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功能训练操在眩晕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颜少观 王烨 陈瑞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8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前庭功能训练操在眩晕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伯格平衡量表评分(Burger balance scale,BB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0... 目的观察前庭功能训练操在眩晕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伯格平衡量表评分(Burger balance scale,BB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庭功能训练操,护理持续1个月。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SI、BBS、负性情绪(state anxiety scale,SAI)、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74,GQOL-74)、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SI评分为(18.17±5.20)分,低于对照组的(24.79±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为(48.18±5.12)分,高于对照组的(41.77±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I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应用前庭功能训练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前庭症状,调节其平衡能力,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训练操 眩晕 康复护理 前庭症状 平衡能力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因素对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昕阳 于书剑 +1 位作者 王倩 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85-1691,共7页
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 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仍有待探讨。目的分析继发性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BPPV的病因分类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及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门诊及耳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BPPV的患者共340例,患者均同意行手法复位治疗。按是否存在原发病将患者分为原发性BPPV(原发组)、继发性BPPV(继发组)。继发组再按病因的不同分为5个亚组,主要病因包括突发性聋(SSNHL)、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前庭神经炎(VN)、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比较原发组、继发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至首次复位后3个月,再按患者随访期内有无残余症状发生将患者分为出现残余症状组、未出现残余症状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不同时段(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分析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40例患者中,原发组184例(54.1%)、继发组156例(45.9%)。继发组较原发组患者发病年龄小,经2次以上复位治疗所占比例高,一次复位成功率低,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诊断时SAS评分、诊断时SDS评分高(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病因患者年龄小于SSNHL、VM、MD、VN患者(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性别、受累半规管、复位次数、一次复位成功率、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及各时段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位后3个月,出现残余症状组133例,未出现残余症状组207例。残余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59.40%,79/133)、不稳感(24.06%,32/133)及头颈部不适(9.77%,13/133),出现两种及以上症状者占6.77%(9/133)。出现残余症状组继发性病因所占比例、复位次数>2次所占比例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5);出现残余症状组伴随疾病复发所占比例少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SAS、SDS评分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SAS评分(OR=1.231,95%CI=1.117~1.357,P<0.001)、SDS评分(OR=1.209,95%CI=1.113~1.314,P<0.001)是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继发性BPPV具有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率较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残余症状 心理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与主诉症状关系分析
3
作者 张雪晴 邓巧媚 +4 位作者 刘瑶 温超 刘强 黄晓邦 陈太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30-1133,1138,共5页
目的分析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位置性眩晕主诉特征,以及主诉症状与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2-3月因位置性眩晕就诊于该院患者100例完成详细病史问卷调查,以视频眼震图位置试验进行BPPV客观定位诊... 目的分析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位置性眩晕主诉特征,以及主诉症状与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2-3月因位置性眩晕就诊于该院患者100例完成详细病史问卷调查,以视频眼震图位置试验进行BPPV客观定位诊断,分析确定诊断BPPV与病史主诉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以坐起-躺下、左右翻身为眩晕主要主诉者分别为39、56例,两者分辨不清5例;位置试验阳性75例,其中BPPV确定诊断63例,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12例。分析63例确定诊断BPPV患者的主诉症状,以坐起-躺下眩晕确诊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和94.4%、5.6%和29.3%,以左右翻身眩晕确诊水平、垂直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70.7%、29.3%和5.6%。进一步分析63例BPPV患者其位置性眩晕的首发体位,以坐起-躺下者确诊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6.9%和55.6%、44.4%和23.1%,左右翻身者确诊水平、垂直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55.6%和76.9%、23.1%和44.4%。对30例可明确表述眩晕诱发较重体位侧别的BPPV患者进行分析,右侧位为较重侧13例,左侧位为较重侧17例,余33例对诱发眩晕的左右侧分别描述不清。结论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主诉症状中,“坐起-躺下”和“左右翻身”性眩晕主诉分别对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符合Ewald′s定律;而首发体位及症状较重的体位侧别,对BPPV责任半规管侧别定位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位置性眩晕患者主诉症状对BPPV快速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确定定位诊断要依靠位置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主诉症状 位置试验 眩晕 耳石 关系分析
下载PDF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谷李欣 马孝宝 +4 位作者 金玉莲 陈向平 郑贵亮 杨军 陈建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程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机器和手法复位疗效对比
5
作者 郑海峰 周琴双 +2 位作者 金兰兰 汪静波 宋晓晓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300例...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300例,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170例(18~59岁)和老年组130例(≥60岁),每组再根据患者采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型号/规格:SRM-IV)进行机器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比较各组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持续时间等。结果青中年组中实验组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实验组的复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复位可明显提高老年BPPV患者的复位有效率,明显缩短青中年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年龄 手法复位 机器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急诊眩晕患者的症状缓解效果分析
6
