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VV+与辅助-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比较分析
1
作者 黄文达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VV+与辅助-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0例,依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双...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VV+与辅助-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0例,依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组30例、VV+与辅助-控制通气组30例、压力支持通气组30例。结果 VV+与辅助-控制通气组、压力支持通气组PIF、Pplat、PIP均明显低于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组,Cst明显高于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V+与辅助-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vv+与辅助-控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序贯应用辅助-控制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抢救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梅松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058-1059,共2页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辅助-控制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抢救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选择287例危重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序贯辅助-控制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观察本组患者通气效果。结果:压力支持通气后2 h的PaCO2、PaO2、pH值...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辅助-控制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抢救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选择287例危重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序贯辅助-控制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观察本组患者通气效果。结果:压力支持通气后2 h的PaCO2、PaO2、pH值分别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支持通气2 h后的PaCO2高于辅助-控制通气后,而pH值低于辅助-控制通气后(P<0.05);压力支持通气后2小时的气道峰压、心率低于辅助-控制通气后(P<0.05)。结论:辅助-控制通气能及时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症状,而后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更符合呼吸生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辅助-控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下载PDF
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辅助-控制通气联合BiPAP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天威 李宁 +2 位作者 肖秋生 苏懿 张兴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辅助-控制通气联合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6例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课题研究,随机均分患者为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辅助-控制通气联合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6例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课题研究,随机均分患者为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常规组实施辅助-控制通气,观察组实施辅助-控制通气联合BiPAP治疗,对比两组行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临床指标统计,观察组行联合通气后,患者血气指标各项均较通气前得到明显改善,指标数据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病几率对比,观察组发病几率相比常规组较低(P<0.05)。结论:将辅助-控制通气与BiPAP进行联合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治疗,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情况及机体含氧量,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显著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心病 呼吸衰竭 辅助-控制通气 BIPAP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序惯辅助控制通气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江 杨亚东 +1 位作者 佘秋芳 汤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序惯辅助-控制通气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6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全程接受辅助... 目的:探讨序惯辅助-控制通气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6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全程接受辅助-控制通气(A/C),观察组患者接受A/C+无创双水平压力通气(BiPAP)。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水平、炎症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PASP、RVd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FRV的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aCO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两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的含量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序惯辅助-控制通气可优化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呼吸衰竭 序惯辅助-控制通气 心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喉罩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慧荣 余剑波 +2 位作者 曹新顺 高宝来 李文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17-718,共2页
关键词 -硬联合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 喉罩通气 腹腔镜辅助阴式 术中牵拉反应 静吸复合麻醉 气道通畅 控制呼吸
下载PDF
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情况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江涛 郑雅茹 赵世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PCV-A/C)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9例,均经鼻或口行气管...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PCV-A/C)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9例,均经鼻或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人机对抗。PCV-A/C模式下,P-T曲线表现为吸气末"超射波",考虑切换延迟,适当缩短吸气时间使波形呈现方波;P-T曲线表现为吸气末"双吸气波",考虑切换过早或压力不足,延长呼气时间或增加压力使波形呈现方波。比较人机对抗时和消除人机对抗后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浅快呼吸指数(RSBI);随访28 d,观察患者预后。结果 19例患者中出现"超射波"10例,占52.6%;出现"双吸气波"9例,占47.4%。消除人机对抗后VT大于人机对抗时,f、MAP、HR及RSBI低于人机对抗时(P<0.05)。随访28 d,19例患者中死亡12例,余7例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结论PCV-A/C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表现为"超射波"和"双吸气波",患者预后较差,消除人机对抗后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机械 人机对抗 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模式
下载PDF
几种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气、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新桥 靳凯 +2 位作者 梁春芳 王伟 马尾松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1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通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均首先采用机械通气治疗24h后进行不同通气...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通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均首先采用机械通气治疗24h后进行不同通气方式的选择,研究组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效果、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研究组PIP(23.48±7.29)cm H2O,Cis(0.02±0.01)L/cm H2O,对照组PIP(30.61±11.84)cm H2O,Cis(0.01±0.01)L/cm H2O,两组PIP与Cis差异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11%,机械通气时间(8.46±2.67)天,撤机成功率88.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2%,机械通气时间(10.46±3.58)天,撤机成功率76.4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模式进行治疗效果更高,对患者通气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大,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辅助-控制通气 压力调节容积 效果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