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
1
作者 Nurbolat Aidarhan Abulimiti Yili +2 位作者 Haibaier Huojiaaihemaiti Chunfang LU Haji Akber Aisa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4期64-65,共2页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arvesting of 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At present,the domestic cultivation of V.anthelmintica Willd has not formed a scale,characterized with low seed yield 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arvesting of 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At present,the domestic cultivation of V.anthelmintica Willd has not formed a scale,characterized with low seed yield and high harvesting cost.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yield improvement of V.anthelmintica Wil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 Medicinal value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Effects of Seeding Rate and Light on the Seed Yield and Bio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s of Vernonia anthelmintica
2
作者 Yanrui CHEN Juling WANG +4 位作者 Nurbolat AIDARHAN Xu BAI Zulipiya MAIMAITI Chunfang LU Abulimiti YI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2期34-36,共3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eding rate and light on the seed yield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Vernonia anthelmintica.[Methods]With V.anthelmintica L.Wil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eding rate and light on the seed yield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Vernonia anthelmintica.[Methods]With V.anthelmintica L.Wil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eed yield was determined by staged harvesting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utting and measuring method;and the caffeoylquinic acids(CQA)were used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indexes,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3,4-CQA,3,5-CQA and 4,5-CQA of V.anthelmintica seeds under different seeding rate+light treatments,so as to compare the changes in seed yield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anthelmintica under different seeding rates and light factors.[Results]In Moyu County,Hetian and similar areas,the suitable planting rate of V.anthelmintica was in the range of 13.5-15.0 kg/hm^(2).For different harvesting purposes,the optimal seeding rate and light conditions of V.Anthelmintica were different.[Conclusions]The seeding rate and light conditions can be used to interfere with the seed yield and quality of V.anthelmin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nonia anthelmintica Seeding rate LIGHT Seed quality Chemical component Mass fraction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物组分注射液对正常小鼠血清铜、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曹丽蒙 李红健 +3 位作者 尚靖 于鲁海 孙力 徐建国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11-712,共2页
目的 :研究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物组分注射液对正常小鼠血清铜、锌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物组分B、C、C′按急性毒性试验量的1/10、1/30、1/50给予不同组小鼠腹腔连续注射7天 ,取血测定铜、锌含量。结果 :不同组小鼠血... 目的 :研究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物组分注射液对正常小鼠血清铜、锌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物组分B、C、C′按急性毒性试验量的1/10、1/30、1/50给予不同组小鼠腹腔连续注射7天 ,取血测定铜、锌含量。结果 :不同组小鼠血清铜、锌水平不同 (P<0.05)。结论 :不同提取物组分注射液对正常小鼠血清中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小鼠 维医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文浩 屈保平 +1 位作者 张星平 赵琰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6-101,共6页
驱虫斑鸠菊是常用增色素药,具有调控免疫系统、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色素生成、补充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调节体内微循环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白癜风、肝病、矽肺等症。本文从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理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 驱虫斑鸠菊是常用增色素药,具有调控免疫系统、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色素生成、补充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调节体内微循环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白癜风、肝病、矽肺等症。本文从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理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探寻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的机理和新药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白癜风 药理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1 位作者 张兰兰 霍仕霞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 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鸠菊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中发现了9种入血成分,其中5种为原型成分,其余4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9种入血成分可能是驱虫斑鸠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驱虫斑鸠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药物化学 代谢产物 色谱法 高效液相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黄酮促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慧军 訾绍霞 +3 位作者 李铀 刘雯 王毅侠 赵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MC)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比色法(MTT)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选择高、中、低3种浓度(30、10、3μg/ml)的驱虫斑鸠菊黄酮作...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MC)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比色法(MTT)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选择高、中、低3种浓度(30、10、3μg/ml)的驱虫斑鸠菊黄酮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观察对黑素细胞的形态、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测定药物作用前后MC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90μg/ml驱虫斑鸠菊黄酮可明显抑制MC的增殖;试验浓度范围内可明显促进MC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并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TRP-1的蛋白表达,但对TYR、TRP-2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驱虫斑鸠菊黄酮在体外能直接刺激表皮MC黑素合成,上述变化可能通过促进TRP-1的蛋白表达和TYR的翻译后修饰作用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黄酮 表皮黑素细胞 黑素合成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对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瑞春 周勇 +4 位作者 章金刚 徐建国 尚靖 于鲁海 王冬平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驱虫斑鸠菊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 ,以及对小鼠B - 16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的作用。