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及人参对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室颤阈(VFT)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勋厂 欧阳兴飚 +2 位作者 石波 陈渊 关新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人参及针刺对心肌梗死诱发心律失常的良性调整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用室颤阈(VFT)为观察指标,共选用SD纯种成年大鼠90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 目的 探讨中药人参及针刺对心肌梗死诱发心律失常的良性调整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用室颤阈(VFT)为观察指标,共选用SD纯种成年大鼠90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结扎组、结扎+电针组、结扎+人参治疗组。电针组取“内关”“灵道”穴每天电针30分钟治疗2周,人参组以人参水煎剂每日一次(1g/ml)喂养2周。结果 电针治疗组及人参治疗组慢性心梗大鼠室颤阈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并能改变缺血心肌对异丙肾上腺素的致颤敏感性。结论 电针及人参治疗能提高缺血心肌的室颤阈,降低其易颤性,及其对致颤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室颤阈 人参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兔体内普鲁卡因胺对致颤阈影响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路洪 黄圣凯 +2 位作者 杨金玉 陆丹玉 卢建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81-487,共7页
本文以电刺激兔心室致颤阈作为效应指标,观察了iv PA后药效变化的时间过程,并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分析了代谢物形成过程中PA和NAPA的动力学性质,从原药PA和代谢物NAPA不同转运性质角度阐明了两者的效应贡献;它们的效应室内药量与... 本文以电刺激兔心室致颤阈作为效应指标,观察了iv PA后药效变化的时间过程,并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分析了代谢物形成过程中PA和NAPA的动力学性质,从原药PA和代谢物NAPA不同转运性质角度阐明了两者的效应贡献;它们的效应室内药量与药效符合线性相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胺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值的影响及其与血钾、血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包怡敏 张志雄 +2 位作者 郁礼兴 蔡承妹 郭瑞新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值(VFT)的影响及其与血钾、血镁的关系。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用电刺激心肌获取VFT,观察电针对VFT及血K+、血Mg2+的影响。结果 冠脉结扎后VFT明显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值(VFT)的影响及其与血钾、血镁的关系。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用电刺激心肌获取VFT,观察电针对VFT及血K+、血Mg2+的影响。结果 冠脉结扎后VFT明显降低(P<0.01,P<0.001),并出现一过性低血钾;电针组VFT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也出现低血钾现象。结论 电针有明显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早期VFT的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消除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交感-儿茶酚胺兴奋导致的一过性低血钾的缘故,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室颤阈值 电针疗法
下载PDF
缺血再灌心肌室颤阈值、Ca^(2+)含量、心律的同步动态变化及SOD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单若明 丁鼎武 张旭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流模型,重点观测了早期再灌流时心肌室颤阈值(VFT)、心律、Ca^(2+)含量的同步动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其影响,发现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高及心肌室颤阈值的降低与心肌Ca^(2+)含量的变化及Ca^(2+)超负...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流模型,重点观测了早期再灌流时心肌室颤阈值(VFT)、心律、Ca^(2+)含量的同步动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其影响,发现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高及心肌室颤阈值的降低与心肌Ca^(2+)含量的变化及Ca^(2+)超负荷的发生在时相上有差异。SOD对再灌流早期(再灌刚开始的1~3min)VFT一过性降低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此时心肌Ca^(2+)含量无变化,提示(1)再灌流刚开始时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2)Ca^(2+)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似迟于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心律失常 钙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