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Reperfusi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Rat
1
作者 曾青 李熳 +4 位作者 欧阳兴飚 农艺 刘晓春 施静 关新民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6年第3期269-271,277,共4页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acute reperfusion ventricular arrhthmia was investigat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as induced by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 (LAD) b...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acute reperfusion ventricular arrhthmia was investigat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as induced by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 (LAD)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 for 5 min and followed with 15 min reperfusion . EA on acupoint "Neiguan", "Jianshi" was performed at 30 min before ligation and continued another 5 min during ischemia. Isoprenaline (20, 30 and 50 μg/kg) or atropine (1 mg/ kg) was intravenously injected at 5min before ischem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duc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and mortality as compared to I/R group. Atropine partially suppressed the EA's effect of antiarrhythmia; Isoprenaline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reperfusion arrhythmia, which was inhibited by EA, but this inhibition of EA was blocked with increasing dose of isoprenali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 treatment coul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perfusi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ts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EA on the β-adrenoceptors and M-cholinergic receptor activation in myocar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ventricular arrhythmia ELECTROACUPUNCTURE β-adrenoceptors M-cholinergic receptor
下载PDF
Effects of antiarrhythmic peptide 10 on acut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被引量:6
2
作者 Bing Sun Jin-Fa Jiang +1 位作者 Cui-Mei Zhao Chao-Hui H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3期229-233,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antiarrhythmic peptide 10(AAPIO) aon acut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the phosphorylation state of ischemic myocardium conncxin.Methods:Acute total ischemia and partial ischemia models...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antiarrhythmic peptide 10(AAPIO) aon acut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the phosphorylation state of ischemic myocardium conncxin.Methods:Acute total ischemia and partial ischemia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ceasing perfusion and ligat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n SD rats.The effects of AAP10(1 mg/L)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ischemia-induc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ere observed.The ischemic myocardium was sampled to detect total-Cx43 and NP-Cx43 by immunofluorcsecnt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the total-Cx43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through image analysis system by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Results:AAP10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a-induc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During ischemic stage,total ischemia(TI) and AAP10 total ischemia(ATI)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partial ischemia(Pi) and AAP10 partial ischemia(API) groups.The rates of incidence for arrhythmia in the ATI and API groups(10%and 0%)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TI and PI groups(60%and 4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9,P=0.020).The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showed that the total-Cx43 protein expression distribution areas for TI.ATI,PI and API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On the other hand,the NP-Cx43 distribution areas of TI,ATI,PI and API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AAP10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Cx43 expression in the ischemic area and decrease the NP-Cx43 expression.Western blot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Conclusions:AAP10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rate of incidence of acute ischemia-induc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Acute ischem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may have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creased phosphorylation of Cx43 induced by ischemia.AAP10 may stimulate the phosphorylation of Cx43 by increasing the totai-Cx43 expression and decreasing the NP-Cx43 expression in the ischemic area,so as to decreas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43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下载PDF
