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new steroidal alkaloids from Veratrum nigrum var.ussuriense 被引量:2
1
作者 Xue Feng Zhou Zhi Gang Gao Xu Ran Han Wei Jie Zhao Shi Sheng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209-1212,共4页
二新 steroidal 碱, veraussines A (1 ) 和 B (2 ) 从 Veratrum nigrum var 的根和根茎被孤立。ussuriense。他们的结构作为 N-(ethoxycarbonyl )-1,2,3,15-tetrahydroxy-5-jervanin-12-en-11-one (1 ) 和 N-(methoxycarbonyl ) 被决... 二新 steroidal 碱, veraussines A (1 ) 和 B (2 ) 从 Veratrum nigrum var 的根和根茎被孤立。ussuriense。他们的结构作为 N-(ethoxycarbonyl )-1,2,3,15-tetrahydroxy-5-jervanin-12-en-11-one (1 ) 和 N-(methoxycarbonyl ) 被决定由分光镜的分析的 -1,2,3,15-tetrahydroxy-5-jervanin-12-en-11-one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生物碱 藜芦碱 风险 乙氧羰基 甲氧羰基 波谱分析
下载PDF
Protection of 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se Nakai alkaloids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the rat liver 被引量:5
2
作者 Zhen-Zhen Wang Wei-Jie Zhao +7 位作者 Xue-Song Zhang Xiao-Feng Tian Yu-Zhu Wang Feng Zhang Jin-Chan Yuan Guo-Zhu Han Ke-Xin Liu Ji-Hong Y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64-571,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Veratrum nigrum L.var. ussuriense Nakai alkaloids (VnA) on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n rats. METHODS: For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Veratrum nigrum L.var. ussuriense Nakai alkaloids (VnA) on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n rats. METHODS: For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n = 10 in each): (A) Control group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B) I/R group (pre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C) Small-dose (10 mg/kg) VnA pretreatment group; (D) Large-dose (20 mg/kg) VnA pretreatment group.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Hepatic I/R) was induced by occlusion of the portal vein and the hepatic artery for 90 min,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for 240 min. The pretreatment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VnA intraperitoneally, 30 min before surger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nd I/R group were given equal volumes of normal salin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and nitric oxide (NO) content in the liver tissue at the end of reperfusion were determined and liver function was measured. The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and E-selectin (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s 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patic I/R elic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lasma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74.53 ± 2.58 IU/L vs 1512.54 ± 200.76 IU/L, P < 0.01) and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473.48 ± 52.17 IU/L vs 5821.53 ± 163.69 IU/L, P < 0.01), as well as the levels of MPO (1.97 ± 0.11U/g vs 2.57 ± 0.13 U/g, P < 0.01) and NO (69.37 ± 1.52 mmol/g protein vs 78.39 ± 2.28 mmol/g protein, P < 0.01) in the liver tissue, all of which were reduced by pretreatment with VnA, respectively (ALT: 1512.54 ± 200.76 IU/L vs 977.93 ± 89.62 IU/L, 909.81 ± 132.76 IU/L, P < 0.01, P < 0.01; LDH: 5821.53 ± 163.69 IU/L vs 3015.44 ± 253.01 IU/L, 2448.75 ± 169.4 IU/L, P < 0.01, P < 0.01; MPO: 2.57 ± 0.13 U/g vs 2.13 ± 0.13 U/g, 2.07 ± 0.05 U/g, P < 0.01, P < 0.01; NO: 78.39 ± 2.28 mmol/g protein vs 71.11 ± 1.73 mmol/g protein, 68.58 ± 1.95 mmol/g protein, P < 0.05, P < 0.01). The activity of SOD (361.75 ± 16.22 U/mg protein vs 263.19 ± 12.10 U/mg protein, P < 0.01) in the liver tissue was decreased after I/R, which was enhanced by VnA pretreatment (263.19 ± 12.10 U/mg protein vs 299.40 ± 10.80 U/mg protein, 302.09 ± 14.80 U/mg protein, P < 0.05, P < 0.05). Simultaneously, the histological evidence of liver hemorrhage,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ICAM-1 and E-selectin in the liver tissue were observed, all of which were attenuated in the VnA pretreated groups.CONCLU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VnA pretreatment exerts significant protection against hepatic I/R injury in rats. The protective effects are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enhancement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reduc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suppressed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E-sele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肝功能 免疫组织化学 血液分析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Veratrum nigrum L. Var. 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 on the hypertrophy of cardiomyocytes from neonatal rat
