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n electrode reactions for vanadium redox-flow batteries 被引量:2
1
作者 Jens Noack Nataliya RoznYatovskaya +3 位作者 Jessica Kunzendorf Maria Skyllas-Kazacos Chris Menictas Jens Tubke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341-1352,共12页
Through targeted and reproducibl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oxidation of V2+, VO2+ and the reductions of VO2... Through targeted and reproducibl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oxidation of V2+, VO2+ and the reductions of VO2+, VO2+ and V3+ in order to pretreat electrodes specifically for use in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 ies and, if possible, to treat them in situ. For this purpose,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was treated poten- tiostatically for a period of 30 s at different potentials in the range of 500 mV-2000 mV vs. Hg/Hg_2SO_4 in 2 M H_2SO_4 and then linear sweep voltammograms were performed in the different vanadium-containing solutions. With this method, it could be shown that all reactions are extremely surface sensitive and the reaction speeds changed by several decades. The reaction ra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reac- tions compared to polished electrodes and had an optimum treatment potential of approx. 1600 mV vs. Hg/Hg_2SO_4, although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V2+ and the reduction reactions of V3+ and VO2+ had opposite tendencies to oxidation of VO2+ and the reduction of VO2+ in the area of low treatment po- tentials. In the former, the kinetics increased and in the latter, they decreased. In addition, caus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XP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to the roughness or size of the stretched surfaces, although thes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s a result of the treatment. XPS measure- ments gave indications of a dependence on hydroxyl groups for the oxidation of VO2+ and the reduction of VO2+, while for the reactions of oxygen-free cations and the reduction of VO2+ weak indications of a dependence on carboxyl groups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adium battery voltammetry Treatment electrodeS Surface GROUPS Kinetics
下载PDF
Study on stabili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V(V) electrolyte with acid additives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被引量:12
2
作者 Gang Wang Jinwei Chen +6 位作者 Xueqin Wang Jing Tian Hong Kang Xuejing Zhu Yu Zhang Xiaojiang Liu Ruilin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73-81,共9页
Several acid compounds have been employed as additives of the V(V) electrolyt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B) to improve its st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Stability of the V(V) electrolyte with and wit... Several acid compounds have been employed as additives of the V(V) electrolyt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B) to improve its st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Stability of the V(V) electrolyte with and without additiv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ex-situ heating/cooling treatment at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5 ?C to 60 ?C. It was observed that methanesulfonic acid, boric acid, hydrochloric acid, trifluoroacetic acid,polyacrylic acid, oxa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and phosphotungstic acid coul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V(V) electrolyte at a certain range of temperature. Their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in the V(V) electrolyte were further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steady state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including the reversibility of electrode reaction, the diffusivity of V(V) species, 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flexibility of charge transfer for the V(V) electrolyte with these additives were all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ristine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rganic acids Secondary batteries STABILITY vanadium compounds
下载PDF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石墨-炭黑复合电极性能 被引量:31
3
