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shear deformation of sliding zone via fiber Bragg grating an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1
作者 Deyang Wang Honghu Zhu +3 位作者 Guyu Zhou Wenzhao Yu Baojun Wang Wanhuan Zhou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Monitoring shear deformation of sliding zo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landslide evolution mechanism,in which fiber optic strain sensing has shown great potential.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nitoring shear deformation of sliding zo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landslide evolution mechanism,in which fiber optic strain sensing has shown great potential.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ain measurements of quasi-distributed fiber Bragg grating(FBG)sensing arrays and shear displacements of surrounding soil remains elusive.In this study,a direct shear model test was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shear deformation of sliding zones,in which the soil internal deformation was captured using FBG strain sensors and the soil surface deformation was measured by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two main slip surfaces and two secondary ones,developing a spindle-shaped shear band in the soil.The formation of the shear band was successfully captured by FBG sensors.A sinusoid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fiber optic cable deformation behavior.On this basis,the shear displacements and shear band width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strain measurements.This work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 into the deduction of soil shear deformation using soil-embedded FBG strain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Shear band Fiber bragg grating(FB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Sinusoidal model Strain‒displacement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olor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based on a cross-correlation and optical flow method
2
作者 单良 熊俊哲 +4 位作者 施飞杨 洪波 简娟 詹虹晖 孔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8-96,共9页
Rainbow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can restore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field of particles with a single camera;however,it requires a relatively long time to complete the re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Rainbow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can restore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field of particles with a single camera;however,it requires a relatively long time to complete the re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hybrid algorithm that combines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based co-correlation algorithm and the Horn–Schunck(HS)optical flow pyramid iterative algorithm to increase the reconstruction speed.The Rankine vortex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in which the particle velocity field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the rainbow PIV method.The average endpoint error and average angular error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ere roughly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rainbow PIV algorithm;nevertheless,the reconstruction time was 