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during First 24 Hours after Off-Pump and On-Pump CABG—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1
作者 Sayar Kumar Munshi Ashis Halder Pares Bandyopadhyay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3年第4期71-83,共13页
Purpose: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b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has direct impact 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peri-operative... Purpose: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b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has direct impact 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functioning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for outcome of surgery. In On-Pump CABG (ONCAB), 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myocardium. Off-Pump CABG (OPCAB) avoids the effect of CPB but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with difficult positioning of heart is technically demanding. This study is aimed to compare the cardiovascular functioning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OPCAB and ONCAB. Methods: Total 106 patients were operated for CABG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of which 75 patients were operated for OPCAB and 31 patients were operated for ONCAB. For the comparis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during anesthesia before surgery, postoperatively after 1 and 4 hours (h) in the ICU, and in the morning after surgery, approximately after 20 h. Results: The time-dependent rise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like Cardiac Output (CO), Cardiac Index (CI), Stroke volume (SV) and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LVSWI)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hours (1 h and 4 h) are more predominant in OPCAB group than ONCAB group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s eliminated mostly at 20 h. The better peripheral vasodilation after OPCAB causes immediate fall of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 after OPCAB. Conclusion: Better cardiovascular functioning immediately after OPCAB than ONCAB may be important for better hemodynamic stability. The difference is however eliminated after 24 hours indicating little significance in long term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Pump CABG On-Pump CABG Cardiac Index Stroke Volume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下载PDF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发生液体外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龚琦玮 单建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发生液体外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记录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液体... 目的:探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发生液体外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记录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液体外渗发生情况,统计并比较患儿相关资料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发生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评估,82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发生液体外渗12例,发生率为14.63%。发生组早产儿、血管弹性差、穿刺护士工作年限<3年、置管部位为肢体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早产儿、血管弹性差、穿刺护士工作年限<3年、置管部位为肢体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发生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早产儿、血管弹性差、穿刺护士工作年限<3年、置管部位为肢体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发生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静脉输液 液体外渗 血管弹性 穿刺护士工作年限
下载PDF
电力设施维管中防松螺母的中弹性螺纹分离式设计探析
3
作者 刘新斌 王纯 +2 位作者 吴昊天 张江华 黄知伟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3年第4期77-78,82,共3页
为了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设施结构的稳定性,拟对防松螺母中的中弹性螺纹进行设计创新,提出分离式设计的思路,以此提高紧固件的牢固性和设施结构稳定性,保证电力设施能长期维持安全可靠的运作形态。
关键词 电力设施 维管工作 紧固件 防松螺母 分离式设计
下载PDF
双源CT的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峰 杨刚 朱宗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2期112-113,共2页
阐述了双源CT的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通过对双源CT特殊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验证,证明了双源CT时间分辨率高,心血管的成像不受心率的限制;X线吸收剂量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图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更高,可... 阐述了双源CT的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通过对双源CT特殊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验证,证明了双源CT时间分辨率高,心血管的成像不受心率的限制;X线吸收剂量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图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更高,可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独特的双能量技术,可进行功能代谢等方面的检查和研究等。指出双源CT比常规CT具有更多优势的功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结构及原理 心血管成像 双能量技术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的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盛世乐 韩源 黄钢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 :克隆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human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16 5 ,hVEGF16 5 )基因 ,制备VEGF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方法 :用RT -PCR从肝癌组织扩增目的基因VEGF16 5 ,插入到pUCm -T质粒中并测序鉴定。构建原核... 目的 :克隆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human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16 5 ,hVEGF16 5 )基因 ,制备VEGF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方法 :用RT -PCR从肝癌组织扩增目的基因VEGF16 5 ,插入到pUCm -T质粒中并测序鉴定。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pET32a -hVEGF16 5 ,转化入大肠杆菌 ,经IPTG诱导 ,固化Ni2 + 吸收色谱纯化得到重组人VEGF16 5 (recombinanthumanVEGF16 5 ,rhVEGF16 5 )。用WsternBlot检测rhVEGF16 5免疫原性 ,并通过HUVEC增殖试验检测rhVEGF16 5生物学活性。按标准品的要求制备VEGF检测工作标准品 ,最后用ELASA试剂盒标定。结果 :PCR产物为 6 0 0bp ,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正确 ,人VEGF16 5可在大肠杆菌内可溶性表达 ,rhVEGF16 5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38kD ,具有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浓度标定为 5 0 5pmol/L。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有生物学活性的VEGF16 5基因 ,并制备出VEGF免疫学检测工作标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16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学检测 人血 生物学活性 目的基因 HUVEC 克隆表达 IPTG PCR产物