作者 黄可龙 伍秋美 +2 位作者 刘素琴 李林德 常志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炭黑和石墨材料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炭黑-石墨的复合材料电极,不仅综合了单纯的石墨和炭黑的优点,而且还完整地出现了钒离子电对V2+/V3+、V3+/VO2+和VO2+/VO2+三对氧化还原峰,并且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在...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炭黑和石墨材料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炭黑-石墨的复合材料电极,不仅综合了单纯的石墨和炭黑的优点,而且还完整地出现了钒离子电对V2+/V3+、V3+/VO2+和VO2+/VO2+三对氧化还原峰,并且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在所研究的范围内,较合适的质量配比为:m (石墨)︰m(炭黑)=3︰1。分别计算了各种钒离子电化学反应扩散系数D0,其中VO2+/VO2+电对的还原反应中D0可达到4.44×10-5 cm2·s-1,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炭黑 石墨 复合电极 电极性能 电解液 蓄电池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及其电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俊 余晴春 +2 位作者 刘逸枫 马亮亮 吴益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石墨板、柔性石墨和PAN基碳布经双氧水处理又经热处理后在钒盐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并以处理过的上述电极组装成流动型钒电池.结果表明,电极经处理,其表面反应可逆性增强,峰电流增大,电化学性能明显得到提高.用处...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石墨板、柔性石墨和PAN基碳布经双氧水处理又经热处理后在钒盐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并以处理过的上述电极组装成流动型钒电池.结果表明,电极经处理,其表面反应可逆性增强,峰电流增大,电化学性能明显得到提高.用处理过的石墨电极组装的钒电池其充电电流可达20 mA/cm2以上,放电电流达15 mA/cm2.扫描电镜显示,石墨电极经处理后表层结构发生改变,比表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电极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复合双极板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文嫔 王金海 +4 位作者 王树博 谢晓峰 吕亚非 齐亮 姚克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03-207,共5页
采用溶液插层复合法成功地制备了以聚丙烯(PP)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g-PP)为基体材料、鳞片石墨(GP)为导电填料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导电双极板。用四探针法、动电位、恒电位、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考察了复合双极板的导电性、耐... 采用溶液插层复合法成功地制备了以聚丙烯(PP)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g-PP)为基体材料、鳞片石墨(GP)为导电填料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导电双极板。用四探针法、动电位、恒电位、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考察了复合双极板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PP的加入可以使GP均匀地分散到高分子基体中,显著提高了导电填料与高分子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复合双极板的电导率为4 3.7 S·cm-1,1.2 V下的腐蚀电流为1.9×1 0-3A·cm-2,满足了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双极板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添加剂对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梁艳 何平 +3 位作者 于婷婷 杨定明 蒋琪英 戴亚堂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由V2O5制备了V(Ⅳ)、V(Ⅲ)离子硫酸溶液,结合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多种添加剂对钒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种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中钒离子浓度有所增... 采用化学还原法由V2O5制备了V(Ⅳ)、V(Ⅲ)离子硫酸溶液,结合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多种添加剂对钒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种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中钒离子浓度有所增加,但对钒离子硫酸溶液的电化学可逆性以及溶液电导率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电沉积铅合金在硫酸中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戴长松 王振华 +2 位作者 王殿龙 丁飞 胡信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2,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和铸造的铅合金在硫酸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且在多次循环后,比较两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硫酸电解液中,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电化学反应,与铸造铅电极表面发...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和铸造的铅合金在硫酸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且在多次循环后,比较两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硫酸电解液中,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电化学反应,与铸造铅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的电化学反应基本相同,多次循环后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具有更加均匀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铅合金 铅酸电池 循环伏安 板栅
下载PDF
全钒离子液流电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崔艳华 孟凡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6-358,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全钒离子液流电池正极溶液的浓度及添加剂对正极反应的影响。研究了两种离子交换膜对钒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浓度的钒离子溶液 ,其循环伏安表现不理想 ,而添加剂过氧化氢对还原过程有利。隔膜研究显示 :阳...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全钒离子液流电池正极溶液的浓度及添加剂对正极反应的影响。研究了两种离子交换膜对钒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浓度的钒离子溶液 ,其循环伏安表现不理想 ,而添加剂过氧化氢对还原过程有利。隔膜研究显示 :阳离子交换膜SelemionCMV有利于提高充放电电流和充电效率 ,但是机械强度较差 ,不利于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离子液流电池 添加剂 离子交换器 化学电源
下载PDF
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环华 肖楚民 张平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78-80,84,共4页
介绍了以VOSO4 为原料 ,电解制备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V(Ⅴ )盐和负极活性物V(Ⅱ )盐 ,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 ,在硫酸溶液中 ,作为全钒电池的正极和负极V(Ⅴ ) /V(Ⅳ )和V(Ⅲ ... 介绍了以VOSO4 为原料 ,电解制备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V(Ⅴ )盐和负极活性物V(Ⅱ )盐 ,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 ,在硫酸溶液中 ,作为全钒电池的正极和负极V(Ⅴ ) /V(Ⅳ )和V(Ⅲ ) /V(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电解 活性物质 循环伏安
