对堆肥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减排效果和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筛选出吸附类添加剂(活性炭和沸石)与有机酸类添加剂(柠檬酸和草酸)开展实验研究。在鸡粪-玉米秸秆堆肥实验中,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 为明确添加剂对堆肥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减排效果和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筛选出吸附类添加剂(活性炭和沸石)与有机酸类添加剂(柠檬酸和草酸)开展实验研究。在鸡粪-玉米秸秆堆肥实验中,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添加活性炭、添加沸石、添加柠檬酸和添加草酸处理。研究对象包括115种VOCs、三甲胺和6种含硫有机挥发气体(二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甲硫醇、乙硫醇、乙硫醚)。结果表明:在28 d的好氧发酵中,所有处理均达到50℃并维持7 d,满足无害化标准。检出110种VOCs、三甲胺和3种含硫有机挥发气体(二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VOCs的排放集中在前9 d,在第3天时VOCs达到峰值。5个处理在堆肥第3天检测到的VOCs浓度范围为169.22~548.26 mg·m^(-3)。4种添加剂对各类VOCs均有减排效果。在第3天,活性炭、沸石、柠檬酸和草酸对烷烃类的减排效率分别为79%、26%、77%和46%,对卤烃类的减排效率分别为96%、38%、93%和97%,对芳香烃类的减排效率分别为28%、11%、24%和53%。从堆肥第6天开始只有沸石对各类VOCs有减排效果,最高减排效率为30%。针对含硫有机挥发气体减排,减排效果依次是草酸>柠檬酸>沸石>活性炭。4种添加剂对含硫有机挥发气体均有减排效果,但是对三甲胺没有减排效果。综合堆肥前9 d VOCs的减排情况,4种添加剂中沸石对各类VOCs减排效果最好。堆肥过程中添加沸石有利于VOCs和其他气体的协同减排,并且对土壤和农作物不存在风险,所以沸石在堆肥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含硫有机挥发性气体 添加剂 沸石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中VOCs组成及O_(3)的生成贡献研究
13
作者 朱林 詹德昊 +1 位作者 李涛 赵绍林 《环境科技》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臭氧(O_(3))作为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O_(3)的关键前体物,而机动车尾气是最主要的人为VOCs排放源。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探讨了机动车尾气的VOCs排放特征,但不同VOCs组分的O_(3... 臭氧(O_(3))作为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O_(3)的关键前体物,而机动车尾气是最主要的人为VOCs排放源。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探讨了机动车尾气的VOCs排放特征,但不同VOCs组分的O_(3)的生成贡献尚不明晰。在对各研究中不同影响因素下机动车尾气的VOCs组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出尾气VOCs对O_(3)的生成贡献及O_(3)生成优势物种,旨在为O_(3)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vocs组成 O_(3)的生成贡献 O_(3)生成优势vocs物种
下载PDF
碱处理改性ZSM-5分子筛孔结构对VOCs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牛成 赵洋 +5 位作者 钱程 娄悦 姜豪 安阳 沈本贤 孙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采用氢氧化钠和四丙基氢氧化铵混合碱溶液处理制备一系列改性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水接触角测定等手段对改性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固定床吸附器对比评价5A、NaY和不同碱改性ZSM-5分子... 采用氢氧化钠和四丙基氢氧化铵混合碱溶液处理制备一系列改性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水接触角测定等手段对改性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固定床吸附器对比评价5A、NaY和不同碱改性ZSM-5分子筛吸附剂对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和四丙基氢氧化铵摩尔浓度均为0.2 mol/L的碱改性ZSM-5-G-3样品的比表面积及总孔体积分别为425 m^(2)/g和0.585 cm^(3)/g,比改性前高硅ZSM-5-G-1样品分别提高了17.7%和174.6%,介孔比表面积增加8.6倍,达到317 m^(2)/g,介孔体积增加12.3倍,达到0.531 cm^(3)/g;随着碱溶液浓度的增加,改性分子筛材料水接触角减小;25℃时,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在ZSM-5-G-3吸附剂床层上的穿透吸附量分别为76.99和101.08 mg/g,比改性前ZSM-5-G-1吸附剂床层分别提高了40.3%和17.4%。改性ZSM-5-G-3样品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的显著提高主要归因于碱改性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和介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碱改性 孔结构 吸附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下载PDF
固定顶储罐VOCs无组织排放量核算及减排措施研究
15
作者 刘刚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年第11期38-42,47,共6页
为实现固定顶储罐VOCs的合理减排,以《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为依据,分析了油品密度、饱和蒸气压、存储高度、太阳辐射强度、漆面颜色、呼吸阀压力设定值等因素变化对VOCs排放量的影响,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方面... 为实现固定顶储罐VOCs的合理减排,以《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为依据,分析了油品密度、饱和蒸气压、存储高度、太阳辐射强度、漆面颜色、呼吸阀压力设定值等因素变化对VOCs排放量的影响,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方面实现VOCs减排。并在某联合站固定顶储罐开展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品密度越大、饱和蒸气压越低、存储高度越高、漆面颜色越浅、呼吸阀压力设定值越高,VOCs的排放量越小,饱和蒸气压对排放量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站场VOCs排放清单的编制和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顶储罐 vocs 排放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京津冀包装印刷行业VOCs深度综合减排治理技术研究
16
作者 齐元胜 《印刷工业》 2024年第3期30-31,共2页
通过深入研究京津冀地区包装印刷企业的分布情况和VOCs排放现状,分析了各种措施的有效性及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了适合国内包装印刷行业中小企业的既满足达标排放又经济适用的技术路线,制定了京津冀包装印刷行业VOCs深度综合减排治理技术... 通过深入研究京津冀地区包装印刷企业的分布情况和VOCs排放现状,分析了各种措施的有效性及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了适合国内包装印刷行业中小企业的既满足达标排放又经济适用的技术路线,制定了京津冀包装印刷行业VOCs深度综合减排治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印刷行业 京津冀 中小企业 包装印刷企业 vocs 达标排放 先进性
下载PDF
基于走航监测的某医化园区VOCs排放特征研究
17
