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tor neuron-specific RhoA knockout delays degeneration and promotes regeneration of dendrites in spinal ventral horn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被引量:1
1
作者 Mi Li Jiawei Xu +10 位作者 Ying Zou Jialing Lu Aiyue Ou Xinrui Ma Jiaqi Zhang Yizhou Xu Lanya Fu Jingmin Liu Xianghai Wang Libing Zhou Jiasong G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757-2761,共5页
Dendrites play irreplaceable roles in the nerve conduction pathway and are vulnerable to various insults.Peripheral axotomy of motor neurons results in the retraction of dendritic arbors,and the dendritic arbor can be... Dendrites play irreplaceable roles in the nerve conduction pathway and are vulnerable to various insults.Peripheral axotomy of motor neurons results in the retraction of dendritic arbors,and the dendritic arbor can be re-expanded when reinnervation is allowed.RhoA is a target that regulates the cytoskeleton and promotes neuronal survival and axon regeneration.However,the role of RhoA in dendrite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i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role of RhoA in dendrites.A line of motor neuronal conditional knockout mice was developed by crossbreeding HB9~(Cre+)mice with RhoA~(flox/flox)mice.We established two models for assaying dendrite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in which the brachial plexus was transection or crush injured,respectively.We found that at 28 days after brachial plexus transection,the density,complexity,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dendrites in the ventr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of RhoA conditional knockout mice were sligh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Cre mice.Dendrites underwent degeneration at 7 and 14 days after brachial plexus transection and recovered at 28–56 days.The density,complexity,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dendrites in the ventr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of RhoA conditional knockout mice recovered compared with results in Cre mice.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hoA knockout in motor neurons attenuates dendrite degeneration and promotes dendrite regener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ial plexus conditional knockout DEGENERATION DENDRITES motor neur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GENERATION RHOA spinal cord ventral horn
下载PDF
Changes of 5-hydroxytryptamine and tryptophan hydroxylase expression in the ventral horn of spinal cord 被引量:5
2
作者 Chuan-Xiang XU Hong-Tao LIU Jing W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5-hydroxytryptamine (5-HT) and its synthesis rate-limiting enzyme tryp-tophan hydroxylase (TPH) in the ventral horn of spinal cord after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and to furthe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5-hydroxytryptamine (5-HT) and its synthesis rate-limiting enzyme tryp-tophan hydroxylase (TPH) in the ventral horn of spinal cord after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an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mecha- nism of exercise-induced central fatigue at spinal level. Methods Sixteen healthy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5-HT and TPH in the ventral horn were performed and analysized quantitatively. The mean optic densities of 5-HT and TPH positive fibers or terminals were measured by computerized image analyzer. Results Both 5-HT and TPH positive fibers/terminals decreased in the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group.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weaker and the mean optic densities de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fatigue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5-HT and TPH in the ventral horn of spinal cord might be involved in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ral horn spinal cord 5-HYDROXYTRYPTAMINE tryptophan hydroxylase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Orexin-A和RJR-2403影响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的比较