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L9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黄卫清 杜婷婷 蔡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46-1048,1053,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心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清CXCL9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XCL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结论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佳,可调低血清CXCL9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心律失常改善,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心方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血液流变学 CXC趋化因子配体9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丽 常润英 +2 位作者 李小鹰 王新明 李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own’s分级、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 2 4h发作次数。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室性早搏 :75 %比 5 4% ,Lown’s 3~ 4级 :2 6 %比 4%。A组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 ,缺血持续时间长 (5 0 %比 15 % ,P <0 .0 5 )。所有缺血发作均为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LVH 高血压性心脏病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昭林 何作云 +2 位作者 钟杭美 张晓燕 文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9期1388-1389,共2页
目的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 目的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DBP差异均显著(P<0.05,t=3.96,3.00,2.76,4.35,4.63);(2)两组间最高SBP和最高DBP均无差异(P<0.05,t=1.04,1.19,0.91,1.19,1.80,0.96);(3)两组间24hSBP负荷、夜间SBP负荷和DBP负荷差异显著(P<0.05,t=2.30,2.50,2.60);(4)伴有MI的患者,血压呈“杓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MI的患者(P<0.005,χ2=9.85);(5)伴有MI的患者,其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患者的发生率(P<0.005,χ2=13.56)。结论高血压患者持续的血压增高,尤其是夜间持续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对LVH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 心肌缺血 左心室肥大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槐果碱对犬室颤阈以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颖敏 徐瑾 +3 位作者 叶清 陈美芳 沈惠风 陈曙霞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观察槐果碱静脉注射后对正常犬及急性心肌缺血犬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室颤阈(VFT)的影响。方法:测定犬静脉注射槐果碱(3 mg·kg^(-1))后5,20,40,60 min ERP和VFT,比较与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的差异。并且通过结扎犬左前降支冠... 目的:观察槐果碱静脉注射后对正常犬及急性心肌缺血犬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室颤阈(VFT)的影响。方法:测定犬静脉注射槐果碱(3 mg·kg^(-1))后5,20,40,60 min ERP和VFT,比较与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的差异。并且通过结扎犬左前降支冠脉(LAD)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比较对照组、槐果碱组用药前后ERP,VFT的变化。结果:正常犬用药后20 min及40 min,槐果碱组ERP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P=0.028和P=0.02);且VFT较对照组用药后有显著升高(P=0.013和P=0.026)。静脉注射槐果碱后20 min第2次结扎LAD,该组较对照组ERP有显著延长(P=0.043);槐果碱组VFT较第1次结扎有提高,而对照组VFT有所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9)。结论:槐果碱用药后20,40 min能延长正常犬的ERP,提高VFT;用药后20 min槐果碱能提高急性心肌缺血犬的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室颤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 心肌缺血 心室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英 俞正霞 +2 位作者 王伟良 叶明浩 曲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 e/QTc;行24 h动态心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 e/QTc;行24 h动态心电图,实验组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室性期前收缩组76例,室性心动过速组25例;随访6~48个月,根据实验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存活组103例及猝死组21例,观察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猝死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P<0.05,P<0.01);猝死组Tp-e、QTc、QTd、Tp-e/QTc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明显升高(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与室性期前收缩组比较,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Tp 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P<0.01).结论 Tp-e、QTc、QTd、Tp-e/QTc能够反映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其值增大可能是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性 心动过速 室性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聪敏 张振香 汤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部位,比较3组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3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发生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9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11、6.038,P均<0.05),Ⅰ组TO、TS绝对值均大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老年人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晓亚 江洪 +4 位作者 胡笑容 徐昌武 崔博 温华知 鲁志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为:(1)成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为:(1)成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组,n=15)和假手术组(SO组,n=10);(2)老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组,n=15)和假手术组(SO组,n=10)。心电图监测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扎冠状动脉30min内,老年MI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较成年MI组显著增加(P<0.05);老年MI-VS组与老年MI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老年MI-VS组不可逆性室颤发生率较老年M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应却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心室电风暴16例临床救治分析及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益平 郭航远 +2 位作者 彭放 裘宇芳 杨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室电风暴(VES)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抢救治疗的VES患者 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6±4.5)岁.16例VE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 目的 探讨心室电风暴(VES)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抢救治疗的VES患者 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6±4.5)岁.16例VE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ada综合征1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1例,低钾血症伴QT间期延长1例,急性心肌炎1例,乌头碱中毒1例,脑出血1例.采用电击复律或除颤,应用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可达龙)、硫酸镁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加用盐酸艾司洛尔;救治成功者口服可达龙及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维持,部分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果 所有患者予以电击复律或除颤,平均电击4.2次.