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on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Driven Vehicles Operating on Roads
1
作者 Chen Jiu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The national standard--Safety Specifications for Power Driven VehiclesOperating on Roads--is the most basic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afety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motor vehicles in China. It is the safety and tech... The national standard--Safety Specifications for Power Driven VehiclesOperating on Roads--is the most basic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afety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motor vehicles in China. It is the safety and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Control Dept. to register new vehicles, periodic inspection of vehicles under operation andinspection of vehicles involved in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technicalbases of our country for compulsory inspection of new vehicles on fi-nalization of its model,ex-works inspection of new vehicles and the inspection of imported motor vehicles. Since the formalcountrywide implementation of GB7258-1997 Safety Specifications for Power Driven Vehicles Operatingon Roads on Jan. 1, 1998, the standard has played a very activ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operatingsafety management of motor vehicles,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safety level of motor vehicles, and insafeguarding road traffic safety, etc. However, along with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ournational economy,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has increased rapidly, especially privately-ownedautomobiles, so that the incidenc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rises yearly and the road trafficsafety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QSIQ) and the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SAC) have issued the revised standard GB725 8-2004 SafetySpecifications for Power Driven Vehicles Operating on Roads, which will be put into effect onOctober 1, 2004. The timely revision of this standard is very necessary for upgrading the safety and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otor vehicl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s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on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Driven vehicles Operating on Roads
下载PDF
基于VSP的国V公交车气体污染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强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6年第4期59-62,共4页
针对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公交车,使用瞬时比功率(VSP)方法对其气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特点,实验结果表明:CO排放速率均随VSP增大而升高,不同排放阶段公交车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国V阶段公交... 针对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公交车,使用瞬时比功率(VSP)方法对其气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特点,实验结果表明:CO排放速率均随VSP增大而升高,不同排放阶段公交车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国V阶段公交车的THC排放速率均略低于国III和国IV阶段公交车;NOX排放速率随VSP增大而升高,其中国III阶段公交车升高幅度最大,国V阶段公交车NOX排放随车速的增加略有降低,国IV阶段公交车随车速的增加降低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V公交车 瞬时比功率 气体污染物 排放
下载PDF
互通立交入口匝道大型车加速车道长度研究
3
作者 李敏 苏莉晓 +1 位作者 李纳纳 陈婷婷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期58-61,69,M0007,共6页
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是否合理对车辆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互通立交入口匝道加速车道长度设计的合理性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合流影响区车辆交通特性,基于修正的二阶爱尔朗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建立大型车在不同坡度(-2%≤i≤2%)、... 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是否合理对车辆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互通立交入口匝道加速车道长度设计的合理性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合流影响区车辆交通特性,基于修正的二阶爱尔朗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建立大型车在不同坡度(-2%≤i≤2%)、不同比功率(8~12 kW/t)下的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重点研究大型车在不同坡度、不同比功率下的加速车道长度。研究发现:坡度、比功率与加速车道长度均成正比。该研究可以为针对大型车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加速车道长度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车 互通立交 加速车道长度 坡度 比功率
下载PDF
