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2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那顺乌力吉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08-212,共5页
本文一是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方法,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使色谱仪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析状态,使用Rtx-VGC色谱柱,运用升温程序有效地分离出24种有机化合物和内... 本文一是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方法,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使色谱仪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析状态,使用Rtx-VGC色谱柱,运用升温程序有效地分离出24种有机化合物和内标物,对其定性鉴定和计算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内标定量法准确测定各种化合物的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加标回收验证,验证该方法可靠准确和适用;二是以上述气相色谱法对市场上流通的12种内墙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进行测试,主要从样品制备及前处理、数据处理及计算公式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墙涂料 气相色谱仪 内标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肉酱比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判别分析
2
作者 魏登 李美善 +2 位作者 李鲤 卢忠魁 李凤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不同肉酱比加工的鹿肉酱样品中的香气类别及VOCs成分,通过计算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可区分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差异性影响最关键的变量敏感物质及VOCs(VIP>1)。结果电子鼻传感器S3、S7、S9和S10对应的氨类、芳香族、硫化物和萜烯类、芳香族、硫化氢类、烷烃类等敏感物质是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最关键的挥发类特征性气味;利用GC-IMS共检测出82种主要VOCs,筛选出33种关键差异性特征VOCs(VIP>1),与电子鼻的关键特征性香气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电子鼻和GC-IMS的主要特征香气标志物的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全面、客观地对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性气味和VOCs进行区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酱比 鹿肉酱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GC-MS/MS测定中药中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丹 杨铭 +3 位作者 昝珂 王莹 左甜甜 金红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56-86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经大孔树脂制备提取的中药中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氯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苯、二乙烯苯、萘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经大孔树脂制备提取的中药中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氯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苯、二乙烯苯、萘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供试品中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结果:对1批三七总皂苷、2批蒺藜皂苷提取物、2批银杏叶提取物、2批到手香提取物、2批到手香糖足愈合膏、1批益心酮片,合计10批样品进行测定。其中检出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指标合格,安全风险较低。结论:建立的方法便捷、准确度高、灵敏度强,可用于经大孔树脂提取制备的中药提取物或制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量的快速筛查和检测,可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多残留检测 大孔树脂 树脂残留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下载PDF
生长期施用GA_(4+7)对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影响
5
作者 郑欣欣 颜朦朦 +3 位作者 陈子雷 杜红霞 杨亲正 张文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烷烃、芳烃和硫化物8大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和烯烃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贮藏当天,GA_(4+7)处理组的挥发性物质总质量浓度和数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2倍,然而在贮藏50 d后,GA_(4+7)处理组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数量便迅速下降。此外,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GA_(4+7)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香气变化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香韵分析表明,GA_(4+7)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贮藏当天的果味香型质量分数占比,但会降低贮藏期梨果的果味香型。上述研究全面阐明了在生长期施用GA_(4+7)对梨果实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梨贮藏期的确定和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 香韵分析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6
作者 陆嘉莉 杨倩 +3 位作者 邱月 何小玲 谢威 余秋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别对色谱柱、升温程序、顶空参数和分散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46种VOC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5~0.60μg/g和0.10~1.20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9%~11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5.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满足塑胶跑道面层中VOCs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塑胶跑道面层
下载PDF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抗氧剂
7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56-56,共1页
据“European Rubber Journal”网站2023年12月22日报道,德国BASF公司日前推出了用于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的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抗氧剂Irgastab PUR71,其配方中不含芳香胺,有效解决了传统抗烧焦添加剂的局限性,有助于改善环境及保障人体... 据“European Rubber Journal”网站2023年12月22日报道,德国BASF公司日前推出了用于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的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抗氧剂Irgastab PUR71,其配方中不含芳香胺,有效解决了传统抗烧焦添加剂的局限性,有助于改善环境及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还可满足行业内日益严苛的物质分类和可持续监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抗氧剂 芳香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多元醇 PUR 物质分类
下载PDF
南方某市公租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8
作者 庄斌 韩琦 +3 位作者 王小江 刘洋 林武 刘淘陶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了解新装修公租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特征及评估其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对南方某市公租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多组分化学物质(3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检出频繁、毒性较高、含量较高的典型VOCs,并讨论了其在不同... 为了解新装修公租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特征及评估其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对南方某市公租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多组分化学物质(3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检出频繁、毒性较高、含量较高的典型VOCs,并讨论了其在不同功能区域、不同楼层、不同装修时间的污染特征,最后,对典型VOC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筛选得到5种典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分别是苯、乙苯、间,对-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甲醛;公租房装修程度越低、楼层升高、装修时间延长,污染物浓度越来越低;不同年龄人群的致癌风险评估可知,1,1,2,2-四氯乙烷、甲醛的致癌风险均超过1×10^(-6),该风险值不可忽略,且年龄越小、致癌风险越大;非致癌风险评估可知,苯、乙苯、间,对-二甲苯、甲醛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3.3×10^(-3)、9.8×10^(-4)、4.7×10^(-4)、1.99,即甲醛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租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健康风险评价 致癌风险 非致癌风险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荣幸 于全蕾 +2 位作者 刁朔 郭涛 王凌云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轨道交通车辆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研究不同的VOC测试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管控内装材料中的VOC,以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特点,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加热失重... 