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的个体化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管丽华 周达新 +5 位作者 葛均波 张蕾 潘文志 陈海燕 姚豪华 孔德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研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个体化选择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137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1例,女性66例,年龄3~76(31.52±16.13)岁。其中膜周部98例,单纯肌... 目的研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个体化选择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137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1例,女性66例,年龄3~76(31.52±16.13)岁。其中膜周部98例,单纯肌部10例,嵴内型12例,外科修补术后残余分流VSD11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VSD 5例,外伤引起的室间隔肌部穿孔VSD 1例。根据左心室造影VSD的形态、大小、与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的关系进行个体化选择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后即刻、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随访其疗效、并发症、心腔大小和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 124例患者成功封堵(90.51%),共使用了126个封堵器(2例患者分别使用了2个封堵器):对称型封堵器26个(20.6%),边3型18个(14.3%),边4型44个(34.9%),边5型13个(10.3%),偏心型14个(11.1%),肌部11个(8.7%)。29例(23.4%)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分别是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上性早搏和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总恢复率为96.6%,无Ⅲ度AVB。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在术后24h明显缩小(P=0.001及0.002);左心室收缩末内经在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均缩小(P=0.007);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术前术后、24h、术后随访中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收缩压术后24h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1、3、6、12个月均未见进一步下降(P=0.820)。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VSD,封堵器应个体化选择,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既能有效封堵VSD,又可减少发生或避免医源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vsd)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个体选择 并发症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小儿VSD术后血流动力和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宏琳 金凌晖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名VSD患儿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连续应用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名VSD患儿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连续应用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血氧饱和度(SPO_2),氧耗指数(VO_2I)和氧利用指数(DO2I) 。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CK-MB血清水平,CVP及SVRI降低,CI增高。SPO2及DO_2I增高,VO_2I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VS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其可能通过影响血小板功能,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改善微循环等实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肌酸激酶同工酶 室间隔缺损 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 呼吸指数
下载PDF
ASD、VSD和MS患者SOD活力的研究
3
作者 罗速 王济峰 +2 位作者 初秋 张吉林 石喜之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检测房间隔缺损(ASD)、空间隔缺损(VSD)和二尖瓣狭窄(MS)的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分析术后SOD活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四氮唑蓝法(NBT法)。结果:ASD、VSD和MS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明显低于正... 目的:检测房间隔缺损(ASD)、空间隔缺损(VSD)和二尖瓣狭窄(MS)的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分析术后SOD活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四氮唑蓝法(NBT法)。结果:ASD、VSD和MS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人,术后可见SOD活力逐步提高,患者年龄愈小,SOD活力增加幅度愈大。结论:ASD、VSD和MS患者术后可使SOD活力增加,有利于保护心脏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vsd 二尖瓣狭窄 SOD 四氮唑蓝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VSD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伍成德 刘鹏 +2 位作者 林巍 林刚 符芳永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974-2978,共5页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影响;微创组较体外组术中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较小选择微创封堵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越大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干下型 微创封堵术
下载PDF
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引导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龙 孙潇 +1 位作者 张琛 肖乾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TEE)在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经胸微创封堵的VSD患儿62例,患儿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TEE)在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经胸微创封堵的VSD患儿62例,患儿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明确VSD微创封堵术可行性,并初步选择合适的VSD封堵器。术中在TEE引导下确定荷包位置,实时动态监测封堵器放置过程,并立即判断手术疗效。术后3~5天行经胸超声(TTE)检查恢复情况。结果 62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术中存在残余分流2例,封堵器内渗漏3例,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均于术后3~5天出院。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瓣膜反流加重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复查残余分流及渗漏消失。结论 TEE在经胸微创封堵术前定位、术中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胸微创封堵术 封堵器
下载PDF
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初步经验 被引量:8
6
作者 程云阁 俞世强 +1 位作者 段大为 徐学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71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3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6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71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3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6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2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手术时间 2 5~ 5 6h ,平均 3 6h。体外循环时间 6 2~ 15 2min ,平均是 97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6~ 5 2min ,平均 2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习 ,完全镜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修补术 胸腔镜 室缺 升主动脉 胸壁 残余漏 大切口 涤纶补片 二次开胸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7例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云阁 蔡振杰 +2 位作者 俞世强 段大为 康云帆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报告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 7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行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 7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 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2... 目的 :报告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 7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行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 7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 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2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2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手术时间 3 0~ 5 6h ,平均 3 1h。体外循环时间 6 2~ 15 2min ,平均 98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6~ 5 2min ,平均 2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室间隔缺损 微创心脏手术