20%shorter.Furthermore,the effect of velocity magnitude and particle density on the reconstruction results was analyzed.In the end,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verified using real experimental single-vortex and double-vortex datasets,from which a similar particle velocity field wa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rainbow PIV algorith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speed of the proposed hybrid algorithm is approximately 25%faster than that of the rainbow PIV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color light cross-correlation and optical flow method VORTEX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多孔表面定常吸气的圆柱绕流场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东来 余海洋 +1 位作者 陈文礼 李惠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3,共14页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在雷诺数为10000时圆柱尾流主动流动控制效果,流动控制通过基于结构化多孔表面定常吸气实现,试验工况具有不同的等效吸气系数C_μ。尾流的二维流场测量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实现,在瞬时流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本征正...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在雷诺数为10000时圆柱尾流主动流动控制效果,流动控制通过基于结构化多孔表面定常吸气实现,试验工况具有不同的等效吸气系数C_μ。尾流的二维流场测量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实现,在瞬时流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本征正交分解(POD)得到模态特性、瞬时涡量演变、脉动速度功率谱、时间平均流动特性和阻力系数估计等的分析与对比,评估流动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加流动控制后的流场POD模态能量分布发生变化,旋涡的顺流向能量输运过程得到增强,当C_μ足够大时,旋涡脱落模式发生改变。剪切层沿顺流向延长,上下剪切层之间趋于平行,涡量值得到削弱。脉动速度的主频被削弱,湍流的波动和动量交换效应得到抑制;阻力系数估计值可降至无控圆柱的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流动控制 风洞试验 粒子图像测速 多孔表面
下载PDF
不同生理状态下主动脉双叶机械心脏瓣膜流场特性PIV实验研究
4
作者 强彦 段天赐 +2 位作者 张民祖 祁亮 魏列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7-1817,共11页
人工心脏瓣膜(PHV)替换发生病变的原生瓣膜是目前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双叶机械心脏瓣膜(BMHV)因其耐久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瓣膜置换术后会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这与机械瓣结构改变主动脉生理性血流模式直接相关.本研究... 人工心脏瓣膜(PHV)替换发生病变的原生瓣膜是目前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双叶机械心脏瓣膜(BMHV)因其耐久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瓣膜置换术后会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这与机械瓣结构改变主动脉生理性血流模式直接相关.本研究搭建了生理性左心脉动流血液循环装置,使用基于医学CT影像制备的真实人体主动脉根部硅胶模型,采用可调节压力的透明腔体安置主动脉根部模型,来模拟动脉顺应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并模拟出入口负荷条件,分别在健康、心衰以及运动3种不同生理压力和流量条件下,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获取完整心动周期上血液通过主动脉双叶机械瓣的平面流场数据,采用速度分布、涡量分布和剪切应力分析评价双叶机械瓣在主动脉根部、窦腔与升主动脉处的血流流场特性,研究不同生理状态对血液跨瓣流动的影响,为术前瓣膜选择及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生理状态下较大的心排出量(CO=14.6 L/min)导致血液以2.2 m/s的峰值速度冲击主动脉窦与升主动脉相连接处的壁面,壁面存在最大数值为2.8 N/m^(2)的剪切应力,且在整个收缩期内最大剪切应力都超过1.4 N/m^(2),易使胶原蛋白和组织因子暴露在流动的血液中导致血小板活化,为血栓的形成提供有利环境,瓣膜置换术后应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运动状态,以减少溶血导致的血栓栓塞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机械心脏瓣膜 主动脉 粒子图像测速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草金鱼幼鱼转弯运动动力学特性
5