下载PDF
钒(V)化合物在硫酸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洋 刘洪涛 夏熙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6,共7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法研究了H2 SO4 溶液中五价钒化合物 (NH4 VO3和V2 O5)的电化学行为 .由光滑Pt电极测得其CV图 ,两者的基本峰位和峰形都很相似 ,通常出现三个还原峰和三个氧化峰 ,但NH4 VO3多一个氧化峰 ,RRDE测定也出现...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法研究了H2 SO4 溶液中五价钒化合物 (NH4 VO3和V2 O5)的电化学行为 .由光滑Pt电极测得其CV图 ,两者的基本峰位和峰形都很相似 ,通常出现三个还原峰和三个氧化峰 ,但NH4 VO3多一个氧化峰 ,RRDE测定也出现了四个氧化峰 ,本文分析了这些对应峰的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旋转环盘电极 钒(V)化合物 电化学行为 铂电极 硫酸
下载PDF
掺杂α-Ni(OH)_2的电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翟海军 王先友 +1 位作者 杨红平 李晶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197-200,共4页
氢氧化镍是碱性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了改善镍系列电池的性能,合成了掺杂α Ni(OH)2,它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且放电曲线平坦,放电容量高,在碱性溶液中结构稳定。对它进行了电极性能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结合Ran dle Sevick方程,得出... 氢氧化镍是碱性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了改善镍系列电池的性能,合成了掺杂α Ni(OH)2,它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且放电曲线平坦,放电容量高,在碱性溶液中结构稳定。对它进行了电极性能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结合Ran dle Sevick方程,得出了质子扩散系数为2.35×10-10cm2/s;通过交流阻抗法发现它由电化学极化阻抗和Warburg阻抗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I(OH)2 电极性能 碱性蓄电池 掺杂 正极材料 电解液
下载PDF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一体化复合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旭梅 王军 +2 位作者 陈孝娥 赵英涛 李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采用改性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石墨毡和聚合物为基体的碳塑板制备得到了钒电池用一体化复合电极。研究表明,聚丙烯腈基石墨毡经过400~450℃、2h的热处理和98%浓硫酸中浸泡6h的酸处理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用以聚醋酸乙烯乳液占总原料的70%... 采用改性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石墨毡和聚合物为基体的碳塑板制备得到了钒电池用一体化复合电极。研究表明,聚丙烯腈基石墨毡经过400~450℃、2h的热处理和98%浓硫酸中浸泡6h的酸处理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用以聚醋酸乙烯乳液占总原料的70%,而活性炭和石墨粉占30%(活性炭:石墨粉=1:1)的比例压制的碳塑板、改性处理后的石墨毡及不锈钢网组成一体化复合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此一体化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一体化复合电极 循环伏安
下载PDF
V(IV)在不同电极上氧化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永莲 许茜 +1 位作者 张杰 翟玉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分别以导电塑料集流板、石墨棒、铂片作工作电极,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稳态极化法研究V(IV)的阳极氧化动力学过程,计算V(IV)在不同材料电极上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以导电塑料板作电极,硫酸氧钒有较宽的水稳定区,且析氧电位较高;在石... 分别以导电塑料集流板、石墨棒、铂片作工作电极,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稳态极化法研究V(IV)的阳极氧化动力学过程,计算V(IV)在不同材料电极上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以导电塑料板作电极,硫酸氧钒有较宽的水稳定区,且析氧电位较高;在石墨电极上,V(V)/V(IV)的交换电流密度较大,表现出较好的可逆性;而在铂电极上,硫酸氧钒更易析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循环伏安 Tafel曲线
下载PDF
钒电池电解液伏安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荣 余祖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钒离子浓度、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扫描速度以及加入如EDTA等添加剂后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石墨电极下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重铬酸钾活化处理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石墨电极的可逆性。结果表明...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钒离子浓度、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扫描速度以及加入如EDTA等添加剂后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石墨电极下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重铬酸钾活化处理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石墨电极的可逆性。结果表明:出现了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峰,而且扫描速度和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的增大都使峰值电流增大,但钒离子浓度的增大反而使峰值电流减小,而加入添加剂对峰值几乎没有影响;热处理对石墨电极表面的活性有所提高,活化处理对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可逆性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对于V(Ⅲ)/V(Ⅱ)电对的可逆性有显著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电解液 石墨电极 添加剂 热处理 循环伏安行为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阳极电偶中VO^(2+)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志军 宋士强 +1 位作者 陈晓 王保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5,共4页
