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家兔颈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简文亭 简道林 +3 位作者 王康乐 李林 邹学军 杨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组硬膜外腔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Sham组在同样时点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NP组记录基础电位后静脉注射硝普钠盐溶液控制性降压,模拟TEA的降压过程,硬膜外腔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EA+EPH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后肌注麻黄碱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应用BL-420S电生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硬膜外腔注射前、注射后1、2、3h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变化。结果四组家兔注射前基础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组、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放电频率明显高于SNP组和Sham组(P<0.05)。TEA组、SNP组的MAP在注射后1、2、3h明显低于TEA+EPH组和Sham组(P<0.05)。TEA组和TEA和EPH组HR在注射后1、2、3h时明显慢于Sham组(P<0.05);SNP和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时HR均明显快于TEA组(P<0.05)。结论 TEA可能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传出产生绝对兴奋,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TEA所致的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麻醉 迷走神经 传出放电 交感神经阻滞
下载PDF
迷走神经阻滞对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咳嗽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存礼 岳修勤 黄守印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8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迷走神经阻滞抑制咳嗽反射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拟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group,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迷走神经阻滞抑制咳嗽反射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拟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group, DLT组)采取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肺隔离单肺通气;观察组(non-intubated group,NI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迷走神经阻滞,靶向输注镇静及超声引导下肋间迷走神经阻滞,术中保留自主呼吸,NI组记录患者基础心率及迷走神经阻滞成功后心率。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评价指标及手术开始10 min、20 min肺塌陷分级和肺塌陷满意率。结果 :两组手术室滞留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I组基础心率与迷走神经阻滞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I组手术开始20 min二氧化碳分压、麻醉满意率显著高于DL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吗啡镇痛次数显著低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肺塌陷均能满足手术需求,DLT组手术开始10 min及20 min肺塌陷满意率高于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迷走神经阻滞可抑制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咳嗽反射,避免呛咳体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迷走神经阻滞 咳嗽反射 非气管插管 胸腔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部迷走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晨 范坤 张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颈部迷走神经阻滞(cervical vagal block,CVB)联合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颈部迷走神经阻滞(cervical vagal block,CVB)联合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eneral anaesthesia with double lumen tube,GA+DLT)组20例,以及非气管插管神经阻滞麻醉(non-intubated nerve block anaesthesia,NINBA)组20例。GA+DLT组采用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NINBA组行超声引导下CVB联合TPVB,予0.5%罗哌卡因40 mL。记录2组患者术中是否出现呛咳、出血量、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和手术时间,术后胸闷发生情况、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及Bruggermann舒适评分(Bruggermann Comfort Score,BCS)。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低氧血症和呛咳,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NBA组患者术后运动VAS较GA+DLT组低(P=0.008),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次数较GA+DLT组少(P=0.000);NINBA组患者BCS较GA+DLT组明显升高(P=0.020);与NINBA组比较,GA+DL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超声引导下CVB联合TPV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阻滞 胸椎旁阻滞 超声引导 胸腔镜 肺大疱切除术
下载PDF
迷走性房室阻滞动态心电图分析
4
作者 潘懿坤 李永华 朱志坚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迷走性房室阻滞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通过对48例迷走性房室阻滞患者的年龄及发生时间的观察,研究年龄与房室阻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迷走性房室阻滞多见于40岁以下,多发生于夜间睡眠(心率减慢)时。结论:迷走性房室阻... 目的:探讨迷走性房室阻滞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通过对48例迷走性房室阻滞患者的年龄及发生时间的观察,研究年龄与房室阻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迷走性房室阻滞多见于40岁以下,多发生于夜间睡眠(心率减慢)时。结论:迷走性房室阻滞属于功能性,无需特殊治疗,更不必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性房室阻滞 发生年龄 发生时间
下载PDF
美国代谢与减重手术学会2016年最新立场声明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申晓军 郑成竹 印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0,共3页
2016年4月,美国代谢与减重手术学会就代谢与减重手术的长期生存获益、胃内球囊和迷走神经阻断治疗病态肥胖症等阐述最新原则立场。该系列声明认为,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减重和代谢手术是病态肥胖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并着重强调了长期... 2016年4月,美国代谢与减重手术学会就代谢与减重手术的长期生存获益、胃内球囊和迷走神经阻断治疗病态肥胖症等阐述最新原则立场。该系列声明认为,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减重和代谢手术是病态肥胖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并着重强调了长期的减重和生存获益是手术区别于非手术治疗手段的主要优势;根据美国胃肠道和内镜外科医师协会提供的资料,胃内球囊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肥胖症;基于目前的短期证据,作为一种新型减重装置,迷走神经阻断装置适用于BMI为35~45的病人,但其减重效果的长期有效性和病人耐受性仍有待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代谢和减重手术 胃内球囊 迷走神经 阻断治疗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调控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亭亭 范志宁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847-850,共4页
肥胖症的流行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仍未获得最佳治疗手段。新近对肥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对能量平衡的调控等方面,而迷走神经是其重要通路。本文就近年来迷走神经调控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肥胖 摄食行为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