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忠军 闯闯 +1 位作者 胡腾 李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10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械取栓治疗。依据责任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将405例患者分为前循环组(335例)和后循环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收缩压]、手术相关资料[发病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一次再通、支架置入、卒中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病因不明)]、术后(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完全再通)和结局终点(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进行对比分析。术后血管成功再通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血管完全再通为mTICI分级3级。主要结局终点为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次要结局终点包括其他临床结局(取栓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及安全性结局(住院期间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术前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83例(45.2%)。(1)前循环组患者年龄高于后循环组[(69±11)岁比(66±10)岁,t=2.107],体质量指数低于后循环组[(23.1±3.0)kg/m^(2)比(25.2±2.8)kg/m^(2),t=-5.386],基线NIHSS评分、术前收缩压均低于后循环组[(18±6)分比(24±8)分,t=-7.148;(141±27)mmHg比(153±23)mmHg,t=-3.46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静脉溶栓、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烟酒史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患者发病至再通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取栓次数少于前循环组[1.20(1.00,3.00)次比2.10(1.00,6.00)次,Z=9.343],一次再通率、支架置入率高于前循环组[80.0%(56/70)比47.5%(159/335),χ^(2)=24.613;34.3%(24/70)比12.8%(43/335),χ^(2)=19.2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循环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型、病因不明型的占比分别为44.3%(31/70)、55.7%(39/70)、0,前循环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型、病因不明型的占比分别为15.2%(51/335),81.2%(272/335)、3.6%(12/335),两组患者卒中病因分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6,P<0.01)。(3)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患者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3个月功能独立比例、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循环组患者血管完全再通率、出院时NIHSS评分、病死率均高于前循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0%(49/70)比55.2%(185/335),χ^(2)=5.182;15(9,19)分比11(6,14)分,Z=-4.354;44.3%(31/70)比29.9%(100/335),χ^(2)=5.513;均P<0.05]。结论前循环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功能独立相当;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并未高于前循环,但死亡事件发生率高于前循环。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 椎动脉供血不足 前循环 后循环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梅雨晴 郭言伟 +2 位作者 张文婷 张敏 杨桂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头颈部C...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血浆TC、TG、LDL-C、HDL-C等生化指标测定。入组患者根据影像学诊断标准分为VBD组52例和非VBD组27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BD的关系。结果VBD组年龄、男性、高血压、吸烟、TG、RC水平高于非V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男性、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发现,年龄(OR=1.126,95%CI:1.065~1.191,P=0.000)、男性(OR=4.163,95%CI:11.173~10.120,P=0.002)、RC水平(OR=1.270,95%CI:1.151~1.401,P=0.000)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男性、RC水平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B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RC可能增加VB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胆固醇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误诊分析
3
作者 邢海辉 高玉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初诊误诊为多种疾病的后循环脑梗死15例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以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4例因主要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视...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初诊误诊为多种疾病的后循环脑梗死15例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以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4例因主要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视力障碍、头痛,听诊有颈动脉血管杂音,行颈动脉超声发现椎基底动脉轻度狭窄,初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初诊为梅尼埃病;7例因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且眩晕与体位改变有一定关系,初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5例按误诊疾病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入我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神经系统查体,并予床旁头脉冲-眼震-眼偏斜试验及头颅MRI血管成像,确诊为后循环脑梗死,梗死部位:脑桥7例、枕叶4例、小脑3例、延髓1例。误诊时间2~5 d。确诊后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症状均消失,尚未发现后遗症。结论后循环解剖和生理结构复杂,导致后循环脑梗死症状体征具有复杂多样性,且早期影像学检查阴性率高,易误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多种疾病;接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熟知头晕或眩晕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流程,详细询问病史,细致行神经系统查体,及时恰当地选择影像学检查项目,必要时可多次复查,以及早确诊并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本病早期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误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梅尼埃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动脉超声 MRI血管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单纯发作性眩晕性脑干梗死30例临床和MRI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剑 陈书阁 +2 位作者 丁岩 赵利杰 魏岗之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的椎 -基底动脉缺血老年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脑干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0例椎 -基底动脉缺血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的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60岁 ,6例每日发... 目的 探讨对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的椎 -基底动脉缺血老年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脑干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0例椎 -基底动脉缺血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的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60岁 ,6例每日发作 1次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1h,2 4例为每日反复发作≥ 5次 ,每次发作持续 5~2 0 min,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 MRI检查前全部患者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缺血发作 ,头颅 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干梗死。结论 对于单纯表现为发作性眩晕 ,特别是年龄 >60岁的患者 ,眩晕每日反复发作≥ 5次或每次持续时间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 脑干梗死 MRI
下载PDF
