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Infection on the Anti-Enzyme Inside the Body of the Cotton with Different Root Injured Degree 被引量:6
1
作者 FAN Wei-wei WANG Li-an +6 位作者 MA Chun-hong DONG Wen-qi LI Yun-chao LIU Zi-hui JIA Yin-suo GENG Jun-yi ZHANG Xiang-y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7期816-824,共9页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inflection on the anti-enzyme inside the body of the cotton with a different root injured degree. When the cotton seedling was long, with four l...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inflection on the anti-enzyme inside the body of the cotton with a different root injured degree. When the cotton seedling was long, with four leaves, it was flushed with water carefully, and then the following were obtained: (1) complete root seedling; (2) cut root seedling - by cutting off the lower part, 3-5 cm of the root, with a disinfected knife; (3) injured root seedling - by cutting off most of the side roots, but keeping the main root. Three kinds of cotton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roots were immersed separately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germ liquid (V. dahliae) of 20 mL each. Through 0- 48 h, the wilt degree of the seedling was recorded, and the related anti-enzyme of the variety was measured. After being immersed in the germ liqui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ilt degree of the three kinds of injured root. When the germ liquid was in the ratio of 1:10, the complete root seedling was the lightest with no wilt; the injured root seedling was the second with a 2-degree wilt; but the cut root seedling was the most serious with a 3- degree wilt.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es in the peroxidase and malondialdehvde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Peroxidase (POD) activities in the cut root seedling were 38.2 U mg^-1 min^-1, in the injured root seedling were 42.96 U mg^-1 min^-1, and in the complete root seedling were the highest at 49.2 U mg^-1 min^-1. The malondialdenvde (MDA) content in cut root seedling was 39.483 mmol g^-1, injured root seedling was 27.12 mmol g^-1, and the complete root seedling was only 3.845 mmol g^-1 The activity of the related anti-enzymes, such as POD was high or low, the quantity of the MDA was more or less, which they met the order of the harm of the seedlings. The change of SOD activities in cut root seedling was the most obvious as well. After injuring and inflecting the young roots, the exterior pathological reaction of the seedling and the dynamic state biochemical reaction of the related enzymes inside the plant body were studied. It showed that the plant exterior pathology responded to the test, with the internal biochemical reaction fitting together mut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injury of root POD SOD MDA
下载PDF
Tolerance of New Introgressive Hybrid and Backcross Forms Pathogenic Micromitisms (<i>Verticillium dahliae</i>Kleb and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 被引量:1
2
作者 B. A. Sirojidinov A. Abdullayev +2 位作者 A. G. Sherimbetov A. A. Narimanov B. A. Omonov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6期1308-1320,共13页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polyploidy metho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introgressive hybrid forms combining several species genotype with pathogenic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and the effects ...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polyploidy metho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introgressive hybrid forms combining several species genotype with pathogenic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and the effects of mycotoxins separated from the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 micromicette on the yield of plant seeds. New artificial complex hypertension forms based on experimental polyploidy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and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 combine the potential of resistance to mycotoxins separated from microcrystals, making a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new varieties an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ection as a result of the use of genetic selective research as genetic-selective genetic-selecto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 Cotton Mycotoxin Experimental POLYPLOIDY
