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 Comparative Study in 80 Patients 被引量:7
1
作者 Xin-chao Yang De-bin 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8-102,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February 2013, we collected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ve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February 2013, we collected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ventricular closure via a small lower sternal incision(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ged 15.5±3.5 years(12 months to 32 years) with a body weight of 24.2±7.5 kg(10.8-58.0 kg). The mean size of VSD was 5.6±0.5 mm(2-14 mm). Another 4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the surgical group, receiving the conventional surgical repair of VSD. The device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relea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Success rate, cardiac indica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thos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showed similar results in success rate(both 97.5%). The procedure tim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surgical group(58±21 minutes versus 145±26 minutes, 2±1 days versus 8±3 days, 5±1 days versus 16±6 days, 3±1 days versus 90±20 days, all P<0.05).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conduction anomalies(17.5% versus 2.5%, P<0.05). In the follow-up period of 3-12 months, there was no new residual shunt, noticeable aortic regurgitation, significant arrhythmias, or device failure except for new complications in the surgical group.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SD unde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guida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surgical repair, but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is much better. Long-term follow-up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minimally invasiv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
2
作者 王孝东 杨再珍 李玉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57-256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接受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两组患儿均随访1 a,记录并统计患儿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临床总有效率(90.91%)较A组(72.22%)高(P<0.05);B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A组(P<0.05);术后1 a,两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儿术后1 a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儿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均下降(P<0.05),且术后3 d B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1%)较A组(22.22%)低(P<0.05)。结论应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高危VSD患儿,效果明确,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高危 食管超声 经胸微创封堵术
下载PDF
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引导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玉龙 孙潇 +1 位作者 张琛 肖乾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TEE)在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经胸微创封堵的VSD患儿62例,患儿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TEE)在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经胸微创封堵的VSD患儿62例,患儿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明确VSD微创封堵术可行性,并初步选择合适的VSD封堵器。术中在TEE引导下确定荷包位置,实时动态监测封堵器放置过程,并立即判断手术疗效。术后3~5天行经胸超声(TTE)检查恢复情况。结果 62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术中存在残余分流2例,封堵器内渗漏3例,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均于术后3~5天出院。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瓣膜反流加重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复查残余分流及渗漏消失。结论 TEE在经胸微创封堵术前定位、术中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胸微创封堵术 封堵器
下载PDF
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涂洪强 陈苏江 +1 位作者 张盛 黄国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22-24,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 目的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嵴内型71例。患儿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经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置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206例患儿中,192例(93.2%)封堵成功;14例(6.8%)于术中转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均成功,其中主动脉瓣反流加重或合并残余分流明显6例(2.9%),封堵器位置不稳定5例(2.4%),右室面隔膜样组织遮挡导致导丝通过困难3例(1.5%)。住院时间(11.57±2.56)d。随访3个月至4年,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反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高位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而对于主动脉瓣膜脱垂明显或主动脉瓣骑跨明显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建议常规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封堵 食管超声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右心房微创封堵术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尹倪 赵天力 +5 位作者 杨一峰 徐新华 王欣 吴勤 高雷 陈金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引导,通过右心房穿刺,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总结其在患儿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15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封堵组,采用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穿刺,...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引导,通过右心房穿刺,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总结其在患儿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15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封堵组,采用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穿刺,采用食管超声引导封堵器闭合缺损,术后严密随访1~13月。同期59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循环组,采用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封堵组除1例发生封堵器移位,其余114例封堵成功。封堵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循环组(P<0.01),而各类并发症与循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食管超声引导经右心房穿刺封堵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法。短中期随访结果显示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勤 高雷 +8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天力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杨一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0-498,共9页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的作用、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179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的作用、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179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适用偏心型封堵器的缺损类型、大小及形态,及通过随访评估偏心型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结果:成功使用偏心型封堵器的17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膜周型占86.59%,双动脉下型占13.41%。封堵器型号选择一般比缺损测量最大径大2-3mm。随访示封堵器位置正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偏心型封堵器的应用较好的扩大了外科微创封堵术的适用范围,超声心动图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能较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型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2 位作者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封堵器