下载PDF
卒中急性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工作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严玉宁 李亚健 魏文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3期144-146,152,共4页
目的探索卒中急性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PS—VCIND)患者的工作记忆特点。方法卒中急性期PS—VCIND及卒中后无认知障碍(PS—NCI)患者各13例,行数字n—back(n=0,1)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记录行为学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 目的探索卒中急性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PS—VCIND)患者的工作记忆特点。方法卒中急性期PS—VCIND及卒中后无认知障碍(PS—NCI)患者各13例,行数字n—back(n=0,1)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记录行为学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比较两组在不同记忆负荷下的行为表现及ERP成分的差异。结果两组被试1-back较0-back任务反应时均延长(P〈0.001),正确率无变化;不同组别(PS—VCIND和PS—NCI)间正确率与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P数据示PS—VCIND组1-back较0-back的P300潜伏期延长(P=0.011)、波幅减小(P=0.001);且在1-back任务中,PS—VCIND较PS—NCI组潜伏期延长(P=0.047)、波幅减小(P=0.035)。结论卒中急性期PS—VCIND患者存在工作记忆损害,n—back范式诱发的ERP成分可增加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诊断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头皮钢针分离装置在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7
作者 欧阳燕 曾洁莲 李运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头皮钢针分离装置在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层法将其分为观察1组和对照1组,每组各15名;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输液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皮钢针分离装置在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层法将其分为观察1组和对照1组,每组各15名;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输液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地域分组将其分为观察2组(100例)和对照2组(100例)。观察1组护士照看观察2组患者,对照1组护士照看对照2组患者。两组护士行输液拔除头皮针的相关培训,对照组输液后拔除头皮针常规处理,观察组输液后拔除头皮针用头皮钢针分离装置处理。比较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锐器盒消耗量、工作耗时、以及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1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护士锐器盒消耗量少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护士的工作耗时短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护士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1组,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科室用头皮钢针分离装置,能减少针刺伤事件的发生,能提升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钢针分离装置 输液 常规方法 血管刺破 液体渗漏 工作耗时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员劳动负荷与疲劳水平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超 唐仕川 +3 位作者 李东明 邢娟娟 徐阿猛 李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高温作业 心率 心血管负荷 疲劳
下载PDF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的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丁妍怡 张胜行 +5 位作者 刘雨露 余燕 杨敏光 梁胜祥 柳维林 陶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脑区功能活动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18只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12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模,假手术组6只不结扎。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电针组(n=6),电针组电针百会和神庭,共...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脑区功能活动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18只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12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模,假手术组6只不结扎。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电针组(n=6),电针组电针百会和神庭,共4周。干预前后采用Y迷宫、Morris水迷宫进行评定;干预后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局部一致性(ReHo)。结果干预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Y迷宫交替率显著降低(P<0.001),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升高(P<0.05);干预后,电针组Y迷宫交替率较模型组增高(P<0.05),Morris水迷宫工作记忆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双侧海马、嗅觉皮质、感觉皮质、听觉皮质,左侧纹状体ReHo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双侧前额叶、海马、嗅觉皮质,左侧杏仁核ReHo升高。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改善VCI大鼠工作记忆,可能与调节前额叶、海马、杏仁核等脑区功能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电针 工作记忆 局部一致性
下载PDF
智三针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工作记忆改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培丹 贺君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0期165-170,共6页
目的:观察智三针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认知行为学、前额叶和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数量、树突棘密度的影响。方法:从45只雄性C57BL6J小鼠中随机选出10只分入假手术组,余为造模组,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 目的:观察智三针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认知行为学、前额叶和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数量、树突棘密度的影响。方法:从45只雄性C57BL6J小鼠中随机选出10只分入假手术组,余为造模组,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法制作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智三针组、非穴组和模型组,每组11只。通过Y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观察4组小鼠的认知行为学变化;制作脑组织切片,观察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情况,前额叶及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小清蛋白神经元、神经肽Y神经元数量、生长激素抑制素神经元]数量及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智三针组、假手术组的自发交替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的A’物体分辨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模型组的B物体分辨比低于假手术组及智三针组(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智三针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数量多于模型组,有部分神经元坏死,排列较紧密。