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话题—说明”理论在述补结构中的应用 |
邓笑然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2
|
从认知角度看“想起来”“想出来”和“想到”的语义内涵及其表述功能 |
王棋
|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2024 |
0 |
|
3
|
近代汉语时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得)”用法研究 |
田永苹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
周红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5
|
北方方言中“VC了”能性动补结构及能性义由来 |
李维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6
|
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 |
尹夏燕
吴春相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7
|
从地理类型学角度分析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语法特征 |
刘博洋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晋语介休方言趋向补语述补衔接模式研究 |
郭若男
|
《现代语文》
|
2023 |
0 |
|
9
|
不同形式的语言介入对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 |
张丽锦
吴南
郑砚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0
|
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研究 |
何伟
杨楠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6
|
|
11
|
试论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 |
刘子瑜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2
|
句法结构隐含义的显现与句法创新 |
江蓝生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3
|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 |
汪国胜
付欣晴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4
|
汉语方言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的差别 |
石毓智
|
《汉语学报》
|
2007 |
16
|
|
15
|
“到”语法功能的历时发展 |
陈练军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8 |
8
|
|
16
|
《马王堆汉墓帛书》所反映的上古动补式 |
肖贤彬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7
|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试析 |
王衍军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8
|
现代汉语动结式补语是一种内部情态体——“完结短语”假设对动结式结构的解释 |
玄玥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1 |
12
|
|
19
|
动补结构“语义差”标准例说 |
肖贤彬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20
|
“动_叠+补”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历史考察 |
李文浩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