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Detection of Verticillium albo-atrum by PCR Based on Its Sequences 被引量:9
1
作者 ZHANG Zheng-guang CHEN Rui-hui +2 位作者 WANG Yuan-chao WANG Ke-rong ZHENG Xiao-b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60-766,共7页
We developed one species-specific PCR assays for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Verticillium albo-atrum in diseased plant tissues and soil.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 We developed one species-specific PCR assays for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Verticillium albo-atrum in diseased plant tissues and soil.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of Verticillium spp., a pair of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Vaal/Vaa2, was synthesized. After screening 17 isolates of V. alboatrum, 121 isolates from the Ascomycota, B asidiomycota, Deuteromycota, and Oomycota, the Vaal/Vaa2 primers amplified only a single PCR band of approximately 330 bp from V. albo-atrum.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with primers Vaal/Vaa2 was 10 fg of genomic DNA. Using ITS1/ITS4 as the first-round primers, combined with Vaa1/Vaa2, the nested PCR procedures were developed, an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increased 1 000-fold to 10 ag.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for the soil pathogens was 100-conidiag^-1 soil. The PCR-based methods developed here could simplify both plant disease diagnosis and pathogen monitoring as well as guide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etection verticillium albo-atrum PCR
下载PDF
云南省灯盏花黄萎病病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丽飞 刘春国 +2 位作者 胡先奇 张培花 李卫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1,共3页
2002—2005年,于不同季节,到云南省灯盏花主要栽培区对灯盏花黄萎病发病情况、病原和发病因子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主要栽培区灯盏花黄萎病的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超过20%,该病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2002—2005年,于不同季节,到云南省灯盏花主要栽培区对灯盏花黄萎病发病情况、病原和发病因子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主要栽培区灯盏花黄萎病的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超过20%,该病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所致。灌水不当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是引起灯盏花黄萎病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直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黄萎病 verticillium albo-atrum 新寄主 发生与危害
下载PDF
乌昌地区马铃薯黄萎病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丽丽 符桂华 +4 位作者 马金贵 日孜旺古丽 郎玉瑶 帕提古丽 李克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672,共6页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及昌吉多个马铃薯产区范围内的马铃薯黄萎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种类和分布。【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菌株,参照Koch's法则回接验证,对确认为马铃薯黄萎病菌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及昌吉多个马铃薯产区范围内的马铃薯黄萎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种类和分布。【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菌株,参照Koch's法则回接验证,对确认为马铃薯黄萎病菌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子鉴定。【结果】引起本地马铃薯黄萎病的病菌有两种: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和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其中,大丽轮枝菌分布范围相对较广,是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的主要病原。【结论】明确了乌昌地区马铃薯黄萎病的致病菌株的种类,并获得菌株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黄萎病 病原鉴定 黑白轮枝菌 大丽轮枝菌
下载PDF
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邵刚 李志红 +3 位作者 张祥林 耿建 孙楠 张国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1,共4页
本文以适生性评判指标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物学建模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我国67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数据以及全国土壤pH等值线图,对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适生范... 本文以适生性评判指标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物学建模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我国67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数据以及全国土壤pH等值线图,对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适生范围较广,每年4~9月份,该病菌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适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鉴于此,我国应加强苜蓿黄萎病菌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严防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黄萎病菌 适生性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苜蓿黄萎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婧 白应文 +3 位作者 杨继娟 陈卫民 张莉 胡小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9,共6页
为了解我国苜蓿黄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07-2008年间对苜蓿黄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苜蓿黄萎病标样中分离到一种真菌(VA001),依据Koch′s法则,并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及IT... 为了解我国苜蓿黄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07-2008年间对苜蓿黄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苜蓿黄萎病标样中分离到一种真菌(VA001),依据Koch′s法则,并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old)。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有甜瓜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甜瓜培养基、梅干培养基。在碳源和氮源中,麦芽糖(Maltose)、乳糖(Lactose)、甘露醇(Mannitolum)、赖氨酸(Lysine)、牛肉膏(Beef extract)、氨基乙酸(Aminoacetic acid)、组氨酸(Histidine)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蔗糖(Sugar)、果糖(Fructose)、乳糖(Lactose)、硝酸钠(Sodium nitrate)、丙氨酸(Alanine)有利于病菌的产孢。苜蓿黄萎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pH值为7.0-9.5,温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轮枝菌 苜蓿黄萎病 核糖体DNA-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与防控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亚楠 李志强 《中国奶牛》 2015年第5期51-53,共3页
苜蓿黄萎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轮枝霉属的黑白轮枝菌,是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及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一类病原真菌,对重要饲料作物——苜蓿危害较大。本文主要从该病原菌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在中国... 苜蓿黄萎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轮枝霉属的黑白轮枝菌,是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及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一类病原真菌,对重要饲料作物——苜蓿危害较大。本文主要从该病原菌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当前检测手段、防控措施和建议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为我国在该有害生物的检疫及防控方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黄萎病菌 分布状况 适生性分析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