3
作者 WANG Li,LI Shu-yuan,LI Hua,ZHOU Qin(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 Lian 116044,China)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1-92,共2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VnA)on angiotensin Ⅱ(AngⅡ)-induced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 The cadiocytes were ind...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VnA)on angiotensin Ⅱ(AngⅡ)-induced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 The cadiocytes were induced by AngⅡ to set up myocardial hypertrophy model,the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control group,model group,positive control group,VnA group(low,middle and high dose).The cell protein content,the cell diamet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lcineurin(CaN)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by BCA method,the micrometer and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Results VnA(middle and high dose)and Captopril inhibited significantly the increase in the protein content induced by AngⅡ(P<0.01).VnA and Captopril inhibited significantly the increase in the diameters induced by AngⅡ(P<0.01).By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the expression of calcineurin(CaN)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AngⅡ-induced model group.VnA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aN significantly.Conclusions VnA could inhibit the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induced by AngⅡ significantl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possibl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CaN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atrum nigrum L. VAR. 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 angiotensin cardiac HYPERTROPHY CALCINEURIN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ongolian Medicine Veratrum nigrum L.and It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4
作者 Taogedunbaiyila Chun CHANG +2 位作者 Jiaqi YU Ning XU Liang X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2年第6期109-112,共4页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ongolian medicine Veratrum nigrum 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ngolian medicine Veratrum nigrum L.from the aspec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chemical co...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ongolian medicine Veratrum nigrum 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ngolian medicine Veratrum nigrum L.from the aspec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toxicological action,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ngolia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medicine veratrum nigrum L. Research progress
下载PDF
基于标准汤剂的鲜龙葵果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5
作者 杨娜 宫畅 +1 位作者 李楠 张四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制备并计算10批鲜龙葵果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以鲜龙葵果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专属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制备并计算10批鲜龙葵果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以鲜龙葵果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专属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鲜龙葵果配方颗粒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含量,并建立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确定4个特征峰及其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范围。结果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8.21±1.87)%,确定的配方颗粒的出膏率范围为12.75%~23.67%,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分别为15.90%、21.26%、18.01%。标准汤剂中澳洲茄碱含量为(24.54±1.24)mg·g^(-1),澳洲茄边碱的含量为(31.34±1.65)mg·g^(-1);3批配方颗粒中澳洲茄碱含量分别为19.3 mg·g^(-1)、18.5 mg·g^(-1)、20.4 mg·g^(-1);澳洲茄边碱含量分别为23.9 mg·g^(-1)、22.9 mg·g^(-1)、25.8 mg·g^(-1)。识别出4个共有特征峰,以澳洲茄碱为参照物峰,其余3个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规定值分别为1.13、1.70、1.85。结论本研究证明鲜龙葵果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具有质量一致性,为制定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鲜龙葵果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龙葵的本草考证
6
