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羌活通络合剂联合悬灸治疗风邪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缪亚秀 戴其军 姜培培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羌活通络合剂联合悬灸治疗风邪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海安市中医院就诊的风邪上扰型PCIV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悬灸组与联合组,每组63例。悬灸组采用悬灸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羌活通络合剂联合悬灸治疗风邪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海安市中医院就诊的风邪上扰型PCIV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悬灸组与联合组,每组63例。悬灸组采用悬灸治疗,联合组采用复方羌活通络合剂联合悬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程度、血液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悬灸组(P<0.01);联合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悬灸组(P<0.01);联合组血浆D-2聚体、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悬灸组(P<0.01);联合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悬灸组(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悬灸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羌活通络合剂联合悬灸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羌活通络合剂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程度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加减结合针刺方案在痰饮中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明妍 李红艳 +1 位作者 李明 贾志强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结合针刺方案治疗痰饮中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痰饮中阻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目的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结合针刺方案治疗痰饮中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痰饮中阻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vs.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视物旋转感、头重胸闷、肢体沉重、舌淡、苔白腻、脉弦滑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00%vs.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结合针刺方案治疗痰饮中阻型BPPV效果更佳,可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针刺 痰饮中阻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源性眩晕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茜 陈志刚 +3 位作者 陈路 高芳 赵迪 任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欧洲眩晕量表、眩晕障碍量表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P<0.001),治疗组对中医主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欧洲眩晕量表及眩晕障碍量表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眩晕障碍量表中,身体评价及情感评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葛定眩方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可改善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天葛定眩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改善眩晕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葛定眩方 血管性眩晕 欧洲眩晕量表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凯 白洁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8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抑眩宁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AR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CD62p、CD6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DAR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抑眩宁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眩宁胶囊 天麻钩藤汤 老年 高血压 肝阳上亢 眩晕症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博华 杨晓伟 杨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 评价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5例选自2017年6月—2022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照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 目的 评价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5例选自2017年6月—2022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照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规治疗,给与参照组患者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将10 mg倍他司汀和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相融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结合吴茱萸汤治疗,随证加减,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虚肝寒性眩晕症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29/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63%(21/32),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可改善眩晕症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脑部血流,治疗疗效和生存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倍他司汀 眩晕 胃虚肝寒 眩晕障碍评估量表 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 研究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常密朵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期75-77,82,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眩晕采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方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9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2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08例)、试验组(n=108例),分别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中药汤... 目的 探讨分析眩晕采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方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9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2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08例)、试验组(n=108例),分别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中药汤剂治疗,获取两组疗效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8.15%大于对照组81.48%(P<0.05)。试验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5.56%vs.9.26%)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眩晕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眩晕症状,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硝苯地平缓释片 中药汤剂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慧心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脑供血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情感损害程度、功能损害程度、躯体损害程度等DHI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4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出院后6个月的复发率,效果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眩晕 痰湿中阻型 中医证候积分 不良反应 复发率
下载PDF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与原发性BPPV的疗效和转归比较
8
作者 赵颖 李伟 +1 位作者 王利军 孙怡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原发性BPPV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疗效和转归,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观察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74例,与同期就诊的原发性BPPV患者112例进行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原发性BPPV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疗效和转归,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观察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74例,与同期就诊的原发性BPPV患者112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突聋继发BPPV患者与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分型、疗效、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的差异。结果原发组中单管管石症80.4%(90/112),高于继发组33.8%(25/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3,P<0.01);原发组1次治愈率86.6%(97/112),高于继发组50.0%(37/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7,P<0.01);继发组1次治愈后眼震慢相速度CP值>20%为67.6%(25/37),高于原发组25.8%(25/9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2,P<0.01)。继发组治疗后DHI评分≤30分为31.1%(23/74),低于原发组73.2%(82/11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67,P<0.01);治疗前,继发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值与原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2,P<0.01)。结论继发组中单管管石症发生率较低、1次治愈率较低;治愈后遗留两侧前庭功能不对称占比较高;DHI评分较高;血Hcy数值较高。其原因考虑为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前庭、半规管的损伤范围更广、更严重、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原发性 继发性 突发性聋 CP值 眩晕障碍量表评分 血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月娇 刘翠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SCL-90评分为(193.49±32.7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129.96±38.76)分(P<0.05)。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评分现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用于预测眩晕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学艳 樊峰萍 +4 位作者 刘福兴 杜炜 王焱浩 张红霞 李丽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2065-2067,2076,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用于预测眩晕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收集70例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ABCD2评分、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最终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观察组)及非脑梗死组(对照组),比较2...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用于预测眩晕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收集70例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ABCD2评分、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最终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观察组)及非脑梗死组(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ABCD2评分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估ABCD2评分法及躯干共济失调评分的应用价值。结果 2组性别、年龄、伴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ABCD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CD2评分和躯干共济失调评分越高,眩晕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76,95.0%CI[0.716,0.698],P=0.000,Cutoff值=4.0分,诊断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1.00%。结论 ABCD2评分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发生脑梗死有一定预测价值,对脑卒中预防、预后改善均有重要意义,且该种评分特异度、灵敏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ABCD2评分 躯干共济失调 脑梗死
