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被引量:2
1
作者 Ruan YAO Xuejuan RE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1031-1043,共13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summertime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PHR)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MLYRV)on the d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summertime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PHR)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MLYRV)on the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timescales.Based on the gridded daily rainfall data of the US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the PHR events on grid-point and the regional PHR events considering both the area of PHR and regionally averaged rainfall intensity are identified over the MLYRV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79–2017.A PHR index(PHRI)is defined,to describe the variability of summertime PHR event number over the MLYRV.The PHRI is then divided into the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components.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ecadal PHR ev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omalous precipitation,intensified vertical motion,and strengthened upper-level divergence over southern China,as well as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transporting more water vapor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SCS)to southern China.As for the interannual component,the above pattern still co-exists but over a narrow region around the MLYRV.By choosing the years in which the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components of the PHRI are simultaneously positive(SP)or negative(SN),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PHR events in SP and SN years are analyzed,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ore regional PHR events in SP years with enhanced intensity and larger affected are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SN years.Meanwhile,the zonal oscillations of the South Asian high(SAH)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during the regional PHR events demonstrate a better regularity in SP years than those in SN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MLYRV)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PHR) DECADAL VARIABILIT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原文传递
澜沧江中游少数民族木构架民居的基因多样性调查
2
作者 刘大钰 潘曦 周扬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木构架民居建筑内部形式十分多样,其中,在建造技术和空间布局上受流域和民族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文化象征方面则以民族为主导因素,总体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木构架 民族建筑 澜沧江中游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澜沧江中游小流域水土流失与NDVI时空动态相关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世梁 安南南 +2 位作者 尹艺洁 成方妍 董世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和大朝山库区的17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空间分析,利用1999—2009年的SPOT VEGETAION逐旬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库区近11a的植被... 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和大朝山库区的17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空间分析,利用1999—2009年的SPOT VEGETAION逐旬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库区近11a的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同时应用SWAT模型研究该区域小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进而探究1999—2009年研究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整个研究区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近11a间NDVI趋势分析发现,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78.41%,只有12.37%的区域发生了减小;在年内,整个研究区月径流输沙集中于5—9月,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在年际变化方面,年均泥沙产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在时间上变化较不明显,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多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南部;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空间上,植被NDVI与径流产沙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尤其植被NDVI与产沙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611,P<0.01),在时间序列上,植被NDVI与径流产沙量的关系则不显著(r2=0.31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澜沧江中下游 NDVI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模糊评判模型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周钜乾 唐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73-82,共10页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预测 模型评判模型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云南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库区河谷气候基本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平 王金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7-61,共5页
位于横断山区南部澜沧江中游河谷 1 5 0 0m以下的漫湾库区是云南西部型热区气候的典型地区之一 ,具有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特征。利用库区中长期气象观测资料 ,讨论了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四季分配及干湿状况等 ,为合理开发... 位于横断山区南部澜沧江中游河谷 1 5 0 0m以下的漫湾库区是云南西部型热区气候的典型地区之一 ,具有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特征。利用库区中长期气象观测资料 ,讨论了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四季分配及干湿状况等 ,为合理开发利用河谷气候资源、开展流域生态规划及上下游其它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气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澜沧江中游河谷 漫湾水电站库区 河谷气候 基本特征 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6
作者 周钜乾 唐川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年第1期29-38,共10页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判 边坡稳定性 信息检验法 澜沧江中下游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斜坡变形破坏与危害特征
7
作者 朱静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年第1期48-57,共10页
本文划分出澜沧江中下游斜坡结构类型并分析了各斜坡类型的基本特征、变形机制和演化方式,阐述了斜坡变形破坏对该地区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为评价预测澜沧江中下游斜坡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澜沧江中下游 斜坡 变形破坏 滑坡 危害状况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泽申 陈晨晨 +1 位作者 李伯根 王雨春 《人民珠江》 2022年第10期104-112,共9页
