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血管超声IMT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侯苏芸 于晶 +2 位作者 滑少华 贾晓培 崔可飞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3期872-874,共3页
目的: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确定冠心病病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就诊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70例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tab... 目的: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确定冠心病病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就诊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70例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9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8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并对其IMT值、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SAP组IMT值为(1.02±0.15)mm,UAP组IMT值为(1.22±0.12)mm,AMI组IMT值为(1.42±0.13)mm,对照组IMT值为(0.67±0.39)mm(P<0.05),SAP组斑块积分为(3.25±2.56),UAP组为(4.23±2.96),AMI组为(5.69±3.48),对照组为(0.95±0.52)(P<0.05),SAP组斑块发生率为60.00%(48/80),UAP组为72.22%(65/90),AMI组为95.00%(76/80),对照组为5.00%(4/80)(P<0.05);结论:使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对冠心病病程进行预测,该方法简单有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 超声 imt 冠心病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__CRP、NT_ProBNP及血管IMT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司献军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__CRP、NT_ProBNP及血管IMT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在2015年1—9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__CRP、NT_ProBNP及血管IMT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在2015年1—9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试验组服用瑞舒伐他汀40 mg。观察两组的心绞痛缓解效果及对血液中hs__CRP、NT_ProBNP及血管IMT指标影响。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__CRP、NT_ProBNP及血管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hs__CRP、NT_ProBNP及血管IM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稳定性心绞痛 hs__CRP NT_Pro BNP 血管imt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 对血管内皮功能及IMT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敏 康丹丹 赵志刚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对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1),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苯...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对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1),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舒张压(SBP)与收缩压(DBP)值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肱动脉内径(Do)、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与IMT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比于单一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吲达帕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血管内皮功能 imt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BMP-2及BMP-7与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冬梅 王科 +3 位作者 方媛 刘静静 江洁龙 任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2-764,共3页
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住院患者52例,予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以评估血管钙化情况,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参加者均检测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住院患者52例,予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以评估血管钙化情况,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参加者均检测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钙(Ca)、磷(P)、全段PTH(iPTH)指标。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BMP-7低于对照组,BMP-2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颈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高BMP-2、低BMP-7相关;血清BMP-2与BMP-7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颈动脉中膜厚度 BMP-2 BMP-7
下载PDF
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建雄 邓利芝 +2 位作者 向晓光 张金池 郑三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 :了解胶原合成代谢的标志物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 (PCI、PCⅢ )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3例无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CI、PCⅢ的浓度 :用超声检测颈总动脉血管内... 目的 :了解胶原合成代谢的标志物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 (PCI、PCⅢ )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3例无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CI、PCⅢ的浓度 :用超声检测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颈总动脉内径 (LD)。结果 :高血压组颈总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其LD和IMT/LD无明显差异 ;高血压组PCⅠ、PCⅢ和PCⅠ /PC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其PCⅠ与INT呈正相关关系 (r=0 .385 ,P <0 .0 5 ) ,PCⅠ /PCⅢ与IMT虽呈正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 (r =0 .32 5 ,P =- 0 .0 6 5 ) ,PCⅢ与IMT的相关性不明显 (r =- 0 .12 4 ,P >0 .1)。结论 :血清PCI能反映高血压时患者颈总动脉血管IMT的变化 ,从而达到评价高血压血管胶原重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前胶原末端肽 颈部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重构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宇 尹彦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其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分为2组,无微血管并发症组20例,有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使用Q...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其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分为2组,无微血管并发症组20例,有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使用QLAB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各组双侧颈总动脉IMT值,并通过实验室检查检测各组临床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并发症组和无微血管并发症组IMT、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微血管并发症组IMT值、空腹血糖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微血管并发症组IMT及各临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血管病变常与微血管病变相关联,使用QLAB超声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IMT能较早准确地反映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颈动脉imt
下载PDF
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少特 李莉 +1 位作者 洪晖 王彦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23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并与30例同龄人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厚...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23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并与30例同龄人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1)、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结论]肱动脉依赖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内-中膜厚度 血管弹性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超微加味丹参饮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EGF、MMP-9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小平 黄政德 +4 位作者 杨伟峰 胡剑卓 左和宁 刘凌云 陈辉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6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微加味丹参饮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加味丹参饮)和对照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连续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目的:观察超微加味丹参饮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加味丹参饮)和对照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连续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两组血清血脂、hs-CRP、VEGF、MMP-9水平及颈动脉IMT及内膜斑块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超微加味丹参饮在降低血清TC、APOB及VEGF、MMP-9水平,升高HDLC及降低颈动脉IMT,减少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方面疗效更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s-CRP的作用相当(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超微加味丹参饮通过调节血脂、降低hs-CRP抑制炎症,下调血清VEGF、MMP-9稳定斑块,降低IMT值,减少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发挥抗AS作用,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丹参饮 超微饮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 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成子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3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21例高血压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21例高血压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与(12.3±3.8)%,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早期受损,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春景 杜锦波 +2 位作者 刘春燕 陈云霞 王美荣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506-1509,共4页