下载PDF
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强 肖明第 +4 位作者 袁忠祥 卢成宝 吕志前 徐根兴 程云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3-785,F0002,共4页
目的总结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探讨心脏镜的应用前景.方法于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右侧胸壁打3个直径为1.0~1.5 cm的小孔,于心脏镜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35岁,平均为(13... 目的总结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探讨心脏镜的应用前景.方法于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右侧胸壁打3个直径为1.0~1.5 cm的小孔,于心脏镜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35岁,平均为(13.2±7.5)岁;体重15~67kg,平均为(36.4±15.6)kg.室间隔缺口均行连续缝合,其中直接缝合43例,涤纶补片修补9例.经内镜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根至肋膈角.结果手术顺利,无一例死亡.术后无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及传导阻滞.二次内镜止血3例,该3例术后出血量较大的原因均为胸壁小孔渗血.手术时间2.1~4.5 h,平均为(2.8±0.6)h;体外循环时间30~150 min,平均为(69.3±21.2)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3~60 min,平均为(26.1±9.4)min.除3例二次内镜止血者外,其余均于术后第1天由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术后住院时间为5~10 d.结论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心脏镜在心脏手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临床研究 心脏 体外循环时间 术后出血量 胸腔闭式引流管 涤纶补片修补 术后住院时间
下载PDF
经导管应用双盘状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5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垒 张玉顺 +2 位作者 刘建平 李军 张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应用双盘状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 ( VSD)及其疗效。方法 :对 5 6例 VSD直径为 3.0~ 1 0 .0 mm2~ 1 5岁患儿 ,经导管置入双盘状封堵器 ,封堵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 ,术后 1 d、3d、7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 目的 :探讨经导管应用双盘状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 ( VSD)及其疗效。方法 :对 5 6例 VSD直径为 3.0~ 1 0 .0 mm2~ 1 5岁患儿 ,经导管置入双盘状封堵器 ,封堵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 ,术后 1 d、3d、7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 :全组 5 6例封堵器植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1 0 0 %。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6例 ( 1 0 .7% ) ,5 0例 ( 89.2 % )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 48h超声心动图示分流完全消失 5 4例 ( 96.4% )、微少量残余分流 2例 ( 3.6% )。 1例封堵术后 2 4 h发生溶血 ,经过7d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例封堵术后 3d发生 °房室传导阻滞 ,经过 4~ 1 0 d内科保守治疗痊愈。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双盘状封堵器 膜部室间隔缺损 左心室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应用自制单向活瓣心包补片矫治双向分流型室缺并重度肺高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国成 蔡振杰 +2 位作者 易定华 刘维永 汪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29,35,共3页
探讨应用自制单向活瓣心包补片矫治双向分流型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双片四孔或双片单孔型单向活瓣心包片 ,4 - 0涤纶线带垫间断褥式缝合修补室缺。术后动态观察肺动脉压力变化 ,以彩色二维超声心电图及... 探讨应用自制单向活瓣心包补片矫治双向分流型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双片四孔或双片单孔型单向活瓣心包片 ,4 - 0涤纶线带垫间断褥式缝合修补室缺。术后动态观察肺动脉压力变化 ,以彩色二维超声心电图及多普勒检测、评价其早期血流动力学改革及效能。结果 :2例术后呈持续性右向左分流 ,死于低心排及右心功能不全。 2 2例在燥动、气管内吸痰及CO2 潴留时 ,肺动脉压 >升主动脉压 ,出现一过性右向左分流。结论 :单向活瓣补片允许术后特定情况下右向左分流 ,有效减轻右心室负荷 ,缓解闭合室缺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有利于早期右心功能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的防治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小明 王武军 +3 位作者 黄志勇 蔡瑞君 刘亚湘 李金声 《临床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方法:总结了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8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12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漏6例.均行二次心脏手术治疗。结果:二次心脏手术后.单纯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方法:总结了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8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12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漏6例.均行二次心脏手术治疗。结果:二次心脏手术后.单纯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2例,治愈10例.死亡2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漏6例.治愈4例,死亡2例。结论:手术技术不当、遗漏室间隔缺损是造成残余漏的主要原因。提高修补技术.术中探查室间隔缺损,掌握适当再手术时机是防治残余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漏 心脏手术 防治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14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巍 符芳永 +3 位作者 卢伟 伍成德 马西淼 林刚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22-624,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对64例房间隔缺损(ASD)和79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室间...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对64例房间隔缺损(ASD)和79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取右胸胸骨旁第4肋间3~4 cm切口(适用于漏斗部房间隔缺损)或胸骨下段5 cm小切口(膜部室间隔缺损)或左胸胸骨旁第2、3肋间3~4 cm切口(适用于室间隔缺损)入胸,在食管超声(TEE)监测下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封堵ASD、VSD。术中通过TEE观察有无残余漏,有无影响附近瓣膜的活动。结果 13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时长为25~45 min,平均住院5~7 d。随访3~26个月,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异常。7例VSD患者改常规开胸手术,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结论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封堵伞 封堵术 食道心脏超声 疗效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兆志 耿希刚 +3 位作者 梁鸾仙 梁景仁 陈明霞 樊晓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95-197,T001,共4页