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前额叶、海马CA1区的小清蛋白神经元、神经肽Y神经元及生长激素抑制素神经元数量均少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三针组的前额叶、海马CA1区的小清蛋白神经元、神经肽Y神经元数量均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激素抑制素神经元数量虽多于模型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智三针组、假手术组前额叶、海马CA1区的树突棘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智三针电针治疗可以保护VD模型小鼠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有效改善小鼠的工作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智三针 工作记忆 小鼠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小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惠云 刘迢迢 +2 位作者 齐成玺 田心 张荣信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8-962,共5页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VaD小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VaD组,VaD组小鼠以...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VaD小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VaD组,VaD组小鼠以左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方法建立VaD模型。术后应用Longa评分法和平衡木行走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性评价,通过T迷宫对小鼠的工作记忆行为学进行分析,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评价小鼠的脑梗死体积,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海马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2A,NMDAR2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VaD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T迷宫的工作记忆行为学正确率下降,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时间延长,脑梗死体积增大,海马NMDAR2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VaD小鼠的空间工作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NMDAR2A表达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空间工作记忆 T迷宫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
下载PDF
左心室与血管耦合的动力学模型
12
作者 付超奇 李建波 谭文长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9-216,共8页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左心室鄄体循环耦合方法来验证作者自己的假设:射血始停时刻是耦合的结果,而非耦合的参数。耦合通过影响射血开始时刻t1和停止时刻t2对动脉的血压和流量产生影响。方法采用三弹性腔九元件模型模拟体循环,E(t)模型描述...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左心室鄄体循环耦合方法来验证作者自己的假设:射血始停时刻是耦合的结果,而非耦合的参数。耦合通过影响射血开始时刻t1和停止时刻t2对动脉的血压和流量产生影响。方法采用三弹性腔九元件模型模拟体循环,E(t)模型描述左心室,利用最小输出功率原理进行耦合,并在耦合中引入射血始停时刻。结果新方法下得到跟射血期实验结果更为吻合的数值结果。t1,t2很好的解释了血压和流量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结论t1,t2是耦合的结果,它们在心室血管耦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血管耦合 最小输出功率原理 射血始停时刻
下载PDF
低强度聚焦超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工作记忆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13
作者 杨佳佳 王倩 +1 位作者 王发颀 明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探究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LIFU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神经细胞存活和突触相关蛋白,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突触素(SYP)重组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表达方面探讨... 目的:探究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LIFU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神经细胞存活和突触相关蛋白,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突触素(SYP)重组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表达方面探讨影响机制。方法:随机将2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model)(n=17)。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2-VO)建VD模型,术后14 d,将手术组存活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2-VO模型组(2-VO,n=6)和超声治疗组(2-VO+LIFUS,n=6)。2-VO+LIFUS组进行为期2周的超声刺激干预,刺激靶区为双侧mPFC,每天各刺激10 min。刺激参数为:中心频率=0.5 MHz;脉冲重复频率=2.0 kHz;周期数=150。同时sham组和2-VO组施加伪刺激。14 d后,行Y迷宫自发交替任务、延迟-非匹配样本任务,并通过Nissl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mPFC神经细胞的存活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2-VO组大鼠正确率明显降低,反应时间加长,尼氏体数量和NR2B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与2-VO组比较,2-VO+LIFUS组大鼠的自发交替率、正确率显著升高,反应时间缩短,尼氏体阳性表达数量明显增多,NR2B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LIFUS可明显改善2-VO大鼠的工作记忆功能,可能是与调控大鼠缺血后mPFC细胞存活、突触相关蛋白表达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低强度聚焦超声 工作记忆 大鼠
下载PDF
太极拳锻炼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生命质量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清安 王献红 +5 位作者 祝希泉 衣志爽 杨利杰 王林 李春梅 李红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10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太极拳锻炼后病变的改善情况,探讨太极拳锻炼对DPVD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PVD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6例患者随机分...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太极拳锻炼后病变的改善情况,探讨太极拳锻炼对DPVD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PVD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太极拳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太极拳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太极拳锻炼,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各领域的得分及治疗前后双侧腘动脉和足背动脉管径、流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太极拳组生命质量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明显提高。(2)治疗前后腘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及流速比较,太极拳组明显改善。(3)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 A1c水平,太极拳组明显改善。(4)治疗前后太极拳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分别为(16.98±3.86/7.68±1.31)pg/L、(12.14±0.61/8.14±0.79)pg/L、(8.26±0.79/5.49±0.63)mg/L,对照组分别为(17.57±3.91/10.40±1.29)pg/L、(11.93±0.72/10.12±0.82)pg/L、(8.06±0.80/6.37±0.64)mg/L,太极拳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PVD患者应用太极拳锻炼与单独用药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腘动脉和足背动脉管径、流速,血糖及Hb A1c水平;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太极拳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邢业英 田锋 卓小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析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血管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参照组,应用传统管理;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血管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观察组,应用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后... 目的探析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血管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参照组,应用传统管理;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血管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观察组,应用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测评成绩、工作能力、负责患者的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测评成绩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管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时,应用柔性管理能够提升患者专业水平,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提高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柔性管理 测评成绩 工作能力 管理满意度
