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uin氏固定液在Masson三色染色法中的应用
1
作者 魏海燕 丁瑞欣 杨建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4-74,78,共2页
Masson染色是病理学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之一,其在穿刺组织评估纤维化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点。目前,Masson染色常用方法有Masson三色染色法及Pollak三色染色法,其中Masson三色染色法最为常用,但其染色方法偶有出现胶原纤维显色欠清、着... Masson染色是病理学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之一,其在穿刺组织评估纤维化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点。目前,Masson染色常用方法有Masson三色染色法及Pollak三色染色法,其中Masson三色染色法最为常用,但其染色方法偶有出现胶原纤维显色欠清、着色混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in固定液 MASSON三色染色 胶原纤维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的影响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2
作者 陈庆荣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温度是影响头足类胚胎发育的重要理化因子之一,本试验探究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结果,旨在为开展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提供参考,同时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制备染色体并分析其核型情况,为曼氏无针乌贼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关键词 无针乌贼 参考资料 染色体核型分析 胚胎发育 人工育苗 理化因子 遗传背景 头足类
下载PDF
厚冰冻切片尼氏染色方法研究
3
作者 金一丹 沈俊媛 +2 位作者 解子璇 潘永良 刘婉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68-71,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尼氏染色技术在厚切片形态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以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200μm冰冻脑切片为研究对象,在薄切片尼氏染色方法的基础上,对烘片、固定、洗涤和染色等实验步骤加以改良.结果发现,利用改良后的方法所制... 为进一步提高尼氏染色技术在厚切片形态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以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200μm冰冻脑切片为研究对象,在薄切片尼氏染色方法的基础上,对烘片、固定、洗涤和染色等实验步骤加以改良.结果发现,利用改良后的方法所制得的切片着色良好,脑区边界清晰,组织结构明显,无冰晶空洞和脱片现象.该实验结果可为科研工作者应用厚切片开展神经组织形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厚冰冻切片 脑区划分 改良方法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荧光染色标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2 位作者 徐汉祥 周永东 徐开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4-870,共7页
建立一种高效的标志方法,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的效果提供技术保障。以曼氏无针乌贼为试验对象,利用茜素络合物(ALC)浸泡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2个时间段,测量并观察曼氏无针乌贼胴... 建立一种高效的标志方法,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的效果提供技术保障。以曼氏无针乌贼为试验对象,利用茜素络合物(ALC)浸泡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2个时间段,测量并观察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体质量及存活率。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尾饲养于直径2.5 m的圆形水泥池内,分别在染色后5、12、19、26 d进行随机取样并对标志曼氏无针乌贼进行高温处理5 min,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最佳染色剂浓度和浸染时间分别为90 mg/L和24 h;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和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26 d后内壳标志色依然清晰保留初染时的椭圆形粉红色,高温处理前、后着色部位的范围和颜色均未发生变化。ALC荧光染色标志法兼具体内标志和外部可见的双重效果,标志曼氏无针乌贼的存活率和标志色保持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高效,能进行批量标志处理,是一种理想的曼氏无针乌贼标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针乌贼 荧光染色 标志 保持率 存活率
下载PDF
糖原:Lugol氏碘染色诊断食管疾病的物质基础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淑珍 赵凤林 +1 位作者 李克安 童沈阳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糖原 食管疾病 诊断 Lugol碘液染色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细胞染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晖 谢数涛 +1 位作者 龙思思 段舜山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类免疫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选择三种甲壳类血细胞的常用染料:瑞氏染液、姬姆萨染液和瑞氏-姬姆萨混合染液,研究它们对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染色效果。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分色方式以及分色时间... 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类免疫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选择三种甲壳类血细胞的常用染料:瑞氏染液、姬姆萨染液和瑞氏-姬姆萨混合染液,研究它们对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染色效果。