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ndgrip exercise elevates basilic venous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healthy subjects 被引量:1
1
作者 Min Zhang Xiu-Xin Fang +3 位作者 Ming-ELi Chun-Hui Zheng Xi-Huan Zhou Xiao-Qin L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4年第4期389-393,共5页
Purpose: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handgrip exercise on hemodynamic indic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regime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Methods: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 Purpose: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handgrip exercise on hemodynamic indic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regime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Methods: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with each performing exercises using an electronic handgrip.Groups performed exercis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tap position,frequency,and duration.The hemodynamic indices were measured by Doppler ultrasound.Results:The best handgrip position was the weak tap position.Venous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blood flow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each exercise relative to the resting state(p<0.01).Venous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blood flow peaked with handgrip exercise frequency of 25 times/min for 2 min(p<0.0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sexes.Conclusion:Handgrip exercis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in the upper extrem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Handgrip exercise venous blood velocity blood vessel diameter
下载PDF
Effect of Physical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ng Upper Limb Venous Thrombosis of Patients with PIC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被引量:2
2
作者 Chunmei Li Xin Liang +2 位作者 Shulong Shulong Cao Hong Zhou Haiyuan Zhang 《Yangtze Medicine》 2020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methods o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strong>Methods:</stro...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methods o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strong>Methods:</stro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eting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Ovid, CBM, CNKI, Wanfang, VIP, then Review Manage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strong>Results:</strong> A total of 24 RCTs including 3496 patients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various forms of upper limb movements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PICC [<em>RR</em> = 0.23, 95% <em>CI</em> (0.16, 0.33), <em>P</em> < 0.01], upper limb movement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basilic vein [<em>MD</em> = 1.65, 95% <em>CI</em> (1.19, 2.11), <em>P</em> < 0.01]. <strong>Conclusion:</strong> Upper limb movement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hlebothrombosis and improve the mean flow velocity of basilic vein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PICC. Other forms of physical prevention method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due to insufficient samp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Upper Limb Movements venous Thrombosis blood Flow velocity META-ANALYSIS
下载PDF
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刘红杰 张凯 +3 位作者 刘秋瑾 郭迎迎 边蓉蓉 侯丽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 目的探讨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及知信行(KAP)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KAP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质量控制管理 血流速度 下肢静脉血栓 疼痛
下载PDF
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4
作者 黄金英 吕凤英 +1 位作者 林志华 许远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模式配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 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模式配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配合。评价不同护理配合方案下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下肢周径、下肢血流速度、独立生活能力评分(FIM)、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下肢周径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独立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DVT预防效果确切,可积极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液循环速度,避免下肢肿胀、疼痛风险,优化患者术后独立生活能力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集束化护理 深静脉血栓 血流速度 独立生活能力 疼痛
下载PDF
不同频率踝泵运动对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韩晶 王演兰 +2 位作者 韩英 林长江 杨永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偏瘫患者最有效踝泵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神经外科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别给予下肢健侧(A组)和瘫侧(B组)的主被动踝泵运动,踝泵运动频率为3次/min、6次/min、15次/min... 目的探讨脑出血偏瘫患者最有效踝泵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神经外科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别给予下肢健侧(A组)和瘫侧(B组)的主被动踝泵运动,踝泵运动频率为3次/min、6次/min、15次/min、30次/min。干预后通过超声监测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运动结束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线时间及记录最有效频率主动踝泵运动的持续时间。结果A组在静息状态、3次/min、6次/min、15次/min、30次/min时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6.83±1.84)、(18.09±2.05)、(21.19±3.80)、(25.83±3.21)、(28.87±2.74)cm/s;B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5.54±1.62)、(16.60±1.31)、(19.32±2.09)、(22.93±2.89)、(25.82±1.95)cm/s。A组和B组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同频率踝泵运动A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次/min运动结束到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线时间长于3次/min、6次/min、1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6次/min、15次/min的运动结束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30次/min频率主动踝泵运动感到吃力,运动持续时间为172(158,199)s。结论不同频率的主被动踝泵运动均可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且快频率踝泵运动的效果更明显,以30次/min频率、持续3 min左右最佳。不同频率踝泵运动后瘫侧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健侧;因此更应尽早给予瘫侧被动踝泵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运动 脑出血偏瘫 股静脉 血流速度 运动频率 持续时间
