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ospheric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prediction model in low-latitude regions based on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1
作者 Tong-Bao Zhang Hui-Jian Liang +1 位作者 Shi-Guang Wang Chen-Guang Ouy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347-358,共12页
Ionosphere delay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noise affect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operation of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s and 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onosphere delay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noise affect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operation of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s and 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ommon methods to reduce this phase delay is to establish accurate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models. For forecasting models, compared to mid-to-high latitudes, at low latitudes, an active ionosphere leads to extreme differences between long-term prediction models and the actual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accuracy for long-term prediction models at low latitud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low-latitude, long-term ionospheric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a multi-input-multi-output, long-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we first made predictions of the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data 24 and 48 hours in advance for each day of July 2020 and then compared both the predictions corresponding to a given day, for all days. Furthermore, in the model modification part, we selected historical data from June 2020 for the validation set, determined a large offset from the results that were predicted to be active, and used the ratio of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of the detected results to that of the predicted results as a correction coefficient to modify our multi-input-multi-output long short-term memory model. The averag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24-hour-advance predictions of our modified model was 4.4 TECU, which was lower and better than5.1 TECU of the multi-input-multi-output, long short-term memory model and 5.9 TECU of the IRI-2016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equatorial ionosphere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
下载PDF
Manifestations of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s in the ionospher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ariations 被引量:2
2
作者 Alexander A. Namgaladze Oleg V. Zolotov +1 位作者 Mikhail I. Karpov Yulia V. Romanovskaya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11期848-855,共8页
Recent ionospheric observations report anomalou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deviations prior strong earthquakes. We discuss common fetures of the pre-earthquake TEC disturbances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s covering 5... Recent ionospheric observations report anomalou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deviations prior strong earthquakes. We discuss common fetures of the pre-earthquake TEC disturbances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s covering 50 strong seismic events during 2005-2006. The F2-layer ionospheric plasma drift under ac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s of seismic origin is proposed as the main reason of producing TEC anomalies. The origin of such electric field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system. This theory is suppor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global Upper Atmosphere Model (UAM). UAM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electric current with the density of about 20 - 40 nA/m2 flowing between the Earth and ionosphere over an area of about 200 by 2000 km is required to produce the TEC disturbances with the amplitude of about 30% - 50% relatively to the non-disturbed conditions. Ionosphere responses on the variations of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dir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vertical electric curr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e show that not only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ionospheric plasma drift but also horizontal compon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ing pre-earthquake TEC disturb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System IONOSPHERIC EARTHQUAKE Precursor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of the IONOSPHERE Electromagnetic Plasma Drift Global ELECTRIC Circuit vertical ELECTRIC Current
下载PD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n predicting VTEC over central Anatolia in Turkey
3