基于ES-VSP分布的交通状态对公交车动态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鹏史 刘永红 +2 位作者 黄玉婷 林晓芳 沙志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93-1800,共8页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求得公交车平均排放因子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1)所测公交车的发动机低负荷区中bin11(-1.6<ES≤3.1,-2.9 k W/t≤VSP<1.2 k W/t)频率范围为50.55%~83.39%,中度拥堵时bin 11频率是畅通时的1.1~1.3倍;(2)3种交通状态下公交车的CO、VOC(运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evap(蒸发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7.63~11.40、0.26~0.46、0.68~1.56、0.32~0.51和0.72×10-2~1.28×10-2g/km;(3)同种交通状态下,主干路公交车专用道和BRT车道的公交车的大部分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低于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中度拥堵时主干路BRT车道的CO、VOC、VOCevap、NOx和PM平均排放因子相对其他道路最低,分别为7.66、0.27、0.87、0.32和0.75×10-2g/km;(4)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的公交车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随交通状态愈加拥堵而增大,但畅通时主干路BRT车道的公交车行驶速度、加速度较高,导致CO平均排放因子较高,对应3种交通状态其比例为1.0∶0.9∶0.8.研究显示,交通状态对公交车运行和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态 公交车 GPS vsp(机动车比功率) 平均排放因子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Emissions from Passenger-Picking-up Vehicles at Airport Terminals
5
作者 Fengxiang Qiao Larry Hill +1 位作者 Xiaobing Wang Lei Y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Rather than parking at nearby hourly parking lots, many passenger-picking-up vehicles prefer to idle at terminals and/or drive cycling around terminal facilities. As a result, extra vehicle emissions may be produced i... Rather than parking at nearby hourly parking lots, many passenger-picking-up vehicles prefer to idle at terminals and/or drive cycling around terminal facilities. As a result, extra vehicle emissions may be produced in an airport area. Even though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such emissions at airports, these estimations were normally based on the date emission models, which might cause bias in emission estim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employ the floating car method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o record speeds and acceleration rates of idling and cycling vehicles at airport terminals. The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traffic demands with different waiting time. The speeds and acceleration rates are synthesized to yield Vehicle Specific Power's (VSP) and Operational Mode (OM) distributions. Utiliz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emission estimation model 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 (MOVES), pollutants and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indexes (e.g. NOx, CO, CO2 and HC) and fuel consumptions can be easily estimated.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research team collected GPS data at a terminal in Houston William Hobby Airport (HOU), and calculated the VSP distributions and OM distributions. Emissions of passenger-picking-up vehicles around these congested airport termi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missions passenger-picking-up vehicle terminals AIRPORT vehicle specific power operational modedistribution.
下载PDF
商用重载车尾气排放与驾驶行为的参数关系
6
作者 徐婷 陈姝屹 +3 位作者 彭冲 陈亦新 梁泽恺 赵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为以生态驾驶行为来减少尾气排放,分析了商用重载车辆尾气排放量。针对CO_(2)、CO、氮氧化物(NO_(x))、总碳氢化合物(THC)、颗粒物(PM)这5种排放物,测量了不同速度、工况下排放量;分析了异常驾驶行为对排放的影响。利用按速度聚类后的... 为以生态驾驶行为来减少尾气排放,分析了商用重载车辆尾气排放量。针对CO_(2)、CO、氮氧化物(NO_(x))、总碳氢化合物(THC)、颗粒物(PM)这5种排放物,测量了不同速度、工况下排放量;分析了异常驾驶行为对排放的影响。利用按速度聚类后的数据累计平均值,划分模型构建区间,选取速度、加速度、车辆比功率(VSP)作为模型自变量,构建了反映驾驶行为与排放关系的预测三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预测方程的多重判定系数均超过0.5,预测数据通过了配对T检验;对于5种排放物,预测方程的加速度对尾气排放影响显著。提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优化驾驶行为以及生态驾驶行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尾气排放 生态驾驶行为 重载车辆 回归分析 车辆比功率(vsp)
下载PDF
高原山区道路坡度对机动车比功率和气态排放物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壁刚 何超 +2 位作者 王艳艳 李加强 刘学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647-6653,共7页
为研究高原环境下道路坡度对车辆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VSP)、NOx和CO_(2)的影响,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轻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忽略坡度对VSP的数值大小造成差异,引起VSP分布趋势变化。在坡度10%范围内... 为研究高原环境下道路坡度对车辆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VSP)、NOx和CO_(2)的影响,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轻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忽略坡度对VSP的数值大小造成差异,引起VSP分布趋势变化。在坡度10%范围内,考虑坡度与忽略坡度的VSP差值和坡度具有较强相关性。当道路坡度绝对值小于1时,可以忽略坡度计算VSP值。忽略坡度的VSP对划Bin区间造成聚集,扰乱了Bin区间与排放相关性;忽略坡度Bin区间排放值更接近于平均排放值。考虑坡度计算的VSP值与NOx、CO_(2)排放速率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比功率 柴油车 气态排放物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ailpipe ammonia emissions from in-use China 5/6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8
