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静脉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利春叶 曹代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与静脉套接法修复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4 只,分成三组,切断兔一侧坐骨神经,用自体静脉桥接。A组于静脉段内注入bFGF溶液0-2 ml( 浓度4 000 U/ml),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与静脉套接法修复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4 只,分成三组,切断兔一侧坐骨神经,用自体静脉桥接。A组于静脉段内注入bFGF溶液0-2 ml( 浓度4 000 U/ml),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分别于术后10、30 及100 天取标本行HE 染色,光镜检查。其中100 天组先做传导速度测定,远端再生神经做髓鞘染色,轴突断面做图像分析并与健侧比较,计算恢复率。结果 各组在术后30 天均可见神经纤维通过静脉段,但以A 组较多,排列较齐。再生神经恢复率A 组比B组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套接 周围神经缺损 修复 BFGF
下载PDF
翻转静脉双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聪 屈振宇 +3 位作者 曲卫国 马卫东 李志祥 李明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双桥接技术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IOVG基本完全吸收形成类神经外膜样结构。3个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图象分析结果提示3个组轴突再生率相同,再生轴突成熟度Ⅰ组与Ⅲ组均高于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翻转静脉和双桥接技术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胶原导管 翻转静脉 双桥接技术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下载PDF
复合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爽 刘学政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17-320,384,F0003,共6页
目的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大鼠坐... 目的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 mm的动物模型,分别用复合导管(翻转静脉与壳聚糖)加神经生长因子,翻转静脉加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导管加神经生长因子和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约10 mm的缺损。术后12 w进行形态学(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 w时,对于各项形态学指标,A组与D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电生理指标:术后12 w时,A组坐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明显高于B组、C组,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动作电位幅度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2 w时,A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接近于D组,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为神经缺损修复创造良好微环境,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导管 翻转静脉 壳聚糖导管 神经缺损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静脉套接修复正中神经缺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益宇 张长松 +2 位作者 刘焕兴 于志华 王萧枫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合静脉套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4cm以内正中神经缺损,取自体静脉套接并对断面进行处理,静脉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5ml,术后检查Tinel征、神经肌电图,受损靶肌肉注射0.2mlb...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合静脉套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4cm以内正中神经缺损,取自体静脉套接并对断面进行处理,静脉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5ml,术后检查Tinel征、神经肌电图,受损靶肌肉注射0.2mlbFGF。结果随访10月~2年,3例神经缺损1~1.9cm,神经功能评定为优。2例神经缺损2~2.9cm,神经功能评定为优。2例神经缺损3.0~3.5cm,神经功能评定为优1良1。1例神经缺损3.6~4.0cm,神经功能评定为良。所有病例神经再生速度大于2mm/天。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合静脉套接是修复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能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静脉套接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9
5
作者 利春叶 曹代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合静脉套接对坐骨神经缺损修复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切断兔一侧坐骨神经主干,用自体静脉桥接,使神经两断端在管内相距1cm,一组于静脉段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对...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合静脉套接对坐骨神经缺损修复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切断兔一侧坐骨神经主干,用自体静脉桥接,使神经两断端在管内相距1cm,一组于静脉段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0天、30天、100天取标本经光镜检查,其中100天组先做电生理检测。结果:两组均于术后30天见有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处。术后100天腓肠肌单次刺激肌力恢复实验组为59.99%±1.57%,对照组恢复37.70±2.58%。强直收缩力恢复实验组69.18%±1.75%,对照组42.96%±2.04%。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静脉套接
原文传递
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中管道材料及型号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坤 李守军 +1 位作者 公兵 杨克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 评价不同管道材料(Gore-Tex人工血管、牛颈静脉和自体心包管道)在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患者适用的管道型号与体重、McGoon比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目的 评价不同管道材料(Gore-Tex人工血管、牛颈静脉和自体心包管道)在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患者适用的管道型号与体重、McGoon比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60 d至6岁;体重(10.22±7.41) kg。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 22例,法洛四联症(TOF) 1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 1例。使用的外管道材料分别为自体心包17例,Gore-Tex人工血管5例,牛颈静脉2例。对重建管道的直径与患儿体重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McGoon比为参数对公式再作矫正。 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全组患儿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增加20.37%±28.33%。心电图均显示窦性心律,心功能(NYHA) Ⅱ级23例,Ⅲ级1例。采用自体心包手术患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其它两种材料(P=0.017)。术后随访16例,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其中采用自体心包手术患儿完成随访12例,采用Gore-Tex人工血管手术3例,采用牛颈静脉手术1例。随访期间采用自体心包手术患儿McGoon比为1.98±0.46,Gore-Tex人工血管手术为1.83±0.33,牛颈静脉手术为1.68,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0.05)。完成根治6例(其中采用自体心包手术患儿完成根治手术5例,采用Gore-Tex人工血管手术患儿完成根治手术1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合适的管道型号与患者体重关系的公式:管道直径(mm) =0.327×体重(kg)+4.599。通过McGoon比、管道型号及公式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发现:McGoon比<0.8,可取大于计算值的第一个整数;McGoon比>1.2,则可取小于计算值的第一个整数。0.8<McGoon比<1.2,则前后两个整数均可。病例分组分析发现,术后恢复良好者更符合经公式计算及McGoon矫正后的值。 结论 三种材料均可作为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管道的常规材料;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及McGoon比选择合适的外管道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肺动脉连接 自体心包 Gore-Tex人工血管 牛颈静脉 管道型号
原文传递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预后、思考与争议
7
作者 Shahzad G.Raja Zubair Sarang 朱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移植血管的选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患者术后的平稳恢复,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避免二次干预都和冠状动脉血管桥的通畅密不可分。考虑到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以及术后生存率,乳内动脉是CABG患者桥血管... 移植血管的选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患者术后的平稳恢复,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避免二次干预都和冠状动脉血管桥的通畅密不可分。考虑到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以及术后生存率,乳内动脉是CABG患者桥血管的首选。但是,当患者存在多根冠状动脉需要搭桥时,大隐静脉仍然被广泛应用。大隐静脉获取的传统方法是采用自脚踝至腹股沟开放切口,称为开放性大隐静脉获取术(OVH)。但是这样的取桥方法会引起腿部手术切口疼痛以及感染。此外,如此长的伤口会让患者感觉极不美观。切口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对美观的需求促使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产生。对于OVH和EVH两种术式,既往的文献表明EVH可以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缩短住院时间,并减轻术后切口的疼痛。尽管EVH具有上述已知的优点,但是也有报道认为内窥镜技术存在损伤静脉的风险,同时在静脉桥的通畅度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存在潜在的不利因素,这些都限制了EVH的广泛应用。本综述将对EVH的技术、预后、思考以及争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术(EVH) 移植血管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长的大隐静脉(LSV) 开放式大隐静脉获取(OV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