作者 Ali Ozk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3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capabilit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predict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over central Anatolia in Turkey.The VTEC dataset was derived from the 19 permanent Global Positio...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capabilit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predict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over central Anatolia in Turkey.The VTEC dataset was derived from the 19 permanen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stations belonging to the Turkish National Permanent GPS NetworkActive(TUSAGA-Aktif)and 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ervice(IGS)networks.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at 32.6°E-37.5°E and 36.0°N-42.0°N.Considering the factors inducing VTEC variations in the ionosphere,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NN)with seven input neurons in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odel is proposed.The KURU and ANMU GPS stations from the TUSAGA-Aktif network are selected to implement the proposed neural network model.Based on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results from 50 simulation tests,the hidden layer in the NN model is designed with 41 neurons since the lowest RMSE is achieved in this attempt.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absolute and relative errors,the NN VTEC provides better predictions for hourly and quarterly GPS VTEC.In addition,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NN VTEC model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global IRI2016 model.Regarding the spa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GPS network to TEC prediction,the KURU station performs better than ANMU station in fitting with the proposed NN model in the station-based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GPS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GPS vtec)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 被引量:28
4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7,共8页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多次出现VTEC的异常扰动,其中4月29日、5月6—7日为异常减少,5月9日为异常增加,而且电离层V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它因素后可能源于此次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汶川地震 地震监测预报
下载PDF
利用GPS双频载波相位单历元解算电离层VTEC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剑 吴云 +2 位作者 周义炎 施顺英 邢乐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
探索了一种新的基准站上空垂直电离层电子浓度(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计算方法,即从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和双频观测值入手计算VTEC。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VTEC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VTEC随时间... 探索了一种新的基准站上空垂直电离层电子浓度(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计算方法,即从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和双频观测值入手计算VTEC。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VTEC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VTEC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且内符合精度良好,能反映电离层活动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 单历元 整周模糊度 周跳 内符合精度
下载PDF
玉树Ms7.1地震前电离层VTEC异常 被引量:8
6
作者 熊晶 周义炎 吴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NSS连续观测站资料,解算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后,震中附近4个GNSS观测站(LHAS、LUZH、DLHA、WUSH)上空的TEC时间序列数据及中国区TEC二维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从TEC时间序列图来看,其中LHAS、LUZH、...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NSS连续观测站资料,解算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后,震中附近4个GNSS观测站(LHAS、LUZH、DLHA、WUSH)上空的TEC时间序列数据及中国区TEC二维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从TEC时间序列图来看,其中LHAS、LUZH、WUSH站在4月1日当地时的下午TEC出现了正扰动;LHAS、LUZH和DLHA站在4月5日当地时的午夜TEC出现了正扰动;TEC的扰动自东向西漂移,其中5日的扰动区域相对较大,几乎横跨整个中国区域上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电离层扰动 地震 前兆 GNSS
下载PDF
地基单站GNSS的电离层VTEC高精度解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琨 盛冬生 +2 位作者 王飞飞 张红波 李建儒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利用IGS提供的双频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 Kalman方法解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Kriging-K alman改进解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的电离层VTE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纬地区... 利用IGS提供的双频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 Kalman方法解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Kriging-K alman改进解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的电离层VTE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纬地区,当观测卫星数量发生改变时,K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存在跳变异常,Kriging-K 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变化较为平稳,不存在跳变现象.对比分析耀斑期间两种方法解算VTEC的变化,发现K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变化明显小于耀斑引起VTEC的增量;Kriging-K alman方法解算结果与实际变化相一致.表明Kriging-Kalman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能够更精确计算耀斑等剧烈异常空间天气活动期间的VTEC及其变化,有利于电离层VTEC日常精确监测、研究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垂直总电子含量 Kalman方法 Kriging-Kalman方法 耀斑
下载PDF