作者 张娟 张英 +4 位作者 黄小双 刘必林 陈新军 孔祥洪 陈家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了解观赏鱼类在转弯运动状态下的推进机理及推进性能,以体长为5~8 cm的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和涡量矩定理,对机动转弯运动流体流场变化进行追踪,分析了幼... 为了解观赏鱼类在转弯运动状态下的推进机理及推进性能,以体长为5~8 cm的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和涡量矩定理,对机动转弯运动流体流场变化进行追踪,分析了幼鱼转弯过程中尾部的运动特征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草金鱼幼鱼转弯过程中,形态结构主要发生C型、S+C型结构两种变化,转弯过程中幼鱼尾部周围流场的正、负值涡量交替出现;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30 7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06~133.49 mN,负作用力为-83.85~-2.15 mN;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04 4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4.06~80.95 mN,负作用力为-59.60~-5.86 mN。研究表明,转弯时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变化的机动性能优于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变化,且不同转弯类型产生作用力峰值的时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金鱼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形态结构 涡量
下载PDF
面向天文多普勒差分测速的太阳/行星光谱对生成方法
6
作者 刘劲 徐玉豪 +3 位作者 尤伟 陈晓 张子军 马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为了提供天文多普勒差分测速所需的同步太阳/行星光谱对,提出了一种变分自编码器(VAE)和对偶生成对抗网络(Dual GAN)相融合的VAE-Dual GAN。首先,实测太阳光谱经过VAE编码到隐空间,实现了光谱到光谱域的扩充;然后,由Dual GAN将隐空间映... 为了提供天文多普勒差分测速所需的同步太阳/行星光谱对,提出了一种变分自编码器(VAE)和对偶生成对抗网络(Dual GAN)相融合的VAE-Dual GAN。首先,实测太阳光谱经过VAE编码到隐空间,实现了光谱到光谱域的扩充;然后,由Dual GAN将隐空间映射到伪行星光谱;最后,利用伪行星光谱生成重构太阳光谱。此外,利用编码和生成重建损失加强对网络的约束。VAE-Dual GAN利用Dual GAN的转换学习能力完成了两个光谱域的转换,生成同步太阳/行星光谱对。实验结果表明,VAE-Dual GAN可生成高质量的太阳/行星光谱对,将天文多普勒差分测速精度提高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导航 测速导航 太阳/行星光谱对 生成对抗网络 变分自编码器
下载PDF
基于PIV实验研究带破口双层圆柱结构附近气泡的动力学特性
7
作者 孙远翔 秦嘉鸿 +1 位作者 陈岩武 王成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5,共16页
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破坏双壳体潜艇外壳结构后,后续的气泡脉动和射流载荷会对潜艇的内壳体继续造成严重毁伤,因此研究破口附近的气泡脉动和气泡载荷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受冲击波毁伤后的双壳体潜艇结构,制作预制圆形破口的双层圆柱... 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破坏双壳体潜艇外壳结构后,后续的气泡脉动和射流载荷会对潜艇的内壳体继续造成严重毁伤,因此研究破口附近的气泡脉动和气泡载荷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受冲击波毁伤后的双壳体潜艇结构,制作预制圆形破口的双层圆柱结构模型,将电火花装置作为气泡发生源,开展了不同爆距参数(爆距与气泡的最大直径之比)和不同破口参数(破口直径与气泡的最大直径之比)条件下气泡与带破口双层圆柱结构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高速摄影机捕捉气泡在双层圆柱结构附近的脉动和射流形成过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爆炸流场速度进行测试,得到气泡溃灭后产生的水射流速度,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内层圆柱壳壁面处的压力载荷。实验结果表明:爆距参数决定了内板壁面所受压力的载荷形式、气泡溃灭后是否产生有效射流以及产生的射流速度;当爆距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时,破口参数影响气泡的脉动以及气泡溃灭后产生的水射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气泡脉动 气泡射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下载PDF
基于光流卷积网络的粒子图像测速自动掩模及速度场计算
8
作者 郭春雨 范毅伟 +3 位作者 韩阳 于长东 徐鹏 毕晓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是一种定量的非接触式全局速度场测量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PIV实验中拍摄的粒子图像常出现结构物遮挡或自由液面等干扰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掩模后计算液相区域速度场。因此,实现PIV图像中干扰区域自动掩模及...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是一种定量的非接触式全局速度场测量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PIV实验中拍摄的粒子图像常出现结构物遮挡或自由液面等干扰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掩模后计算液相区域速度场。因此,实现PIV图像中干扰区域自动掩模及液相区域速度场高精度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光流卷积神经网络LiteFlowNet,设计了一种可实现自动掩模及速度场计算的深度学习模型Mask-PIV-LiteFlowNet,并使用基于物体入水PIV实验图像掩模数据集和PIV速度场计算数据集制作的数据集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少临近掩模边界区域的速度场计算错误并能够精细地提取流场小尺度流动信息,相比于当前先进的PIV深度学习模型PIV-LiteFlowNet-en,本文提出的模型在对带结构物的合成粒子图像进行流场计算时精度获得了至少14.5%的提升,计算速度上获得了5.7%的提升。最后,使用楔形体入水PIV图像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深度学习 自动掩模 速度场计算
下载PDF