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分色方式以及分色时间等染色条件,观察、比较不同染色条件下血细胞内的颗粒、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着色情况,以及细胞整体轮廓清晰程度,确定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染色的理想染色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螯虾 血细胞 染色 甲壳类 免疫学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建波 陈成彬 +3 位作者 包晓影 宋文芹 赵念席 高玉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以内蒙古草原3种针茅属植物为材料,常规压片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属于2A核型,为二倍体。在3种针茅的染色体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平均为62... 以内蒙古草原3种针茅属植物为材料,常规压片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属于2A核型,为二倍体。在3种针茅的染色体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平均为62.1%,其次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平均为28.9%,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较少约为9.0%。在3种针茅的第五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表明起源于同一祖先。虽然染色体核型均属于较对称型,但是染色体不对称系数随着3种针茅分布生境的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可能是长期适应与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 大针茅 针茅 染色 核型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崔红玉 王云峰 +6 位作者 石星明 童光志 兰德松 何来 仇华吉 刘长军 王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9-575,共7页
为构建全基因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首先通过构建表达Eco-gpt(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XGPRT,gpt)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遗传选择标记(1-3 kb)和... 为构建全基因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首先通过构建表达Eco-gpt(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XGPRT,gpt)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遗传选择标记(1-3 kb)和带有细菌人工染色体的基本功能基因序列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重组病毒转移载体pUAB-gpt-BAC11,将重组病毒转移载体与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细胞总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经过8轮加压筛选,获得并纯化重组病毒;将重组病毒细胞总DNA电转化大肠杆菌,筛选共获得38个BAC分子克隆化病毒,提取BAC-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以拯救重组病毒。结果表明,MDV-BAC2 DNA再次启动病毒感染,拯救了重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成功构建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为方便利用现代RED/ET基因重组系统对病毒进行反向遗传操作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为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基因功能和开发新型马立克氏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马立克病病毒 细菌人工染色 分子克隆化病毒 感染性分子克隆
下载PDF
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染色标本的制作及其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利方 闫文朝 +2 位作者 王天奇 武雷 王培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1期248-252,共5页
为了弄清克氏伪裸头绦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用苏木素染色和齐尔石碳酸复红染色制作了猪源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染色标本,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颈节、幼节和成节用15倍苏木素稀释染液染色12h效果最佳,孕节以齐尔石碳酸复红染液染... 为了弄清克氏伪裸头绦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用苏木素染色和齐尔石碳酸复红染色制作了猪源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染色标本,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颈节、幼节和成节用15倍苏木素稀释染液染色12h效果最佳,孕节以齐尔石碳酸复红染液染色24h为最佳。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呈扁平状乳白色,所有节片纵轴小于横轴,从幼节到成节开始逐渐出现睾丸、贮精囊、阴茎囊、卵巢、卵黄腺、子宫和生殖孔等生殖器官。孕节内充满虫卵,睾丸、卵巢、贮精囊等器官退化,生殖孔未退化。研究结果补充了寄生虫实验教学标本库,为猪和人克氏伪裸头绦虫病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裸头绦虫 苏木素染色 齐尔石碳酸复红染色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缺失株细菌人工染色体序列自我敲除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鹏 苏帅 +2 位作者 李延鹏 丁家波 崔治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1,共7页