3
作者 储婉玉 李妍 +5 位作者 甄骋 盛鑫 何光侣 徐爱萍 张环环 郑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究食欲素-A(orexin-A)和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α_(4)β_(2)-nAChR)选择性激动剂RJR-2403分别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8~12 d新生SD大鼠,麻醉后游离出颈端至骶部的脊髓,保留腰骶... 目的:探究食欲素-A(orexin-A)和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α_(4)β_(2)-nAChR)选择性激动剂RJR-2403分别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8~12 d新生SD大鼠,麻醉后游离出颈端至骶部的脊髓,保留腰骶膨大节段并制备切片。切片孵育30min,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19~22 min,转常温孵育45~60 min。沿中央管切取脊髓腹角,使用口径从大到小的巴斯德吸管急性机械分离神经元,静置20 min待细胞贴壁,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膜片钳记录良好的神经元,联合药理学方法进行功能性研究。在电流钳记录模式下,观察orexin-A和RJR-2403分别对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放电(动作电位)的影响,并比较多种参数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应用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记录,所记录的神经元胞体完整,形态多样,能发出较多突起且有分支;(2)给予orexin-A前的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3.55±0.66)Hz]低于给药后[(8.26±3.31)Hz](P<0.01),给药前动作电位幅值[(95.28±7.21)mV]高于给药后[(85.15±5.80)mV](P<0.05),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半幅时程无明显变化;(3)应用RJR-2403前,腹角神经元的静息电位[(-66.67±43.38)mV]高于给药后[(-60.48±3.38)mV](P<0.01),给药前放电频率[(2.74±1.60)Hz]低于给药后[(8.94±3.14)Hz](P<0.001),给药前动作电位幅值[(84.96±4.85)mV]高于给药后[(73.77±5.42)mV](P<0.01),给药前半幅时程[(4.34±1.52)ms]低于给药后[(5.39±1.80)ms](P<0.01)。结论:Orexin-A和RJR-2403对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均具有正性调制作用,但对于静息电位、半幅时程存在不同作用,可能源于促代谢型受体和促离子型受体介导的作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素-A 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 RJR-2403 脊髓腹角神经元 自发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临床浓度的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GABA和甘氨酸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甄骋 靳娜 +5 位作者 杨鑫宇 李妍 储婉玉 张环环 徐爱萍 郑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浓度依托咪酯(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电流和甘氨酸(Gly)诱导的电流的幅度及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7~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切成厚度为300~500μm的薄片,经酶解消化... 目的:研究临床浓度依托咪酯(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电流和甘氨酸(Gly)诱导的电流的幅度及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7~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切成厚度为300~500μm的薄片,经酶解消化后,机械吹打含腹角的切片,分离出单个神经元后进行穿孔膜片钳记录。在电压钳模式下(V H=-70 mV),分别使用GABA(0.1 mmol/L)和Gly(30.0μmol/L)在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上诱发出电流,并研究临床浓度的ET对这两种电流的峰电流、稳态电流的幅度和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相当于临床浓度的3.0μmol/L的ET自身无法在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上诱发出电流。但使用3.0μmol/L的ET对记录的神经元预处理2 min后,与对照电流相比,能够增大GABA峰电流幅度和稳态电流幅度(P<0.01)。使用3.0μmol/L的ET预处理2 min后,与对照电流相比,能够增大Gly峰电流幅度和稳态电流幅度(P<0.01)。同时,3.0μmol/L的ET预处理2 min缩短了GABA电流的上升时间(RT)(P<0.01),而延长了其衰减时间(DT)(P<0.01)。使用相同浓度的ET预处理2 min后,Gly电流的RT缩短(P<0.01)而DT延长(P<0.01)。结论:临床浓度的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的GABA和Gly峰电流和稳态电流的幅度皆有增强作用,并且对GABA电流和Gly电流这两种电流的激活和失敏动力学指标皆具有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GABA电流 Gly电流 脊髓腹角神经元 膜片钳记录