作者 胡港 俞赟丰 +2 位作者 邓羿駃 曾洁 王孟清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Solanum nigrum),其全国均有产,常在夏秋采收,品质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古代炮制多为阴干或使用鲜品,与现代较为一致,但近现代多加以切段。古今龙葵常以生品入药。古代多认为其味苦性寒且无毒,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用于治疗疮疖肿痛、肿瘤等。古代含龙葵的方剂龙葵膏、龙葵根散、龙葵散主要用于疮疡,而人参散用于吐血;现代含龙葵的方剂白英清喉汤、软坚解毒汤、泄肺逐饮汤、山甲龙葵汤、祛瘀散结汤、龙葵苡仁汤均用于各种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基原 炮制 性味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苦参藜芦配伍禁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超 王宇光 +1 位作者 马增春 高月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探讨苦参藜芦配伍合煎毒性化合物变化,为苦参藜芦配伍禁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苦参藜芦药对配伍禁忌的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 目的 探讨苦参藜芦配伍合煎毒性化合物变化,为苦参藜芦配伍禁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苦参藜芦药对配伍禁忌的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二者特征化合物差异,结合质谱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特征化合物进行快速鉴定。结果 苦参藜芦合煎液中来自藜芦的甾体类生物碱(VSA)含量显著增加,2组比较发现8个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合煎液中藜芦新碱(峰3)、藜芦洛明(峰7)、伪芥芬胺(峰2)、藜芦胺(峰6)、伊贝辛(峰4)、3-藜芦酰棋盘花胺(峰9)、茄啶(峰11)含量增加显著,藜芦新碱、藜芦洛明、伪芥芬胺、藜芦胺、伊贝辛、3-藜芦酰棋盘花胺、茄啶可能是二者配伍导致毒副反应的潜在化学标志物。结论 苦参藜芦合煎促进藜芦中VSA溶出,二者配伍禁忌可能与其中多种毒性成分含量增加密切相关,10∶1比例配伍合煎可以初步认为是苦参藜芦反药组合的禁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藜芦 配伍禁忌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龙葵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司红梅 于旭东 +2 位作者 商建伟 宋连英 张耀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68-677,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的方法探讨龙葵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根据...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的方法探讨龙葵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 properties,DL)对龙葵的活性成分和相应作用靶点进行筛选;应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前列腺癌的靶点,应用R语言软件筛选龙葵与前列腺癌疾病共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共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应用R语言软件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龙葵中所筛选出来的化合物成分都能跟疾病的mTOR、CASP9、CASP8、PARP1靶点蛋白对接成功。对接结果显示:龙葵中所包含的diosgenin化合物与mTOR、CASP9、CASP8、PARP1靶点蛋白的结合程度高于龙葵内的其他化合物。结论龙葵中的化合物成分可能作用于前列腺癌疾病的多个靶点,通过参与免疫反应,诱导癌症细胞凋亡,逆转癌细胞多重耐药性并使癌细胞对化学疗法更加敏感等多种机制发挥抗癌作用,因此龙葵在治疗前列腺癌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龙葵 前列腺癌 分子对接 潜在机制
下载PDF
藜芦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9
作者 张蒙蒙 魏淑婕 +3 位作者 沈家圆 欧阳慧子 常艳旭 何俊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借助正交实验与统计分析软件(JMP)实验设计模型优化藜芦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通过分析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差异确定提取工艺。[结果]模型所得最佳... [目的]借助正交实验与统计分析软件(JMP)实验设计模型优化藜芦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通过分析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差异确定提取工艺。[结果]模型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与正交实验结果相符,为乙醇体积分数70%,时间2 h,提取3次,液料比15∶1(mL/g)。在此工艺下,芥芬胺和藜芦胺含量分别为1.60、2.98 mg/g,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1.1%。[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用于藜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芥芬胺 藜芦胺 统计分析软件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蒙药藜芦的化学成分研究
10
作者 康敏 张屏 +1 位作者 程杰 包保全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研究蒙药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蒙药藜芦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1D、2D-NMR、HRMS)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蒙... 目的研究蒙药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蒙药藜芦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1D、2D-NMR、HRMS)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蒙药藜芦的乙酸乙酯萃取层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1)白藜芦醇-白藜芦醇-4,3'-二-O-β-D-葡萄糖苷;(2)L-焦谷氨酸甲酯;(3)脱氧土大黄苷;(4)α-D-葡萄糖苷-2-甲氧基-4-甲苯基;(5)β-D-葡萄糖苷,2-甲氧基-4-(2-丙烯-1-基)苯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6)β-D-吡喃葡萄糖糖苷,2,6-二甲氧基-4-(2-丙烯-1-基)苯基-6-O-b-D-吡喃葡萄糖基。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藜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藜芦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人参与藜芦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HPLC-ESI-MS与ESI-MS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旭 宋凤瑞 +2 位作者 王隶书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9-833,共5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人参与藜芦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和藜芦生物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人参与藜芦配伍的共煎液中鉴定出八种人参皂苷,其中有六种人参皂苷含量有所降低,Rf和...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人参与藜芦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和藜芦生物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人参与藜芦配伍的共煎液中鉴定出八种人参皂苷,其中有六种人参皂苷含量有所降低,Rf和Rb2的含量基本不变;此外还鉴定出八种藜芦生物碱,其中有六种生物碱的含量随人参加入而明显增高.人参与藜芦配伍,煎煮液中人参皂苷的含量下降,藜芦总碱的含量上升.人参的加入有利于藜芦生物碱的溶出.因藜芦总碱的毒性较强,所以人参“反”藜芦具有一定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苷 藜芦 生物碱 配伍 质谱 液质联用