目的研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睾酮(TT)与尿白蛋白/肌酐(A/C)、糖尿病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行血清总睾酮与尿白蛋白/肌酐(A/C)、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以A/C≤30 mg/g... 目的研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睾酮(TT)与尿白蛋白/肌酐(A/C)、糖尿病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行血清总睾酮与尿白蛋白/肌酐(A/C)、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以A/C≤30 mg/g为A/C正常组(n=52),A/C>30 mg/g为A/C增高组(n=68)。颈动脉IMT<0.9 mm为IMT正常组(n=48),IMT≥0.9 mm为IMT增厚组(n=72)。根据病程另为病程≥5年组(n=63)和病程<5年组(n=57)。分析TT与A/C、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正常组的TT、病程、IMT与A/C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MT正常组A/C病程均低于IMT增厚组,TT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组A/C、IMI水平高于病程<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A/C、 TMT水平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6、-0.421,P<0.05)、TT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TT水平与A/C,IMT关系密切、存在明确的负相关性,TT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睾酮 血管病变 imt A/C 男性2型糖尿病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先进 汪荣 +2 位作者 董旭 郭万锋 聂红秀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外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处内-中膜厚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反应性充...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外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处内-中膜厚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FMD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王晓荣 李先浪 +4 位作者 郑志军 杜纯忠 叶淮松 俞怡 邵宝尔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9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TIA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与颅外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212名TIA患者,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临床特征和疾病情况,进行头部CT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CCA-IMT与TIA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对患者... 目的探讨TIA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与颅外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212名TIA患者,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临床特征和疾病情况,进行头部CT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CCA-IMT与TIA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分析CCA-IMT与颅外血管事件以及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应。结果共发生24例颅外血管事件(18例冠心病和6例外周血管病)和16例脑卒中复发。CCA-IMT与TIA多种风险因素相关,男性年龄>60岁以及具有高血压、冠心病患病史的患者中CCA-IMT显著增加。生存分析结果 CCA-IMT对颅外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应,CCA-IMT值>0.939mm患者颅外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P=0.000)。结论 CCA-IMT较高TIA患者颅外血管事件风险增加,CCA-IMT对TIA患者颅外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CCA—imt脑卒中 颅外血管事件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逆转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新红 邓利芝 +4 位作者 陈朝霞 谭毅 何永生 向晓光 郑三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907-908,共2页
目的 高血压患者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 选取 61例新发或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厄贝沙坦 ( 2 9例 )和联合应用血府逐瘀胶囊 ( 3 2例 )治疗 9~ 12月 ,另选 2 8名... 目的 高血压患者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 选取 61例新发或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厄贝沙坦 ( 2 9例 )和联合应用血府逐瘀胶囊 ( 3 2例 )治疗 9~ 12月 ,另选 2 8名正常人为对照组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IMT、LD和IMT/LD。结果 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 ;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 ,厄贝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致正常 ,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 ,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厄贝沙坦组降低明显 ,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胶囊 厄贝沙坦 高血压 颈动脉 血管重构 逆转作用 imt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建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脂、抗...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 g,加入到0.9%生理盐水50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灯盏生脉胶囊,2粒/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2、4、12周,两组MMSE、Mo CA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MMSE、Mo 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12周,两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奥拉西坦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血管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探测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志强 董万利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年龄等人口学指标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探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管性痴呆组...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年龄等人口学指标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探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中软斑检出率高于硬斑及混合斑(P〈0.05)。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检出斑块中软斑占优势。结论高频超声是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频超声
原文传递
三七丹参胶囊联合叶黄素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颈部血管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在鑫 姬润美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823-1826,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七丹参胶囊联合叶黄素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颈部血管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的98例颈部血管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 目的研究三七丹参胶囊联合叶黄素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颈部血管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的98例颈部血管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且口服叶黄素软胶囊,2粒/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三七丹参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Crouse斑块积分、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和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59.18%(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悸不安、头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唇甲紫绀、结代或脉涩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rouse斑块积分和IMT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rouse斑块积分和IM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丹参胶囊联合叶黄素软胶囊能明显减轻颈部血管斑块患者的症状,促进斑块面积的缩小,安全性高,且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丹参胶囊 叶黄素 阿托伐他汀 颈部血管斑块 Crouse斑块积分 血管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