通过对10例空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房肌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心肌微丝不同程度溶解消失,且在溶消区内可见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脂褐素增多及脂质小滴的出现;线粒体增生,其大小不等,分布不均,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发... 通过对10例空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房肌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心肌微丝不同程度溶解消失,且在溶消区内可见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脂褐素增多及脂质小滴的出现;线粒体增生,其大小不等,分布不均,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发生退行性变及基质电子密度降低;部分闰盘双膜间隙扩张,心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些改变,可能与心肌慢性缺血缺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心肌活检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69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岑雪降 屈百鸣 +2 位作者 车贤达 王长华 胡雪烈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5期299-300,307,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9例室间隔缺损(男24例,女45例),其中膜周部(PMVSD)50例、嵴内型(IVSD)9例、干下型(SVSD)8例、肌部2例。PMVSD使用对称型封堵器、IVSD和SVSD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9例室间隔缺损(男24例,女45例),其中膜周部(PMVSD)50例、嵴内型(IVSD)9例、干下型(SVSD)8例、肌部2例。PMVSD使用对称型封堵器、IVSD和SVSD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成合并多孔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或大边封堵器、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使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3mm~12mm,平均7.67mm±1.59mm。69例中62例封堵成功,其中50例膜周部缺损,47例成功,8例SVSD4例成功,9例IVSD及2例肌部室缺均成功。1例在术中发生封堵器脱落;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溶血;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国产封堵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国产封堵器
下载PDF
应用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代政学 石景 +8 位作者 樊川民 张玉顺 王海昌 贾国良 李寰 刘建平 张军 李军 王小燕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应用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446例,其中443例为膜部VSD,3例为肌部室VSD,年龄7±8(2~12)岁。VSD左室面直径为6.8±3.9(2.0~12.0)mm。经6F~10F传送鞘置入对... 目的应用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446例,其中443例为膜部VSD,3例为肌部室VSD,年龄7±8(2~12)岁。VSD左室面直径为6.8±3.9(2.0~12.0)mm。经6F~10F传送鞘置入对称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术后1d、1个月、6个月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结果全组446例封堵器植入成功,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81例(18.2%)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365例(81.8%)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24~48h超声心动图示分流完全消失410例(91.9%)、微~少量残余分流36例(8.1%)。1例封堵术后24h发生溶血,经过7d内科保守治疗治愈。8例封堵术后3d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过4~10d内科保守治疗治愈。1个月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残余分流(0.9%)。结论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双盘状封堵器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肖媛 闫玉梅 +1 位作者 吴淑彬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21-723,799,共4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下载PDF
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云阁 俞世强 +1 位作者 张近宝 杨秀玲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总结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9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年龄 18~ 4 6岁 ,平均 34.6± 5 .6岁。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 9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 11例 (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 4例 ) ,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 7例。术前... 目的 :总结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9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年龄 18~ 4 6岁 ,平均 34.6± 5 .6岁。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 9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 11例 (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 4例 ) ,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 7例。术前肺动脉测压 4 7例 ,肺动脉平均压 4 6 .8± 18.9mmHg(最高为 78mmHg)。室缺修补采用直接缝合 4 5例 ,绦纶补片修补 31例 ,同时行右室流出道狭窄解除 7例 ,右室流出道自体心包片加宽 2例 ,三尖瓣成形 9例 ,赘生物清除 7例 ,单纯三尖瓣置换 1例 ,三尖瓣、二尖瓣双瓣置换 1例。结果 :92例术后死亡 2例 ,死亡率 2 %。右心功能不全 6例 ,呼吸功能不全 2例 ,术后残余漏 2例 ,随访 3~ 2 0个月 ,心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年龄因素不是室缺手术禁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室间隔缺损 合并症 手术治疗 细菌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向辉 杨再珍 王岩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优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缺的切口选择、手术时间、心内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类切口行微创封堵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但两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优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缺的切口选择、手术时间、心内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类切口行微创封堵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但两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室缺封堵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其中经胸骨旁肋间切口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及与超声医师配合要求更高,胸骨下段切口更适合初学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亮 胡建国 +3 位作者 周新民 杨一峰 刘立明 杨进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65-1766,1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1例...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5.26%,无远期死亡;再次手术1例;余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对预后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感染性心内膜炎 手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春光 陶海龙 +3 位作者 韩战营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影结果示VSD直径为2~10(6±4)mm;其余25例行右侧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5)mm。左室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导丝经缺损送达右心室、肺动脉,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结果 左室入路封堵成功率为95%(20/21),介入封堵后UPN4例(19%)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7例(81%)无分流,1例(5%)三尖瓣极少量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侧术式封堵成功率为92%(23/25),介入封堵后即刻3例(12%)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2例(88%)无分流,1例(4%)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4.0%)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右侧入路手术时间(72±19)min,X线暴露时间(26±14)min;左室入路手术时间(44±12)min(P〈0.01),X线暴露时间(8±6)min(P〈0.01)。结论 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条件下,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治疗 左室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