下载PDF
云南野生茄资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丽艳 郭志祥 +3 位作者 曾莉 鲍锐 黎志彬 龚亚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6-1054,共9页
黄萎病是目前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收集、鉴定、筛选抗性资源,尤其是从野生近缘种中发掘抗性基因并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茄子黄萎病危害的优选途径。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野生茄子资源但尚未有效利用。本研究针对云南省茄子主产区... 黄萎病是目前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收集、鉴定、筛选抗性资源,尤其是从野生近缘种中发掘抗性基因并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茄子黄萎病危害的优选途径。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野生茄子资源但尚未有效利用。本研究针对云南省茄子主产区收集到的3种黄萎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真菌18S r DNA/ITS鉴定,均属于大丽轮枝菌,并通过致病力鉴定,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菌株(QZ-S);应用菌株QZ-S,通过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45份云南野生茄子资源开展黄萎病抗性鉴定,最终筛选出2份高抗材料(蒜芥茄和喀西茄)、2份抗病材料(水茄和多裂水茄)、6份中抗材料(1份刺天茄和5份红茄);此外,还筛选到了1份黄萎病高感材料239-3-2。本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应用于茄子黄萎病抗病育种,为茄子及其他作物黄萎病抗病育种提供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野生茄子资源 大丽轮枝菌 黄萎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棉花枯萎、黄萎病拮抗芽孢杆菌的抗菌蛋白特性 被引量:44
4
作者 齐东梅 梁启美 +1 位作者 惠明 牛天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从土贝母和腊肠等中药和发酵食品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黄萎病菌有广谱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29株,其中有12株菌产抗菌蛋白。有5株抑菌活性较强:H110、H184、H216、B316和B382。经初步鉴定,H110和H184为枯草芽孢杆菌,H216、B316和B382为地... 从土贝母和腊肠等中药和发酵食品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黄萎病菌有广谱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29株,其中有12株菌产抗菌蛋白。有5株抑菌活性较强:H110、H184、H216、B316和B382。经初步鉴定,H110和H184为枯草芽孢杆菌,H216、B316和B382为地衣芽孢杆菌。5株菌的蛋白粗提液对热稳定,对蛋白酶K、胰蛋白酶均不敏感,但H184、H216的蛋白粗提液对胃蛋白酶部分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抗菌蛋白 棉花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菌株12-51的筛选鉴定与抗菌物性质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伟 李术娜 +2 位作者 李红亚 王全 朱宝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19,共6页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12-51,通过对其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鉴定此...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12-51,通过对其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鉴定此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16SrDNA序列相似度达99.74%。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了提取,初步断定拮抗物质为蛋白类。通过对粗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60%组分活性较高,并且对热及酸碱敏感性较小。试验结果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筛选 鉴定 抗菌蛋白
下载PDF
土壤环境因素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家荣 商鸿生 高立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有机质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40、30和0℃对微菌核土壤存活影响较大,10和20℃影响较小,尤其以10℃影响最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越大,在含水量低于15%时,对存活影响... 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有机质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40、30和0℃对微菌核土壤存活影响较大,10和20℃影响较小,尤其以10℃影响最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越大,在含水量低于15%时,对存活影响较小,尤其以5%的含水量影响最小,表明微菌核对土壤干旱逆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H值低于5.5或高于8.5的土壤条件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较大,pH值为6.5~7.5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微菌核存活率越低,含量低,存活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改善和控制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存活的生态条件,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存活菌量,达到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因素 棉花 黄萎病菌 微菌核存活率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孝刚 刘标 +3 位作者 刘蔸蔸 韩正敏 周可新 郑央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下降已成为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转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棉花对照为材料,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及糖类的组成和含量进...