抢救成功13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者中1例予以补充氯化钾、硫酸镁后病情得到控制;5例经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可达龙、硫酸镁等后病情得以控制;7例经上述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加用盐酸艾司洛尔后VES病情才得以控制.3例患者植入ICD,11例患者继续口服可达龙及倍他乐克维持治疗,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VES.结论 VES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诱因;电击复律或除颤是维持VES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尚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拮抗剂特别是盐酸艾司洛尔在治疗VES中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性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室电风暴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庆杰 李培杰 +4 位作者 张正义 秦静 王映珍 孙志江 昝香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明确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I/R)组(B... 目的探讨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明确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I/R)组(B组),U50488H+I/R组(C组)和Nor-BNI(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滞剂)+U50488H+I/R组(D组)。实验组通过开胸结扎冠脉前降支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和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①C组与B、D组比较,微血管显著扩张(P<0.05);②C组与B、D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U50488H可通过激活心脏κ-阿片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微循环、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发挥心脏直接保护作用,该作用也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滞剂Nor-BNI所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50488H Κ-阿片受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 微循环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昭林 钟杭美 +3 位作者 祝善俊 李刚 张晓燕 文芳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伴心肌缺血 (MI)时心率变异性 (HRV)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EH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 ,分为MI组 (40例 )和无MI组 (5 0例 )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2 0例 )进行对照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伴心肌缺血 (MI)时心率变异性 (HRV)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EH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 ,分为MI组 (40例 )和无MI组 (5 0例 )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2 0例 )进行对照 ,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EH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 0 ,除夜间SDNNindex外 ,其余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在EH患者中MI组白天和夜间SDNNindex、白天rMSSD与无MI组无差异 ,其余指标MI组明显低于无MI组 (P <0 .0 5~ 0 .0 1) ;EH患者中 2 4h室早总数明显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而EH患者中MI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I组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EH患者中HRV减低 ,反映了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 ,尤其在伴有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率变异性 室性心律失常 并发症 关系
下载PDF
超高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神经体液因素及室性早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航远 王青青 +4 位作者 鲁端 王建安 何红 周斌全 蒋晨阳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高龄 (>80岁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部分神经体液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与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6 0例病人分 2组 :超高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30例为A组 ;单纯超高龄高血压病 30例为B组。对比观察心率变异、肾素 ... 目的 探讨超高龄 (>80岁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部分神经体液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与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6 0例病人分 2组 :超高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30例为A组 ;单纯超高龄高血压病 30例为B组。对比观察心率变异、肾素 (Ren)、血管紧张素 (AT Ⅱ )、醛固酮 (Ald)、胰岛素峰值 (Ins)、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结果  (1)A组病人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 ,迷走神经活性下降不明显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室性早搏与心肌缺血具有相关性 ;(2 )A组病人与Ald及Ins水平有关 ,与Ren和AT Ⅱ无明显相关 ;(3)A组病人与室性早搏和心肌缺血具明显相关。结论 超高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Ald及Ins水平升高 ,与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具有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神经体液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灯盏细辛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利果 李树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breviscapin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时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缬沙坦(val-sartan)比较其作用效果。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灯盏细辛组(Bre组)和缬沙坦组(Val组),以穿线结扎...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breviscapin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时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缬沙坦(val-sartan)比较其作用效果。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灯盏细辛组(Bre组)和缬沙坦组(Val组),以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观察各组室性心动过速(V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丙二醛(MDA)变化。流式细胞凋亡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AI)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P53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结果I/R组VT和CK-MB、MDA均高于Sham组,而TSOD低于Sham组;与I/R组比较,Bre组、Val组VT和、CK-MB、MDA均有降低,而TSOD活性增加。Bre组和Val组AI和P53、Cyt-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可降低VT,下调P53、Cyt-C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与缬沙坦有相近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灯盏细辛 室性心动过速 凋亡
下载PDF
