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晓峰 袁馨 +2 位作者 赵璐 苏欣悦 刘泳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结果病人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心肌夹层合并室间隔穿孔,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结果病人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心肌夹层合并室间隔穿孔,射血分数39%。经多学科会诊后病人同意外科手术治疗,遂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首选诊断方法。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合并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破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董向阳 翟波 李文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8例)。封堵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5±0.40)岁;修补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68±0.31)岁。封堵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修补组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心功能的差异。行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封堵组和修补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封堵组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74.25±11.58)min比(133.69±28.78)min,(4.60±1.00)h比(6.82±1.23)h,(4.05±0.69)d比(7.03±1.25)d](均P<0.05),且其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修补组[0比(67.50±15.69)ml](P<0.05)。封堵组患儿术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修补组低(均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年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残余分流、三尖瓣新发返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封堵组术后3、6、12、24个月的新发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较修补组低[10.00%(5/50)比27.08%(13/48)、6.00(3/50)比20.83%(10/48)、4.00%(2/50)比16.67%(8/48)、2.00%(1/50)比12.50%(6/48)](均P<0.05)。结论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手术治疗PmVSD远期随访效果良好,但相较而言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心肌损伤小以及切口更加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单纯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腋下小切口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
3
作者 伊寒露 叶赞凯 +4 位作者 朱耀斌 丁楠 沈磊 郭健 李志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1.09(0.60,1.75)岁,体重9.00(7.20,10.50)kg,均行单纯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手术顺利,术后返回心脏重症监护室予对症治疗,必要时予强心、利尿治疗。收集所有患儿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个月、3~6个月随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0例均封堵成功,1例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封堵器移位,患儿无明显不适,予取出封堵器及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手术顺利。其余39例术后随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心脏各房室内径基本正常;无一例出现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安全有效,对小年龄、低体重、伴有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同样适用,具有切口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间隔封堵装置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2 位作者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封堵器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小切口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小杉 哈斯 +5 位作者 李治安 吴晓萍 雪梅 田海燕 朱宪明 刘志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TEE引导下,经右心室游离壁置入VSD封堵器,并于术后即刻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5例均封堵成功,19例使用等边封堵器,6例使用偏心封堵器。25例术后即刻超声及术后超声观察,室间隔水平均无分流信号。结论 TEE在VSD小切口封堵术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脏间隔缺损 心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兆峰 齐悦 +2 位作者 贡欣 常亚彬 张宏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102例VSD患者应用RT3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其VSD的解剖特征,并测量缺损的最大径,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观察结果。结果:RT3DE能从多个视角甚至...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102例VSD患者应用RT3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其VSD的解剖特征,并测量缺损的最大径,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观察结果。结果:RT3DE能从多个视角甚至模拟手术路径视野立体地显示VSD的全貌,包括缺损的解剖形态、部位、大小和毗邻关系。RT3DE、2DE和手术测量VSD最大径分别为(1.02±0.14)cm、(0.86±0.28)cm和(1.05±0.36)cm。RT3DE测量值与手术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E测量值与手术、RT3DE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T3DE、2DE测量值均与手术测量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2、0.675,均P<0.01)。结论:相较2DE而言,RT3DE能够直接显示VSD的三维全貌,直接测量出缺损的最大径,为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剖及病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诊断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浩 徐健 +6 位作者 顾虹 黄向阳 苏浩 袁奇 杨冬妹 张小玲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VSD右室出口和PDA狭窄处最小直径;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超声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对其位置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65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5.46±2.64)mm和(4.26±2.23)mm,测量74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5.53±1.45)mm和(4.37±1.2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VSD及PDA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评估更具优势,而在VSD和PDA介入封堵术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测量及封堵器选择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心脏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心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8
