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严重压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淮玲 王维平 +3 位作者 彭佳华 刘江辉 黄勇 王科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严重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近5年我院收治Ⅲ至Ⅳ度压疮患者146例,按受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对照组:5年前我院收治Ⅲ至Ⅳ度压疮患者146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指标:压疮愈合情... 目的探讨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严重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近5年我院收治Ⅲ至Ⅳ度压疮患者146例,按受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对照组:5年前我院收治Ⅲ至Ⅳ度压疮患者146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指标:压疮愈合情况,压疮直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入院前的PU病程、PU的PUSHTOOL评分、Braden's评分、PU评估分期)对应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经过治疗后进入红期的速度愈合的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可提高Ⅲ至Ⅳ度压疮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床 封闭式负压引流 压疮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路培 龙春萍 黄高宗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研究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目的研究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传统VSD,观察组加用波动式VSD,比较2组皮肤坏死积分、上肢肿胀程度和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皮肤组织坏死范围、坏死深度、水血疱情况及皮肤组织坏死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伤肢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且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2组血清肌酸激酶及hs-CRP水平均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LDH值在治疗24 h后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且治疗24、72、96及120 h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LDH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100/100)比93.0%(9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式VSD能有效减轻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患肢肿胀,促进咬伤皮肤组织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咬伤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持续吸引与间断吸引临床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新刚 朱建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3期372-374,377,共4页
目的评价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持续吸引与间断吸引两种方法在促进肉芽生长及游离植皮覆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采用VSD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吸引组及间断吸引组。手术室内对患者受伤... 目的评价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持续吸引与间断吸引两种方法在促进肉芽生长及游离植皮覆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采用VSD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吸引组及间断吸引组。手术室内对患者受伤局部进行清创,清创后将VSD填充创面,VSD的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瓶相连。持续负压组VSD持续吸引7天;间断吸引组VSD敷料吸引2小时,停吸2小时,以此类推吸引7天。7天后手术室内拆除VSD(记为第一次拆除VSD),对两组的创面进行评估,包括创面清洁度、肉芽生长情况等,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清创完成后,对创面采用自体韧厚皮移植并再次采用VSD覆盖并予吸引。两组吸引方式同前。10天后两组均拆除VSD(记为第二次拆除VSD),观察皮肤存活情况及周围有无感染。在整个VSD吸引过程中,记录吸引管引流情况包括是否畅通,VSD有无堵塞等。结果共有84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其中VSD持续吸引组为47例,VSD间断吸引组为37例。第一次拆除VSD时,肉眼看两组创面之间的肉芽生长无明显差异,两组创面内也没有感染灶,两组肉芽的厚度基本相同。两组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第二次拆除VSD时,持续吸引组未有皮肤坏死病例,间断吸引组有2例出现皮肤部分坏死;两组均未有感染出现。持续吸引组发生吸引管堵塞次数为62次,其中第一次53次,第二次9次。间断吸引组发生吸引管堵塞次数为85次,其中第一次72次,第二次13次。两组之间总的堵塞次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4),但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拆除VSD时的堵塞数,两组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4,P=0.210)。结论持续负压吸引与间断负压吸引在促进肉芽生长及植皮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间断吸引组的堵塞数高于持续吸引组,说明间断负压吸引更需要全方位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封闭式负压引流 持续吸引 间断吸引
下载PDF
多级压力调节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面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本强 罗凌云 +5 位作者 常瑞 秦谊 胡骅 李想 陈安刚 刘淑芸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级压力调节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四肢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负压调节方式的不同将采用VSD治疗的32例四肢创面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级压力调节,16例)和观察组(多级压力调节,16例)。负压值调节到-30^-20 kPa,比... 目的探讨多级压力调节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四肢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负压调节方式的不同将采用VSD治疗的32例四肢创面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级压力调节,16例)和观察组(多级压力调节,16例)。负压值调节到-30^-20 kPa,比较两组在非干预情况下一次性负压维持时间、为维持负压对负压的干预调节次数、堵管发生率,以及创面出血、疼痛、新发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时间。末次随访时依据创面愈合情况得出总有效率。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引流期间,观察组一次性负压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干预调节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出血、疼痛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感染控制时间、末次随访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发感染病例。结论在VSD治疗四肢创面感染中应用多级压力调节能精准调节负压并稳定维持,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感染 多级 压力调节
下载PDF
四肢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守成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57-58,64,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75例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按照收集的时间不同,传统治疗组为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VSD治疗组为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75例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按照收集的时间不同,传统治疗组为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VSD治疗组为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7例患者,急诊行清创术加VSD覆盖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创面微生物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和植皮存活率。结果 VSD治疗组患者平均负压吸引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治疗组患者首次植皮成活率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VSD治疗组创面微生物生长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患者的治疗中,VSD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 封闭负压吸引 负压吸引时间 植皮成活率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苏新磊 李爱霞 +5 位作者 张桂莲 杨忠奎 赵曰景 刘毅 陈实 袁曙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10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49....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10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49.6±12.8)岁,颈椎肿瘤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椎滑脱症3例、胸腰椎骨折1例。结果10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5次。早期所有病例在清创术后2?8周愈合,内固定装置均完整保留。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通过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或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感染患者均治愈,同时内固定物得以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 置管冲洗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施荣茂 张建平 +4 位作者 梁金龙 陈太邦 沙勇 徐永清 陆声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54-557,563,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采用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9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结果 9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8次。3例内固定装置完整保留,3例更换内固定系统,3例...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采用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9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结果 9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8次。3例内固定装置完整保留,3例更换内固定系统,3例内固定部分保留。住院时间28~150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例术后1年感染复发取出内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通过清创、置管冲洗或负压封闭引流加敏感抗生素治疗,大部分可在保留内固定的同时治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 置管冲洗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一种测量引流液体流速的传感器的设计