老年人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动态心电图判定心肌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聪敏 董同庆 汤建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0.05);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出道和其他部位(P<0.05)。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均>50.0%。结论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较右心室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缺血糖尿病大鼠心肌的电生理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红峰 曾文平 +5 位作者 沈法荣 王志军 何浪 孙国建 陈建明 钟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缺氧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左交感神经切除组、糖尿病+美托洛尔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缺氧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左交感神经切除组、糖尿病+美托洛尔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建立后行离体的心脏的电生理研究。分别测定心室舒张期兴奋阈(Diastolic effective threshold,DET),心室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ERP),心室颤动阈(Ventricular fibrillationthreshold,VFT),并测定各组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浓度。结果:美托洛尔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后的DET,交感神经切除组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的VFT,具有统计学差异。美托洛尔组的VFT比糖尿病大鼠的VFT明显升高,心肌缺血前,美托洛尔组的VFT和糖尿病组的VFT比较并没有差异。缺血后,美托洛尔组的VFT比糖尿病大鼠的VFT明显升高,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美托洛尔组大鼠其N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而糖尿病+交感神经切除组大鼠,其NGF浓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交感神经的重构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电生理,特别是对缺血后的电生理的影响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美托洛尔可以提高缺血后糖尿病大鼠的VFT,降低心肌的兴奋阈值,从而可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的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治疗应用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心肌/代谢 糖尿病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运动试验阳性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健 严秉智 +1 位作者 金春和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本文对30例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4周的病人进行了心率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阳性率为46.7%。在平均18个月的随访期间,运动试验阳性者发生心源性猝死1例,再发性心肌梗塞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本文对运动中升压反应不良和室性心... 本文对30例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4周的病人进行了心率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阳性率为46.7%。在平均18个月的随访期间,运动试验阳性者发生心源性猝死1例,再发性心肌梗塞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本文对运动中升压反应不良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判断预后的意义和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运动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运动试验
下载PDF
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被引量:3
18
作者 詹中群 王玮 +2 位作者 王崇全 党书毅 陈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27-529,共3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我科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存在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糖尿病和应...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我科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存在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糖尿病和应用β受体阻滞剂相匹配的无LVH的2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NLVH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1)即使两组患者在年龄、血脂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H组有16例发生了SMI,占64%,而NLVH组有7例发生了SMI,占2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SMI的患者白天和夜间的心率均较无SMI患者快(P均<0.01),LVH患者白天和夜间的心率均较NLVH患者快(P均<0.05)。(3)LVH组中有8例患者的血压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NLVH组中有20例患者的血压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即使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糖尿病、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年龄、血脂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LVH的高血压患者仍较NLHV患者有更高的SMI发生率。(2)心率增快与高血压的LVH和SM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心肌缺血 心率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心可舒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中重度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邱先辉 张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评价心可舒与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用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心可舒4片,1日3次;厄贝沙坦150 mg,1日1次;氨氯地平5 mg,1日1次。对照组(48例)口服厄贝沙坦15... 目的评价心可舒与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用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心可舒4片,1日3次;厄贝沙坦150 mg,1日1次;氨氯地平5 mg,1日1次。对照组(48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日1次;氨氯地平5 mg,1日1次。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临床症状、血压等措施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和逆转左室肥厚,但在缓解临床症状、心肌缺血改善上和逆转左室肥厚(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与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可舒 厄贝沙坦 氨氯地平 左室肥厚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急性缺血心肌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江斌 黄从新 +5 位作者 孙小梅 唐其柱 江洪 杨波 李庚山 许家俐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在体电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同时测定无心肌缺血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MI早期缺血组(AMI组)和用卡托普利(浓度0.1mg...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在体电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同时测定无心肌缺血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MI早期缺血组(AMI组)和用卡托普利(浓度0.1mg·kg-1·min-1)灌流AMI早期缺血的卡托普利组对家兔心室易损期(VVP)、室颤阈(VFT)、舒张阈(DT)、有效不应期(ERP)、T波顶点与VVP外缘处的时间关系(TT-VVP)等电生理指标。结果:VVP、VFT、DT、ERP和TT-VVP在假手术对照组与AMI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相对于假手术对照组,AMI组VVP延长,VFT和DT降低,ERP缩短,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增加;相对于AMI组,卡托普利组早期VVP缩短,VFT相对升高,ERP相对延长,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相对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