作者 Lewei Zeng Fengbin Wang +8 位作者 Shupei Xiao Xuan Zheng Xintong Li Qiyuan Xie Xiaoyang Yu Cheng Huang Qingyao Hu Yan You Ye W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On-road tailpipe ammonia (NH3) emissions contribute to urban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and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To understand the tailpipe NH3 emission... On-road tailpipe ammonia (NH3) emissions contribute to urban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and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To understand the tailpipe NH3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 performed comprehensive chassis dynamometer measurements of NH3 emission from two China 5 and two China 6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LDGVs) equipped with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s (TW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ance-based emission factors (EFs) were 12.72 ± 2.68 and 3.18 ± 1.37 mg/km for China 5 and China 6 LDGVs, respectively. Upgrades in emission standard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tailpipe NH3 emission. In addition, high NH3 EF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engine warm-up period in cold-start cases owing to the intensive emissions of incomplete combustion products and suitable catalytic temperature in the TWCs. Notably, based on the instantaneous NH3 emission rate, distinct NH3–emitting events were detected under high/extra high velocity or rapid acceleration. Furthermore, NH3 emission rates correlated well with engine speed, vehicle specific power, and modified combustion efficiency, which were more easily accessible. These strong correlations were applied to reproduce NH3 emissions from China 5/6 LDGVs. The predicted NH3 EFs under different dynamometer and real-world cycles agreed well with existing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results, revealing that the NH3 EFs of LDGVs in urban routes were within 8.55–11.62 mg/km.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NH3 emission inventory for LDGVs and predicting on-road NH3 emissio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instantaneous emissions Catalytic temperature vehicle specific power Combustion efficiency Emission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应用IVE模型计算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被引量:69
9
作者 王海鲲 陈长虹 +11 位作者 黄成 潘汉生 景启国 王冰研 戴懿 赵静 李莉 James Lents Matthew Barth Richard Nikkila 钱华 戴海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解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建立上海市机动车源排放清单,分别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区和收入相对较低区域中的主干道、快速道和次干道3种共9条典型道路,开展机动车技术水平参数、比功率(VSP)分布状况、启动状况等测试,并在此基础上... 为了解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建立上海市机动车源排放清单,分别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区和收入相对较低区域中的主干道、快速道和次干道3种共9条典型道路,开展机动车技术水平参数、比功率(VSP)分布状况、启动状况等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将InternationalVehicleEmission(IVE)模型本地化.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区实际道路上轻型客车、出租车、公交巴士、卡车和摩托车(包含助动车)分别占道路总车流量的41.0%、30.8%、15.6%、6.9%和5.7%;从技术组成看,约85%的轻型客车和97%的出租车均安装有三元催化装置,约30%的公交巴士和90%的卡车没有达到欧I标准;机动车的VSP分布主要集中在-2.9~1.2kW·t-1.模式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上海市机动车CO、VOC、NOx和PM排放量分别为57.06×104t、7.75×104t、9.20×104t和0.26×104t;20%的高排放车对总排放量的贡献占到25%~45%;启动过程中排放的CO、VOC和PM占总排放量的15%~25%,NOx仅占总排放量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E模型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机动车比功率 技术分布 启动 上海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75
10
作者 朱磊 吴伯荣 +3 位作者 陈晖 刘明义 简旭宇 李志强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90,共6页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 ,具有功率密度高、寿命长、使用温度宽及充电迅速等优异特性 ,对其的研究及应用也日益活跃。本文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和分类 ,以及近年来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同时 ,也介...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 ,具有功率密度高、寿命长、使用温度宽及充电迅速等优异特性 ,对其的研究及应用也日益活跃。本文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和分类 ,以及近年来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同时 ,也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情况。随着电动车研究的兴起 ,超级电容器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将其与高比能量的蓄电池连用 ,在车辆加速、刹车或爬坡的时候提供车辆所需的高功率 ,达到减少蓄电池的体积和延长蓄电池寿命的目的。纳米碳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 电动车 高比功率
下载PDF
