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tolith Records in Vermicular Red Earth:Implications for Bioclimatic Variationsduring Pleistocene
1
作者 Gu Yansheng Zhuo Ying Zhang Zeju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Phytolith analysis is employed in bioclimatic research into vermicular red earth, especially into its form, assemblage and zonation. The phytolith assemblage is divided into 10 zones. The statistics and main factor an... Phytolith analysis is employed in bioclimatic research into vermicular red earth, especially into its form, assemblage and zonation. The phytolith assemblage is divided into 10 zones. The statistics and main factor analysis of phytolith show that the obtained main factor load curves could suggest a climate change. Combined with phytolith assemblage feature, the bioclimatic variation of vermicular red earth during its formation stage, consisting of 5 arid-cold stages, 4 warm-humid stages and 2 mild stages, is reconstruct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ytolith records are ideal paleoclimatic signals in vermicular red earth, and that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can be l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lith records vermicular red earth bioclimatic variation.
下载PDF
网纹红土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及其粒级效应的物源意义
2
作者 张忠萍 朱丽东 +6 位作者 马桢桢 黄颖 于红梅 李凤全 张杭佳 王天阳 叶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4,共13页
网纹红土是南方红土中最具标志性的地层之一。本文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网纹红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网纹红土原样及其分离出的红基质和白网纹3类样品的全样、<2μm、2~4μm、4~10μm、10~32μm、32~63μm和>63μm等不同粒级组分样... 网纹红土是南方红土中最具标志性的地层之一。本文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网纹红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网纹红土原样及其分离出的红基质和白网纹3类样品的全样、<2μm、2~4μm、4~10μm、10~32μm、32~63μm和>63μm等不同粒级组分样品的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南方网纹红土中红基质、白网纹和分粒级组分的REE分馏特征。结果显示:①白网纹的ΣREE和各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红基质,主要原因是白网纹中含有较多的锆石及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也可能是稀土元素在两者之间的迁移导致了相对含量的变化。红基质Ce异常均大于白网纹的现象,指示了网纹的形成可能与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有关;②网纹红土中REE含量存在明显的粒级效应,>2μm的粒级组分中,REE含量随着粒级增大而降低。网纹红土中<2μm组分的REE总量较低,可能与该粒级副矿物类型有关,相对酸性的环境对其影响有限;③不同样品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在<32μm组分中,红基质和白网纹的LREE/HREE、Eu/Eu*等特征参数均十分接近,并与全样一致,而在>32μm组分中存在明显差异。>32μm组分中红基质和白网纹La/Nd、Eu/Sm等稳定元素比值十分接近,表明红基质和白网纹物源相同;④网纹红土各粒级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更接近长江漫滩沉积物,揭示网纹红土的潜在物源主要为长江漫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稀土元素 分粒级 红基质 白网纹
下载PDF
中亚热带网纹红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叶玮 杨立辉 +2 位作者 朱丽东 李凤全 王俊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130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稀土分布模式、稀土特征值分析以及物源指数的计算表明,中亚热带网纹红土与北方黄土具有相似的稀土特征。网纹红土稀土元素平均含量(179.57μg/g)与地壳平均值(178μg/g)、北京郊区1998年12月大气粉尘... 130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稀土分布模式、稀土特征值分析以及物源指数的计算表明,中亚热带网纹红土与北方黄土具有相似的稀土特征。网纹红土稀土元素平均含量(179.57μg/g)与地壳平均值(178μg/g)、北京郊区1998年12月大气粉尘稀土总量(177.97μg/g)以及两块中国黄土标样平均值(178.22μg/g)非常接近,稀土分布模式与风成沉积及UCC类同,轻稀土强烈富集,重稀土淋失,轻重稀土比值9.86—15.18,Ce元素正异常,物源指数〈0.5。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所研究的网纹红土的母质与黄土具有风尘相似性,而且风尘沉积后经历了较北方黄土更为强列的风化作用,其形成环境与古土壤和上新世红粘土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网纹红土 稀土元素 成因
