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内苔藓类巢材的选择 被引量:6
1
作者 杜杨 霍雅鹏 +3 位作者 万冬梅 孙军 吕永通 曹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4-149,共6页
2008年及2009年每年的3~8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人工巢箱内苔藓类巢材进行了收集和鉴定,发现巢中共有藓类植物7科9属。其中,小锦藓属(Brotherella)、青藓属(Brachytheccium)、棉藓属(Plagiotheci... 2008年及2009年每年的3~8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人工巢箱内苔藓类巢材进行了收集和鉴定,发现巢中共有藓类植物7科9属。其中,小锦藓属(Brotherella)、青藓属(Brachytheccium)、棉藓属(Plagiothecium)及绢藓属(Entodon)所占比重较大。我们分别按照样方和苔藓群落采集了周围环境中的藓类植物,鉴定出7科8属的藓类植物;采集到35个苔藓群落,出现最多的是东亚小锦藓(B.fauriei)群落。结果显示,杂色山雀对苔藓的选择可能与苔藓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和数量有关。另外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按照苔藓群落来采集的方式更适合本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巢材 苔藓 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杂色山雀的反盗食贮食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成安 韩梅 +3 位作者 张雷 赵济川 殷江霞 万冬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盗食现象在贮食动物中非常普遍,种内竞争者或种间竞争者的盗食是贮藏食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贮食动物贮食行为不断进化的重要选择压力,开展反盗食贮食策略的研究有助于阐释贮食行为进化的原因和对贮食鸟类的保护。杂色山雀(Par... 盗食现象在贮食动物中非常普遍,种内竞争者或种间竞争者的盗食是贮藏食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贮食动物贮食行为不断进化的重要选择压力,开展反盗食贮食策略的研究有助于阐释贮食行为进化的原因和对贮食鸟类的保护。杂色山雀(Parus varius)秋季有明显的贮食行为,贮食方式为分散贮食。通过人为投食的方法,以投食点为中心,根据贮食点距投食点距离远近设定了被盗高风险区、被盗中风险区和被盗低风险区,研究杂色山雀个体在无潜在盗食者和有潜在盗食者的情况下,在上述3个风险区贮食比例的变化,探讨杂色山雀个体基于自身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在权衡取食及贮藏过程中时间及能量的花费和收益后,其反盗食贮食策略的选择。40只杂色山雀个体贮食策略的统计结果表明,不论潜在盗食者出现与否,杂色山雀个体贮食的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即主要将食物贮藏在中风险区,而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贮食比例较低;比较种间和种内潜在盗食者出现的情况下与无潜在盗食者时,杂色山雀个体在各贮食风险区的贮食策略:种间及种内潜在盗食者的出现,都会引起被盗高风险区贮食比例降低(种间潜在盗食者:F=3.174,P<0.05;种内潜在盗食者:F=90.475,P<0.05),低风险区贮食比例上升(种间潜在盗食者:F=220.440,P<0.05;种内潜在盗食者:F=15.651,P<0.05);但种间潜在盗食者出现时,杂色山雀个体在被盗中风险区的贮食比例降低(F=143.749,P<0.05),而种内潜在盗食者出现时,杂色山雀个体在被盗中风险区贮食比例不变(F=0.776,P>0.05),即杂色山雀个体对种间潜在盗食者的出现更加敏感,防范盗食的投入更大。此外,分别比较无潜在盗食者、有种间潜在盗食者和有种内潜在盗食者存在的情况下,雌雄杂色山雀个体在各贮食风险区的反盗食贮食策略,发现其结果也明显不同。无潜在盗食者和种内潜在盗食者出现时,雄性杂色山雀为预防灾难性盗食发生而付出的努力较雌性个体高(无潜在盗食者:高风险区t=4.962,df=16.546,P<0.05;中风险区t=﹣0.890,df=29.255,P>0.05;低风险区t=﹣2.166,df=30,P<0.05。有种内潜在盗食者:高风险区t=﹣0.152,df=29,P>0.05;中风险区t=2.352,df=19.568,P<0.05;低风险区t=﹣2.287,df=19.563,P<0.05);种间潜在盗食者出现时,雌雄杂色山雀反盗食贮食策略趋于一致(高风险区t=1.361,df=29,P>0.05;中风险区t=﹣0.194,df=21.529,P>0.05;低风险区t=﹣1.599,df=2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分散贮食 被盗风险区 反盗食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杂色山雀血浆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繁殖成效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魏艳慧 蒋一婷 +2 位作者 毕雨佳 万冬梅 王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4,共6页
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等氧化剂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时的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刺激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是衡量个体身体状况的综合性生理指标。为探究氧化应激对鸟类繁殖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测量了育雏前期(雏鸟6~8日龄)... 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等氧化剂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时的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刺激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是衡量个体身体状况的综合性生理指标。为探究氧化应激对鸟类繁殖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测量了育雏前期(雏鸟6~8日龄)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亲鸟血浆氧化应激分子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通过巢箱监测获得了杂色山雀的繁殖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杂色山雀氧化应激对其雏鸟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雌性杂色山雀亲鸟血浆活性氧浓度与雏鸟出飞率(n=13,P <0.05)、繁殖成功率(n=13,P <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血浆活性氧水平越低的雌性杂色山雀,其繁殖巢雏鸟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越高;雌性杂色山雀亲鸟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与雏鸟出飞率(n=13,P>0.05)、繁殖成功率(n=13,P> 0.05)无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中这两项血浆氧化应激标记物与杂色山雀雄性亲鸟繁殖成效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结果表明,杂色山雀雌性亲鸟活性氧水平对其繁殖成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繁殖成效 杂色山雀
原文传递
繁殖期杂色山雀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投入的关系
4
作者 王行行 万冬梅 +1 位作者 张雷 王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6-843,共8页
皮质酮是鸟类重要的糖皮质激素,在其适应环境变化及压力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非应激状态时,鸟类血浆皮质酮浓度处于基线水平,当鸟类面对应激刺激时,血浆皮质酮浓度迅速升高,应激水平的皮质酮对鸟类个体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目前... 皮质酮是鸟类重要的糖皮质激素,在其适应环境变化及压力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非应激状态时,鸟类血浆皮质酮浓度处于基线水平,当鸟类面对应激刺激时,血浆皮质酮浓度迅速升高,应激水平的皮质酮对鸟类个体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繁殖季鸟类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变化及其与繁殖投入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种间差异,仍需在不同的物种中进行实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繁殖季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在繁殖阶段的变化,及育雏期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参数和亲鸟育雏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与求偶期相比,育雏期杂色山雀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01),雌性与雄性亲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与雄性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参数、亲鸟递食投入、巢防卫行为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亲代投入 巢防卫 杂色山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