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沛霖 王文胜 +3 位作者 李喜朋 王建民 胡岩芳 刘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1周内血管超声、TCD、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系统评价其敏感度。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血管超声对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68.4%;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76.3%;CTA对椎基底动脉颅外和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88.9%。结论血管超声、TCD、CTA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工具,而DSA仍然是金标准,并且DSA能准确判断脑血管的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ENG和ABR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永柱 崔鹏程 +4 位作者 高鹏飞 罗家胜 刘志 孙娟 陈文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EN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和ABR各...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EN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和ABR各参数变化。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组位置性眼震强度(7.76±6.05)°/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视动中枢检查共48例(75%)出现一项或多项异常。冷热试验总慢相速度为(34.68±5.66)°/s,对照组中总慢相速度为(46.57±6.34)°/(sP<0.01)。听性脑干反应49例异常,占81.6%。脑干下部异常者25例(41.6%),脑干上部异常者12例(20%)。结论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可从电生理方面有效鉴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脑干与视眼动系统异常。尤其是对内耳与脑干功能损害的鉴别,ENG和ABR可提供客观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眼震电图 听性脑干反应 眩晕
下载PDF
74例脑缺血性事件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雪梅 谈晓牧 +1 位作者 杜会山 耿晓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1-603,共3页
目的分析脑缺血性事件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4例脑缺血性事件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脑梗死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2例,行高选择性颈部及颅内DSA,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 目的分析脑缺血性事件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4例脑缺血性事件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脑梗死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2例,行高选择性颈部及颅内DSA,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DSA显示,脑梗死组患者有血管病变的47例(90.38%),前循环血管受累15例(31.91%),后循环血管受累8例(17.02%),前后循环同时受累24例(51.06%);单支血管受累11例(23.40%),多支血管受累36例(76.60%);TIA组患者有血管病变的18例(81.82%),前循环血管受累9例(50.00%),后循环血管受累3例(16.67%),前后循环同时受累6例(33.33%);单支血管受累8例(44.44%),多支血管受累10例(5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病变血管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主,后循环以椎动脉为主,多部位多支血管受累常见。结论DSA对脑缺血性事件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选定防治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梗塞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大鼠脑干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世民 张信 +1 位作者 王世忠 任怡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脑干缺血模型,探讨脑干缺血早期病理改变及其血流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手术暴露大鼠基底动脉,于上下两点凝闭基底动脉。应用亚甲蓝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盐(TTC)染色确定缺血范围和程度,并分别在基底动脉闭...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脑干缺血模型,探讨脑干缺血早期病理改变及其血流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手术暴露大鼠基底动脉,于上下两点凝闭基底动脉。应用亚甲蓝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盐(TTC)染色确定缺血范围和程度,并分别在基底动脉闭塞后2,6,12,24h处死动物,取脑干组织进行HE和髓鞘染色观察。并应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量基底动脉闭塞前后的血流值。结果:两点电凝基底动脉后亚甲蓝及TTC染色显示缺血区主要位于桥脑及延髓上部小部分区域,基底动脉闭塞后脑干局部血流较闭塞前显著降低。病理学观察可见各时间段脑干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损害,并有髓鞘脱失现象。结论:该模型基底动脉闭塞效果可靠,缺血部位恒定,可用来模拟某些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脑干 脑缺血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石晓花 冯雪玲 +1 位作者 沈琼霞 甘欢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对诊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可临床确诊为VBI的60例老年患者为病例组,在眩晕症状发作期进行BAEP测定。并选择60例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60例中有26例...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对诊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可临床确诊为VBI的60例老年患者为病例组,在眩晕症状发作期进行BAEP测定。并选择60例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60例中有26例(43.3%)BAEP测定异常,BAEP测定异常病例中内耳型异常有10例(38.5%),8例表现为波IPL延长,2例表现为波IPL的ILD〉0.4ms。脑干型异常16例(61.5%),10例表现为Ⅰ-ⅢIPL延长,2例为Ⅲ-Ⅴ的IPL延长和2例为Ⅰ-ⅤIPL的ILD〉0.4ms等。对照组BAEP检查无异常。结论BAEP检查为无创和客观测定,对老年人VBI的损伤部位(脑干或听神经通路)及损伤的程度都具有诊断意义,可作为老年人内耳型和脑干型病变定位的客观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异常病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沛霖 陈树波 +7 位作者 王文胜 李喜朋 周建峰 胡岩芳 HU Peilin CHEN Shubo,WANG Wensheng LI Xipeng,ZHOU Jian feng HU Yanfang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6期492-494,456,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 138例患者,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者8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49例,综合所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86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有12例患者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其余4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伴发眩晕的PCI患者的血管异常病因为: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后循环出现低灌注状态或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术 眩晕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 血管异常 病因
下载PDF
老年人脑干梗死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例回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锦群 王鲁宁 +3 位作者 王振福 孙鹏 高峰 张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干梗死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14例老年脑干梗死患者以及95例老年VB I患者的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影像学等临床资料。结果脑干梗死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以及颅...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干梗死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14例老年脑干梗死患者以及95例老年VB I患者的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影像学等临床资料。结果脑干梗死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以及颅神经体征、浅感觉障碍、下肢病理征、肌力减退和共济失调的发生率(71.4%、57.1%、50.0%、71.4%、92.9%、35.7%、100.0%、78.6%、42.9%)显著高于VB I组(19.0%、16.4%、3.2%、3.2%、18.9%、14.7%、36.8%、20.0%、15.8%)。脑干梗死组高血压的患病率(85.7%)显著高于VB I组(50.5%)。脑干梗死组入院后血糖均值(5.05±0.77)mmol/L低于VB I组(6.00±1.14)mmol/L。结论对于有后循环系统缺血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应更加重视症状、体征的特征性变化,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时血糖的水平有助于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鉴别 老年人