下载PDF
乌苏里藜芦碱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12
作者 韩国柱 李欣燕 +2 位作者 吕莉 李卫平 赵伟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 ( Vn A)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瘀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 Vn A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大鼠 iv6种不同剂量的 Vn A ( 7.2~ 4 2 .9μg/...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 ( Vn A)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瘀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 Vn A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大鼠 iv6种不同剂量的 Vn A ( 7.2~ 4 2 .9μg/ kg)导致血管阻塞时间 ( OT)显著延长 ,且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Vn A 30μg/ kg产生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与赖氨匹林 18.0 mg/ kg的作用相当。单次 iv Vn A30 μg/ kg使 OT呈时间依赖性延长。Vn A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起效迅速 ,持续至少 80 min,iv后 15 m in达效应峰值。iv Vn A( 15~ 4 5 μg/ kg)显著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干质量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Vn A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 ,并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抗血栓效能高 ,作用强度大 ,在大鼠的有效剂量低至μg/ kg水平。V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乌苏里藜芦 生物碱 藜芦
下载PDF
盐酸乌苏里藜芦碱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淑媛 李卫平 +4 位作者 李传勋 高广猷 杨月琴 赵伟杰 郭永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辽宁千山产的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麻醉犬的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用MFV-1200型电磁流量计及RM-600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测定对照组及VeraU(iv1μg·kg-1)和VeraU(i... 目的:探讨辽宁千山产的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麻醉犬的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用MFV-1200型电磁流量计及RM-600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测定对照组及VeraU(iv1μg·kg-1)和VeraU(iv3μg·kg-1)组麻醉犬的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μg·kg-1,3μg·kg-1的盐酸乌苏里藜芦碱可使受试动物的血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左室作功指数、心肌耗氧指数发生显著降低(P<0.01),使CO明显减少(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盐酸藜芦碱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藜芦碱 血流动力学 藜芦
下载PDF
龙葵对人结肠癌RKO细胞粘附、移动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胡兵 安红梅 +3 位作者 沈克平 史秀峰 邓珊 魏蒙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8-961,共4页
目的:研究龙葵对人结肠癌RKO细胞粘附、移动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龙葵作用RKO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龙葵对RKO细胞增殖作用,CytoSelectTM48-Well Cell Adhesion Assay检测RKO细胞与基质粘附能力,划痕实验... 目的:研究龙葵对人结肠癌RKO细胞粘附、移动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龙葵作用RKO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龙葵对RKO细胞增殖作用,CytoSelectTM48-Well Cell Adhesion Assay检测RKO细胞与基质粘附能力,划痕实验检测RKO细胞移动能力,CytoSelectTM24-Well Cell Invasion Assay检测RKO侵袭能力。结果:终浓度400~1600μg/mL龙葵可以显著抑制RKO细胞增殖,终浓度100~400μg/mL龙葵可以抑制RKO细胞粘附、移动及侵袭能力。结论:龙葵可以抑制RKO细胞增殖,降低RKO细胞粘附、移动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龙葵 增殖 粘附 移动 侵袭
下载PDF
不同海拔藜芦种群繁殖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廖万金 张全国 张大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 ,沿一定海拔梯度 ,对藜芦 (Veratrumnigrum)这一雄花两性花同株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藜芦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未开花植株的生物量。藜芦开花植株大小存在最小临界值 ,总种群的...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 ,沿一定海拔梯度 ,对藜芦 (Veratrumnigrum)这一雄花两性花同株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藜芦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未开花植株的生物量。藜芦开花植株大小存在最小临界值 ,总种群的最小临界值为 2 .61g ,不同种群的繁殖临界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花粉 胚珠比 (Pol len ovuleratio ,P O比 )推测 ,藜芦应属于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雄花的大小与生物量都比两性花小 ,而且其开放时间也晚于两性花 ,但二者的花粉生产量却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现象与人们针对雄花两性花同株植物的雄花功能所提出的最优资源分配假说 (Optimalresourceallocation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雄花两性花同株 繁殖特征 资源分配 藜芦
下载PDF
藜芦生物碱抗血栓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其玲 王世盛 +1 位作者 李悦青 赵伟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34-2038,共5页