8
作者 于学龙 刘传永 +2 位作者 张卫平 张明 韩爱民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监控测量脑脊液、手术伤口的渗出液流速和流量的传感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低频方波励磁方式和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选出一种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样机的测量精度、重复误差等均能满足要求。样机质量稳定... 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监控测量脑脊液、手术伤口的渗出液流速和流量的传感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低频方波励磁方式和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选出一种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样机的测量精度、重复误差等均能满足要求。样机质量稳定,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对人体体液引流过程的监控需求,为患者术后的护理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监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滤波器 低频方波励磁、单片机 负压引流术
下载PDF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在复杂创面植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余道江 徐又佳 +5 位作者 赵天兰 谢晓明 陈琦 韩文雅 伍丽君 于文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4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防治复杂创面皮片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彻底清创,待创面新鲜时,取中厚或全厚皮片,整张移植皮片,VSD敷料结合半透膜覆盖.皮片移植区周围皮肤乙醇脱碘后,植皮区安... 目的 探讨应用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防治复杂创面皮片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彻底清创,待创面新鲜时,取中厚或全厚皮片,整张移植皮片,VSD敷料结合半透膜覆盖.皮片移植区周围皮肤乙醇脱碘后,植皮区安装VSD装置,40 kPa(300 mmHg)负压0.5h与16.6~17.3 kPa(125~130mmHg)负压3h,交替抽吸,若渗出液较多,适当增大负压,同时缩短间隔,主动吸引出皮片下及周围腔隙内积液,使皮片与受区紧密贴合,7d拆除VSD.结果 共治疗22例,1例患者肌腱裸露部位少许皮肤坏死渗出,清创后,应用VSD促进创面愈合;其余21例皮片存活良好,无皮片下积液或感染.随防6~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VSD与皮片移植术相结合,既能抽吸渗液,避免感染,促进皮片与基底愈合,缩短病程;又可避免皮片及周围皮肤因长时间肿胀的大压力而致的组织坏死,对于部分复杂创面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波动式 复杂创面 植皮术
原文传递
自制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水胶敷料治疗重度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碧花 何玉珍 +4 位作者 李慧 危香莲 黄志红 吴强 罗冠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水胶敷料(安普贴)对重度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在院的重度压力性损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联...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水胶敷料(安普贴)对重度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在院的重度压力性损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联合安普贴治疗,对照组A单纯采用安普贴治疗,对照组B单纯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3组重度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的创伤愈合时间分别为(24.10±2.12)、(33.26±1.71)、(27.87±1.95)d,换药次数分别为(5.52±0.96)、(35.84±1.81)、(7.23±1.09)次,换药费用分别为(629.95±28.10)、(1354.29±301.63)、(10825.38±1678.21)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961、5017.527、1029.377,均P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联合安普贴治疗重度压力性损伤能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负压引流 安普贴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压力性损伤
原文传递
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军 王玉 +3 位作者 封鹏 王海贤 石磊军 魏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常规外固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记录和比较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24±8.16 min和8.83±1.01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50±9.87min和12.23±0.91周)(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是97.1%、8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口甲级愈合28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5例,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明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创口愈合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负压吸引 负压封闭引流 外固定钢板 四肢开放性骨折 愈合质量
原文传递
Consens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f diabetic foot wounds 被引量:20
12
作者 Shizhao Ji Xiaobin Liu +30 位作者 Jie Huang Junmin Bao Zhaohong Chen Chunmao Han Daifeng Hao Jingsong Hong Dahai Hu Yufeng Jiang Shang Ju Hongye Li Zongyu Li Guangping Liang Yan Liu Gaoxing Luo Guozhong Lv Xingwu Ran Zhongmin Shi Juyu Tang Aiping Wang Guangyi Wang Jiangning Wang Xin Wang Bing Wen Jun Wu Hailin Xu Maojin Xu Xiaofei Ye Liangxi Yuan Yi Zhang Shichu Xiao Zhaofan Xia 《Burns & Trauma》 SCIE 2021年第1期421-432,共12页
Because China is becoming an aging society,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foot have been increasing.Diabetic foo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health-related killers due to its high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rate... Because China is becoming an aging society,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foot have been increasing.Diabetic foo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health-related killers due to its high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rates.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wounds and great progress,both in terms of research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has been made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its development.However,due to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irregular application of NPWT often leads to complications,such as infection,bleeding and necrosis,that seriously affect its treatment outcomes.In 2020,under the leadership of Burns,Trauma and Tissue Repair Committee of the Cross-Straits Medicine Exchange Association,the writing group for‘Consens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f diabetic foot wounds’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lars from the specialized areas of burns,endocrinology,vascular surgery,orthopedics and wound repair.Drawing o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suggested by the latest clinical research,this consensus proposes the bes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NPWT for diabetic foot.The consensus aims to support the formation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schemes that clinicians can refer to when treating cases of diabetic f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uum-assisted therapy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 Diabetic foot Diabetic ulcer Diabetic woun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