下载PDF
浙江长兴更新世红土中的分子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志远 喻建华 +3 位作者 顾延生 吕春英 易轶 谢树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2,共6页
利用 GC/MS从浙江长兴更新世红土中检测出种类繁多但含量甚微的分子化石 ,主要包括正构烷烃、长链三环萜、五环三萜、一元正脂肪酸、正脂肪醇、正烷基 - 2 -酮等系列。红土中的这些分子化石 ,特别是正构烷烃的特征表明本区的红土是在多... 利用 GC/MS从浙江长兴更新世红土中检测出种类繁多但含量甚微的分子化石 ,主要包括正构烷烃、长链三环萜、五环三萜、一元正脂肪酸、正脂肪醇、正烷基 - 2 -酮等系列。红土中的这些分子化石 ,特别是正构烷烃的特征表明本区的红土是在多水的环境下形成的 ,并且其上发育了以草本植物为主的高等植被。三环萜烷与三萜烷比值 (C2 3 /C3 0 )随地层的变化与红土网纹化程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分子化石 古植被 古气候 第四纪 古环境
下载PDF
中国中亚热带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28
5
作者 叶玮 朱丽东 +3 位作者 李凤全 杨立辉 Shinji Kanayama Sadayo Yabuki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5-391,共7页
130个样品的粒度、黏土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广泛分布在中亚热带地区并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四纪网纹红土为加积型沉积。该类沉积粒度组成与北方风尘沉积类似,粉砂含量占优势,〉50μm含量小于5%,5~50ta... 130个样品的粒度、黏土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广泛分布在中亚热带地区并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四纪网纹红土为加积型沉积。该类沉积粒度组成与北方风尘沉积类似,粉砂含量占优势,〉50μm含量小于5%,5~50tan组分41.2%-61.5%,〈5μm黏粒26.9%-55.8%;黏土矿物组成中含有较多的石英、云母和高岭石;全土体的平均硅铝率为7.96,硅铁铝率6.11;稀土元素丰度179.6mg kg^-1,与地壳平均值(178mgkg^-1)、北京郊区1998年12月大气粉尘稀土总量(178.0mgkg^-1)以及两块中国黄土标样(178.2mgkg^-1)非常接近,并且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重稀土淋失,Ce元素正异常;网纹红土全岩样品的^87Sr/^86Sr值界于0.725657~0.727714之间,Nd同位素0.511989~0.512098,与佳县上新世红黏土和黄土的酸不溶相性物质接近。理化特征指示,第四纪加积型网纹红土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以及上新世红黏土的形成环境类似,并且具有稳定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稀土元素 中亚热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植硅体与分子化石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顾延生 秦养民 +3 位作者 朱宗敏 谢树成 王志远 张克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获得了中—晚更新世以来的3个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组合带;运用植硅体和分子化石的相关指标(C21-/C22+、C23/C30)揭示了洪积扇红土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信息,即间冰期气候暖湿,风化作用强,降水较多,高等草本植物繁盛;而冰期时气候干凉,风化作用弱,降水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等则有利于洪积扇体上木本类植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植硅体 分子化石 古气候 中-晚更新世 浙江长兴
下载PDF
植硅石分析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顾延生 李长安 章泽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8,共4页
简介了植硅石分析方法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硅石的研究现状、理化性质、实验室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将植硅石与孢粉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植硅石特有的性质,并将它运用到南方网纹红土的研究中来恢复当时的古气候。
关键词 植硅石 第四纪 环境 网纹红土 生物-气候 地层
下载PDF
江西九江红土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彭红霞 詹成 +2 位作者 马瑞元 顾延生 胡圣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7-455,共9页