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下降已成为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转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棉花对照为材料,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及糖类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亲本非转基因棉相比,2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下降,转基因抗虫棉的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与亲本常规棉中23相比,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41根系分泌物中多了甲硫氨酸和赖氨酸,并且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泗棉三号与单价抗虫棉GK12的根系分泌物中虽然含有相同的氨基酸组分,但GK12的根系分泌物中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的含量显著下降.中41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4种糖类,而中23中仅检测出葡萄糖.抗虫棉GK12和泗棉三号根系分泌物中都检测出4种糖类,但其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根系分泌物 黄萎病菌 抗病性
下载PDF
棉花黄、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抗菌蛋白B_(110)-a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29
8
作者 梁启美 齐东梅 +2 位作者 贾洁 惠明 牛天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8,共4页
从分离自中药上的307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到3株对棉花黄、枯萎病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110、B184和B216,其中B110拮抗作用尤为显著。B110分离自中药白豆蔻,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蛋白粗提液经Sephad... 从分离自中药上的307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到3株对棉花黄、枯萎病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110、B184和B216,其中B110拮抗作用尤为显著。B110分离自中药白豆蔻,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蛋白粗提液经SephadexTMG-75后得到两个峰,其中峰a有较强抑菌活性,命名为B110-a,峰b基本无活性;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B110-a主要由两种蛋白组成,含量较高的分子量为50kD,含量较低的分子量为29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拮抗菌 棉花黄萎病 棉花枯萎病
下载PDF
几种微生物菌剂对连作棉田枯黄萎病的防病效应 被引量:26
9
作者 罗静静 刘小龙 +6 位作者 李克梅 罗明 麦迪尼也提.麦麦提 吐尼沙古丽 阿衣努尔 管吉钊 马建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143,共8页
为研制和筛选防治新疆连作棉花病害的优良生防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菌根菌(AM)、菌根菌配合滴施1次生防细菌(AM+P1)、菌根菌配合滴施2次生防细菌(AM+P2)、BIO菌肥(B)、重茬菌剂(C)和木霉菌(M)6种菌剂对连作棉花农... 为研制和筛选防治新疆连作棉花病害的优良生防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菌根菌(AM)、菌根菌配合滴施1次生防细菌(AM+P1)、菌根菌配合滴施2次生防细菌(AM+P2)、BIO菌肥(B)、重茬菌剂(C)和木霉菌(M)6种菌剂对连作棉花农田枯萎菌、黄萎菌菌源量、防病效果及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M+P1、AM+P2、AM、B、C、M处理土壤中枯萎菌、黄萎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枯萎菌菌落数量分别降低52.5%、65.0%、56.3%、46.3%、33.8%、52.5%,黄萎菌微菌核数量分别降低44.0%、36.2%、42.8%、26.7%、22.2%、42.5%;不同处理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各菌剂防效可达12.2%~38.8%,依次为AM+P1〉M〉AM+P2〉AM〉B〉C。施用菌剂能改善棉田土壤养分,增加速效氮、磷、钾质量分数;M、AM、AM+P1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处理下,籽棉产量增加2.7-8.1kg/hm^2,其中施用木霉菌剂的棉田增产幅度最大,达到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棉花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防病效应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与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房卫平 祝水金 季道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简要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及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各地的棉花黄萎病菌均存在致病力的分化 ,其致病机理是病菌侵入棉花后菌丝及孢子在导管内大量繁殖 ,同时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及侵填体而堵塞导管 ,使水分和... 简要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及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各地的棉花黄萎病菌均存在致病力的分化 ,其致病机理是病菌侵入棉花后菌丝及孢子在导管内大量繁殖 ,同时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及侵填体而堵塞导管 ,使水分和养分运输发生困难 ,更重要的是病菌在棉株体内产生的糖蛋白毒素作用的结果。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方式争论较大 ,但一般在温室由单一菌系接种鉴定时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单基因遗传 ,而在田间病圃或用多菌系混合鉴定时 ,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多基因遗传。由于陆地棉内缺乏高抗黄萎病资源 ,给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带来一定困难 ,但 90年代以来 ,已育成 86 - 6、川 73 7、川 2 80 2、豫棉 1 9号、豫棉 2 1号等一些抗黄萎病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病菌 棉花 生理分化 致病机理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黄萎病菌粗毒素接种对感病和抗病茄子品种的一些酶类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海莲 侯喜林 +3 位作者 易金鑫 卞永东 陈根娣 赵玲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以黄萎病菌粗毒素接种不同茄子品种的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相对稳定;前者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 以黄萎病菌粗毒素接种不同茄子品种的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相对稳定;前者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细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幅度比后者小,但72h后二者的叶片Pn、Gs、Tr都明显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毒素 茄子 酶活性 光合特性 黄萎病菌 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 活性 接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敏 焦睿 +2 位作者 邢小萍 房卫平 李洪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8,共7页