本试验旨在对缺失meq基因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性克隆基因组中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序列的自我敲除进行分子鉴定。将含有表达cre重组酶真核表达盒的SC9—1重组质粒通过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SC9—1重组病毒。将SC9—1... 本试验旨在对缺失meq基因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性克隆基因组中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序列的自我敲除进行分子鉴定。将含有表达cre重组酶真核表达盒的SC9—1重组质粒通过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SC9—1重组病毒。将SC9—1重组病毒在CEF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利用病毒表达的cre重组酶在传代过程中逐步敲除病毒的BAC序列。分别提取1~10代不同代次SC9—1重组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利用BAC序列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基因组中的BAC进行PCR检测。利用针对BAC序列gpt基因的特异性检测引物,以MDV保守基因pp38作为内参,对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中BAc序列进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利用PCR扩增SC9—1病毒敲除BAC序列后基因组中残留loxp位点两端序列,通过测序分析进一步验证BAC序列的敲除。利用BAC序列特异性引物对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中BAC序列的检测结果显示,1~5代病毒DNA均能扩增出600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证实病毒的基因组中含有BAC序列。6~10代病毒DNA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证实病毒基因组中没有BAC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中的BAC序列随着病毒的传代逐渐减少,直至第6代已经完全检测不到BAC序列。在病毒BAC序列敲除的过程中,对每代病毒BAC序列敲除后残留loxp位点序列进行PCR测序鉴定,结果显示BAC序列敲除后基因组中仅留下一个loxp位点,序列同源性均在99.7%以上。结果表明,利用cre/loxp系统将病毒在CEF细胞上连续6代传代培养可将MDVmeq基因缺失株SC9—1的BAC序列完全敲除掉,且同源重组酶敲除BAC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 MEQ基因 细菌人工染色 敲除 鉴定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虫标本染色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元松 常志尚 +2 位作者 张忠广 曾宪忠 宫玉香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78-279,共2页
①目的 改进卡氏肺孢子虫标本的染色方法 ,以便准确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制作教学标本。②方法 采用吉姆萨 瑞特染色法。③结果 染色后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囊内小体细胞核呈紫红色 ,细胞质呈蓝色 ,囊壁呈淡蓝色 ,各部分结构清晰可辨... ①目的 改进卡氏肺孢子虫标本的染色方法 ,以便准确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制作教学标本。②方法 采用吉姆萨 瑞特染色法。③结果 染色后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囊内小体细胞核呈紫红色 ,细胞质呈蓝色 ,囊壁呈淡蓝色 ,各部分结构清晰可辨。滋养体包核为紫红色 ,胞质为蓝色。④结论 吉姆萨 瑞特染色法操作简便、快速 ,卡氏肺孢子虫标本着色清晰 ,是临床诊断和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囊虫 染色与标记 诊断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PCR技术与病原染色法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春丽 李素云 +1 位作者 姜莉 田边将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pneumonia,PCP)是免疫机能低下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由于AIDS病人的增多,抗癌化疗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手段的应用,PCP病人日趋增多。本文应用PC...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pneumonia,PCP)是免疫机能低下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由于AIDS病人的增多,抗癌化疗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手段的应用,PCP病人日趋增多。本文应用PCR技术检测大鼠肺内病原体DNA,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 病原染色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A-O组合染色法显示神经尼氏小体、髓鞘和红细胞成分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志锦 朱明华 +3 位作者 王建军 郑建明 詹镕洲 陶文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C002-C002,共1页
关键词 A-O组合染色 神经尼小体 髓鞘 红细胞 成分 橘黄G染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检测微孢子虫韦伯氏Chromotrop染色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安欧 刘红云 +2 位作者 周敏 朱峰 方正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微孢子虫 韦伯Chromotrop染色 病原学检测法
下载PDF
Harris氏苏木素染色液配制的改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美娥 潘惠娟 钱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Harris苏木素 染色 配制方法 HE染色
下载PDF
瑞氏和革氏染色法查滴虫、霉菌及淋菌的方法学探讨及质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安邦权 凌晓午 +4 位作者 胡玫 姜鹏飞 何平 杨飞涛 刘广宣 《陕西医学检验》 1998年第3期33-33,共1页
