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7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吴宗艺 易继龙 +4 位作者 张盼 胡淼淼 许英杰 徐国强 孙文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 探索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VBAO)行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国21家卒中中心确诊为急性VBAO,并预计于闭塞24 h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77例患者的临... 目的 探索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VBAO)行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国21家卒中中心确诊为急性VBAO,并预计于闭塞24 h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7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68例,非SAP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卒中相关病史、卒中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颅内血管侧支循环分级、麻醉方式、预计闭塞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成功再通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分析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90 d随访数据,进一步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两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纳入以SAP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SAP组相比,SAP组的NIHSS评分更高、GCS评分更低、颅内血管侧支循环情况更差、全身麻醉占比更高、穿刺至再通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0.908,95%CI:0.860~0.960,P=0.001)、全身麻醉(OR:2.507,95%CI:1.519~4.138,P<0.001)、穿刺至再通时间长(OR:1.003,95%CI:1.000~1.006,P=0.033)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相关分析显示,SAP与90 d良好预后呈显著负相关(OR:0.605,95%CI:0.386~0.948,P=0.028)。结论 VBAO血管内治疗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GCS评分较低,全身麻醉及较长的穿刺至再通时间,合并SAP的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闭塞 肺炎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源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雷 黄谦 +1 位作者 张磊 李志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17-921,927,共6页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毫针速...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由斜方肌起点部条索状痛性结节进针,刺向枕骨和寰椎之间的寰枕筋膜,隔天1次,与推拿治疗交替进行,各治疗7次;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每晚口服,连续服用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DH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各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均<0.05),且试验组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试验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对颈源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可实现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具备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毫针速刺法 推拿 椎-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外科治疗京津冀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新宇 +3 位作者 王涛 赵宗茂 赵岩 林云鹏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人群的筛查、危险因素控制、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的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基底动脉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病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4
作者 黄敏 郭潇 +2 位作者 陈伟 王亚婷 柏根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中基底动脉(BA)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病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搜集2018年8月-2023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头颅MRI及时间飞跃法(TOF)-...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中基底动脉(BA)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病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搜集2018年8月-2023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头颅MRI及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VBD患者67例,按照是否出现VBD相关症状(缺血、脑干及神经压迫等)分为症状组(20例)和无症状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的FVH分级与BA病症程度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症状组患者BA管径、FVH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04,P=0.000),症状组中高分级FVH (2、3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无症状组(χ^(2)=11.501,P=0.001)。VBD患者FVH分级与BA的管径、长度及高度分级呈正相关(r=0.563,P=0.000;r=0.482,P=0.000;r=0.512,P=0.000),FVH高级别组(2、3级)BA长度及宽度显著大于低级别组(0、1级)(P=0.000,P=0.000),分叉高度高于低级别组(P=0.012)。结论:VBD患者FVH发生率高,且FVH分级越高,患者出现症状的可能性越大,椎基底动脉病变更严重;FVH形成机制可能与扩张延长的血管中的缓慢血流及不对称扰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基底动脉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征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galectin-3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果
5
作者 张岩 徐祥辉 李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闭塞部位及血管内治疗近期预后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140例,根据病理机制,其中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探讨基于CT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闭塞部位及血管内治疗近期预后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140例,根据病理机制,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98例(A组),栓塞患者42例(B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闭塞部位、预后等,同时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等差异,以及采用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BATMAN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A组和B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发病至入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BA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中段闭塞比例分别为41.84%、33.67%,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基底动脉上段闭塞比例为59.52%,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体积分别为(46.64±15.44)ml、(20.10±9.92)ml,明显低于B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NIHSS评分为(24.41±2.09)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而BATMAN评分为(3.61±0.72)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 <0.05)。NIHSS评分、BATMAN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902,P<0.05,截断值分别为22分和5分,灵敏性分别为86.60%、92.70%,特异性分别为86.20%、77.60%。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闭塞部位有明显差异,而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异;NIHSS评分、BATMAN评分预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栓塞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预后
下载PDF
TEG在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胜 高丽丽 廖远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186-2190,共5页
目的比较运用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 目的比较运用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例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qd)、氯吡格雷片(75 mg/d,qd)口服。术后根据TEG参数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调整组(53例),未进行调整的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16例)。调整组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68.53±11.43)岁;根据TEG参数结果是否达标进行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若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未达标,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更换为吲哚布芬片(100 mg,bid)或西洛他唑片(100 mg,bid);若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未达标,将氯吡格雷片更换替格瑞洛片(90 mg,bid),治疗6个月。对照组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8.50±9.28)岁;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qd)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后6个月内缺血、出血、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CHOL、HDL-C、LDL-C、TG、Cr、UA、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调整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8.87%(10/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55%(4/53),均低于对照组的68.75%(11/16)、31.25%(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4、P<0.001,χ^(2)=4.177、P=0.041);调整组发生1例(1.89%)脑出血,对照组无发生脑出血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运用TEG结果指导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较常规标准治疗临床预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的疗效评估
7
作者 杨静 彭本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金纳多滴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由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引起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滴剂联合倍他司汀口服2周,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口服2周。比较2组患者眩晕... 目的探讨金纳多滴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由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引起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滴剂联合倍他司汀口服2周,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口服2周。比较2组患者眩晕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和眩晕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金纳多滴剂后眩晕障碍量表总评分、功能、情感、躯体亚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金纳多滴剂对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眩晕 金纳多
下载PDF
中枢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8
作者 王维 宫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 目的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44%,80%vs 52%(P<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56%,52%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vs 56%,52%vs 40%,16%vs 4%,24%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结论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风险显著高于55岁以下成年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梗死部位多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付娇 刘利峰(综述) +1 位作者 蔡志平 姜波(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在正常人群、脑血管病人群均可见,为了探讨椎动脉优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我们对椎动脉优势及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通过知网、万方、生物科技、PubMed等检索“椎动脉优势”及相关文章,对其特点进行总结。椎动脉优势... 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在正常人群、脑血管病人群均可见,为了探讨椎动脉优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我们对椎动脉优势及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通过知网、万方、生物科技、PubMed等检索“椎动脉优势”及相关文章,对其特点进行总结。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尤其与基底动脉弯曲、动脉硬化狭窄、后循环缺血性疾病以及围椎基底动脉手术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椎动脉优势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明确其发生原因及变化规律,对临床疾病预防、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椎动脉发育不良 椎动脉延长扩张症 基底动脉弯曲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0