轨道交通车辆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研究不同的VOC测试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管控内装材料中的VOC,以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特点,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加热失重法和袋式法来测试内装材料中的VOC。为了探讨不同测试方法的差异,选取了6种典型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热失重法和袋式法分别测试这6种材料中释放的VOC。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这2种方法的特点、规律等,对比了这2种方法的区别。为研究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材料中的VOC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根据需求选择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内装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加热失重法 袋式法
下载PDF
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探讨
10
作者 宋方方 梁树雄 +1 位作者 黄远婷 向莉丽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测试,研究甲苯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两种内标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内标物,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试结果是甲苯作为内标物的近3倍。溶剂型聚...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测试,研究甲苯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两种内标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内标物,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试结果是甲苯作为内标物的近3倍。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三甲苯和四甲苯的混合物,因难以获得其校准物质,故按相关标准规定其相对校正因子均设为1.0,甲苯与二乙二醇二甲醚两者分子结构相差较大,导致测试结果差异也较大,选择与三甲苯、四甲苯分子结构相近的甲苯作为内标物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 甲苯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技术及催化燃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宇潮 宋庆锋 +2 位作者 程任 李丹迪 邢婷婷 《石油化工建设》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VOCs排放,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投人大量资源研究并应用各种治理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催化燃烧法因其高效、稳定、环保等优点,已成为VOCs治...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VOCs排放,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投人大量资源研究并应用各种治理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催化燃烧法因其高效、稳定、环保等优点,已成为VOCs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物理治理技术 催化燃烧法
下载PDF
室内装修板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技术分析
12
作者 彭燕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025-0028,共4页
本文旨在分析室内装修过程中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来源,并评估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分析,确定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酸乙酯等为主要VOCs。结果表明,所检测的VOCs浓度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但仍需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室内装修过程中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来源,并评估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分析,确定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酸乙酯等为主要VOCs。结果表明,所检测的VOCs浓度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但仍需关注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系列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以降低室内VOCs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室内空气质量 装修材料 污染控制 治理措施
下载PDF
60L气候箱和1m3气候箱测试壁纸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邓武兰 许晓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7期0125-0128,共4页
依据GB 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中有害物质限量项目主要为甲醛、氯乙烯和重金属,没有针对关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要求显得过于单薄,而变更的GB 18585-202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 依据GB 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中有害物质限量项目主要为甲醛、氯乙烯和重金属,没有针对关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要求显得过于单薄,而变更的GB 18585-202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新增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项目,且测试方法为气候箱法,气候箱法模拟了壁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温度、相对湿度、空气置换等因素的干扰,最接近实际使用情况,因此测试结果也最接近真实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变更的GB 18585-202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里面表明所需的气候箱容积为0.06m3~1m3,检测样品时对于气候箱尺寸的选择没有明确指向,无疑是大大的增加了日常的检验检测难度,为了研究小气候箱法在壁纸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检测中的适用性、表征不同容积的气候箱对同一样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论文特选取了两种不同容积的气候箱,以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不同的各类壁纸为检测对象。依据GB 18585-202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按照(1.50±0.02)m2/m3的承载率要求切割相应尺寸的壁纸试剂来检测壁纸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结果显示,60L气候箱,相对于1m3气候箱不仅稳定性更好,还更高效、节能、环保,符合现在绿色低碳环保的市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60L气候箱 1m3气候箱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车载香薰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14
作者 贾红丽 王萍 +7 位作者 张艳艳 程建伟 曾盼 郭建勋 张晓阳 王建惠 杨晓蕾 于富磊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32-35,93,共5页
模拟夏季高温条件(40℃),用1 m3环境舱对25批次车载香薰样品有害物质释放量进行研究。试验用吸附管采集环境舱内样品释放的空气,经TD-GC/MS分析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并探讨其成分。结果表明,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释放量... 模拟夏季高温条件(40℃),用1 m3环境舱对25批次车载香薰样品有害物质释放量进行研究。试验用吸附管采集环境舱内样品释放的空气,经TD-GC/MS分析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并探讨其成分。结果表明,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释放量均符合GB/T 27630—2011标准;13批次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不符合室内空气GB 50325—2020标准要求。经质谱NIST库检索定性,车载香薰样品中VOCs主要为酯类、烷烃类、醇类、蒎烯等物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建议车载香薰产品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其在赋香的同时确保车内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1 m3环境舱 车载香薰 苯系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下载PDF