下载PDF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朱媛君 韩笑 楚丽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骨科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4)和监测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监测组予以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比较...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骨科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4)和监测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监测组予以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比较两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VTE发生风险、患肢血流速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监测组的术后VT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2、4周,两组的Caprin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监测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2、4周,监测组患肢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可提高骨科护士VTE相关知识技能水平,降低VTE发生率及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肢血流速度及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瑛 张小罗 +1 位作者 姜仙君 江巧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刺法联合中药膏摩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量患侧手部的肿胀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评估患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联合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联合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更好地减轻患肢疼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原因可能与改善肢体的静脉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血瘀阻络证 经筋刺法 中药膏摩法 上肢运动功能 上肢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胡威龙 王高尚 +1 位作者 张小兵 张同庆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 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T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流速度 大腿周径差 并发症
下载PDF
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9
作者 徐岁云 王文旭 +3 位作者 韩艳 高炀 郭磊 闫先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135-138,181,共5页
目的观察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肢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无运动能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肢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无运动能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被动活动干预,加压组使用空气压力波加压干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0 min后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于置管前、置管2周后,检测两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记录两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0 min后,两组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前,且加压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2周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高于本组置管前,且高于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组置管前、置管2周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周的观察期内,加压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通过增加置管侧静脉血流速度,能有效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上肢PICC相关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波干预 被动活动 血流速度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
下载PDF
三种不同手势对女性PICC置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孙鑫 章萍 谌丽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9期2992-2995,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PICC置管的女性肿瘤患者,分别在手掌张开、普通握拳与握大鱼际肌三种手势下,置管侧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速度,探索有效提高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握拳方式,为PICC置管后预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最佳握拳方... 目的 对比观察PICC置管的女性肿瘤患者,分别在手掌张开、普通握拳与握大鱼际肌三种手势下,置管侧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速度,探索有效提高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握拳方式,为PICC置管后预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最佳握拳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9-12月医院PICC置管女性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进行手掌张开、普通握拳与握大鱼际肌三种手部姿势,使用彩超分别检测PICC置管患者三种手部姿势下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峰值流速。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手掌张开、普通握拳、握大鱼际三种手势状态下,贵要静脉、肱静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握大鱼际时血流速度最快,手掌张开时最慢。结论 女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进行握大鱼际肌手势能提高患者PICC置管侧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的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拳运动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贵要静脉 肱静脉 头静脉 血流峰值流速
下载PDF
热敷法在气温较低时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钟清朋 林俊填 +2 位作者 吴雪红 陈晓琼 林焯颖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热敷法在气温较低时对静脉采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于佛山市中心血站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3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用热水袋(水温60~70℃)加垫巾置... 目的:研究热敷法在气温较低时对静脉采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于佛山市中心血站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3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用热水袋(水温60~70℃)加垫巾置于献血者行静脉穿刺的手臂下,对照组用垫巾垫手臂。比较两组采血时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非标量血液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观察组非标量血液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冬季采用热水袋加垫巾热敷手臂可以缩短采血时长,减少因采血时长过长造成的血液浪费、献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敷法 静脉采血 血液流速 献血反应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远航 沈艳新 刘琬莹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4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因素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HDCP)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HDCP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因素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HDCP)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HDCP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DVT风险因素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下肢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PT、APTT及TT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腘静脉、股静脉血液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LEDVT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5%,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风险因素评估表联合预防性护理应用于HDCP剖宫产产妇,可改善凝血功能,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LE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 预防性护理 凝血功能 血流速度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人”字形体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春燕 曾雪平 伍芸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人”字形体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需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选择截石体位,观... 目的:观察“人”字形体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需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选择截石体位,观察组术中选择“人”字形体位,比较两组体位安置前后呼吸指标水平、下肢股浅静脉血流速度、肩部压力水平、眼内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位安置后3 min,两组肺顺应性水平均低于安置前3 min,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高于安置前3 min,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后5 min,两组下肢股浅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体位安置前5 min,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肩部压力均高于体位安置前5 min,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位恢复后5 min的下肢股浅静脉血流速度、肩部压力水平与体位安置后5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两组眼内压水平均高于T_(0)时,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字形体位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可稳定患者呼吸指标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控制眼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截石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体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眼内压 呼吸 并发症
下载PDF
