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宁市臭氧污染日VOCs组成及来源
1
作者 柯鹏振 胡金涛 +2 位作者 吴雅琴 王珺婷 夏丽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2-110,共9页
该研究利用在线监测仪器获取了咸宁市2021年6-8月环境大气中10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小时浓度数据,对比研究了咸宁市臭氧污染日与非污染日VOCs组成及来源。观测期间,VOCs臭氧污染日平均浓度为16.6×10^(-9),非污染日平均浓度为1... 该研究利用在线监测仪器获取了咸宁市2021年6-8月环境大气中10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小时浓度数据,对比研究了咸宁市臭氧污染日与非污染日VOCs组成及来源。观测期间,VOCs臭氧污染日平均浓度为16.6×10^(-9),非污染日平均浓度为13.9×10^(-9)。臭氧污染日各类VOCs浓度占比大小为烷烃(31.3%)>丙酮(25.6%)>卤代烃(13.6%)>OVOCs(8.8%)>烯烃(7.6%)>乙炔(6.9%)>芳香烃(6.2%)。利用最大反应增量估算了各类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大小,具体为烯烃(49.4%)>芳香烃(16.2%)>OVOCs(13.9%)>烷烃(11.6%)>乙炔(4.3%)。将监测数据输入PMF模型,结果显示,污染日VOCs最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源及工业排放源,非污染日VOCs最主要排放源为机动车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源解析 OFP PMF模型 臭氧污染 大气环境
下载PDF
鹤壁市臭氧及VOCs污染特征、来源与减排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雨婷 杜展霞 +3 位作者 张新民 陈莎 刘影影 张蓝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39-3848,共10页
为解决鹤壁市臭氧(O_(3))污染问题,基于2022年夏季(6~9月)常规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小时分辨率监测数据,采用OFP-PMF源解析-EKM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O_(3)污染及其前体物VOCs来源与减排的污染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O_(3)多发... 为解决鹤壁市臭氧(O_(3))污染问题,基于2022年夏季(6~9月)常规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小时分辨率监测数据,采用OFP-PMF源解析-EKM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O_(3)污染及其前体物VOCs来源与减排的污染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O_(3)多发生于高温低湿低压条件,芳香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及VOCs组分贡献较大,是活性和浓度优势物种.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源(25.3%)是鹤壁市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工艺过程源(17.7%)和生物质燃烧源(17.6%).因此,与化石燃料及工业生产相关的排放源是鹤壁市大气VOCs的亟待控制源.在O_(3)污染时期,鹤壁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基于EKMA的减排模拟结果显示,对VOCs和氮氧化物(NO_(x))进行协同减排,且VOCs减排75%和NO_(x)减排10%时可以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敏感性分析 前体物减排 EKMA曲线 vocs源解析
原文传递
苏南城市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3
作者 钟声 艾洁 +2 位作者 周安琪 王爱平 陆维青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65-368,共4页
2022年4月7—12日,江苏省苏南城市群经历了一次区域性,连续性的臭氧污染过程,利用该时段苏南城市群连续性污染过程中O_(3)、NO_(2)、VOCs及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以东南向西北方向存在明显的传输通道;污染过程率先生... 2022年4月7—12日,江苏省苏南城市群经历了一次区域性,连续性的臭氧污染过程,利用该时段苏南城市群连续性污染过程中O_(3)、NO_(2)、VOCs及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以东南向西北方向存在明显的传输通道;污染过程率先生成于无锡市,污染期间无锡市风速整体偏小,温度偏高,相对湿度低,气象条件有利于O_(3)生成;无锡市与苏州市污染过程以本地生成为主,无锡市主要贡献源为交通排放源,苏州市为交通排放源、工业及溶剂使用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TCEQ方法 vocs源解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