下载PDF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齐志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针灸疗法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穿支动脉梗死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献军 张春宁 +1 位作者 黄红莉 单树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单发小梗死(SSI)的分布模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急性SSI患者126例,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END组36例和非END组90例.以30 d后的改良Ranki...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单发小梗死(SSI)的分布模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急性SSI患者126例,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END组36例和非END组90例.以3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反映患者短期功能预后,去除5例失访患者,预后良好组102例(mRS 0~2分),预后不良组19例(mRS≥3分).结果 与非END组比较,END组糖尿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直径、动脉主干病变、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近端SSI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端SSI与END独立相关(OR=3.222,95%CI:1.170~8.874,P=0.024).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5.44±2.69)分vs (7.00±1.91)分]、近端SSI(51.0% vs 78.9%)、END(22.5% vs 52.6%)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ND与30 d的不良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4.126,95%CI:1.241~13.713,P=0.021).结论 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近端区域的SSI患者早期容易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书剑 黄月 +1 位作者 党雷 张杰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梗死占64%,脑桥占36%,丘脑占43%,枕叶占39%,小脑半球占68%。结论掌握老年TOBS患者临床及MRI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眩晕 眼球运动障碍 偏盲 早期诊断
下载PDF
ABR对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评估和动态监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欣 杨长东 付志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VBTIV患者36例,静脉应用金纳多治疗,分别于疗程第7、10、14、21天时,行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51次/s...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VBTIV患者36例,静脉应用金纳多治疗,分别于疗程第7、10、14、21天时,行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51次/s与11次/s的ABR测试结果,除波Ⅰ潜伏期两者无差异外,其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于治疗后较治疗前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发病的早期,ABR波Ⅴ潜伏期和Ⅰ~Ⅴ波间期延长更为明显。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作为VBTIV疗效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金纳多是治疗VBTIV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金纳多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献 汪文娟 康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和正常人分别进行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BI组TCD和BA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和正常人分别进行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BI组TCD和BA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检查异常率为75.6%,BAEP检查异常率67.4%,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TCD和BAEP检查有助于VBI的诊断,单独的TCD检查不足以作为VBI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颅多普勒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晓强 李壬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在基底动脉迂曲、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明显(P<0.05);阳性组椎-基底动脉异常发生率比阴性组高,P<0.05。结论脑干梗死患者大多伴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从而提高了脑微出血的发生率。此外,基底脑微出血与基底动脉延长、椎动脉发育不良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椎-基底动脉形态 脑干梗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接受椎动脉支架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元霄 林汉斌 +1 位作者 刘昌云 陈枝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与椎动脉支架内再发狭窄、复发性卒中和出血等预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型所致肝... 目的探讨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与椎动脉支架内再发狭窄、复发性卒中和出血等预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型所致肝脏对药物代谢情况,将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分为快、中、慢代谢3组,观察预后。结果3组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未达标(ADP%<50%)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规律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其常见副作用如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性脑梗死的获益明显优于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且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影响不明显。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为影响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多态现象 遗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血管疾病 支架 脑梗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检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宇 井晓容 雷革胜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89-90,103,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 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AEP异常率为 5 9% ,TCD异常率为 6 1% ,χ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 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AEP异常率为 5 9% ,TCD异常率为 6 1% ,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非VBI组BAEP异常率 8% ,TCD异常率为 47%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BAEP及TCD皆异常者为 6 4/116 ,皆正常者为 2 3/116 ,两者占 75 % ;非VBI皆异常者为 4/6 0 ,皆正常者为 32 /6 0 ,两者占 6 0 %。结论 :结合BAEP及TCD检查结果有助于VBI的诊断 ,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椎动脉不同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锐 黄冬 +3 位作者 赵凯涛 张晓梅 李阳 成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VA)不同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本院确诊为单侧VA的V1~V4段单纯的不同部位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50例,依据VA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分为V1段(84例)、V2段(9例)、V3~V4... 【目的】探讨椎动脉(VA)不同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本院确诊为单侧VA的V1~V4段单纯的不同部位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50例,依据VA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分为V1段(84例)、V2段(9例)、V3~V4段(57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记录VA各部位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1~V4段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V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价值,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PCI的相关性。【结果】V1段、V2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患侧收缩期峰值血流速(PSV)、舒张期末血流速(EDV)及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健侧显著降低,VA椎间段管径(VAD)较健侧细;V3~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患侧PSV、EDV均较健侧显著降低,VAD较健侧细(P<0.05);V3~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患侧及健侧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发现,V1、V2段的PSV、EDV、RI、VAD及V3~V4段的PSV、EDV、VAD水平可用于V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预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CI与V1段、V2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无明显相关性,V3~V4段PSV、EDV、VAD与PCI显著相关,是P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3~V4段RI与PC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CI与V3~V4段狭窄或闭塞有关,其中PSV、EDV越低和VAD越细均是可增加PC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