作者 王丹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现在工业化发展进程越快,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越大,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就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医化园区作为重要的生产和制药基地,其VOCs的排放管理亟待加强。本研究通过广州禾信仪器有限公司的SPI... 现在工业化发展进程越快,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越大,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就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医化园区作为重要的生产和制药基地,其VOCs的排放管理亟待加强。本研究通过广州禾信仪器有限公司的SPIMS-2000联机设备在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对T市主城区及H医化园区进行走航监测,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时段VOCs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H医化园区路段TVOCs浓度显著高于主城区,主城区相对清洁,VOCs污染集中于H医化园区。对异常高值点进行了统计,并对其中的重要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Q化工园区南部区域整体洁净,TVOCs浓度为3349μg/m^(3),主要成分为甲苯,来自Q化工厂区排放。J制药南岸主要污染物为二甲苯,污染物主要来源是因为J医药厂房装修油漆喷涂过程中溶剂挥发的影响,属于无组织排放。总体来看,H医化园区的VOCs排放对T市主城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航监测 医化园区 vocs 排放特征
下载PDF
加油站及周边空气中VOCs物种构成与示踪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毕申雨 宋立来 +5 位作者 尹思涵 舒秦 姚璐 朱静 毕晓辉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28,共9页
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加油站,在汽柴油加油口及周边开展VOCs样品采集与物种构成分析,探究加油站排放VOCs的标识性物种,根据加油站周边区域VOCs物种浓度与比值在空间梯度上的变化评估关键物种的示踪作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注汽油排放VOC... 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加油站,在汽柴油加油口及周边开展VOCs样品采集与物种构成分析,探究加油站排放VOCs的标识性物种,根据加油站周边区域VOCs物种浓度与比值在空间梯度上的变化评估关键物种的示踪作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注汽油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烷烃(70%~72%)、烯烃(13%~14%)和含氧有机物(11%~12%),主要物种为异戊烷(20%~24%),其它C4~C6类烷烃也是高占比物种;加注柴油排放VOCs中烷烃是主要成分,占VOCs总量的70%~72%,其次是烯烃和含氧有机物,分别贡献13%~14%和11%~12%,芳香烃占比为2%~3%,异戊烷(17%~21%)和正丁烷(15%~17%)含量较高,低碳C2~C4类烷烯烃和较重高碳C7~C12烷烃的比例高于汽油.加油站下风向受体区域受加油站排放影响明显,与单一物理扩散模型的结果对比,发现烯烃类物种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已发生明显光化学反应,特征物种比值在距离加油站大于70m的区域外开始接近机动车尾气的比值范围并趋于稳定,超出此范围加油站排放贡献影响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示踪特征
下载PDF
活性炭对VOCs的吸附性能与其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烨栋 柯权力 +6 位作者 黄康康 闵炯 金传敏 章佩丽 顾震宇 翁小乐 卢晗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93-4201,共9页
以甲苯为典型VOCs废气分子,考察了不同活性炭样品的碘值、四氯化碳吸附率(CTC值)、总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与其动态甲苯平衡吸附容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甲苯废气,CTC值均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呈现较高的线性相关... 以甲苯为典型VOCs废气分子,考察了不同活性炭样品的碘值、四氯化碳吸附率(CTC值)、总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与其动态甲苯平衡吸附容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甲苯废气,CTC值均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呈现较高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 2高于0.92,而碘值只在低浓度条件下与活性炭吸附容量相关性较好,这表明CTC值相比碘值是更适合表征活性炭VOCs吸附性能的特征指标.此外,以含氧类VOCs(乙酸乙酯)为吸附质,CTC值也同样显示出与吸附容量优良的相关性.除活性炭外,本文还将上述方法拓展至硅胶、分子筛、碳硅复合材料等其他多孔吸附材料,结果证明CTC值可以用来指代不同多孔吸附材料的VOCs吸附性能,相对误差在30%以内,表明CTC值作为一个吸附特征指标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vocs吸附量 四氯化碳吸附率(CTC值) 碘值
下载PDF
焦化污染区春季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宏艳 张琰茹 +8 位作者 付国 黄时丹 李宏宇 崔阳 高雪莹 何秋生 白京霭 张国忠 温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4-1243,共10页
在对介休焦化区和方山对照区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等效丙烯浓度(PEC)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量化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利用分数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P)法计算... 在对介休焦化区和方山对照区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等效丙烯浓度(PEC)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量化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利用分数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P)法计算了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可能会威胁人体健康的VOCs组分进行了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熵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PMF)源解析模型对VOCs的优先控制物种和优先控制污染源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介休焦化区VOCs污染严重,总VOCs(TVOCs)浓度是方山的2.7倍.介休焦化区VOCs组成具有明显的烷烃占比低而芳香烃和烯烃占比高的特点.介休的OFP、SOAFP与健康风险都远高于方山,分别是方山的3.0、8.9和8.8倍,对介休OFP、SOAFP和健康风险影响最大的物种分别为乙烯、甲苯和苯,削减烯烃和芳香烃的排放是控制介休二次生成与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焦化源(32.4%)是介休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汽油型尾气源(29.0%)和溶剂使用源(16.9%),其中焦化源是介休一级控制污染物苯和乙烯的主要来源,贡献高达74.1%和98.9%,汽油型尾气源(52.0%)和溶剂使用源(31.3%)是一级控制污染物甲苯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焦化污染 熵值法 二次生成 健康风险 源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