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拉帕米减少2型长 QT 综合征楔形心肌块模型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预防尖端扭转型室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洋 戴琳 +8 位作者 张远恒 王金丽 张存泰 薛玉梅 吴书林 胡丹 喻荣辉 刘念 白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QT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后灌注E-4031 0.5μmol·L-1建立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3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QT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后灌注E-4031 0.5μmol·L-1建立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3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间持续30 min。以2000 ms基础步长连续起搏(S1S1刺激),同步记录心内、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测量动作电位复极达90%的时程(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心电图QT间期,并观察各组自发和程序刺激(S1S2刺激)诱发的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发生率。结果灌注E-4031 0.5μmol·L-1后,左心室楔形心肌块心内、外膜下APD90和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TDR显著增加(P<0.01),并观察到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及TdP发作。同时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LQT2模型内、外膜下心肌APD90和QT间期呈浓度依赖性地缩短(P<0.01),TDR显著减小(P<0.01),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和TdP明显受到抑制。硝苯地平1.0μmol·L-1有类似作用,且强度更大。结论维拉帕米可通过缩小心肌TDR和抑制EAD减少LQT2患者Td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2 型长 QT 综合征 跨壁复极离散度 尖端扭转型室速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敏 叶张章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同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ACS患者98例。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同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ACS患者98例。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数字抽签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维拉帕米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将维拉帕米200pig加入2ml肝索生理盐水行冠脉内注入,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2ml。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脉内注药后的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并比较两组住院、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冠脉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维拉帕米组冠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帧数(CTFC)(t=6,47,P〈0.01)、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X2=5.17,P〈0.01)、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X2=8.25,P〈0.01)和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X2=2.12,P〈0.05)均较对照组改善;经对维拉帕米应用影响因素校正后,CTFC仍有改善(X2=2.36,P〈0.05),TFG(X2=0.58,P〉0.05)、MBG(X2=0.91,P〉0.05)有改善的趋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两组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6例)和14.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急诊经PCI治疗时冠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改善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老年患者可耐受,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维拉帕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