为了探求江西九江红土地层中所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论文在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的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正构烷烃和一元... 为了探求江西九江红土地层中所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论文在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的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正构烷烃和一元正脂肪酸的来源及其碳数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西九江红土剖面上部均质红土中正构烷烃的CPI、∑C_(21)~–/∑C_(22)^+及一元正脂肪酸的CPI_L值均大于其下部的网纹红土,且波动较为明显,表明网纹红土的形成气候比其上的均质红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反映了中更新世中期(600~300kaBP)的极端暖湿期;正构烷烃的∑C_(21)~–/∑C_(22)^+、(C_(15)+C_(17)+C_(19))/(C_(27)+C_(29)+C_(31))、(C_(16)+C_(17)+C_(18))/(C_(29)+C_(31)+C_(33))、C_(17)/C_(31)在剖面上表现出一致的旋回性变化,反应了江西九江中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暖旋回变化。结果表明红土地层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古气候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生物标志物 古气候 古环境 江西九江
下载PDF
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长安 顾延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点讨论了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及其古气候信息.根据植硅石形态的环境意义,结合因子分析(R型和Q...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点讨论了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及其古气候信息.根据植硅石形态的环境意义,结合因子分析(R型和Q型),将修水剖面网纹红土所含的植硅石划分为12个组合带.通过与磁化率和地球化学气候标志的对比,在形成于距今大约0.9~0.1Ma的网纹红土中,识别出6个气候旋回,并将其与黄土—古土壤气候旋回和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植硅石 古气候 红土 环境意义 第四纪
下载PDF
华南沿海第四纪类网纹红土的赋存层位及其年代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照宇 吴翼 +5 位作者 邱世藩 杨超 黄宁生 杨恬 曾敬 张金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1-399,共9页
根据地质学、地貌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将华南沿海(南岭以南)不同时代的杂色粘土(暂称"类网纹红土")划分为基岩风化壳型和松散沉积风化壳型两种类型;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系列中的杂色粘土划分为第四纪早期(年代为... 根据地质学、地貌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将华南沿海(南岭以南)不同时代的杂色粘土(暂称"类网纹红土")划分为基岩风化壳型和松散沉积风化壳型两种类型;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系列中的杂色粘土划分为第四纪早期(年代为1.8~1.6MaBP)、中期(年代为1.0~0.8MaBP)和晚期(年代为0.07~0.01MaBP)3个发育期;主要讨论了发育好、厚度大、分布广的第四纪中期杂色粘土与长江流域和西南丘陵区典型网纹红土之间在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和发育年代等方面的差别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杂色粘土—网纹红土的年代和发育规律及其反映的中国南方地质—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等重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 时代 类网纹红土 杂色粘土 华南沿海
原文传递
新疆塔里木盆地胴甲鱼类化石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俊卿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草湖2#井下近6000m处的巴楚组下段发现了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材料,认为该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其相当的东河砂岩时代也应属晚泥盆世。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胴甲类 晚泥盆世 砂岩 胴甲鱼化石
原文传递
城市郊野公园的观察与思考——南昌红土遗址公园设计实践
12
作者 孙翀 王颖(翻译) 肖杰(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南昌红土遗址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近郊,定位为城市郊野公园。场地以成片的网纹红土和马尾松林为主。根据对场地的资料研读和实地踏勘,设计团队发现场地水土流失情况日渐严重,动植物群落单一,且受人工影响严重。考虑到场地本身已具备“... 南昌红土遗址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近郊,定位为城市郊野公园。场地以成片的网纹红土和马尾松林为主。根据对场地的资料研读和实地踏勘,设计团队发现场地水土流失情况日渐严重,动植物群落单一,且受人工影响严重。考虑到场地本身已具备“红土”这一标志性符号,且造价受限,此次设计旨在打造一处低介入、低维护的城市郊野公园。通过地质科普、自然教育的方式使人们参与其中,并创造不同的互动体验。在此过程中,团队尝试从不同维度审视场地,不断梳理思路、完善设计。从站在宏观视角、跨越时间维度观察场地历年来的变化更迭,到通过微观层面的实地踏勘发现场地特质,建立与场地的对话与连接,最终呈现这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郊野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郊野公园 网纹红土 观察 生态修复 低介入 自然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