乘客载重量对柴油公交车尾气排放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谦 李铁柱 任彦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09-2017,共9页
基于车载尾气排放测试系统(PEMS)数据,分析柴油公交车在实际运行状态下,载重量变化对排放的影响.探究忽略乘客载重量变化是否会影响比功率(VSP)计算及进行分组.乘客数量可由车载排放测试实验记录得出,根据年龄及性别将公交车乘客分为6组... 基于车载尾气排放测试系统(PEMS)数据,分析柴油公交车在实际运行状态下,载重量变化对排放的影响.探究忽略乘客载重量变化是否会影响比功率(VSP)计算及进行分组.乘客数量可由车载排放测试实验记录得出,根据年龄及性别将公交车乘客分为6组.乘客载重量可以由每组乘客载重量计算系数估算相加得出.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速度及加速度区间,乘客载重量变化对CO2、CO、NOx、HC 4种排放物的瞬时排放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基于距离的排放因子而言,在平均速度较高的行驶区间内,乘客载重量的变化不影响4种污染物排放因子;随着乘客载重量的增加,人均排放因子逐渐减小.在低速及中速排放估算模拟中可以适当忽略公交车载重量变化对排放带来的影响,但在高速的排放估算模拟中,忽略载重量的变化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就实验测试车辆而言,计算误差最大可以达到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公交车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 乘客载重量 比功率(vsp) 尾气排放
下载PDF
基于比功率的北京快速公交车辆排放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旭梅 王莹 +1 位作者 羡晨阳 宋国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5,共6页
为研究北京快速公交系统运行车辆的尾气排放特征,从速度、加速度和行驶模式比例3方面对其运行工况进行分析;同时确定比功率参数(VSP)的计算公式,根据时间、空间条件的不同,基于VSP区间分析了BRT车辆排放特征,并研究4种排放物在不同VSP... 为研究北京快速公交系统运行车辆的尾气排放特征,从速度、加速度和行驶模式比例3方面对其运行工况进行分析;同时确定比功率参数(VSP)的计算公式,根据时间、空间条件的不同,基于VSP区间分析了BRT车辆排放特征,并研究4种排放物在不同VSP区间的排放贡献率.结果表明:随VSP值增加,排放物的排放率逐步增加,且高VSP值频率分布小,但其尾气排放贡献率大,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在高峰时段应给予BRT车辆优先通行权,并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比例及位置,优化BRT车辆运行工况,以降低高VSP情况出现的频率,以达到减少尾气排放污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BRT车辆 排放特征 比功率(vsp)
下载PDF
机动车比功率在高排污车辆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曾君 郭华芳 胡跃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1-687,共7页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是I/M制度的有益补充.以2004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数据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占全体车辆10%的高排污车辆所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分别占当日该污染物总量的36...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是I/M制度的有益补充.以2004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数据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占全体车辆10%的高排污车辆所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分别占当日该污染物总量的36.81%,41.80%和48.52%,证明了高排污车辆是造成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进一步引入机动车比功率概念研究了机动车比功率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对15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测量中,CO、HC和NOx的排放与机动车比功率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布规律还表明,在遥感监测中,在机动车比功率区间高值部分,机动车的CO或者HC的高排放为瞬间高排放,此时,不能将其判别为高排污车辆.将此结论用于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排污车辆鉴别模型中,使高排污车辆的正确判断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高排污车辆 机动车比功率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考虑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兆升 曲鑫 +2 位作者 林赐云 邴其春 龚勃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4,41,共7页
为了达到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多目标优化控制的目的,首先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描述,并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进行机动车排放的计算;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排放和延误的关系进行量化;之后建立一个以减少排放和降低延误为目标的交通... 为了达到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多目标优化控制的目的,首先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描述,并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进行机动车排放的计算;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排放和延误的关系进行量化;之后建立一个以减少排放和降低延误为目标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以此来优化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绿灯时长,从而达到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多目标智能化控制.选取了长春市典型交叉口进行调查,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优化前后的对比分析表明,延误减少了10.54%,排放降低了13.41%,从而证明了该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 低排放 多目标优化 行驶轨迹 机动车比功率
下载PDF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的单点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荣涵 王筱雨 +2 位作者 赵胜川 徐洪峰 刘锴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减少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期间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标定方法.根据运筹学和交通流理论,以车辆延误和排放最小为目标建立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考虑小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三种污染物,利用V... 为减少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期间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标定方法.根据运筹学和交通流理论,以车辆延误和排放最小为目标建立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考虑小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三种污染物,利用VISSIM软件设计交通仿真实验,使用MATLAB软件编制参数标定和模型求解算法,根据车辆行驶状况数据标定每条车道组每种污染物的两类排放因子,并验证双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结果表明,与仅降低延误相比,双目标优化模型所获最优信号配时方案能使车均延误降低19%、交通排放减少11%.研究成果能有效减少交叉口延误和排放,为建立考虑交通排放的干道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信号配时 机动车比功率 交通仿真 单点交叉口 排放因子 延误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维荣 黄锐森 +1 位作者 陈隆 罗一鸣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178,共13页