第24太阳活动周武汉电离层VTEC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磊 杨梅 +1 位作者 姚宜斌 王友昆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19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2008-2015年(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CMONOC)武汉站(30.5°N,114.4°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分析电离层VTEC变化特性,并讨论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VTEC估值周日变化在14:... 利用2008-2015年(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CMONOC)武汉站(30.5°N,114.4°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分析电离层VTEC变化特性,并讨论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VTEC估值周日变化在14:00-16:00LT左右达到最大值;同时,电离层VTEC也表现出明显的逐日变化特性,特别是在VTEC峰值处呈现较大差异.在太阳活动高年(2011-2015),VTEC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即所谓的"半年异常"现象,春季峰值大于秋季峰值,"冬季异常"也更为明显.在各个季节(除春季外),VTEC与F_(10.7p)的相关性最好,与F_(10.7)的相关性次之,与太阳黑子数(SSN)的相关性稍弱;秋季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最好(Max_(F10.7p)=0.92232,Max_(SSN)=0.85575),冬季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最差(Min_(F10.7p)=0.79028,Min_(SSN)=0.72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半年异常 冬季异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利用GNSS非差载波观测量近实时计算VTEC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敏 柴洪洲 谢恺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1-585,共5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载波观测量组成电离层观测值计算天顶电离层总电子含量(VTEC)的方法,以克服GNSS伪距观测值多路径效应及频间偏差对VTEC计算的不利影响,并采用广播星历来提高计算结果的实时性。在强电离层活动下的零(短)基线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采用载波观测量组成电离层观测值计算天顶电离层总电子含量(VTEC)的方法,以克服GNSS伪距观测值多路径效应及频间偏差对VTEC计算的不利影响,并采用广播星历来提高计算结果的实时性。在强电离层活动下的零(短)基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VTEC结果精度优于采用载波平滑伪距观测量的计算结果。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用于区域电离层活动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顶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载波观测量 广播星历 载波相位平滑伪距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几种VTEC模型提取的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比较
10
作者 李秀海 杜国明 +4 位作者 张玉娟 曹先革 张为成 司海燕 赵晓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8,共4页
介绍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概念及几种电离层竖向总电子含量VTEC模型,基于哈尔滨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的GPS双频观测数据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建模效果及提取的硬件组合延迟偏差存在差异;随着模型阶数的增加,拟合残差减小... 介绍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概念及几种电离层竖向总电子含量VTEC模型,基于哈尔滨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的GPS双频观测数据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建模效果及提取的硬件组合延迟偏差存在差异;随着模型阶数的增加,拟合残差减小,则提取的GPS硬件延迟偏差较干净,建模效果较好;不同基站的模型提取的GPS硬件延迟偏差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较大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 电离层 竖向总电子含量 拟合模型
下载PDF
X射线耀斑期间电离层VTEC的时变率
11
作者 管斌 孙中苗 +1 位作者 朱永兴 刘晓刚 《测绘科学与工程》 2016年第3期6-11,共6页
利用通过GEO卫星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时变率(RVTEC)的方法,研究了RVTEC对太阳X射线耀斑的响应。根据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得到了RVTEC的计算公式。选取3个MGEX测站对2013~2015年间9次X级耀斑的观测数据进行了... 利用通过GEO卫星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时变率(RVTEC)的方法,研究了RVTEC对太阳X射线耀斑的响应。根据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得到了RVTEC的计算公式。选取3个MGEX测站对2013~2015年间9次X级耀斑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主要结果包括:①x级耀斑期间RVTEC不一定发生明显的增大;②RVTEC与耀斑的级别、太阳天顶角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③所有X3.2级以下耀斑观测结果中RVTEC最大不超过0.03TE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耀斑 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 地球静止轨道 载波相位 电离层
下载PDF
2010年墨西哥M7.2地震前电离层VTEC异常响应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杨津 闻德保 舒敏 《导航定位学报》 2015年第3期117-121,131,共6页
针对震前震区上空电离层扰动是否受到地震活动影响这一难点,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电离层扰动时空分析法。基于该方法,在震中附近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32.5°N,115°W)及相近地磁纬度的两个参考点B(32.5°N,100°W)和C(32.5... 针对震前震区上空电离层扰动是否受到地震活动影响这一难点,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电离层扰动时空分析法。基于该方法,在震中附近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32.5°N,115°W)及相近地磁纬度的两个参考点B(32.5°N,100°W)和C(32.5°N,55°E),运用滑动四分位距法的双重检测标准分别检测了上述三点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序变化。结合空间天气情况分析出最有可能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异常时段,并提取出了上述异常时段的VTEC空间异常分布,结果显示在该异常时段地震孕育区及其附近上空电离层出现了持续的正异常扰动现象。最终研究表明:4月4号出现的VTEC异常与本次地震孕育活动有关,且异常峰值主要集中于震中东、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xico地震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滑动四分位距法 电离层扰动
下载PDF
Ionospheric VTEC anomalies before Ms7.1 Yushu earthquake 被引量:2
13
作者 Xiong Jing Zhou Yiyan WuYu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2期48-52,共5页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is examined to check whether the Ms7.1 Yushu earthquake on April 14, 2010, may have caused any anomalous ionospheric changes. The result shows two TEC increases over the epicenter vicin...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is examined to check whether the Ms7.1 Yushu earthquake on April 14, 2010, may have caused any anomalous ionospheric changes. The result shows two TEC increases over the epicenter vicinity on April 1 and 5; these anomalies drifted from east to west, the latter across the whole China. The increase on April 5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geomagnetic activity, whereas the one on April 1 may pos- sibly be related to the Yushu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ionospheric anomaly EARTHQUAKE PRECURS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下载PDF