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酶学方法研究药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 目的 :探讨驱虫斑鸠菊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 ,以及对小鼠B - 16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的作用。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酶学方法研究药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470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驱虫斑鸠菊体外可激活酪氨酸酶活性 ,增强B - 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 ,提高酪氨酸酶和黑色素合成能力 ;对整体动物黑素细胞具有促进合成和分泌作用。结论在白癜风的治疗中 ,驱虫斑鸠菊可增强酪氨酸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药 酪氨酸酶 白癜风 鼠黑素瘤细胞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提取物抑制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红健 李琳琳 +1 位作者 孙力 尚靖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以及对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测定对A375细胞抑制作用;显微法观察细胞形态;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结果在一定质量浓度范...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以及对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测定对A375细胞抑制作用;显微法观察细胞形态;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结果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1~40mg.L-1)内随着驱虫斑鸠菊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加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驱虫斑鸠菊提取物质量浓度小于10mg.L-1,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抑制有增加的趋势;大于20mg.L-1时,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驱虫斑鸠菊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1~40mg.L-1)有浓度依赖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提取物 黑色素瘤 A375细胞 增殖抑制作用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B16细胞黑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姚莉 李茜 尚靖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191-1193,1197,共4页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小鼠B16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由驱虫斑鸠菊得到3种不同部位提取物,分别为母液(Q1)、乙酸乙酯提取物(Q2)及萃取后物质(Q3)。以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为模型,以3个色...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小鼠B16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由驱虫斑鸠菊得到3种不同部位提取物,分别为母液(Q1)、乙酸乙酯提取物(Q2)及萃取后物质(Q3)。以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为模型,以3个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点为多靶点评价体系,其中采用MTT法测定提取物对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L-DOPA氧化法测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NaOH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结果 3种提取部位对B16细胞都有一定的增殖作用,其中Q1、Q2促进增殖作用明显(P<0.01),Q3有轻微的促进增殖的作用。Q1、Q3对酪氨酸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并促进黑素的合成,其中Q3在20~80μg/ml范围内促进B16细胞黑素合成作用明显(P<0.05或P<0.01),且Q3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酪氨酸活性。结论驱虫斑鸠菊残留的水溶性部分是稳定的调节B16细胞黑素合成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合成 小鼠B16细胞 驱虫斑鸠菊 活性部位
下载PDF
维药驱虫斑鸠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刘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77-2880,共4页
驱虫斑鸠菊是维吾尔医的常用药材,具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增加皮肤光敏作用、改善白癜风病灶部位皮肤微循环、调节免疫及补充微量元素等功能;尚有清除异常粘液质、驱虫、消肿、散寒止痛等作用。用于治疗湿寒性胃痛、肝病、白癜风等病症... 驱虫斑鸠菊是维吾尔医的常用药材,具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增加皮肤光敏作用、改善白癜风病灶部位皮肤微循环、调节免疫及补充微量元素等功能;尚有清除异常粘液质、驱虫、消肿、散寒止痛等作用。用于治疗湿寒性胃痛、肝病、白癜风等病症。治疗白癜风有突出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对白癜风的治疗可能经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作用。该文从驱虫斑鸠菊的生药学、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维吾尔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工艺对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1 位作者 霍仕霞 张兰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驱虫斑鸠菊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文中建立并优化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的色谱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方法:通过保留时间及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并优化分析... 目的:驱虫斑鸠菊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文中建立并优化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的色谱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方法:通过保留时间及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并优化分析驱虫斑鸠菊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结果:建立了驱虫斑鸠菊最优的HPLC-FP分离条件,得到19个指纹图谱共有峰,经对比得知驱虫斑鸠菊85%乙醇提取物与半仿生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比较相似,而与驱虫斑鸠菊水提物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其中1、4、6、11、12、14、16-19峰为驱虫斑鸠菊85%乙醇提取物及驱虫斑鸠菊半仿生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有峰,而20-30峰则为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有峰。结论:实验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制剂工艺及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工艺对比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儿童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桂书 何渊明 +1 位作者 邓茂 熊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的变化及驱虫斑鸠菊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儿为进展期组,1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儿为稳定期组,1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各组儿童均抽取空腹外周血3mL... 目的探讨儿童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的变化及驱虫斑鸠菊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儿为进展期组,1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儿为稳定期组,1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各组儿童均抽取空腹外周血3mL离心分离血清样本,进展期组患儿接受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抽取血清样本,以ELISA法检测抗酪氨酸酶抗体滴度(光密度值)。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儿童未接受任何干预治疗。结果进展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期组(P<0.01)。治疗3个月后,进展期组IgG抗体滴度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稳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6);IgM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期组(P<0.01)。进展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抗体滴度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儿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升高,驱虫斑鸠菊治疗可降低其血清抗体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儿童 驱虫斑鸠菊 酪氨酸酶抗体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卫江 韩启明 +1 位作者 曹丽蒙 蒋玉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57例在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前采取皮损部位的图像并储存,治疗后4周、12周,再次采取皮损部位的图像储存,对治疗前后白斑的大小、治疗效果与... 