作者 宋向成 田光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5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急诊眩晕患者的症状缓解效果。方法115例急诊眩晕患者,采取双盲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急诊眩晕患者的症状缓解效果。方法115例急诊眩晕患者,采取双盲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功能异常消失时间分别为(3.83±1.74)、(5.36±1.78)、(5.49±1.76)d,均短于对照组的(5.98±1.89)、(8.91±2.08)、(9.25±1.87)d(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4.26±0.89)mPa·s、红细胞压积(0.37±0.04)、红细胞聚集指数(3.76±0.32)均低于对照组的(5.17±0.82)mPa·s、(0.40±0.06)、(4.57±0.2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77.59±4.27)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7.53±1.3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34±3.95)、(6.14±1.46)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急诊治疗过程中采取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干预方案,能尽快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甲磺酸倍他司汀 急诊眩晕 症状缓解
下载PDF
三才调平灸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张颖 吴萌 +4 位作者 张敏 于钟响 何佳桐 时赟 董永书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三才调平灸对耳石症患者残余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耳石症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 目的:观察三才调平灸对耳石症患者残余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耳石症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三才调平灸治疗艾灸百会、神阙、涌泉,20 min/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情况、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2);治疗组复发率3.3%,低于对照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4)。结论:三才调平灸可有效增加耳石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复发,减轻复位后残余症状,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三才调平灸 复位后残余症状
下载PDF
中药联合针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影响
8
作者 苏冬梅 练梅香 骆明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针刺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龙岩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实行针刺进...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针刺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龙岩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实行针刺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负面情绪、眩晕感以及眩晕症状积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汉密斯顿焦虑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为(32.72±4.48)分,汉密斯顿焦虑自测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为(36.41±4.28)分,低于对照组的(36.41±4.28)分、(41.57±4.34)分(P<0.05)。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4.85±2.06)分、(7.12±2.07)分、(6.12±1.42)分,低于对照组的(7.69±1.29)分、(10.69±3.01)分、(9.86±2.08)分(P<0.05)。观察组眩晕症状积分为(9.56±0.51)分,低于对照组的(12.41±0.51)分(P<0.05)。结论对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针刺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条件,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中药方剂 针刺 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 复位后残余症状 效果
下载PDF
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在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中的应用
9
作者 魏容 彭颖 +3 位作者 袁菁 王琮 熊逢竹 李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在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Tr... 目的:探讨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在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1周。比较两组眩晕程度、心理状态、跌倒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HI,HAD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质量及安全、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环境设施、服务可及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可改善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减轻患者消极情绪,减少跌倒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从而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 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 眩晕程度 心理状态 跌倒 满意度
下载PDF
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王付玉 王亚茜 陈志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291-1292,共2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90例BPPV患者根据有无残余眩晕症状分为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90例BPPV患者根据有无残余眩晕症状分为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复位次数、发病季节为影响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可出现残余症状,病程、复位次数、发病季节等因素与残余症状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并给予科学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朱珊珊 李爱东 杨丽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RD)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收治的90例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 目的: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RD)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收治的90例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试验一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试验二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眼震电图检测异常率。结果: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三组患者扫视试验、跟踪试验、视动试验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温度试验检测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温度试验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王程琳 苏宁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230例BPP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Epley耳石复位...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230例BPP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眩晕评定量表(DARS)、前庭症状指数(VSI)]、生命质量[眩晕障碍量表(DH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8%(109/115),高于对照组的86.96%(10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患者效果确切,可加快眩晕、前庭症状缓解,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 倍他司汀 Epley耳石复位法 前庭症状
下载PDF
电项针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杰 许鹏 +3 位作者 胡方梅 王传尊 刘国华 崔友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91-69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西医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项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风...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西医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项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颈内动脉管腔内径、再次中风例数。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2)治疗后,两组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较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后28 d再次中风发病2例、6个月再次中风发病4例、12个月再次中风发病3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8 d再次中风发病3例、6个月再次中风发病6例、12个月再次中风发病5例数(P<0.05);4)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西医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疗效,改善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增加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范围,降低再次中风发病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中风先兆 电项针 临床疗效 眩晕