下载PDF
TEE在外科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翠翠 钟晓娇 +2 位作者 黄智华 黄志平 廖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 探讨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58例ASD 和129例VSD患者接受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胸壁小切口暴露心脏,于TEE监测下选择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点,指引动脉止血鞘通过缺口... 目的 探讨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58例ASD 和129例VSD患者接受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胸壁小切口暴露心脏,于TEE监测下选择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点,指引动脉止血鞘通过缺口后释放封堵装置,待TEE多切面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及瓣膜并发症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58例ASD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TEE见8例封堵器周围微量残余分流。129例VSD中,1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9例术后即刻TEE检查见残余分流,2例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1例变更右心室壁穿刺点后导丝顺利进入缺口;15例转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结论 TEE可用于指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和VSD,包括测量缺损大小和位置、选择封堵器型号、确定手术路径、引导封堵器释放和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微创外科封堵术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小切口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小杉 哈斯 +5 位作者 李治安 吴晓萍 雪梅 田海燕 朱宪明 刘志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TEE引导下,经右心室游离壁置入VSD封堵器,并于术后即刻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5例均封堵成功,19例使用等边封堵器,6例使用偏心封堵器。25例术后即刻超声及术后超声观察,室间隔水平均无分流信号。结论 TEE在VSD小切口封堵术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脏间隔缺损 心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10公斤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丽映 陈海生 +3 位作者 张雄 邹增晓 刘盛华 李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总结43例10k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方法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cm,切开皮肤、胸骨下段及心包,在右心室表面定点,穿刺置入导丝,经VSD送入输送鞘及对称型封堵器封堵VSD。结果本组无死亡,... 目的总结43例10k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方法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cm,切开皮肤、胸骨下段及心包,在右心室表面定点,穿刺置入导丝,经VSD送入输送鞘及对称型封堵器封堵VSD。结果本组无死亡,无Ⅲ度传导阻滞,手术时间[(75.5±14.1)min比(136.0±31.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70.1±88.9)min比(773.8±515.4)min]、术后引流量[(61.5±19.7)ml比(110.6±36.0)ml]、术后住院时间[(9.2±2.2)d比(10.9±3.0)d]及输血率低于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10kg以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婴幼儿,能减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封堵 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食管超声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室间隔缺损外科封堵术及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子娟 刘迎春 +4 位作者 马林 杨娟娟 陈争光 张青 徐丽君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效果,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8月开展的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外科封堵术治疗的13例手术作为观察组。以抽样随机方法选择同期开展的13...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效果,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8月开展的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外科封堵术治疗的13例手术作为观察组。以抽样随机方法选择同期开展的13例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封堵术较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减少了对病人身体的损伤,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手术安全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食管超声引导 室间隔缺损封堵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肖媛 闫玉梅 +1 位作者 吴淑彬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21-723,799,共4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向辉 杨再珍 王岩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优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缺的切口选择、手术时间、心内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类切口行微创封堵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但两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技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优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缺的切口选择、手术时间、心内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类切口行微创封堵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但两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室缺封堵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其中经胸骨旁肋间切口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及与超声医师配合要求更高,胸骨下段切口更适合初学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俊晓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0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 目的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手术开始后TE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问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术后4-7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TEE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无x线辅助,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心动图 微创封堵术