电极结构对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场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庆 郭朋朋 +3 位作者 武磊 张银楠 乔音音 何寿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172-5181,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该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极结构对电除尘器内电场特性及电流体场分布的影响。使用高速离子射流耦合电流体场的模拟方法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电除尘器内电流体状态及阳极板附近流...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该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极结构对电除尘器内电场特性及电流体场分布的影响。使用高速离子射流耦合电流体场的模拟方法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电除尘器内电流体状态及阳极板附近流速,同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两种电极结构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体状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错位板结构可以增强电晕放电强度,降低起晕电压,相较于线板式结构,起晕电压降低了29.41%,电晕电流提升近一倍。电压越高,电流体场受放电极产生的高速离子射流影响越大。入口风速会影响电流体场状态,当入口风速为0m/s时,电流体状态呈对称的双螺旋结构;入口风速提升至0.1m/s时,涡旋被挤压变形;继续增大入口风速,涡旋变形程度加大,且靠近入口处涡旋消失。错位板结构能显著降低收尘极板附近流速,当入口风速为0.9 m/s时,线板式与错位板除尘器收尘极板前1 cm平均流速分别为1.28 m/s和0.68 m/s。相比于采用普通的多物理场耦合方法,采用高速离子射流耦合电流体场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体场 错位板 离子风 数值模拟 粒子图像测速法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的群桩流场特性PIV试验研究
10
作者 潘新颖 郭云辉 +2 位作者 梁丙臣 吴政杰 杨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雷诺数Re分别为2400、6000、12000条件下,流向桩心距比为5、横向桩心距比为4时,3×3矩形排列圆桩群桩的局部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中下游桩间与上中游桩间的流场特性存在显著差...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雷诺数Re分别为2400、6000、12000条件下,流向桩心距比为5、横向桩心距比为4时,3×3矩形排列圆桩群桩的局部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中下游桩间与上中游桩间的流场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雷诺数对桩间流场变化影响明显。当Re为2400和6000时,上游中间桩后的尾流涡漩生成长度及回流区长度明显大于两侧边桩,Re为6000时现象更明显,而当Re增大至12000时此现象消失。受上游桩遮蔽作用,中游桩桩后的尾涡强度明显弱于前排桩,回流区面积随之减小。随着雷诺数增大,上游桩桩后尾涡生成长度、回流区尺度逐渐减小。此外,还分析了紊动强度与雷诺切应力在群桩内部平面上的分布变化。本研究以高桩码头桩基础为原型,分析群桩内部流场特性变化,研究结论有助于推进高桩码头泥沙冲淤变化机理的研究,提高高桩码头的安全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流 群桩流场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下载PDF
静水环境下草鱼幼鱼摆尾-滑行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胡晓 陈伟 +4 位作者 黄慧玲 张奔 杨国党 石小涛 龙泽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9,共8页
为研究静水环境下幼鱼摆尾-滑行时的推、阻力形成过程和鱼体周身流体作用机理,以草鱼幼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了草鱼幼鱼周身流场,计算了草鱼幼鱼周身由流体正压和流体负压产生的作用力... 为研究静水环境下幼鱼摆尾-滑行时的推、阻力形成过程和鱼体周身流体作用机理,以草鱼幼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了草鱼幼鱼周身流场,计算了草鱼幼鱼周身由流体正压和流体负压产生的作用力,比较了草鱼幼鱼头、中、尾部产生的推、阻力占比和游泳效率。结果表明:摆尾阶段的幼鱼推力主要来源于流体负压;滑行阶段的幼鱼则主要依靠鱼体周身流体正压形成的推力推动自身前进。整个摆尾-滑行周期内,草鱼幼鱼尾部流体形成的推力占总推力的48.81%,是推力的主要产生部位,且尾部的平均游泳效率(77.28%±16.87%)要明显高于头部和中部;草鱼幼鱼中部集中的阻力最多,占总阻力的67.82%,是幼鱼的主要阻力形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幼鱼 摆尾-滑行 推力 阻力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流体压力 游泳效率
下载PDF
煤液化调节阀流场演变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12
作者 刘秀梅 彭佳佳 +4 位作者 贺杰 李贝贝 张雨佳 向少斌 刘威威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19,411,共8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和涡量分析原理对调节阀不同工况下的流场信息进行测量,研究了进口压力对液压调节阀速度场、涡量场及湍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阀节流口处有对冲射流,其在阀芯头部下游汇...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和涡量分析原理对调节阀不同工况下的流场信息进行测量,研究了进口压力对液压调节阀速度场、涡量场及湍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阀节流口处有对冲射流,其在阀芯头部下游汇合后形成向下游的整体喷射;节流口下游的油液轴向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在喉部末尾处附近趋于稳定;在靠近壁面区域油液径向流动速度都较低,在流道中心区域流动速度较高;阀芯头部和下游流道存在由速度梯度引起的介质回流旋涡,高涡量区域主要分布在阀芯头部和壁面处,强的正涡与负涡呈2条斜形宽带分布;阀芯头部为高涡量区且具有贴壁特征,壁面附近高涡量区向下游延展;随着调节阀进口压力的增大,阀口流量、流场高速分布区域、旋涡的强度和尺度以及湍动能均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阀 粒子图像测速 速度场 涡量场 湍动能