目的: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57例在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前采取皮损部位的图像并储存,治疗后4周、12周,再次采取皮损部位的图像储存,对治疗前后白斑的大小、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例患者,治疗4周后,显效21例,进步33例,无效3例,有效率36·8%;治疗12周后,显效24例,进步31例,无效2例,有效率42·1%;两者有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5,P=0·70)。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白癜风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周后的皮损面积减少值与治疗12周后的皮损面积减少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驱虫斑鸠菊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可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驱虫斑鸠菊 白癜风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加利 潘纪红 +4 位作者 袁将 姬瑞芳 全庆华 高简 刘永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驱虫斑鸠菊80%乙醇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各单体化合...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驱虫斑鸠菊80%乙醇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考察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作用。结果:从驱虫斑鸠菊的果实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乙酰基吲哚-3-甲醛(1)、1-乙基吲哚-3-甲酸(2)、豆甾醇(3)、圣草酚(4)、芹菜素(5)、紫铆查尔酮(6)、紫铆素(7)、异鼠李素(8)、硫黄菊素(9)、木犀草素(10)、咖啡酸(11)、原儿茶酸(12)、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化合物9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0.424 m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1、2、9、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化学成分 黄酮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维药驱虫斑鸠菊中4个黄酮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加利 袁将 +2 位作者 全庆华 姬瑞芳 刘永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药驱虫斑鸠菊中圣草酚、紫铆查耳酮、紫铆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为完善驱虫斑鸠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圣草酚、紫铆查耳酮、紫铆素和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药驱虫斑鸠菊中圣草酚、紫铆查耳酮、紫铆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为完善驱虫斑鸠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圣草酚、紫铆查耳酮、紫铆素和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10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测定驱虫斑鸠菊药材中这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本法中圣草酚、紫铆查耳酮、紫铆素和异鼠李素的进样量分别在13.44~107.52、30.24~241.92、9.60~76.80、6.25~49.97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8、0.9999、0.9991、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9.70%~100.56%,RSD小于2.0%。结论:本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为评价驱虫斑鸠菊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圣草酚 紫铆查耳酮 紫铆素 异鼠李素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佳 尚靖 +1 位作者 廖莎 平锋锋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提取物、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灌服驱虫斑鸠菊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经多次重复试验后,确定血清的处理方法为每100μL大鼠血清加入1 mL乙腈沉淀蛋白。...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提取物、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灌服驱虫斑鸠菊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经多次重复试验后,确定血清的处理方法为每100μL大鼠血清加入1 mL乙腈沉淀蛋白。驱虫斑鸠菊提取物给药组大鼠血清的HPLC图谱与不给药组空白血清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12个移行成分,其中有6个成分含量较高,且与提取物HPLC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可能为原形成分,4种成分可能为代谢物。结论本研究确定了驱虫斑鸠菊的血中移行成分,为阐明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药效物质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血清药物化学 移行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1 位作者 张兰兰 霍仕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考察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 目的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考察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优选出的驱虫斑鸠菊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驱虫斑鸠菊水提物中各组分达到较佳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建立驱虫斑鸠菊药材HPLC-FPs的分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分离条件
下载PDF
综合评分法优选驱虫斑鸠菊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鲁海 孙力 +2 位作者 李燕菊 尚靖 徐建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优选驱虫斑鸠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紫铆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影响提取的因素。结果驱虫斑鸠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该工艺可提高驱虫斑鸠菊的提取率。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正交试验 综合评分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UPLC-LTQ-Orbitrap-MS快速识别驱虫斑鸠菊中多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加利 田婧鋆 +5 位作者 顾娟 孙倩倩 郭晓宇 张伽妹 王春国 刘永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881-887,共7页
目的:对驱虫斑鸠菊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MS)联用技术,总结驱虫斑鸠菊中黄酮类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建立其乙醇... 目的:对驱虫斑鸠菊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MS)联用技术,总结驱虫斑鸠菊中黄酮类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建立其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成分的快速识别方法,并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初步鉴定出43种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包括30种黄酮类成分和13种酚酸类成分。结论:有26种化合物是首次在驱虫斑鸠菊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 多酚类成分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辅助治疗硅沉着病Ⅰ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须玉红 杨荣 +2 位作者 金露 聂利平 刘桂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5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硅沉着病Ⅰ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0月收治100例硅沉着病Ⅰ期患者采用双盲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氨茶碱和驱虫斑鸠菊注...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硅沉着病Ⅰ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0月收治100例硅沉着病Ⅰ期患者采用双盲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氨茶碱和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进行氧驱动雾化吸人,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喘息、肺部哮鸣音、肺部湿哕音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PaO: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心动过速,停药后缓解。对照组有2例心动过速、2例喘憋加重。结论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雾化吸入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硅沉着病Ⅰ期患者喘息、气促,改善缺氧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雾化吸入 硅沉着病I期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