下载PDF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勇 黄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l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21例。男13例,女8例。体重8~15kg,平均(15士5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5~11...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l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21例。男13例,女8例。体重8~15kg,平均(15士5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5~11 mm。全麻后经胸部切口显露右室,在超声食道探头引导下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 2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微创行VSD封堵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微创 非体外循环 封堵器 食道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霭仪 谢少波 +4 位作者 方剑 孙婷 陆国梁 李婷 廖丽斯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4例TEE初筛可进行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行TEE全程监测封...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4例TEE初筛可进行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行TEE全程监测封堵过程,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224例VSD患者中成功实行封堵术206例,成功率为92%。手术时间30~255 min,平均时间(70.2±35.3)min。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出现中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术后第一次复查时,左室舒张末内径为(29.3±5.9)mm,左室射血分数为(63.5±6.7)%,均较术前的(33.8±6.7)mm和(71.6±5.6)%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病例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疗效均有重要而可靠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经食管超声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文波 翟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429-432,441,共5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治疗是儿科心脏病、超声影像、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治疗系统,适时的手术干预是治疗VSD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VSD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循环下...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治疗是儿科心脏病、超声影像、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治疗系统,适时的手术干预是治疗VSD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VSD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循环下修补术、心导管介入封堵术以及食管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术等三大类。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VSD是将传统手术、超声辅助和内科介入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前二者创伤大、风险高、适应证窄、射线辐射和造影剂等诸多顾虑,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在临床得到日益关注。现对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婴幼儿VSD的发展方向、手术路径以及经验策略等做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 食管超声
下载PDF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体会
18
作者 钟永泷 李香伟 +1 位作者 黄景彬 罗金龙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3~2016-11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9个月~21岁,体重7~48(平均19.35)kg,患者在食道超声心动...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3~2016-11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9个月~21岁,体重7~48(平均19.35)kg,患者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经右心室表面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3~8 mm。结果封堵成功5例,出院时,无心律失常,无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房室传导阻滞,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及血栓形成。其余5例中转体外循环。结论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封堵术 微创非体外循环 临床体会
下载PDF
食管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并主动脉瓣脱垂的效果
19
作者 于文波 陈振良 +4 位作者 董向阳 陈忠建 崔亚洲 王鹏高 翟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9-07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62例VSD并AVP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年龄、体质量、...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9-07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62例VSD并AVP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年龄、体质量、缺损位置、手术时间、AVP程度、手术前后主动脉瓣反流和封堵器使用情况、术后残余分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62例患儿的年龄(12.8±9.5)个月,体质量(10.5±6.4)kg。膜周型23例,嵴上型39例。轻度AVP 41例,中度AVP 21例。术前主动脉瓣轻度反流8例、膜周型3例、嵴上型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轻度AVP 1例,中度AVP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均在TEE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2.5 cm)顺利完成微创封堵术,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手术,手术时间(58.5±23.6)min。主动脉瓣轻度反流8例中,3例术后即转为轻微,其余5例经随访发现反流均减轻甚至消失。嵴上型VSD偏心封堵器使用36例,膜周型13例,中度AVP偏心封堵器使用21例,轻度AVP 2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5天复查心脏彩超发现偏心封堵器偏移,再次开胸行封堵器取出并VSD修补术,住院(6.5±3.2)d出院,术后门诊复查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移位、残余分流或梗阻、传导阻滞和瓣膜反流等并发症。结论在TEE引导下,合理的封堵器选择及微创操作策略,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路径能安全有效实施VSD并AVP患儿的微创封堵术,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封堵 食道管 超声 婴儿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壁穿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世军 吴勤 +2 位作者 金万存 赵天力 游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0-1385,共6页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是心脏外科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然而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是心脏外科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然而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经胸壁穿刺微创封堵术是一种治疗残余VSD的新技术,该术式既避免了因胸腔粘连导致再次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难度增大的风险,又避免了辐射暴露风险,同时操作路径直面缺损,易于术中操控。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壁穿刺治疗CHD术后残余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经胸壁穿刺微创封堵术的25例患者。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观察残余VSD的位置、大小、形态,VSD与三尖瓣、主动脉瓣的距离并确定穿刺点位置及进针方向。术中在TEE引导下建立输送轨道及释放封堵器,术后即刻经TEE全面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有无主动脉瓣反流及流出道梗阻等情况,若发现封堵器释放位置不满意或残余分流存在立即进行调整。术后3~5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通过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有无移位、心室水平有无残余分流、瓣膜关闭情况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来评价手术效果;通过心室大小及心功能评价心室重构情况;通过复查心电图了解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结果:在25例接受经TEE引导下的经胸壁穿刺VSD封堵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右室双出口和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残余VSD患者因缺损直径过大且形态不规则,多次尝试后仍有残余分流,改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外,余23例(92.0%)均封堵成功。共使用23个封堵器(直径5~10 mm)。其中17例选用膜部对称型VSD封堵器,1例选用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5例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封堵治疗后即刻行TEE,结果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塑性好,无残余分流,无心包填塞,无血栓形成或流出道梗阻;2例患者有少量心包积液;所有患者无新发瓣膜反流。23例患者随访3~48个月,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新发瓣膜反流,未见封堵器移位、脱落或血栓形成等。1例在随访中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壁穿刺微创封堵术对CHD术后残余VSD的治疗安全且有效,该术式拓宽了CHD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完善了CHD微创治疗技术体系。超声心动图可为手术提供精确的诊断、全程引导及效果评价,对手术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经胸壁穿刺封堵 残余室间隔缺损 微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