下载PDF
血清IL-6联合ABCD2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莉梅 蒋宾 廖远高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讨血清白介素-6(IL-6)联合ABCD2评分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收治的120例孤立性眩晕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脑梗死25例(梗死... 目的讨血清白介素-6(IL-6)联合ABCD2评分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收治的120例孤立性眩晕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脑梗死25例(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95例(对照组)。检测血清IL-6水平,采集临床资料进行ABCD2评分,分析血清IL-6水平、ABCD2评分与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关系以及IL-6、ABCD2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梗死组血清IL-6水平、ABCD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椎基底动脉狭窄/发育不良、高血清IL-6水平和ABCD2评分是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水平、ABCD2评分、联合IL-6和ABCD2评分预测孤立性眩晕并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95%CI:0.595~0.838)、0.710(95%CI:0.596~0.823)、0.936(95%CI:0.883~0.988),灵敏度分别为72.00%、64.00%、88.00%,特异度分别为72.63%、68.42%、93.68%,约登指数分别为0.45、0.32、0.82。结论血清IL-6水平、ABCD2评分升高与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IL-6和ABCD2评分可为孤立性眩晕并发脑梗死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ABCD2评分 孤立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脑梗死 诊断 血清学 危险评分
下载PDF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2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4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并口服尼...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4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并口服尼麦角林;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评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12%(16/17),高于对照组的76.47%(13/17)(χ2=8.44,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HI评分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躯体评分分别为(9.16±1.73)分、(10.44±0.87)分、(8.72±1.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65±1.47)分、(15.34±1.24)分、(14.11±1.26)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具有更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麦角林 手法复位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DHI评分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效果及对后循环血流速度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佳佳 韩慧儒 +1 位作者 王玉琳 刘晶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0期38-41,91,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效果及对后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PCIV 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2组。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效果及对后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PCIV 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2组。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眩晕相关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调查表(DHI)]和后循环血流速度(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ARS和DHI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血流速度2组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PCIV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眩晕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醒脑静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眩晕评分 血流速度 药物毒性
下载PDF
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联合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评分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红霞 樊峰萍 +5 位作者 张学艳 刘福兴 张丽 王焱浩 马艳 李丽杰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STANDING)联合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FSP)评分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86例孤立性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完成STANDING床旁检查和FSP评分,根据最... 目的探讨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STANDING)联合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FSP)评分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86例孤立性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完成STANDING床旁检查和FSP评分,根据最终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脑卒中组(20例)和非脑卒中组(66)例,评估STANDING检查法联合FSP评分预测脑卒中的价值。结果STANDING检查提示中枢性眩晕36例,非中枢性眩晕50例,其诊断中枢性眩晕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0.64%;脑卒中组FSP评分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FSP评分诊断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95%CI:0.702~0.891),临界值为17.35,灵敏度为79.80%,特异度为77.88%;通过FSP评分临界值预测脑卒中病人23例,非脑卒中病人63例。STANDING检查法联合FSP评分诊断脑卒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45%。结论STANDING检查法和FSP评分联合应用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发生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对临床预防、治疗及预后脑卒中病人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脑梗死 孤立性眩晕 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 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倍他司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雅明 周辉 吴云虹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6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眩晕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眩晕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简化量表、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烯醇化酶、脂肪酸结合蛋白、微管相关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33%比8.33%,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综合征 丁咯地尔 倍他司汀 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 眩晕症状评分
下载PDF
安脑片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17
作者 陈徐彬 毛平安 郭子进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3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安脑片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脑片口服。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 目的:观察安脑片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脑片口服。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及眩晕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BP、DB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EEV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EEV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脑片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眩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安脑片 眩晕程度 血压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眩晕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柯清月 林晓燕 余银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2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眩晕病患者应用小半夏联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6例2019年4月-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眩晕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对象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联合采用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 目的:分析眩晕病患者应用小半夏联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6例2019年4月-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眩晕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对象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联合采用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胸闷及头重等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试验组DH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方案应用于眩晕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促进病情缓解及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夏 茯苓汤 穴位贴敷 眩晕病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刚 傅艳倩 +1 位作者 胡洪平 龙翔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799-2802,2807,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健翔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次/周针灸、局部按摩治疗,...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健翔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次/周针灸、局部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1次/周的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均治疗3周。依照《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分变化、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眩晕症状缓解时间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眩晕有效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眩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的平均血流、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清中NO及EDHF水平明显上升,血管搏动指数显著下降(P<0.05);生命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能够通过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效治疗患者的颈源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寰枕筋膜 颈源性眩晕 松解术 有效率 眩晕评分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娜 尹丽鹤 赵钢 《陕西中医》 2020年第7期868-870,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中枢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比较...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中枢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E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眩晕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前列地尔 中枢性眩晕 血液流变学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