下载PDF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T-3和NT-4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明 王廷华 +2 位作者 路华 朱兴宝 冯忠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为了研究脊髓挤压伤后 ,脊髓神经元 NT-3和 NT-4的早期变化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阳性神经元计数 ,结果在大鼠脊髓证明了 NT-3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在胞核着色 ,NT-4则胞浆及胞核均着色。腹角的 NT-3阳性神经元数在脊髓挤压... 为了研究脊髓挤压伤后 ,脊髓神经元 NT-3和 NT-4的早期变化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阳性神经元计数 ,结果在大鼠脊髓证明了 NT-3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在胞核着色 ,NT-4则胞浆及胞核均着色。腹角的 NT-3阳性神经元数在脊髓挤压伤后 7d组和 2 1d组较正常组和 2 4h组明显增高 ( P<0 .0 1) ;背角的 NT-3阳性神经元仅 2 1d组较正常组有显著增加 ( P<0 .0 1)。腹角的 NT-4阳性神经元数在损伤后 2 4h组、7d组和 2 1d组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增加 ( P<0 .0 5 ) ,且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 ( P<0 .0 5 ) ;背角的 NT-4阳性神经元数 7d组和 2 1d组较正常组和 2 4h组显著增加 ( P<0 .0 1) ,随时间延长仍有增加趋势 ( P<0 .0 1)。结论 :在脊髓挤压伤后的早期腹、背角 NT-3和 NT-4阳性神经元数均有增多 ,提示内源性 NT-3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脊髓神经元 NT-3 NT-4 表达 腹角 背角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脊髓内BDNF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群 李明 杨晓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1-663,共3页
为了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3、7、14、21d)脊髓内BDNF表达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阳性神经元计数,来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BDNF的表达。结果发现:(1)BDNF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腹角运动神经元,胞浆着色;(2)脊髓... 为了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3、7、14、21d)脊髓内BDNF表达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阳性神经元计数,来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BDNF的表达。结果发现:(1)BDNF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腹角运动神经元,胞浆着色;(2)脊髓全横断后脊髓腹角BDNF阳性细胞数3d开始增多,7d达高峰(P<0.05),14d恢复正常(P>0.05)。提示BDNF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脊髓全横断 腹角
下载PDF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腹角中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鲁梦倩 王磊 +6 位作者 周嫱 陈国勇 姚斌彬 梅旭晖 吴剑聪 潘璠 于天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092-2094,I000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腹角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斜板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腹角中GAP...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腹角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斜板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腹角中GAP-43表达情况,进而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造模后7 d模型组大鼠斜板试验结果表明,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P<0.01);电针治疗10次后,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且已接近正常组水平;电针治疗20次后,电针治疗组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组水平,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结果:造模后7 d,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GAP-43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电针治疗10次、20次后,电针治疗组的GAP-4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高相应节段脊髓腹角中GAP-43的释放,从而促进神经元的发育和再生,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损伤 生长相关蛋白43 脊髓腹角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大鼠脊髓前角5-羟色胺和色胺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传香 刘洪涛 王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0-56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后脊髓前角5-羟色胺(5-HT)及色胺酸羟化酶(TPH)表达的变化,阐明运动性疲劳在脊髓水平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运动疲劳组(E)和对照组(C),E组进行10天反复力竭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动物...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后脊髓前角5-羟色胺(5-HT)及色胺酸羟化酶(TPH)表达的变化,阐明运动性疲劳在脊髓水平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运动疲劳组(E)和对照组(C),E组进行10天反复力竭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脊髓前角5-HT及TPH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及终末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结果:E组大鼠脊髓前角5-HT及TPH阳性反应纤维和终末减少,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脊髓前角5-HT含量在运动性疲劳后降低提示脊髓前角5-HT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有关。而疲劳后前角TPH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引起5-HT降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前角 5-HT TPH 运动性疲劳
下载PDF
