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talanib给结直肠癌标准一线治疗带来福音
1
作者 黄敏燕 《国外药讯》 2005年第6期22-22,共1页
根据第29届欧洲肿瘤医学会大会报道,具有口服活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Vatalanib(PTK787,ZK222584)(Ⅰ)能够增强基于氟尿嘧啶方案药物在一线治疗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疗效。在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中,病人接受了(Ⅰ)与FOLFOX-4药物联合治... 根据第29届欧洲肿瘤医学会大会报道,具有口服活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Vatalanib(PTK787,ZK222584)(Ⅰ)能够增强基于氟尿嘧啶方案药物在一线治疗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疗效。在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中,病人接受了(Ⅰ)与FOLFOX-4药物联合治疗,取得无进展中位生存期11.2个月,预期总的中位生存期大于18个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alanib 结肠癌 直肠癌 治疗 一线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Novartis公司得到vatalanib
2
作者 范丽珠 《国外药讯》 2005年第5期18-18,共1页
Novartis公司已从Schering AG公司获得开发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vatalanib(PTK787)(Ⅰ)的独家权利,用于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与其他眼科疾病。两家公司自1995年起联合开发(Ⅰ),目前正进行治疗结肠直肠癌的Ⅲ期临床。
关键词 Novartis公司 vatalanib 开发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治疗眼科疾病药
下载PDF
瓦他拉尼对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强 魏寅祥 +5 位作者 赵青 任志广 彭晖 李鹏 夏笠 许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4-782,共9页
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 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逆转MDR的效果;分别以罗丹明(Rh-123)、米托蒽醌(MX)、阿霉素(ADR)为P-gp、BCRP、MRP1的荧光底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药对P-gp、BCRP、MRP1外排功能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药对耐药细胞中BCR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应用qRT-PCR检测其对耐药细胞中BCR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超速离心法制备BCRP转运蛋白的粗膜,检测瓦他拉尼对BCRP的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无毒剂量的瓦他拉尼(5μmol·L-1)可有效逆转BCR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G2对MX、ADR和托泊替康(TOPT)的耐药,而对P-g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K562/A02和MRP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C1的耐药无逆转作用。该药能够下调耐药肿瘤细胞的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但对BCRP外排MX的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该药可以激活BCRP的ATPase活性,但并不改变BCRP的构象,对耐药和敏感细胞中AKT和ER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瓦他拉尼可有效、特异地逆转BCRP介导的肿瘤MDR,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耐药肿瘤细胞中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达到逆转MDR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剂 瓦他拉尼 多药耐药 ABC转运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逆转剂
下载PDF
琥珀酸瓦他拉尼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金玲 刘丹 +2 位作者 马小军 胡庆忠 赵临襄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改进琥珀酸瓦他拉尼(vatalanib succinate,PTK787)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并呋喃酮和4-吡啶甲醛为起始原料,经加成、重排、取代、成盐等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IR等图谱数据确证,总收率为22... 目的改进琥珀酸瓦他拉尼(vatalanib succinate,PTK787)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并呋喃酮和4-吡啶甲醛为起始原料,经加成、重排、取代、成盐等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IR等图谱数据确证,总收率为22.2%。新的工艺路线优化了反应条件,降低了成本,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研究 化学合成 琥珀酸瓦他拉尼 苯并呋喃酮 4-吡啶甲醛
下载PDF
New approaches in angiogenic target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6
5
作者 Aleix Prat Esther Casado Javier Corté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4期5857-5866,共10页
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In the last decade, the addition of irinotecan and oxaliplatin to standard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 regimens have set the new... 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In the last decade, the addition of irinotecan and oxaliplatin to standard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 regimens have set the new benchmark of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RC at approximately 20 too. Despite these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RC, there is a strong medical need for more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therapies. The dependence of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on blood vessels makes angiogenesis a rational target for therapy. One of the major