阐述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毒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及微菌核形成机制,全面分析了基因组学途径、RNA干涉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等真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在大丽轮枝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上的进展。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致病机理 基因组学途径 RNA干涉 农杆菌介导转化
下载PDF
棉花根部损伤程度对感染黄萎病菌后体内抗性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尉尉 马春红 +5 位作者 董文琦 李运朝 刘子会 贾银锁 耿军义 张香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83-2490,共8页
目的探明棉花黄萎病对不同伤根程度棉苗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影响。方法棉苗长至四叶时,将纸钵与蛭石等去掉,用水小心冲刷,得到:⑴完整根苗。⑵将根下部3~5cm的余根用消毒的刀切掉为切根苗。⑶留主根,将大部分侧根切除为伤根苗。3种不同根... 目的探明棉花黄萎病对不同伤根程度棉苗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影响。方法棉苗长至四叶时,将纸钵与蛭石等去掉,用水小心冲刷,得到:⑴完整根苗。⑵将根下部3~5cm的余根用消毒的刀切掉为切根苗。⑶留主根,将大部分侧根切除为伤根苗。3种不同根系状况的棉苗浸于20ml棉花黄萎病菌的菌液中,以无菌水稀释至不同浓度。经0~48h,记载致萎蔫程度,并测定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3种伤根处理的棉苗浸黄萎病菌培养液后,其致萎度差异显著。当病菌液的浓度为1﹕10时,整根苗不出现感病,受害最轻;其次为伤根苗,2级感病;切根苗最为严重,3级感病。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以1﹕50浓度处理效果最好,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伤根苗达42.96Umg-1·min-1,整根苗达到较高值49.2Umg-1·min-1,切根棉苗为38.2Umg-1·min-1。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切根棉苗为39.483mmol·g-1,伤根苗为27.12mmol·g-1,整根苗为最低值3.845mmol·g-1。而体内相关抗性酶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高低与有害物质丙二醛(MDA)含量的多少,其顺序与受害轻重的顺序一致。结论棉花伤根后的棉苗外部病理反应与体内相关酶的动态生化反应进行研究,获得植株外部病理反应与内部生化实验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根部损伤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XJUL-6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洪涛 于频频 +2 位作者 艾山江.阿布都拉 徐田枚 吾甫尔.米吉提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4-1087,共4页
为探讨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的拮抗机制,从新疆有毒植物掀麻(Urtica cannabina L.)中筛选出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强抗性的内生菌XJUL-6,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6℃~38℃为最适生长温度,pH6~8为最适生长pH值... 为探讨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的拮抗机制,从新疆有毒植物掀麻(Urtica cannabina L.)中筛选出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强抗性的内生菌XJUL-6,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6℃~38℃为最适生长温度,pH6~8为最适生长pH值。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G+C)mol%,将其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XJUL-6的获得为进一步的研究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的拈抗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棉花黄萎病 有毒植物 (G+C)mol%含量 16S RDNA 掀麻
下载PDF
缩节安抑制棉花黄萎病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初探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志强 何钟佩 翟学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 ,棉株感染黄萎病后伤流量降低 ,伤流中无机离子的运输量减少。伤流中 P、Ca、Mg、B、Mn、Fe、Al、Ba、Cr、Cu、Mo、Ni的浓度降低 ,K、Na离子浓度上升。缩节安处理增加了感病棉株的伤流量和伤流中各无机离子的运输量 ;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 ,棉株感染黄萎病后伤流量降低 ,伤流中无机离子的运输量减少。伤流中 P、Ca、Mg、B、Mn、Fe、Al、Ba、Cr、Cu、Mo、Ni的浓度降低 ,K、Na离子浓度上升。缩节安处理增加了感病棉株的伤流量和伤流中各无机离子的运输量 ;提高了 P、Ca、Mg、B、Mn、Fe、Al、Ba、Cr、Cu、Mo、Ni的浓度 ,降低了 K、Na、B的浓度。缩节安处理增强了棉株抵抗黄萎病菌侵染的能力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缩节安系统化控区感病株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 76.2 1 %和 52 .8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缩节安 病害控制
下载PDF
