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开宇 王良 +8 位作者 束斌 张跃伟 黄鑫 葛夏青 肖鸣 张琪佳 严哲 宋研 项灿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肝脏右前叶解剖和手术的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肝脏右前叶解剖和手术的文献。结果:本病例为74岁女性病人,术前影像学诊断为BismuthⅣ型肝门胆管癌,成功经历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术,手术时间共11 h 23 min,术中出血300 mL。术后病情平稳,术后第17天出院。结论: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与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三区切除手术方式相比,可在根治性切除目标病灶同时有效地保留更多功能性肝体积,避免术后肝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右前叶腹侧段 前裂静脉
下载PDF
经脑干腹侧至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代飞虎 董吉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72-174,195,249,共4页
目的:研究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显微解剖参数。方法:成人头颅标本,经口咽至斜坡暴露脑干腹侧面,经脑干腹侧面对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及周围诸结构进行显微测量。结果:... 目的:研究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显微解剖参数。方法:成人头颅标本,经口咽至斜坡暴露脑干腹侧面,经脑干腹侧面对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及周围诸结构进行显微测量。结果: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至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内耳门距离为(6.08±0.85)mm、(11.55±1.11)mm;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至前庭蜗神经实际入脑干处、内耳门距离为(6.86±0.91)mm、(10.20±1.19)mm。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位于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内侧,是面神经减压重要区域。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至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距离分别为(2.12±0.44)mm、(6.32±0.76)mm、(5.65±0.99)mm。面神经与桥脑分离点至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距分别为(5.95±0.70)mm、(1.18±0.53)mm、(2.98±0.73)mm。结论: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与血管压迫关系密切,空间位置较深,是术中减压和避免损伤的操作重点。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绒球可作为术中快速定位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进行减压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腹侧 面神经 脑桥小脑三角段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经第一肝门途径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术9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于 谭劲贇 +1 位作者 张东坡 王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80-282,286,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以来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9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合3D影像术前明确S8段腹侧段肝蒂,术中经第一肝门途径解剖结扎目标肝蒂,根据缺血线及... 目的:探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以来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9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合3D影像术前明确S8段腹侧段肝蒂,术中经第一肝门途径解剖结扎目标肝蒂,根据缺血线及肝中肝右静脉定位行S8段腹侧段切除。结果:9例患者皆按照术前可视化3D影像规划的手术预案进行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经第一肝门解剖S8段腹侧段肝蒂行腹侧段切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 肝脏S8段 腹侧段 第一肝门途径 3D影像
下载PDF
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影像学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乐 关乃富 +5 位作者 石海峰 靳建亮 贾中芝 楼文晖 秦锡虎 朱春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影像学重建模型,提供胰头形态学测量参数,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根据腹胰、背胰的组织学特点进行胰腺胚胎融合面的组织学定位,进一步将该组织学定位应用于CT影像学定位。在此基础上,以... 目的建立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影像学重建模型,提供胰头形态学测量参数,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根据腹胰、背胰的组织学特点进行胰腺胚胎融合面的组织学定位,进一步将该组织学定位应用于CT影像学定位。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可视化重建软件进行基于CT影像的包括腹胰、背胰头部和胚胎融合面等结构在内的胰头三维重建,同时对胰头各相关结构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正常胰头组织免疫组化检测验证了早前关于定位胚胎融合面的报道,CT断层结构上能够进行胚胎融合面的大体定位。成功建立了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重建模型,该模型可直观显示腹胰、背胰头部和胚胎融合面等结构。共纳入35例志愿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8.26±8.26)岁,BMI(22.29±1.78)kg/m2。形态学测定结果表明,胰头、背胰头部及腹胰体积分别为(32.80±8.15)cm3、(22.21±6.94)cm3、(10.59±3.87)cm3,胚胎融合面面积为(12.46±3.20)cm2。将所有志愿者依据性别分组,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胰头总体积、背胰头部体积、腹胰体积及胚胎融合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可视化重建是可行的,该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形态学参数可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头 三维重建 胚胎融合面 腹胰 背胰
原文传递
人体肝脏前裂静脉的解剖学特点
5
作者 温富凯 张宇 +1 位作者 崔逸峰 陆朝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47-15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体肝脏前裂静脉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22具成人尸体标本;男15具,女7具;年龄为45(18~75)岁。观察指标:(1)肝脏前裂静脉识别率及汇入肝静脉... 目的探讨人体肝脏前裂静脉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22具成人尸体标本;男15具,女7具;年龄为45(18~75)岁。观察指标:(1)肝脏前裂静脉识别率及汇入肝静脉位置。(2)肝脏前裂静脉长度及汇入肝静脉开口直径。(3)肝脏前裂静脉与肝Ⅷ段腹侧肝静脉(V8v)位置及V8v情况。(4)肝脏前裂静脉与前腹段门静脉及前背段门静脉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肝脏前裂静脉识别率及汇入肝静脉位置:22具尸体肝脏标本中,肝脏前裂静脉识别率为90.9%(20/22),9.1%(2/22)的尸体肝脏标本不存在肝脏前裂静脉。肝脏前裂静脉汇入肝中静脉近端和肝右静脉近端比例分别为19/20和1/20,无汇入肝中静脉远端和肝右静脉远端的标本。(2)肝脏前裂静脉长度及汇入肝静脉开口直径:20具有肝脏前裂静脉的尸体肝脏标本中,肝脏前裂静脉长度为(6.41±1.26)cm,肝脏前裂静脉汇入肝静脉开口直径为(0.38±0.10)cm。(3)肝脏前裂静脉与V8v位置及V8v情况:22具尸体肝脏标本中,25支V8v分支均汇入肝中静脉近端,V8v长度为(3.83±0.36)cm,V8v直径为(0.16±0.08)cm。17具尸体肝脏标本同时存在肝脏前裂静脉和V8v,V8v汇入肝脏前裂静脉后再汇入肝中静脉比例为14/17,肝脏前裂静脉与V8v分别汇入肝中静脉比例为3/17,无肝脏前裂静脉汇入肝右静脉且V8v汇入肝中静脉标本。(4)肝脏前裂静脉与前腹段门静脉及前背段门静脉的关系:20具有肝脏前裂静脉尸体肝脏标本中,16具肝脏标本中的肝脏前裂静脉可作为划分肝右前区前腹段和前背段的分界标识。肝脏前裂静脉与前腹段门静脉距离为(1.40±0.43)cm,与前背段门静脉距离为(1.46±0.63)c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结论多数正常成人肝脏存在肝脏前裂静脉,且肝脏前裂静脉多汇入肝中静脉近端;通过V8v情况可辨别肝脏前裂静脉;肝脏前裂静脉可作为划分肝右前区前腹段与前背段的分界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前裂静脉 右前区前腹段和前背段 保留肝实质 亚段肝切除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