个案追踪法对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承锦 江利敏 +2 位作者 王艳艳 任曼莉 夏雪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基础上结合个案追踪法进行护理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二聚体(D-D)、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术后VTE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3 d血清D-D水平均高于术前,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术前,术后1周血清D-D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均低于术后3 d,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血清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术后3 d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可改善脊柱手术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调血清D-D水平,降低VTE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追踪法 脊柱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娜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8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7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7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与下肢血流速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VT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子宫肌瘤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肢血流速度
下载PDF
血栓风险分级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刘恒鑫 陈海龙 马俊杰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分级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社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分级干预组(32例)与常规干预组(3...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分级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社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分级干预组(32例)与常规干预组(33例),分级干预组患者于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采用血栓风险分级干预,常规干预组患者于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分级干预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长于常规干预组(t=40.380、10.443,P均<0.00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t=12.961,P<0.001),髂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均明显快于常规干预组(t=8.480、9.074、12.386,P均<0.001);术后随访2个月,分级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χ^(2)=6.410,P=0.011)。结论血栓风险分级干预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提高血流速度,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膝关节置换 凝血功能 血流速度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对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风险评估价值
17
作者 彭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6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对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玛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7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常规超声指标,判定心脏超声参数积分...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对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玛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7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常规超声指标,判定心脏超声参数积分,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组与非不良组,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Spearsman分析,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结果随访半年,76例患者中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16例(不良组)。不良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原发疾病等与非不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心脏超声参数积显著高于非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大于非不良组,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小于非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6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心脏超声参数积分与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呈正相关,舒张晚期血流速度与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舒张早期血流速度、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心脏超声参数积分均为影响患者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对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风险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889。结论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在预后过程中容易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可导致心脏超声参数积分发生异常,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对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很好的风险评估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 高海拔地区 心力衰竭 预后评估 舒张早期血流速度 舒张晚期血流速度
下载PDF
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张倩倩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3例HD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3例HD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风险、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双腿周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DVT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50/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2%(5/52),低于对照组的25.49%(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可降低DVT发生风险,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缩小双腿周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个性化护理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估评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天才 乐桂容 梁扩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测定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方法 我们采用CDFI对 84例肝硬化 (ChildA、B、C)和 2 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36例有脐静脉开放患者均于 2个...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测定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方法 我们采用CDFI对 84例肝硬化 (ChildA、B、C)和 2 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36例有脐静脉开放患者均于 2个月内同时或先后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 ,以便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危险进行研究。结果 ①肝硬化患者 (ChildA、B、C)与正常对照组门脉系统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血流速度测定对估价肝功能损害较血管内径测定为优 ;②36例伴脐静脉开放的肝硬化患者 ,门静脉血流速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出血有关。结论 门脉系统血管内径 (Dpv、Dsv)和血流速度 (Vpv、Vsv)测定与肝硬化严重程度 (Child 分级 )有关。当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时 ,不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 门静脉内径 门静脉内径 门静脉流速 脾静脉内径 脾静脉流速 食管静脉曲张
下载PDF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彩超诊断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彦玲 常毅湘 +3 位作者 刘梅玲 刘悦 朱莉 方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定量评估正常者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PIDVL)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内径值及其返流持续时间、速度的比较,并确定PIDVL分级的新标准。方法:应用彩超测量并对比59例94条下肢(对照组)和30例39条下肢(观察组)深静脉内径值、返流持... 目的:定量评估正常者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PIDVL)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内径值及其返流持续时间、速度的比较,并确定PIDVL分级的新标准。方法:应用彩超测量并对比59例94条下肢(对照组)和30例39条下肢(观察组)深静脉内径值、返流持续时间及返流速度。结果:(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内径值、股总静脉内径值、股浅静脉内径值、(?)静脉内径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01)。(2)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彩色脉冲多普勒(CPD)返流持续时间(PTR)、股总静脉PTR、朋静脉PTR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01)。(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CPD返流速度(S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PIDVL分级与临床体征有密切相关性。结论:(1)正常者下肢深静脉返流持续时间确定为<1.2 s。(2)根据下肢深静脉内径值的大小及返流持续时间的长短将PIDVL程度分为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定量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静脉功能不全 血流速度 股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