响应面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2-7产抗菌蛋白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全 王占利 +1 位作者 高同国 李术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90,共8页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2-7是从发病棉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生防细菌,其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V190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已证明其抗菌物质为蛋白质。采用响应面法对该生防菌株...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2-7是从发病棉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生防细菌,其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V190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已证明其抗菌物质为蛋白质。采用响应面法对该生防菌株的产抗菌蛋白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以及抗菌蛋白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以发酵液上清液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圈面积为考察指标,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考察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对菌株12-7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再根据响应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该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优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5%(质量分数)蔗糖、1.5%(质量分数)大豆蛋白胨、0.3%(质量分数)NaCl、0.1%(质量分数)K2HPO4、初始p H7.3的培养基,31℃发酵培养60 h。优化后抑菌圈面积从试验设计初期的171.95 mm2提高至320.3 mm2,且经过验证试验证实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抗菌蛋白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黄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棉花抗性酶的诱导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春红 范尉尉 +3 位作者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14-4320,共7页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72 h,虽子叶下垂,但真叶完好,对照全株萎蔫;再接高浓度毒素液48 h后,子叶倒挂,真叶开始失水,但对照子叶脱落,真叶严重失水且萎蔫。总之,1﹕50组对黄萎病的抵抗力均强于1﹕20与1﹕40组的预处理。(2)1﹕50预处理组不仅能降低棉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含量,例如预处理12 h达最低值0.536μmol.g-1,为同时刻对照2.055μmol.g-1的24%,显著差异;同时提高了体内抗性相关酶POD活性,例如预处理72 h活性高达11.94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即已检测不出POD活性。SOD的活性也呈现较高水平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例如经预处理再接高浓度毒素液72 h后,SOD活性高达12.8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也检测不出SOD活性。从而缓解了黄萎病菌毒素液对棉花的侵害,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结论】适宜浓度(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可以做为生物激发子成功地诱导棉花对黄萎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诱导系统抗性 棉花黄萎病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变异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荷琴 宋晓轩 简桂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5-279,共5页
在4种不同的温度下对31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及落叶型菌株V991进行PDA平面培养,81.3%的强致病力类型菌株表现为菌丝型,落叶型菌株均为菌丝型,80.00%的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中间型,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菌核型。20~25℃有利于病原菌产... 在4种不同的温度下对31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及落叶型菌株V991进行PDA平面培养,81.3%的强致病力类型菌株表现为菌丝型,落叶型菌株均为菌丝型,80.00%的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中间型,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菌核型。20~25℃有利于病原菌产生菌核,30℃的较高温度明显抑制菌核的形成。各菌株在25℃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最高;30℃的较高温度下,强致病力类型菌株的菌落直径、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均显著大于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类型,且落叶型菌株高于非落叶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致病力 变异 生理机制 菌株
下载PDF
棉田黄萎病菌致病型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朱荷琴 简桂良 宋晓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通过对两地同一病田不同抗病品种中分离获得的47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棉田中不同黄萎病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强致病力类型、中等致病力类型和弱致病力类菌株分别占测试菌株的51.6%、32.3%、16.1%,落叶型菌株占16.1%。... 通过对两地同一病田不同抗病品种中分离获得的47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棉田中不同黄萎病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强致病力类型、中等致病力类型和弱致病力类菌株分别占测试菌株的51.6%、32.3%、16.1%,落叶型菌株占16.1%。从抗病品种上分离到的菌株致病力差异大,落叶型菌株和弱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通过对不同抗病品种田间连续调查记录发现:落叶型棉花黄萎病株在病害的发生初期及后期所占比例大,在感病品种上比在抗耐品种上发病率高。这一结果表明棉田黄萎病菌的致病力类型是多样的,是一个由弱到强连续变化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黄萎病菌 致病型 群落结构 抗病品种 菌株致病力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培玲 李子钦 杨家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125,共7页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花黄萎病菌 遗传多样性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