作者 施辉秋 洪一帆 蔡楚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00%;随访期间均无发生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21例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或CTA复查,支架内再狭窄率23.80%;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00%;不同mori分型和不同血管部位比较中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 重度狭窄 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陆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应用尼麦角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PC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应用尼麦角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PC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52.98±3.17)cm/s、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45.66±5.18)cm/s、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44.33±3.09)cm/s均优于对照组的(49.33±4.08)、(41.43±4.32)、(42.09±2.77)cm/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尼麦角林应用于PCIV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尼麦角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对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影响
12
作者 张冬萍 王艳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47-49,88,共4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与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太原西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异常将其分为迂曲...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与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太原西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异常将其分为迂曲组和非迂曲组,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扩展版(expanded-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e-NIHSS)评分。迂曲组根据椎-基底动脉形态又分为单纯异常组和混合异常组,分析对相关脑梗死的影响程度。结果 迂曲组患者的高血压、椎动脉优势、吸烟史的比例和e-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迂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椎动脉优势、吸烟史均是伴有椎-基底动脉异常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纯异常组中54.3%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混合异常组中58.8%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4)。结论 高血压病史、椎动脉优势、吸烟史是伴有椎-基底动脉迂曲的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脑梗死 老年人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江雪娇 秦西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唐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倍他司汀)...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唐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倍他司汀)和观察组(40例,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于常规组,外周阻力(RV)及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可有效调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曾武成 曹运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依达拉奉+倍他司汀)...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依达拉奉+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oC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炎性指标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 依达拉奉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表现不典型的脑桥梗死临床误诊分析
15
作者 吕佳 刘勇 李承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症史6例,有颈椎病史4例。8例出现例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合并偏身感觉障碍,11例轻度共济失调,12例眼球震颤,5例构音障碍,8例伴头晕,6例恶心呕吐,8例肌力检查异常,7例瘫痪侧Babinski's征阳性,4例耳鸣,3例一过性复视。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新发梗死灶,因中枢性面瘫、肢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误诊大脑半球梗死8例,因眩晕、耳鸣、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误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发病24 h后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脑桥梗死灶,遂确诊脑桥梗死。误诊时间24~36 h。12例确诊后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部分脑桥梗死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明确定位体征,加之早期CT检查敏感性、特异性低,使得早期误漏诊情况时有发生。仔细询问相关病史及易患因素,认真神经系统查体,熟知脑桥解剖结构及病变特征,当CT检查未发现脑部责任梗死灶时应及时行磁共振检查或多次检查,以防早期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误诊 大脑半球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T检查 磁共振检查 责任病灶 定位体征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上肢牵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振 马允 周文俊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156-160,共5页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联合上肢牵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与试验组(n=32)。对照...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联合上肢牵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与试验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试验组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上肢牵抖治疗,以10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颈椎功能、肌电图、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88%相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指数、阻力指数(RI)均降低,且组间比较试验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颈椎等长肌力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F波波幅、F波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搏动指数(PI)、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组间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上肢牵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改善颈椎功能,分析与其调节肌电图、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上肢牵抖 身痛逐瘀汤 颈椎功能 肌电图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下载PDF
自制剂参罗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研究
17
作者 黄梅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1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剂参罗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 目的探讨自制剂参罗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剂参罗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血流速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Disorder Scale,DHI)及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SF-36)评分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VA、LVA、BA血流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O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剂参罗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改善动脉血流速度,辅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眩晕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罗胶囊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 眩晕 血流速度 血管内皮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镇肝熄风汤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杨茜 孙文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以及丁咯地尔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府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镇静、氟桂利嗪和胞二磷胆碱等常规...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以及丁咯地尔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府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镇静、氟桂利嗪和胞二磷胆碱等常规的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剂量为0.2 g的丁咯地尔,1次/d;观察组联合服用镇肝熄风汤。比较两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评估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丁咯地尔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较好效果,能明显增加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眩晕症状,恢复脑部的供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丁咯地尔 血流动力学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下载PDF
耳穴埋籽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19
作者 王国香 魏金荣 田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耳穴埋籽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2021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A、B组分别采用耳穴埋籽治疗、中药... 目的观察评价耳穴埋籽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2021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A、B组分别采用耳穴埋籽治疗、中药熏蒸治疗,C组采用耳穴埋籽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三组效果。结果C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A组的93.33%(28/30)和B组的96.67%(29/30)(P<0.05)。C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A组和B组相当(P>0.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 耳穴埋籽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
20
作者 姜雪琴 顾伟 徐朱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21-23,27,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临床表现,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确诊为VBD的3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临床表现,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确诊为VBD的3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及MRA检查,根据有无血管性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及MRI、MRA影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序列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延长,图像上呈流空低信号,部分显示高信号。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图能够完整显示迂曲扩张,原始图像结合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图像可清晰显示迂曲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直径、长度、高度、位置评分以及椎动脉(VA)直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MRA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扩张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VBD诊断提供可靠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