神经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米瑞发 周长满 +3 位作者 姜厚理 范明 宋占军 甘思德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坐骨神经损伤后L4-6脊髓节段腹角区域红外光谱变化,观察结果表明,损伤后8小时至3天以及10天损伤侧显示磷酸二酯在团vasPO2-和vsPO2-的1240cm-1和1080cm-1谱线明显...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坐骨神经损伤后L4-6脊髓节段腹角区域红外光谱变化,观察结果表明,损伤后8小时至3天以及10天损伤侧显示磷酸二酯在团vasPO2-和vsPO2-的1240cm-1和1080cm-1谱线明显增强;而且损伤后10天1080cm-1谱线增强幅度较大。提示损伤引发了神经组织核酸(DN和RNA)合成的增加。显示酰胺Ⅰ(amideⅠ)的1652cm-1谱线于损伤后3天增强,而1天和10天减弱,揭示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蛋白质含量和结构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组织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大鼠脊髓挤压伤后NT-3、NT-4在腹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忠堂 路华 +2 位作者 王廷华 马以骝 杨志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0-392,469,共4页
我们前面的研究已证实 ,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成年大鼠挤压性脊髓损伤修复有关。在本研究中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 ,我们探讨了挤压伤后不同时间脊髓腹角神经元 NT- 3和 NT- 4的表达。结果显示 :在对照组 ,NT- 3和 NT... 我们前面的研究已证实 ,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成年大鼠挤压性脊髓损伤修复有关。在本研究中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 ,我们探讨了挤压伤后不同时间脊髓腹角神经元 NT- 3和 NT- 4的表达。结果显示 :在对照组 ,NT- 3和 NT- 4的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脊髓腹角神经元。挤压性脊髓损伤后 7天和 2 1天 ,NT- 3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和 2 4小时组明显增加。比较之 ,损伤后 2 4小时和 7天 ,NT- 4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已较正常者增多 ,且 NT- T的反应强度 2 1天者较 2 4小时和 7天者有增多。结果表明 NT- 3和 NT- 4的表达在挤压性损伤后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被不同程度地上调。提示NT- 3和 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挤压伤 NT-3 NT-4 表达 脊髓腹复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强啡肽A(1-17)在脊髓的致瘫作用及其与神经毒作用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彩莲 吴鎏桢 韩济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89,共5页
在以行为学为观察指标(甩尾镇痛和斜板实验)的基础上,用组织学方法探讨大剂量强啡肽A在脊髓水平的致瘫作用与其神经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给大鼠蛛网膜下腔(it)注射强啡肽A(117)20nmol·L-1,共10μ... 在以行为学为观察指标(甩尾镇痛和斜板实验)的基础上,用组织学方法探讨大剂量强啡肽A在脊髓水平的致瘫作用与其神经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给大鼠蛛网膜下腔(it)注射强啡肽A(117)20nmol·L-1,共10μl,给药后5~10min即引起大鼠后肢不可逆性瘫痪、甩尾反射被抑制长达40h以上。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发现,腰、骶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量坏死或严重变性、以腰段损伤最为显著(运动神经元减少872%),其次是骶段(减少696%),胸段损伤不明显(减少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啡肽A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瘫痪 神经毒性
下载PDF
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膜片钳记录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凌云 张环环 +2 位作者 查盈盈 郑超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建立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膜片钳记录技术以深入研究脊髓腹角神经元上受体的作用。方法:选用6~11 d的新生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制备切片,给予酶消化,切除背角,将腹角吹打分离出单细胞,进行膜片钳记录。结果:(1... 目的:建立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膜片钳记录技术以深入研究脊髓腹角神经元上受体的作用。方法:选用6~11 d的新生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制备切片,给予酶消化,切除背角,将腹角吹打分离出单细胞,进行膜片钳记录。结果:(1)分离的腹角神经元形态良好,胞体呈纺锤形、三角形和多边形伴多条细长突起;(2)7个神经元记录到自发动作电位,其细胞电生理特性为:静息电位(-61.88±16.70)mV;阈电位(-47.39±8.02)mV;锋电位幅值(55.79±17.17)mV;超射(8.39±7.70)mV;放电频率(13.54±9.97)Hz;(3)7个神经元给予1 mmol/L谷氨酸诱发电流幅值(324.56±90.54)pA,翻转电位(19.43±12.10)mV;8个神经元给予2 mmol/L尼古丁诱发电流幅值(296.91±77.44)pA,翻转电位(29.06±14.88)mV。结论:急性分离脊髓腹角神经元膜片钳记录技术切实可行,可用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相关调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急性分离 腹角神经元 膜片钳记录 新生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蓉 李云庆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3-165,I01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副交感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内P物质(SP)受体的定位分布,阐明SP在运动核团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副交感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内P物质(SP)受体的定位分布,阐明SP在运动核团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SP受体样阳性纤维和呈弱阳性的SP受体样阳性神经元,但疑核内的SP受体样阳性神经元和纤维密集并呈强阳性。