8
作者 宋书波 范太兵 +4 位作者 李斌 梁维杰 董好举 吴开元 韩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食管超声引导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14-01至2015-07采用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术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共122例,男54例,女68例,年龄0.5~9.7(2.7±2.2)岁,... 目的:总结应用食管超声引导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14-01至2015-07采用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术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共122例,男54例,女68例,年龄0.5~9.7(2.7±2.2)岁,体重6.1~38.0(13.9±6.0)kg,缺损大小2.5~7.0(3.8±0.8)mm,患者取左侧卧位,沿右腋中线在第3至第4肋骨之间做约2~3 cm的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于右心房表面缝荷包,穿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插入中空探条,经三尖瓣入右心室,再将探条对准或穿过室间隔缺损入左心室,沿探条送入导丝,再送入输送鞘管建立输送轨道,常规释放封堵器。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胸片。结果:122例患者中119例封堵成功(97.5%);封堵失败的3例(2.4%)术中直接经原切口中转为体外循环手术。封堵器大小为4~10(4.9±1.1)mm,均为对称伞。围手术期间:12例(10.1%)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16例(13.4%)术后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3.4%)术后发生残余漏,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随访1个月和3个月时自行闭合。定期随访1.0~19.8(8.3±5.0)个月中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新发主动脉瓣反流及封堵器脱落。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和更美观的治疗方法,但长期结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熊迈 徐颖琦 +3 位作者 姚尖平 陈光献 王治平 张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月龄≤36个月的患儿,加以入选分析。对可能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wal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1例,近期死亡率9.9%。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对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是影响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近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下载PDF
TEE在外科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翠翠 钟晓娇 +2 位作者 黄智华 黄志平 廖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 探讨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58例ASD 和129例VSD患者接受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胸壁小切口暴露心脏,于TEE监测下选择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点,指引动脉止血鞘通过缺口... 目的 探讨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58例ASD 和129例VSD患者接受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胸壁小切口暴露心脏,于TEE监测下选择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点,指引动脉止血鞘通过缺口后释放封堵装置,待TEE多切面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及瓣膜并发症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58例ASD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TEE见8例封堵器周围微量残余分流。129例VSD中,1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9例术后即刻TEE检查见残余分流,2例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1例变更右心室壁穿刺点后导丝顺利进入缺口;15例转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结论 TEE可用于指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和VSD,包括测量缺损大小和位置、选择封堵器型号、确定手术路径、引导封堵器释放和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微创外科封堵术
下载PDF
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14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远 林宇 +1 位作者 林冬群 王侃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 目的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堵器型号,超声定位经右心室穿刺置入封堵器,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2例VSD病人均成功封堵,成功率100%。1例术后3 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例术后5 d发现残余分流较大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4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1~51个月,138例无残余分流,余4例有2 mm残余分流,142例心电图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均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间隔封堵装置 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祥君 丁瑜 +4 位作者 虞华 王信杰 种朋贵 郑文庆 方彦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 目的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手术效果,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44例患者中43例先天性间隔缺损(室缺28例,房缺16例,其中1例为室缺合并房缺患者)封堵成功,1例室缺患者中转为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22~48 min,手术切口2~4.5 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5 h,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术后住院时间2~6 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病例随访1~12个月,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封堵术导致的瓣膜返流及心律紊乱。结论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微创 外科封堵术 心脏超声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在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永和 周玉杰 +3 位作者 成万钧 赵迎新 史冬梅 王建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中、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206例,缺损8~38(26.5±8.1)mm。封堵术前、术后行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右心室压,随访6个月,评价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 目的观察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中、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206例,缺损8~38(26.5±8.1)mm。封堵术前、术后行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右心室压,随访6个月,评价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结果成功封堵203例,成功率98.5%。