小波分解与Prophet框架融合的电离层VTEC预报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睿 董绪荣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应用中,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是直接决定电离层延迟误差的重要参数。为提高其短期预报精度,在综合考虑地磁扰动影响的基础上,提...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应用中,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是直接决定电离层延迟误差的重要参数。为提高其短期预报精度,在综合考虑地磁扰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波分解与Prophet框架融合的时间序列预报模型,并基于全球电离层模型(global ionosphere model,GIM)格网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3项指标评估了预测结果,并分析其预报残差。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电离层平静期与活跃期)下,该模型的预报精度均较高,优于未改进的Prophet框架,显著优于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中、高纬度地区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 时间序列预测 小波分解 Prophet框架 地磁扰动
下载PDF
日本M_S9.0地震前VTEC异常扰动分析
15
作者 翟文博 周义炎 杨剑 《内陆地震》 2016年第4期335-343,共9页
基于GPS观测资料获取的电离层VTEC数据,采用kalman滤波法针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海域附近MS9.0地震前后的电离层VTEC变化进行了异常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震前第3天和第6天的VTEC均存在异常增大现象,异常区域在震中以南且偏向于赤道方... 基于GPS观测资料获取的电离层VTEC数据,采用kalman滤波法针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海域附近MS9.0地震前后的电离层VTEC变化进行了异常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震前第3天和第6天的VTEC均存在异常增大现象,异常区域在震中以南且偏向于赤道方向,并伴随自东向西漂移的过程。综合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水平认为,震前第3天与第6天的电离层异常可能与本次地震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MAN滤波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电离层异常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基于改进GRNN的电离层VTEC误差模型
16
作者 简益梅 许承东 +1 位作者 王倚文 彭雅奇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进一步改正电离层延迟,在研究分析Klobuchar模型电离层模型的总电子含量误差时发现其存在着一些周期性规律信息。针对这些误差信息,提出了利用K-折交叉验证方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径... 为进一步改正电离层延迟,在研究分析Klobuchar模型电离层模型的总电子含量误差时发现其存在着一些周期性规律信息。针对这些误差信息,提出了利用K-折交叉验证方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径向学习速度,并建立基于Klobuchar模型的总电子含量误差补偿模型,对这些误差信息进行预测和补偿。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误差模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下电离层电子含量误差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和拟合效果。利用该模型对Klobuchar模型进行误差补偿,可将该模型总电子含量预报误差减小32%-90%,提高了改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延迟 误差补偿 总电子含量 神经网络
下载PDF
2001号台风“黄蜂”路径电离层TEC异常分析
17
作者 吴梦瑶 张瑞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7期92-95,共4页
该文以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被命名的风暴--强台风“黄蜂”为例,采用国际GNSS服务组织发布的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数据,结合双线性插值、滑动时窗及四分位距的方法,分析台风发生发展过程前后,台风路径特征点上空电离层TEC的异常情况。... 该文以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被命名的风暴--强台风“黄蜂”为例,采用国际GNSS服务组织发布的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数据,结合双线性插值、滑动时窗及四分位距的方法,分析台风发生发展过程前后,台风路径特征点上空电离层TEC的异常情况。研究发现,电离层异常集中发生在台风起编日及其前后各一日的时间,具体时段在0:00—10:00 UTC,异常属性全部为负异常,且扰动范围先增大后减小,综合判断认为2001号台风“黄蜂”是引起这几日台风路径上空电离层形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总电子含量 双线性插值 滑动时窗 四分位距 电离层异常 台风路径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下载PDF
利用地基GPS探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 被引量:81
18
作者 吴云 乔学军 周义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常可能与太阳或地磁活动增强有关;异常的减少一般临近发震时刻,基本可以归结为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地震 电离层 垂直电子总含量 TEC 异常现象
下载PDF
基于GPS技术实时监测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长三角区域电离层TEC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虎 王解先 +3 位作者 白贵霞 王潜心 李浩军 朱卫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8-1726,共9页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变化提供了绝对的电离层TEC.采用上海和浙江区域内GPS网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实时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而计算出了实时的VTEC和TEC变化率.同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参数,综合上述方法详细分析和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在此次日全食期间的TEC变化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电离层 TEC vtec GPS 卡尔曼滤波 GPS系统硬件延迟
下载PDF
改进的修正预测法预报电离层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军 柴洪洲 +1 位作者 常宜峰 唐江波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的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法预报电离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值点处预测误差较大。通过对模型阶数上限及定阶准则的选取进行实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模型阶数并建立了相应模型。修正预测法可利用新信息对线性最小方差... 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的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法预报电离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值点处预测误差较大。通过对模型阶数上限及定阶准则的选取进行实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模型阶数并建立了相应模型。修正预测法可利用新信息对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这是一种短期预报方法,每次向前预测一步即2 h,但结果并不理想。考虑到电离层变化的周期性,为了进一步减小极值点处预测误差,提出了改进的修正预测法。实验表明,改进的修正预测法预测结果与原始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移动平均 电离层 垂直总电子含量 线性最小方差预测 修正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