下载PDF
导流型高温板式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分析
13
作者 王珂 刘云书 +2 位作者 陈卫杰 贾旭 安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6,共10页
以一种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产的高温板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传热特性和阻力性能进行分析,探究波纹倾角的变化对高温板式换热器冷侧流道的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实... 以一种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产的高温板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传热特性和阻力性能进行分析,探究波纹倾角的变化对高温板式换热器冷侧流道的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平台,对其流场分布和流速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采用单位压降的换热系数评价换热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PIV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的冷侧流道速度矢量分布大致相同,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在10%以内;当β=70°时,换热器的压降损失最大,当β=30°时,换热器的压降损失较小且换热能力最强。在研究范围内,不同β下的综合性能随着Re的增加而减小,当β=10°时整体的综合性能最好,β=80°时最差,研究结果可为板式换热器工业设计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板式换热器 波纹倾角 流动特性 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节状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
14
作者 吴九江 肖琳 +1 位作者 王丽娟 张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7-2718,共12页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辅以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对节状墙基础竖向受拉下的位移和破坏形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部与中部节的设置扩大了深部与浅部土体的影响范围,多部节的设置相对于单部节有利于调动更广范围的土体。节状墙的破坏模式包括垂直滑移面、倒金字塔状或正切曲线和花瓶状曲线(即曲线滑移面)相连接的滑移面。总体而言,与抗拔桩相比,节状墙的抗拔破坏面受到节部数量和位置的影响而表现为复合型,且部分滑移面的走向与土体内摩擦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状地下连续墙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变形与破坏模式 节部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的水力梯度对渗流侵蚀影响试验研究
15
作者 梁越 何慧汝 +2 位作者 许彬 张鑫强 冉裕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探究水力梯度对土体内部渗流侵蚀的影响规律,利用熔融石英砂作为透明土材料,以十五号白油与正十二烷按一定比例配置孔隙溶液,采用自研的PIV-PLIF(粒子图像测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渗流侵蚀试验系统研究了水力梯度对渗流侵蚀过程中孔隙... 为探究水力梯度对土体内部渗流侵蚀的影响规律,利用熔融石英砂作为透明土材料,以十五号白油与正十二烷按一定比例配置孔隙溶液,采用自研的PIV-PLIF(粒子图像测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渗流侵蚀试验系统研究了水力梯度对渗流侵蚀过程中孔隙溶液流速分布以及细颗粒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示踪粒子流速也随之增大且不规则运动现象加剧,直到试样发生破坏流速才趋于稳定;同一水力梯度下,宏观流速略大于微观流速,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随水力梯度的增大而不断缩小;当水力梯度达到临界水力梯度时,骨架颗粒中的细颗粒开始流失,渗透系数也开始发生变化,继续提升水头会使细颗粒大量流失而导致渗流通道不断发展扩大,最终达到破坏临界水力梯度,试样发生渗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侵蚀 水力梯度 透明土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 粒子图像测速(PIV)
下载PDF
双涡控径向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
16
作者 何小民 桂韬 +3 位作者 毛向臣 唐军 张伟 张净玉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针对新设计的一种双涡控径向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试验的方式,获得不同压降(1.5%~5.5%)下该型燃烧室不同展向截面和流向截面上流场结构、流线、流速分布和回流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在凹腔内形成了耦合展向涡与... 针对新设计的一种双涡控径向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试验的方式,获得不同压降(1.5%~5.5%)下该型燃烧室不同展向截面和流向截面上流场结构、流线、流速分布和回流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在凹腔内形成了耦合展向涡与流向涡的三维涡系;主燃级旋流器后外旋螺旋流场与中心回流区共同构成三维涡球结构;凹腔与主燃级流场在主燃孔进气作用下相互耦合。