下载PDF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八段锦对颈性眩晕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芳 陈洁 +1 位作者 胡欢 倪丹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八段锦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加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八段锦锻炼),各47例。对比...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八段锦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加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八段锦锻炼),各47例。对比2组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中的眩晕、颈肩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工作与生活评分为(13.22±1.01)分、(3.15±0.24)分、(1.74±0.12)分、(3.59±0.18)分、(3.66±0.19)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3.14±6.09)分、(43.76±6.9)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评分为(84.10±5.44)分、(85.08±6.37)分、(83.13±6.05)分、(86.63±5.99)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八段锦干预能够减轻眩晕患者眩晕、头痛等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中医情志护理 八段锦 眩晕症状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气虚血瘀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符国庆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53-256,288,共5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BPPV复位成功后伴残余症状的气虚血瘀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BPPV复位成功后伴残余症状的气虚血瘀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补中益气汤,疗程2周;自治疗开始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13(9~23)d和17(10~29)d,观察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气虚血瘀型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气虚血瘀证 补中益气汤联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王琰 李佳树 +2 位作者 方瑞乐 刘改芬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伴发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人口... 目的探索性研究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伴发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卒中危险因素、发病前m R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卒中类型和部位。评估住院期间及卒中后6个月HAMA和HAMD评分。根据卒中后6个月HAMA和HAMD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同时随访m RS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30例,平均年龄(56.2±11.9)岁,全部患者发病6个月均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卒中后6个月时30例患者(13.0%)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OR 3.734,95%CI 1.659~8.400,P=0.001)是卒中后6个月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整体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住院期间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患者更易在卒中后6个月继发焦虑和(或)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症状 卒中 眩晕 头晕
下载PDF
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源性眩晕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茜 陈志刚 +3 位作者 陈路 高芳 赵迪 任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欧洲眩晕量表、眩晕障碍量表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P<0.001),治疗组对中医主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欧洲眩晕量表及眩晕障碍量表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眩晕障碍量表中,身体评价及情感评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葛定眩方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可改善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天葛定眩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改善眩晕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葛定眩方 血管性眩晕 欧洲眩晕量表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浮针联合常规针刺对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百韬 孙晓伟 +4 位作者 阮野 金弘 秦瑞琦 苗悦 孙艳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对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112例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治...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对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112例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浮针联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功能评分以及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21%(55/56),与对照组的76.79%(43/5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症状和功能评分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和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量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行浮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和功能,同时还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常规针刺 痰瘀阻络证 颈性眩晕 症状 血流速度
下载PDF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碧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应用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6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眩晕症状...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应用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6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眩晕症状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54±5.21)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30.65±4.73)分低于对照组的(45.25±4.19)、(35.70±5.21)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4.32±3.62)分高于对照组的(40.91±2.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采取前庭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可促进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恢复患者平衡能力,也能改善其不良情绪,具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眩晕 前庭康复训练 眩晕症状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恋秋 叶海敏 +2 位作者 陈壮志 石学慧 张鹏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完成后评估临床疗效;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DH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1个疗程后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BPPV患者复位后伴随残余症状者,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残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且“动静结合”针刺法为辅助治疗的方法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残余症状 动静结合针刺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