封堵器直径12~42(31.5±7.3)mm。与封堵术前比较,患者封堵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平均压明显下降(P<0.05,P<0.01);3~6个月随访时,患者右心室容积缩小、LVEF升高、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心包积液1例(0.5%);即刻残余分流10例(4.9%);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0例(14.8%)、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16例(7.9%)。6个月随访,患者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脱落、栓塞。结论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中、远期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3 位作者 韩宏光 朱洪玉 王辉山 李新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 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 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AVB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瑞彦 杨宗英 +5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陈劲进 陈柏成 肖颖彬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下施行ASD和VSD手术113例的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殿堂 殷桂林 +4 位作者 胡建才 朱水波 张晓明 庞大志 王荣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以减少因低温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 34℃ ) ,CPB ,心脏缓慢跳动 (5 0~ 6 0次 /分 ) ,头低位 ,停止呼吸 ,保持MAP >8kPa(6 0mmHg)的方法 ,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 ,...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以减少因低温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 34℃ ) ,CPB ,心脏缓慢跳动 (5 0~ 6 0次 /分 ) ,头低位 ,停止呼吸 ,保持MAP >8kPa(6 0mmHg)的方法 ,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 ,施行继发孔ASD和直径在 0 5~ 2 0cm的VSD手术 113例。 4例VSD因术野显露不良无法完善修复 ,术中改中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术后 2 4h内轻度血红蛋白尿 12例。残余VSD 1例。全组无气栓发生 ,无手术死亡。随访 95例身体恢复健康。此法较低温心脏停跳法心肌损伤小 ,减少了低温心脏停跳过程 ,较适合于继发孔ASD和膜部、膜周部中、小VSD的修复。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易发生气栓 ,但是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心脏跳动 ASD VSD
下载PDF
微创经胸右室穿刺封堵婴儿室间隔缺损45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齐敏 陈道中 +3 位作者 张贵灿 曹华 陈良万 刘广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缺损直径4-8 mm。结果成功植入VSD封堵器42例,使用封堵伞6-10#,其中偏心伞9例;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放弃而改常规体外循环下修补缺损,1例膜部瘤导引钢丝无法通过缺损而改体外循环修补。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3-20月,无心律失常,无残余漏。结论经胸右室穿刺封堵VSD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可行、安全,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室 穿刺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外科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况立洪 杨天和 +3 位作者 刘晓桥 田翔 谭洪文 蒋清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710-2711,2713,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VSD患者30例,其中1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瓣膜峰值流速、左...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VSD患者30例,其中1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瓣膜峰值流速、左心室大小及心功能变化。结果VSD介入组与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口及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降低,三尖瓣口峰值流速增加,随访期间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搏出量-左心室排血量(LVSV)于术后3d即显示明显减小,并随观察时间延长而进一步改善;但LVEF术后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介入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介入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均可迅速扭转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心脏外科手术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6kg以下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外科矫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麒麟 贾兵 +1 位作者 陈张根 张善通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小婴儿主动脉缩窄 (CoA)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共收治 9例 6kg以下CoA合并VSD患儿 ,其中新生儿 3例。一期手术 3例 ,分期手术 3例 ,仅做主动脉缩窄成形术 3例 ,其...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小婴儿主动脉缩窄 (CoA)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共收治 9例 6kg以下CoA合并VSD患儿 ,其中新生儿 3例。一期手术 3例 ,分期手术 3例 ,仅做主动脉缩窄成形术 3例 ,其中 1例加做肺动脉环缩术。 6例采用人造血管补片主动脉成形术 ,3例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主动脉成形术。结果 :全组患儿无死亡 ,随访 8~ 36个月 ,心功能改善明显 ,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主动脉瘤样扩张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 :大多数患儿均可采用体外循环下一期根治CoA和VSD ,但是对于VSD为限制性及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儿可采用二期手术。一期手术选择左外侧和正中双切口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kg 小婴儿 主动脉缩窄 合并症 室间隔缺损 COA 手术方法 心功能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健 黄击修 +2 位作者 林小彬 刘勇 唐先成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实施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年龄2~57岁,平均8.99岁;体重10~85 kg ,平均24.5 kg;室间隔缺损直径1.6~10.8 mm...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实施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年龄2~57岁,平均8.99岁;体重10~85 kg ,平均24.5 kg;室间隔缺损直径1.6~10.8 mm;术后定期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封堵成功患儿进行随访。结果63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60例封堵成功,无房室传导阻滞、明显残余分流及封堵器影响瓣膜启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7个月未见异常。结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非体外循环 封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