电池技术是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核心,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加速能力、负载能力、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与使用寿命。重点介绍了一次性电池与蓄电池在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产业化过... 电池技术是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核心,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加速能力、负载能力、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与使用寿命。重点介绍了一次性电池与蓄电池在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遵循电池技术发展时间顺序,对铅酸电池、镍电池、锂电池技术以及它们在电动汽车上的最新应用进行了总结;额外讨论了氯化镍高能电池、锌空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成果与应用;最后指出各电池技术尚存的问题与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比能 能量密度 比功率
下载PDF
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比功率提升的技术途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侯明 邵志刚 衣宝廉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1,共8页
燃料电池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续驶里程长、动力性能高、燃料加注快、兼容可再生能源等特点,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燃料电池堆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其比功率是反映燃料电池堆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掌握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燃料电池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续驶里程长、动力性能高、燃料加注快、兼容可再生能源等特点,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燃料电池堆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其比功率是反映燃料电池堆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掌握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可以降低电堆硬件数量,从而也会使电堆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国际上先进的燃料电池堆由于具有高的比功率使其在车辆有限空间能提供较大功率,满足了车辆动力需求;然而,国内目前电堆比功率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高活性催化剂、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高扰动流场、导电耐腐蚀薄金属双极板、电堆组装与一致性等多方面,探讨了提高燃料电池电堆比功率的技术途径,基于理论与实践积累分析了燃料电池活化极化、欧姆极化及传质极化与材料、部件、组装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堆性能与比功率提供方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车 燃料电池电堆 性能 比功率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速度-加速度耦合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亮 李孟良 +3 位作者 高佳佳 高继东 赵彦琳 金陶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5-1378,共4页
利用OBS-2200车载测试系统,分别在高峰期、平峰期和低峰期的天津市典型路段进行了车载测试,并获得了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等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的逐秒数据.结果显示在这3个时段内,车辆的加速度大都集中在-1.... 利用OBS-2200车载测试系统,分别在高峰期、平峰期和低峰期的天津市典型路段进行了车载测试,并获得了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等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的逐秒数据.结果显示在这3个时段内,车辆的加速度大都集中在-1.5~1.5m/s2,速度大都集中在0~70km/h,并且HC、CO和NOx的最高排放率为0.0673、0.706和0.0178g/s,都集中在高速(速度(v)〉30km/h,加速度(a)〉0.5m/s2)工况范围内.通过拟合发现,HC、CO和NOx的排放率与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简称VSP)之间的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1、0.86和0.85,相关性较高,说明VSP可以作为评价车辆排放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污染 车载测试 耦合影响 比功率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 被引量:38
19
作者 宋国华 于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机动车比功率 平均行程速度 油耗 排放
下载PDF
交通排放量化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实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艺 于雷 +2 位作者 宋国华 胥耀方 郝艳召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7-891,共5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交通排放问题,设计用于定量计算的交通排放模型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前提,而如何反应由交通特征的微观变化引起的排放变化是目前交通排放模型建立的核心。基于此,首先利用车辆比功率(VSP)变量搭建了交通特征数据与... 面对日益凸显的交通排放问题,设计用于定量计算的交通排放模型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前提,而如何反应由交通特征的微观变化引起的排放变化是目前交通排放模型建立的核心。基于此,首先利用车辆比功率(VSP)变量搭建了交通特征数据与机动车排放间的关系,在建立VSP-Bin分布率、VSP-Bin污染物排放率和车型分布三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从交通特征微观变化出发的交通排放量化模型。然后,通过对ArcGIS进行二次开发,搭建了交通排放动态仿真平台。最后,结合北京市西三环RTMS(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远程交通微波传感器)交通流量和浮动车速度数据对其及其周边主干路的交通排放进行动态的量化仿真和分析,为整个北京路网交通排放的量化仿真及节能减排政策的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排放 量化模型 动态仿真 ArcGIS二次开发 车辆比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