随着压降变化,燃烧室冷态流场存在2种流态,压降小于3.5%时,旋流器旋转气流明显强于凹腔气流,凹腔气流被压至外壁流出,与主流掺混较为困难,在火焰筒下游与主流相互作用;压降大于3.5%时,旋流器旋转气流减弱,凹腔气流一同与旋转气流流出并相互作用,凹腔气流往主流掺混相对较为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分级燃烧室 双涡控 流场特征 涡系结构 粒子图像测速仪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壁湍流等动量区空间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肖岐 范子椰 +2 位作者 唐湛棋 白建侠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深入探索湍流边界层等动量区的空间分布特性,使用大视场粒子图像测速仪在水洞中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向–法向(x–y)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场。通过计算流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不同时刻和空间位置的等动量区分布,分析不同数量的等... 为深入探索湍流边界层等动量区的空间分布特性,使用大视场粒子图像测速仪在水洞中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向–法向(x–y)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场。通过计算流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不同时刻和空间位置的等动量区分布,分析不同数量的等动量区沿流向的持续距离及出现频率。不同等动量区数量下,其对应的流向持续距离和流向间隔具有显著差异。当等动量区数量与其平均值相近时,等动量区在流向的持续距离较长,且流向间隔较小、出现频率较大;当等动量区数量与其平均值相差较大,其对应的流向持续距离较短,且流向间隔较大、出现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动量区 湍流边界层 粒子图像测速 相干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复杂加载状态下微喷射物质面密度测量的Asay膜方法
18
作者 王维荣 陈书杨 +4 位作者 王学军 赵信文 黄世璋 李欣竹 吴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Asay膜方法不适用于复杂加卸载条件下微喷射物质面密度测量的问题,采用光子多普勒速度计(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ry,PDV)测量微喷射物质速度结合传统Asay膜方法的膜速曲线发展了测试复杂加载条件下微喷射面密度的新方... 为了解决传统Asay膜方法不适用于复杂加卸载条件下微喷射物质面密度测量的问题,采用光子多普勒速度计(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ry,PDV)测量微喷射物质速度结合传统Asay膜方法的膜速曲线发展了测试复杂加载条件下微喷射面密度的新方法。采用数值实验和轻气炮实验对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针对3种典型微喷射物质速度分布情况,利用数值实验分析评估了实际应用场景下因PDV给出的微喷物速度偏离理论值对面密度测量的影响,通过对PDV给出的微喷物速度线性插值处理,可确保新方法与理论值测量偏差小于20%。通过轻气炮加载预置粉末样品实验对比评估了新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测量效果,采用2种方法分别处理同一发实验数据,结果显示,新方法相较于传统Asay膜方法的测量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射 Asay膜 光子多普勒速度计 面密度
下载PDF
高速条件下细长旋成体背风区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李晓辉 王宏伟 +3 位作者 熊红亮 石伟龙 任少洁 黄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27,共10页
导弹全方向攻击时会产生由旋涡主导的复杂流动,发生转捩和流动分离,对导弹的机动性和控制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为探索攻角及马赫数对弹体流动形态的影响,针对某细长旋成体在FD-12风洞开展高速粒子图像测速及荧光油流试验,来流Ma分别为0.4... 导弹全方向攻击时会产生由旋涡主导的复杂流动,发生转捩和流动分离,对导弹的机动性和控制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为探索攻角及马赫数对弹体流动形态的影响,针对某细长旋成体在FD-12风洞开展高速粒子图像测速及荧光油流试验,来流Ma分别为0.4、0.6、0.8,攻角范围α为0°~180°,获取了细长体背风区的流场特性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攻角α<90°时,随着攻角的增大,模型背风区流场从附着流变化为分离流,且分离涡从对称变为非对称,最终演化为非定常流动;当攻角α>90°时,情况有所不同,α=100°及α=120°时背风区存在非定常涡脱落现象,时均流场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当攻角α=150°时,迎风面分离区出现不对称偏移,初始分离区下边界已越过模型端面,在模型中后部形成分离线;当攻角α=180°时,时均流场没有明显的特征,在模型头部位置出现了环形分离区及再附区,表明由于底部扰动的影响,该截面流场呈现局部的非定常、非线性流动状态;在攻角相同情况下,增大流场的来流Ma,不但会使分离涡的影响范围变大,也会导致分离涡的位置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大攻角 粒子图像测速 流动分离 旋涡
下载PDF
波束开角对多普勒测频结果的影响
20
作者 陈茁 王长红 邓锴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具有不同波束开角的声学多普勒测速设备未标定的测速结果存在偏差。基于水底椭圆散射模型研究了波束开角对声学多普勒测速结果的影响,对提高声学测速性能具有实际意义。水底椭圆散射模型下,足印上不同方位传播损失和散射强度存在差异,... 具有不同波束开角的声学多普勒测速设备未标定的测速结果存在偏差。基于水底椭圆散射模型研究了波束开角对声学多普勒测速结果的影响,对提高声学测速性能具有实际意义。水底椭圆散射模型下,足印上不同方位传播损失和散射强度存在差异,导致频谱不对称,测频结果偏小。利用不对称系数量化频谱不对称程度,若波束开角增大,方位不对称系数随之增大,测频偏差增大,推导了波束开角导致的测频偏差解析式。分析仿真和外场试验数据测频结果可知,不同多普勒频移下测频偏差和理论计算值相符,不同波束开角下实际测频偏差与理论公式计算的测频偏差均随波束开角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多普勒测速 波束开角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