在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上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内也可见SP受体样阳性纤维和弱阳性的SP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结论SP通过SP受体的介导在中枢运动核团内对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P物质 脑干运动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前角内NMDA受体的定位与生后发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良为 饶志仁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8,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 NMDA受体亚基 (NMDAR1和 NMDAR2 A / B)在大鼠脊髓前角的细胞学定位和生后发育特征。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  NMDAR1与 NMDAR2 A / B免疫反应产物丰富地分布在脊髓前角 Rexed 和 层内 ,主要定位于神经元... 目的 探讨 NMDA受体亚基 (NMDAR1和 NMDAR2 A / B)在大鼠脊髓前角的细胞学定位和生后发育特征。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  NMDAR1与 NMDAR2 A / B免疫反应产物丰富地分布在脊髓前角 Rexed 和 层内 ,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样纤维终末上。生后早期的 NMDAR1和 NM-DAR2 A/ B表达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生后 7d(P7)的表达微弱 ,随后逐渐上调 ,至 P2 1达高峰水平。然后维持此水平至成年。 结论  NMDAR1和 NMDAR2 A是构成脊髓前角神经元功能性 NMDA受体的重要亚基 ,NMDA受体可能参与生后早期运动神经元成熟或可塑性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脊髓前角 生后发育 大鼠
下载PDF
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线状溶酶体酶细胞化学研究及其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莉 石玉秀 孙桂媛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0-403,T012,13,共5页
为探讨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是否存在线状溶酶体及其酶细胞化学活性分布特点,用偏磷酸酶(Metaphosphatase,MPase)和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ase)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探针X射... 为探讨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是否存在线状溶酶体及其酶细胞化学活性分布特点,用偏磷酸酶(Metaphosphatase,MPase)和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ase)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证实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存在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ome,NLY),同时于原位测定NLY内的铅含量以反映酶活性强弱。MPase和ACPase反应产物分布于圆形溶酶体和NLY,同时在高尔基复合体的部分扁囊也有酶活性,表明该酶是在高尔基复合体上加工后输送至溶酶体。在神经元胞体、突起及突触前成分中均有呈MPase阳性和ACPase阳性的NLY的分布,并和线粒体紧密相贴,提示酶是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的NLY从胞体输送到神经终末,可能参与神经递质的降解及神经元代谢物质的处理。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测定结果,MPase活性强于ACPase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溶酶体 脊髓腹角 神经元 酶细胞化学
下载PDF
低血钙大鼠脊髓腹角钙结合蛋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昭金 万选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4-177,I014,共5页
为观察低血钙对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低血钙大鼠脊髓腹角内钙结合蛋白(CaBP)免疫反应(CaBP\|IR)神经元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大鼠脊髓腹角内CaBP-IR神经元较少,主要位于运动神经... 为观察低血钙对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低血钙大鼠脊髓腹角内钙结合蛋白(CaBP)免疫反应(CaBP\|IR)神经元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大鼠脊髓腹角内CaBP-IR神经元较少,主要位于运动神经元的腹侧,为一些中小型神经元。低血钙4周以上的大鼠,腹角内阳性细胞的数量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此时,阳性神经元明显分为3群:内侧群位于腹角的内侧,多为一些中等大小的梭形细胞;背侧群位于运动神经元的背侧,多为大多角形神经元;腹侧群位于外侧运动柱的内侧或运动神经元之间,为中等大小的神经元,部分大多极神经元也呈现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钙 钙结合蛋白 脊髓腹角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挤压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NGF,BDNF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廷华 路华 +3 位作者 马以骝 杨志敏 冯忠堂 李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为探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不同时间腹角运动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 ,建立脊髓挤压伤模型 ,取挤压伤位点尾侧段T13 节段脊髓制作冰冻切片 ,运用NGF ,B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 ,观察并计数腹角NGF和BDNF的阳性神经元数 .结果 :... 为探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不同时间腹角运动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 ,建立脊髓挤压伤模型 ,取挤压伤位点尾侧段T13 节段脊髓制作冰冻切片 ,运用NGF ,B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 ,观察并计数腹角NGF和BDNF的阳性神经元数 .结果 :NGF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损伤后 2 1d ,NGF的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损伤 1d及 7d组均明显增多 (P <0 0 1) .与NGF比较 ,对照组脊髓腹角亦见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 ,胞浆染色、胞核不着色 .损伤后 2 4h ,BDNF阳性神经元数已较正常者有显著增加 (P <0 0 5 ) ,此后维持该水平至 2 1d .结论 :脊髓挤压伤后腹角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明显增加 ,提示NGF和BDNF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的早期反应中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挤压伤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神经元 NGF BDNF 腹角