将320例白带标本制成涂片后,每张涂片一半瑞氏染色一半革氏染色寻找滴虫、霉菌及淋菌,同时观察微生物象与异常细胞,并与悬浮法查滴虫、霉菌相比较.结果显示染色法查滴虫和霉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0.9%和34.0%,明显高于悬浮法查滴... 将320例白带标本制成涂片后,每张涂片一半瑞氏染色一半革氏染色寻找滴虫、霉菌及淋菌,同时观察微生物象与异常细胞,并与悬浮法查滴虫、霉菌相比较.结果显示染色法查滴虫和霉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0.9%和34.0%,明显高于悬浮法查滴虫和霉菌的29.8%和21.3%的阳性率(P<0.05和P<0.01).杂色法具有不受保温措施限制,医师涂片可保证标本质量,病原体被杀死而降低环境污染,尤其涂片可短期保存以便复查而建立质控措施等优点,可取代悬浮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瑞染色 染色 白带常规 滴虫 霉菌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微小标记染色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兰林 刘晓力 +1 位作者 全松 钟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F002,共3页
目的确定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患者微小标记染色体(Small marker chromosome,smr)的来源。方法用 X和Y染色体着丝粒特异的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bybridization,FISH),检测3例核型为 ... 目的确定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患者微小标记染色体(Small marker chromosome,smr)的来源。方法用 X和Y染色体着丝粒特异的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bybridization,FISH),检测3例核型为 45, X/46, X+smr的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smr。结果 2例患者smr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 1例来源于X染色体。结论 FISH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别微小标记染色体,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标记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短串联重复序列在染色体罗氏易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晓婷 吴海涛 +5 位作者 徐艳文 钟依平 曾艳红 王静 丁晨晖 周灿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0-833,共4页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建立一种基于PCR技术诊断染色体罗氏易位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方法:选择位于易位染色体上的STR位点,对家系采用荧光PCR进行分析,选择有多态性的位点,再采用MDA...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建立一种基于PCR技术诊断染色体罗氏易位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方法:选择位于易位染色体上的STR位点,对家系采用荧光PCR进行分析,选择有多态性的位点,再采用MDA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根据家系分析的结果,对具有多态性的STR位点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对3个家系进行了4个取卵周期(3个PGD周期),每个家系分别采用7~15个具有多态性的STR位点进行分析,共对24个胚胎进行诊断。PGD的诊断效率为95.8%(23/24),平衡胚胎占52.2%(12/23),异常胚胎占47.8%(11/23),共移植了6个胚胎,获得2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66.7%(2/3),出生了2个健康婴儿,染色体核型均正常。结论:采用依赖于STR的PCR分析法可以用于染色体罗氏易位的P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多重置换扩增 短串联重复序列 染色体罗易位
下载PDF
神经元尼氏小体改良染色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2-743,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元 小体 硫堇-姬姆萨染色
下载PDF
尼氏小体染色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神经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以河 赵梅兰 +1 位作者 彭瑞云 崔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6期605-606,共2页
组织或细胞的染色在病理学诊断、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组织切片染色的质量好坏对于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组织,使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更为方便,本文对Toluidine Blue... 组织或细胞的染色在病理学诊断、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组织切片染色的质量好坏对于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组织,使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更为方便,本文对Toluidine Blue(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在传统的甲苯胺蓝染色过程中,仅考虑对细胞核和尼氏小体进行染色,未考虑细胞浆和其他细胞器:而改进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在甲苯股蓝染色后用伊红再染色,既考虑对细胞核和尼氏小体进行染色,也对细胞浆进行了染色。结果显示传统的Toluidine Blue染色结果光镜下观察,细胞核和尼氏小体都可见,即尼氏小体为深蓝色,细胞核为蓝色,染色背景为淡蓝色;改进后的染色结果光镜下观察,尼氏小体为紫蓝色,细胞核为蓝色,染色背景为粉红色。可见,改进后的染色方法染出的组织切片比传统的要清晰、美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病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发展,病理技术势必进一步提高,来适应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改进的尼氏小体染色法能够使脑组织切片更清楚观察,更有利于医学工作者对神经组织及尼氏小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 染色方法 神经病理学 临床应用 诊断 甲苯胺蓝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