植被覆盖在水土保持、调节大气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区域水文和水沙过程,对于流域水电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Mann-Kendall模型耦合Sen’Slope斜率估计,分析了1998—201... 植被覆盖在水土保持、调节大气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区域水文和水沙过程,对于流域水电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Mann-Kendall模型耦合Sen’Slope斜率估计,分析了1998—2018年研究区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1998—2018年多年平均NDVI值为0.81,NDVI整体自北向南逐年递增;(2)研究区域1998—2018年NDVI呈现不显著递增趋势,NDVI增长速度为5.8×10^(-3)/a;(3)NDVI空间突变均出现在退化区域。在近20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对未来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演变 MANN-KENDALL Sen’s Slope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澜沧江中游不同林分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崇俨 李小英 《绿色科技》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对澜沧江中游云县段流域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不同林分土壤上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不同林分土壤容重变动范围为0.67~1.74g/cm3... 对澜沧江中游云县段流域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不同林分土壤上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不同林分土壤容重变动范围为0.67~1.74g/cm3;不同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变动在34.50%~74.62%之间;不同林分中,马缨杜鹃林具有最大蓄水量(2984.80t/hm2)和最大涵养水源量(1860.00t/hm2);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9.06t/hm2~30.58t/hm2,相当于0.91~3.06mm水深;而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变动范围为89.50%~21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性 凋落物 水源涵养 澜沧江中游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叶片表型性状形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朝彬 石明 +1 位作者 蓝增全 马福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2-1637,共6页
【目的】研究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形态多样性的丰富性,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5个云南省州(市)共45份茶树资源为分析材料,对茶树的叶质、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20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 【目的】研究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形态多样性的丰富性,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5个云南省州(市)共45份茶树资源为分析材料,对茶树的叶质、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20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分析,根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45份茶树资源20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63%,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芽叶颜色(60%),最小的为叶脉对数(18%),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05,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为叶脉对数(1.99),最小的为叶基(0.30),基于45份茶树资源20个叶片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4时,聚为4类。【结论】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有着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形态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中下游 古茶树资源 变异系数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被引量:57
11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袁正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0-1065,共6页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具有承继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但近50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古茶树资源面积不断减小,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现有研究资料分析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的现状,认为其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包括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并可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中下游 古茶树资源 多重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基于ESHIPPO模型的澜沧江中游大坝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艳 彭明春 +3 位作者 董世魁 刘世梁 李晋鹏 杨志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7-526,共10页
通过小湾大坝蓄水前后8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对比调查,筛选出适于ESHIPPO模型生态风险评价的广域属种、特有属种(稀有种、特有种、资源种和土著鱼),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建设对水生物种产生一定程度... 通过小湾大坝蓄水前后8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对比调查,筛选出适于ESHIPPO模型生态风险评价的广域属种、特有属种(稀有种、特有种、资源种和土著鱼),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建设对水生物种产生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尤其是对于澜沧江土著鱼类,水文形势改变增加了其生态风险;特有属种如浮游植物红毛藻、中华鱼子菜、溪菜,浮游动物云南棘猛水溞和西南荡镖水蚤等处于高风险状态,必须对其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广域属种均处于中度风险状态,对其除监测外应做好保护准备;小湾大坝蓄水后,12种土著鱼(光唇裂腹鱼、澜沧裂腹鱼、云南平鳅、黑线沙鳅、横斑原缨口鳅、拟鳗副鳅、云南四须鲃、宽头华鲮、长臀刀鲇、扎那纹胸鮡、无斑褶鮡、宽纹南鳅)处于高度风险状态,应立即对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其消失或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中游 小湾大坝 漫湾库区 水生物种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上中游径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迪 赵勇 +1 位作者 裴源生 毕彦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9-1582,共14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水循环模拟模型WACM进行单向耦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和流域上中游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响应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区域气候预估表明,相对于现状(1980—2009年),A1B情景下未来(2010—2039年)流域年平均...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水循环模拟模型WACM进行单向耦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和流域上中游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响应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区域气候预估表明,相对于现状(1980—2009年),A1B情景下未来(2010—2039年)流域年平均温度和降水均有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0.65℃和1.87%,但降水增加不明显;流域北部温度增幅比南部明显,而降水区域差异较大,变化较为复杂。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清盛和琅勃拉邦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天然情景相比均有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1.23%和3.69%,但变化不明显;未来径流年际变化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温度变化对径流影响作用要强于降水;未来春季和夏季(3—6月)径流增减相对明显,局部区域有洪涝和水文干旱的风险,而其它月份径流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陆气耦合 径流模拟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WACM模型 澜沧 江-湄公河上中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