下载PDF
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耀德 洪秀华 +3 位作者 刘鲜林 康朝胜 何宇红 陈运文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ABC法研究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SP-LI)超微结构定位。发现:SP-LI出现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周体内游离型及结合型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以及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大泡,并且还出现于中小型树突的核糖...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ABC法研究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SP-LI)超微结构定位。发现:SP-LI出现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周体内游离型及结合型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以及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大泡,并且还出现于中小型树突的核糖体、微管和线粒体外膜。在阳性树突棘内通常可发现标记的大颗粒囊泡(LGVs)与质膜融合。在神经网内还检测到大量阳性标记的轴突终末。终末内若干LGV聚集成团,远离突触活性区和轴膜融合。上述发现提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既是胆碱能又是P物质能。同时发现,在前角运动元区也存在含P物质LGV的胞吐现象。本研究在方法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修改。结果证明,修改后的方法既能保存细胞的膜结构完整性又保持了抗原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P物质 脊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挤压伤脊髓腹角神经元NT-3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路华 王廷华 +2 位作者 冯忠堂 马以骝 杨志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0-62,共3页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探讨了脊髓挤压伤后不同时间腹角NT - 3表达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可见NT - 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腹角的大神经元和少量小神经元 ,胞核、胞浆均染色 .此外 ,亦见少量阳性胶质细胞 .脊髓挤压伤后 2 4h ,神经元内NT - ...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探讨了脊髓挤压伤后不同时间腹角NT - 3表达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可见NT - 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腹角的大神经元和少量小神经元 ,胞核、胞浆均染色 .此外 ,亦见少量阳性胶质细胞 .脊髓挤压伤后 2 4h ,神经元内NT - 3免疫反应强度较正常时为深 (P <0 0 5) .挤压后 7d ,NT- 3免疫反应强度及阳性细胞数目均较正常及 2 4h组者有显著增加 (P <0 0 5) .提示 ,NT - 3不仅可能参与了正常脊髓腹角神经元的生理过程 ,而且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脊髓腹角 NT-3 脊髓损伤 神经元
下载PDF
BDNF在脊髓挤压伤后神经元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群 孟步亮 +2 位作者 李雪雁 王晓晴 李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3-25,3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挤压伤后,BDN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各组大鼠脊髓做20μm厚冰冻横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片,灰度值测定;RT-PCR技术及凝胶成像系统分析BDNF mRNA的表达。结果BDN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中。在损伤... 目的探讨脊髓挤压伤后,BDN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各组大鼠脊髓做20μm厚冰冻横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片,灰度值测定;RT-PCR技术及凝胶成像系统分析BDNF mRNA的表达。结果BDN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中。在损伤后,腹角和背角的BDN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正常组增高,3d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7d和14d组较正常组则显著增多(P<0.0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均较较正常组降低,3d组的BDNF样免疫阳性灰度值较正常组降低(P<0.05),7d和14d组的BDNF较正常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但7d组的BDNF阳性神经元数和灰度值有最显著的变化。正常组和损伤后各组的脊髓都表达BDNF mRNA,脊髓损伤后24小时组,BDNF mRNA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它们的表达则逐渐下降,14d组与正常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脊髓腹、背角神经元BDNF表达增强,提示内源性BDNF在脊髓损伤修复早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脊髓挤压伤 腹角 背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