利用动电位极化和循环伏安法对全钒液流电池阳极VO2+/VO2+电偶的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分析表明:在η<0.130 V时电荷转移步骤为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在0.130 V<η<0.330 V时电极过程受电荷转移和扩... 利用动电位极化和循环伏安法对全钒液流电池阳极VO2+/VO2+电偶的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分析表明:在η<0.130 V时电荷转移步骤为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在0.130 V<η<0.330 V时电极过程受电荷转移和扩散步骤混合控制;当η>0.330 V时扩散步骤为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利用动电位极化和循环伏安法的实验结果计算出25℃时实验溶液中VO2+/VO2+氧化反应的相关参数:交换电流密度为5.34×10-5A/cm2;平衡电极电位0.717 V;电荷传递电阻为462.8 W.cm2;电荷传递系数0.57;VO2+的扩散系数3.52×10-11cm/s;反应平衡常数6.71×10-7。分析VO2+的氧化反应历程,实验证明了VO2+的氧化反应为单电子不可逆反应,并具有随后可逆化学反应的电化学反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动电位极化 循环伏安 阳极氧化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电极Mn^(3+)/Mn^(2+)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7,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的电对Mn3+/Mn2+在未处理石墨、热浓硫酸加超声清洗处理石墨以及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对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可逆性、...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的电对Mn3+/Mn2+在未处理石墨、热浓硫酸加超声清洗处理石墨以及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对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可逆性、充放电效率最优,在处理石墨上次之,而在未处理石墨上的表现不理想。分析其原因认为:一方面与光谱纯石墨电极的制备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与未处理石墨电极相比,处理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OH、—COOH明显增多,而且超声清洗又使其表面杂质含量减少。提出解释Mn3+/Mn2+在三种石墨电极上阻抗谱不同的反应机理,说明光谱纯石墨和处理石墨均可以作为Mn3+/Mn2+正极电对的惰性工作电极,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惰性工作电极材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单电极 Mn^3+ MN^2+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 恒流充放电 石墨电极
下载PDF
铁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辉杰 李伟善 邱仕洲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用线性电位扫描、循环伏安、恒电位电解及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铁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行为,结果表明:铁在碱性溶液中只有在较高电位下(>-0.30 V,vs.Hg/HgO)才进入完全钝化区,较低电位下均能发生溶解,产物包括Fe2+和Fe3+。如果碱锰... 用线性电位扫描、循环伏安、恒电位电解及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铁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行为,结果表明:铁在碱性溶液中只有在较高电位下(>-0.30 V,vs.Hg/HgO)才进入完全钝化区,较低电位下均能发生溶解,产物包括Fe2+和Fe3+。如果碱锰电池正极集流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铁会溶出,并影响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汞碱性电池 铁电极 阳极极化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MH-Ni电池镍电极膨胀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原鲜霞 王荫东 詹锋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2-196,共5页
镍电极的膨胀是制约镍电极及MH Ni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分别将CdO和ZnO作为膨胀抑制剂 ,以与Ni (OH) 2 机械混合的方式添加到电极活性物质中时对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并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镍电极的膨胀是制约镍电极及MH Ni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分别将CdO和ZnO作为膨胀抑制剂 ,以与Ni (OH) 2 机械混合的方式添加到电极活性物质中时对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并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机械混合的添加方式 ,ZnO比CdO更适合作为镍电极的膨胀抑制剂。这主要是因为ZnO作为镍电极的膨胀抑制剂提高了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在较大程度上强化了镍电极的析氧极化 ,提高了电极的充电效率 ,改善了电极中质子的传输能力 ,使得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电阻较小、循环后电极活性物质中生成的γ NiOOH较少 ,因而电极的膨胀较小 ,综合性能较好 ;再加上当今社会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 ,使得ZnO作为镍电极的膨胀抑制剂比CdO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镍电极 膨胀抑制剂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Mn^(2+)浓度对钒液流电池正极液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斐 王贵欣 +1 位作者 闫康平 罗冬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8-904,共7页
电解液中金属离子会影响钒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正极液中Mn2+浓度对V髨/V(Ⅳ)电对的氧化还原过程影响规律,发现Mn2+在正极液中没有发生副反应,但严重影响V髨/V(Ⅳ)的反应活性、电极反应可逆性... 电解液中金属离子会影响钒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正极液中Mn2+浓度对V髨/V(Ⅳ)电对的氧化还原过程影响规律,发现Mn2+在正极液中没有发生副反应,但严重影响V髨/V(Ⅳ)的反应活性、电极反应可逆性、离子扩散与电荷转移反应等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Mn2+浓度为0.04-0.13 g.L-1时,V髨/V(Ⅳ)电对电极反应可逆性和反应活性较高,钒离子扩散系数由参照溶液中的8.89×10-7-1.098×10-6增大至1.302×10-6-1.800×10-6 cm2.s-1,提高了-60%;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Mn2+浓度为0-0.04 g.L-1时,V髨/V(Ⅳ)电对电极反应阻抗和界面阻抗均较参照溶液中的增加不明显,但当Mn2+浓度增至0.07 g.L-1时,上述阻抗值较参照溶液增大了25%-28%。基于二者结果,Mn2+对电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适当的Mn2+浓度有利于钒离子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液流电池 Mn2+ 正极液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电解液添加剂对可充碱锰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娟 徐徽 +1 位作者 邓新荣 侯立松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除了正极改性掺杂以提高MnO2的可逆性外,制备无汞可充碱性锌锰电池的另一个技术关键就是如何降低负极锌膏的自腐蚀,抑制充电时负极枝晶的出现.通过析氢实验、短路实验以及循环伏安实验,探讨在电解液中加入三乙醇胺(TEA)等添加剂对负极... 除了正极改性掺杂以提高MnO2的可逆性外,制备无汞可充碱性锌锰电池的另一个技术关键就是如何降低负极锌膏的自腐蚀,抑制充电时负极枝晶的出现.通过析氢实验、短路实验以及循环伏安实验,探讨在电解液中加入三乙醇胺(TEA)等添加剂对负极锌膏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加入0.1%的三乙醇胺(TEA)可明显降低负极锌膏的析气量,同时可抑制枝晶生长,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同时从理论上分析和探讨了三乙醇胺(TEA)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添加剂 负极 可充碱锰电极 锌电极 三乙醇胺 电化学性能 循环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