目的:研究藜芦总生物碱(Vn A)以及6种单一生物碱(A1-A6)的抗血栓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测定Vn A以及A1-A6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凝血参数(APTT、PT、TT)、ADP及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Vn A、A1-A5能显著降低血... 目的:研究藜芦总生物碱(Vn A)以及6种单一生物碱(A1-A6)的抗血栓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测定Vn A以及A1-A6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凝血参数(APTT、PT、TT)、ADP及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Vn A、A1-A5能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血小板聚集率,延长TT,对APTT和PT无明显影响。A6对所测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Vn A以及A1-A5有抗血栓活性,A6无抗血栓活性。A2可能是藜芦生物碱抗血栓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抗血栓作用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TT的延长有关。西藜芦碱骨架是抗血栓活性必需的,C3位的酯基取代能增强抗血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抗血小板 抗血栓 甾体生物碱 藜芦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用于藜芦妨害人参治疗脾气虚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贺 皮子凤 +3 位作者 门丽慧 陈维佳 刘志强 刘忠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55-1762,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藜芦妨害人参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5天,测定力竭游泳时间及血液中白细胞...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藜芦妨害人参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5天,测定力竭游泳时间及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可显著提高脾气虚模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1),升高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p<0.05,p<0.01),藜芦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人参与藜芦配伍后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藜芦妨害了人参发挥药效作用。采用UPLC/Q-TOF-MS技术及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了空白组、模型组、人参组、藜芦组、参藜组对脾气虚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差异,其中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显示各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别,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数据库检索,鉴定出15种人参干预调节脾气虚模型大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从中找出了7种人参藜芦配伍后减弱人参上述干预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了系统分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参藜芦配伍后妨害了人参对脾气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影响人参对体内能量代谢、免疫平衡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代谢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藜芦 配伍禁忌 脾气虚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斌 李慧梁 +1 位作者 汤建 张卫东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中药化学成分 黄酮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不同比例人参配伍藜芦增毒的物质基础及动物毒性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亮 王宇光 +7 位作者 梁乾德 刘浩生 马增春 肖成荣 谭洪玲 汤响林 张伯礼 高月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7-264,共8页
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药对不同配比时毒性变化趋势,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配比对应的毒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assLynx4.1分析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 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药对不同配比时毒性变化趋势,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配比对应的毒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assLynx4.1分析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生物碱类成分变化。固定藜芦用量时,藜芦与人参在不同配比情况下小鼠死亡率随人参剂量增大呈下降趋势,藜芦酰棋盘花胺、3-当归酰棋盘花胺、红介芬胺、计米亭碱、藜芦胺和3-藜芦酰基计明碱等生物碱含量在不同配比中的变化趋势与动物毒性变化一致。以上几种生物碱在藜芦与人参合用时可能是毒性效应的关键成分,能够反映配伍毒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人参 急性毒性 UPLC/Q-TOFMS
下载PDF
乌苏里藜芦碱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与出血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欣燕 韩国柱 +3 位作者 张书文 吕莉 杨静娴 赵伟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碱 (Vn A)对大鼠的抗血小板作用及其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正常大鼠及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百分率 ,观察 Vn A抗血小板作用。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小鼠全血凝血时间 (CT) ;比较等效抗凝...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碱 (Vn A)对大鼠的抗血小板作用及其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正常大鼠及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百分率 ,观察 Vn A抗血小板作用。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小鼠全血凝血时间 (CT) ;比较等效抗凝剂量的 Vn A及肝素对小鼠尾出血时间 (BT)的影响。结果  Vn A(45、30、15 μg/ kg,iv)对 ADP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 Vn A (12 .5、2 5、5 0、10 0μg/ kg,ip)可明显延长小鼠 CT和 BT,等效抗凝剂量的 Vn A(49.3μg/ kg,ip)所致 BT延长略低于肝素 (1.2 5 mg/ kg,ip)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n A具有显著抗血小板作用 ,能显著延长 CT,对 BT的延长作用不超过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藜芦碱 抗血小板作用 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