下载PDF
心肌做功评估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彭黎 丁云川 +4 位作者 王庆慧 赵丽 苏璇 罗庆祎 李海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3,共8页
应用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心肌做功参数评估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规律.选取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110例,分为冠脉狭窄<50%、冠脉狭窄50%~75%及冠脉狭窄>75%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评估患者腺苷负荷... 应用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心肌做功参数评估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规律.选取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110例,分为冠脉狭窄<50%、冠脉狭窄50%~75%及冠脉狭窄>75%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评估患者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做功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亚临床损害,表现为左室局部心肌力学改变,可被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出.若同时伴有心外膜动脉狭窄时,随着心外膜动脉狭窄程度增大,逐渐引起心脏器质性改变,并引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中心肌做功参数不同程度的改变.2)当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心外膜动脉狭窄<50%时,负荷后心肌做功参数中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及整体无用功(GWW)增大.当狭窄超过50%时,负荷后额外出现了整体做功效率(GWE)降低;而当狭窄超过75%,基础及负荷状态下的心肌做功参数均受损,负荷后PSD、GWW反而较基础状态下减小.应用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心肌做功参数可以定量评估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功能,通过比较患者基础及负荷状态下差异,可以预估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 心肌做功 慢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作业人员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鸿飞 杨思雯 +5 位作者 何伟 高盼君 谷一硕 朱晓俊 马文军 李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87-490,494,共5页
目的分析日光温室作业人员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3(MM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西北某地区蔬菜种植人员86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温室作业(温室组)566人、非温室作业(非温室组)295人,检查骨... 目的分析日光温室作业人员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3(MM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西北某地区蔬菜种植人员86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温室作业(温室组)566人、非温室作业(非温室组)295人,检查骨关节炎(OA)患病情况。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MMP-3、VEGF浓度,分析温室作业及其他多种因素对血清MMP-3、VEGF浓度的影响。结果温室组OA患病率为29.86%,显著高于非温室组(7.80%)。温室组血清MMP-3浓度高于非温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浓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室组MMP-3浓度[M(P_(25),P_(75))]为15.32(10.20,23.52)ng/ml,>50岁组MMP-3水平显著高于≤50岁组(P<0.05),吸烟、饮酒者MMP-3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非饮酒者(P<0.05);不同从业时间组间血清MMP-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工龄增长而升高(r=0.105,P<0.05)。温室组血清VEGF浓度[M(P_(25),P_(75))]为279.24(201.15,418.30)pg/ml,吸烟、饮酒者明显高于非吸烟、非饮酒者(P<0.05)。非温室组血清MMP-3、VEGF浓度[M(P_(25),P_(75))]分别为12.70(9.33,21.35)ng/ml和266.54(168.78,400.57)pg/ml。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高暴露水平的温室作业、性别和饮酒是影响血清MMP-3水平的因素,中、高暴露水平的温室作业以及体重指数(BMI)对血清VEGF水平有影响。结论日光温室作业人员OA患病率显著升高。温室作业累计暴露水平、饮酒、BMI是影响血清MMP-3和VEGF水平的因素,提示MMP-3和VEGF可能作为日光温室作业人员骨关节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作业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3(MMP-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骨关节炎(OA)
原文传递
血管外科护理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丽颖 王磊 +1 位作者 潘易飞 高春城 《中国病案》 2020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对减少血管外科电子病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某院血管外科病历134份,以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实施时间为节点,分为实施前组(61份)和实施后组(73份),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对减少血管外科电子病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某院血管外科病历134份,以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实施时间为节点,分为实施前组(61份)和实施后组(73份),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比较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实施前后环节质控结果反馈耗费时间和病案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电子病历质控实施前后分别发生缺陷记录28份和7份。电子病历质控实施后护理缺陷记录发生率(9.59%)明显低于实施前(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07,P=0.000)。质控实施后,环节质控结果反馈耗费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病案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60、-13.370,P=0.000)。结论对血管外科实施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减少护理缺陷,有全面、高效、及时、互动等优点,提高了护理电子病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血管外科 护理工作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病因及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6期30-31,共2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临床上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临床上关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诊断...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临床上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临床上关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诊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磁共振成像是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广泛使用的诊断方式,具有极强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实用价值。对此,本文探讨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病因及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