pathway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is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its receptors (VEGFR). In 2004, the first agent targeting angiogenesis, bevacizumab (BV), was approved as an adjunct to first-line cytotoxic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RC. The role of BV as part of adjuvant treatment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argeted therapies is the subject of ongoing trials. However, BV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arterial thromboembolic events, hypertens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s and its use must be cautious. Novel VEGFR TK inhibitors with different ranges of nanomolar potencies, selectivities,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re entering phase 111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onversely, one of these novel agents, vatalanib, has been shown not to confer survival benefit in first and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RC.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is being extensively evaluated. Ongoing and new well-designed trials will define the optim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ctual antiangiogenic agent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ntensive efforts in basic research will identify new agents with different antiangiogenic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RC.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and highlight current and future approaches in angiogenic targeting for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ceptors BEVACIZUMAB vatalanib Colorectal carcinoma
下载PDF
合成3-羟基-2-(4-吡啶基)-1H-茚-1-酮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顺来 汪阿鹏 +1 位作者 王新磊 杜洪光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66,共3页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4-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正十二烷为溶剂,氯化锌为催化剂,于190℃反应24 h合成了抗癌药物瓦他拉尼的关键中间体——3-羟基-2-(4-吡啶基)-1H-茚-1-酮,收率90.6%,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
关键词 瓦他拉尼 药物中间体 3-羟基-2-(4-吡啶基)-1H-茚-1-酮 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抗肿瘤新药琥珀酸瓦他拉尼合成工艺改进
7
作者 张秋荣 朱楠 +5 位作者 曹运华 王盟盟 杨志敏 季聪慧 杨志华 刘宏民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优化琥珀酸瓦他拉尼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并呋喃酮为原料,与4-吡啶甲醛缩合后,依次经过重排、取代、成盐反应合成了琥珀酸瓦他拉尼。结果琥珀酸瓦他拉尼的总收率32.9%,高于文献报道的收率22.2%。结论改进后的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 目的优化琥珀酸瓦他拉尼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并呋喃酮为原料,与4-吡啶甲醛缩合后,依次经过重排、取代、成盐反应合成了琥珀酸瓦他拉尼。结果琥珀酸瓦他拉尼的总收率32.9%,高于文献报道的收率22.2%。结论改进后的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瓦他拉尼 抗肿瘤药物 合成工艺
下载PDF
利用斑马鱼模型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瓦他拉尼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吴晓敏 董榕 +3 位作者 陈善军 刘拥军 杨官娥 韩利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瓦他拉尼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探索血管生成相关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方法采用受精后24 h(hour post fertilization,hpf)的Tg(VEGFR2:GFP)型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瓦他拉尼组和...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瓦他拉尼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探索血管生成相关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方法采用受精后24 h(hour post fertilization,hpf)的Tg(VEGFR2:GFP)型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瓦他拉尼组和恢复组。瓦他拉尼组加入瓦他拉尼0.4μg/ml处理至72 hpf。恢复组加入瓦他拉尼0.4μg/ml处理12 h后移除药液,置正常培养液中培养至72 hpf。对照组置正常培养液中培养至72 hpf。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每组斑马鱼胚胎节间血管的生长情况。收集各组斑马鱼,进行组织破碎、提取代谢物、衍生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瓦他拉尼处理斑马鱼48 h后,斑马鱼节间血管的生长被显著抑制(P<0.01)。先用瓦塔拉尼处理12 h后,在移除药物继续培养至72 hpf的斑马鱼节间血管出现明显恢复。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瓦他拉尼组和恢复组在偏最小二乘法-模式判别(PLS-DA)模型中可明显区分,进一步筛选出16种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可能与斑马鱼血管生成相关,包括丙酮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油、磷酸、丝氨酸、脯氨酸、葡萄糖、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酪氨酸、棕榈酸、硬脂酸和胆固醇。结论瓦他拉尼对斑马鱼的节间血管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影响血管生成过程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瓦他拉尼 斑马鱼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