广东《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等六项地方标准征求意见
15
作者 乔羽 《广东印刷》 2024年第2期77-77,共1页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切实提升汽车维修、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家具制造、人造石制造、印刷和制鞋6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切实提升汽车维修、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家具制造、人造石制造、印刷和制鞋6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求意见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汽车维修业 汽车制造业 表面涂装 家具制造 人造石 印刷行业
下载PDF
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解读及展望
16
作者 季军宏 杜安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1,共7页
随着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及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涂料行业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定义、测试方法及限量要求也越加规范和严格,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与涂料、涂装排放相关的VOC定义及其测试方法,并就我国涂料行业6项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随着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及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涂料行业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定义、测试方法及限量要求也越加规范和严格,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与涂料、涂装排放相关的VOC定义及其测试方法,并就我国涂料行业6项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后所反馈的关于“VOC”的一些问题进行解析,如低光化学反应化合物的豁免清单、250℃沸点界分VOC的合理性、建筑涂料的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产品VOC含量与其涂装排放VOC不一致、测试方法导致的水性工业涂料VOC含量差异、VOC含量限值单位的统一等,以期对测试方法标准和VOC限量标准的修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 voc含量 Svoc含量 豁免化合物 限量单位
下载PDF
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及控制策略探析
17
作者 陈希尧 蔡泽仁 李学辉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6期16-18,共3页
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可以挥发出来的一类碳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蒸汽压,在正常的室温下可以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成气体,并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尽管某些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影... 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可以挥发出来的一类碳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蒸汽压,在正常的室温下可以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成气体,并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尽管某些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浓度的VOCs暴露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眼睛、鼻子和喉咙的刺激、呼吸道炎症、头痛、头晕、恶心、过敏反应和慢性疾病等。基于此,本文从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出发,阐述了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并提出了对室内环境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危害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城市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与臭氧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歆歆 周伟奇 +1 位作者 郑重 徐林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9-1762,共14页
近地面臭氧(O_(3))已成为继PM_(2.5)后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二次污染物。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O_(3)的形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更加敏感。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显著增长,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 近地面臭氧(O_(3))已成为继PM_(2.5)后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二次污染物。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O_(3)的形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更加敏感。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显著增长,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和浓度逐年增加。针对BVOCs与近地面O_(3)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从植物BVOCs的特性与作用出发,综述了不同因素尤其是O_(3)浓度增加对树木生理状态及BVOCs排放速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已有研究中O_(3)对不同植物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速率的影响,以及BVOCs对O_(3)形成的贡献,总结了BVOCs与O_(3)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未来亟需加强的研究包括:(1)城市树种BVOCs排放因子的实测,建立物种的排放速率数据库,优化模型参数,提升精细尺度BVOCs排放量估算模型精度;(2)多种环境因子,比如污染物浓度、温湿度等对城市植物BVOCs排放的交互作用和综合影响的研究;(3)植物BVOCs对O_(3)形成贡献的定量研究,及其对植物抗污染能力的影响,为城市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减轻城市O_(3)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臭氧 城市植物 异戊二烯 单萜烯
下载PDF
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沁娇 宋艳冬 +6 位作者 陶士杰 王丽 周如意 陈武 潘心禾 周宇峰 周国模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0-939,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阔叶混交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白栎Quercus fabri)、杉阔混交林(杉木和樟树Cinnamomuncamphora)、毛竹Phyllosachysedulis林]的VOCs组分与摩尔分数。【结果】①除毛竹林外,其他4种林分主要释放单萜;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的单萜释放量分别占总VOCs的47.5%、60.0%、50.4%和39.9%。②不同林分单萜摩尔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林(3.15 nmol·mol^(-1))、阔叶混交林(1.89 nmol·mol^(-1))、杉木林(1.69 nmol·mol^(-1))、杉阔混交林(1.47 nmol·mol^(-1))、毛竹林(1.24 nmol·mol^(-1)),其中柳杉林的单萜摩尔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③不同林分的人体呼吸层单萜摩尔分数日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呈逐渐下降趋势,杉阔混交林和柳杉林呈逐渐上升趋势,毛竹林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④单萜摩尔分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因林分不同而不同:柳杉林与杉阔混交林均与相对湿度、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单萜摩尔分数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毛竹林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柳杉林单萜摩尔分数和占比均高于其他林分,在选择森林康养场所时优先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单萜 森林康养 环境因子 释放特征
下载PDF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人为来源研究 被引量:127
20
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1 位作者 张广山 李湉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763,共7页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料6%,石油化工6%,未知源6%.对不同物种贡献的分析显示,环境大气中的乙烯、苯和甲苯等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异戊烷来自于汽油的挥发,石油液化气、涂料、石油化工分别对大气中的异丁烷、正己烷和2,4-二甲基戊烷贡献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源成分谱 CMB受体模型 贡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