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emodelling and diabetes using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
1
作者 Yong-Qian Mo Hai-Yu Luo +5 位作者 Han-Wen Zhang Yu-Feng Liu Kan Deng Xiao-Lei Liu Biao Huang Fan Lin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BACKGROUND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a leading cause of stroke,involves arterial plaque formation.This study explores the link between plaque remodelling patterns and diabetes using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 BACKGROUND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a leading cause of stroke,involves arterial plaque formation.This study explores the link between plaque remodelling patterns and diabetes using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AIM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remodelling patter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remodelling and diabetes mellitus using HR-VWI.METHODS Ninety-fou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r basilar artery INTRODUCTION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ischaemic stroke in the world,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10%of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and 30%-50%of ischaemic strokes[1].It is the most common factor among Asian people[2].The adaptiv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s that can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called vascular remodelling,which is a common and important pathological mechanism in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and the remodelling mod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troke.Positive remodelling(PR)is an outwards compensatory remodelling where the arterial wall grows outwards in an attempt to maintain a constant lumen diameter.For a long time,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degree of stenosi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risk of ischaemic stroke[3-5].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lesions without significant luminal stenosis can also lead to acute events[6,7],as summarized in a recent meta-analysis study in which approximately 50%of acute/subacute ischaemic events were due to this type of lesion[6].Research[8,9]ha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 of plaques is more dangerous and more likely to cause acute ischaemic stroke.Previous studies[10-13]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vascular remodelling phenomena in the coronary and carotid arteries of diabetic patients.However,due to the deep location and small lumen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 and limitations of imaging techniqu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arterial remodelling and diabetes is still unclear.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high-resolution(HR)vascular wall imaging,a clear and multidimensional display of the intracranial vascular wall has been achieved.Therefore,in this study,HR wall imaging(HR-VWI)was used to display the remode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and basilar arteries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remodell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Vascular remodell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2
作者 张杨 赵启利 +2 位作者 张曦 许涛 张雅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 分析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HR-MR-VWI扫描检查;对观... 目的 分析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HR-MR-VWI扫描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记录其发生脑卒中事件的情况,并依照患者是否出现脑卒中分为脑卒中亚组和无症状亚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影响及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壁LARL、OWAMLN、WAM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MLN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明显(P<0.05);脑卒中组患者血管壁LARL、OWAMLN、WAMLN、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组,LAMLN水平明显低于无症状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ARL、OWAMLN、WAMLN、狭窄率、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AMLN与缺血脑卒中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LARL、低LAMLN、高OWAMLN、高WAMLN、高狭窄率、高斑块负荷及高重构指数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R-MR-VWI检测ICAS患者中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血管壁参数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VWI-MRI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方斯 杨景云 +1 位作者 刘吉刚 姚桂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I-MRI)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12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n=64)和不稳定组(n=56),均行VWI-MRI检查,比较2组及5年内不同生长、...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I-MRI)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12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n=64)和不稳定组(n=56),均行VWI-MRI检查,比较2组及5年内不同生长、破裂风险未破裂动脉瘤患者VWI-MRI参数,分析VWI-MRI参数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和5年内生长、破裂风险相关性。结果稳定组与不稳定组、5年内生长风险低高危和破裂风险低高危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是否为分叉动脉瘤、形态、强化形式、瘤壁强化分级和强化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和5年内生长、破裂风险与分叉动脉瘤、形态、强化形式、瘤壁强化分级和强化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VWI-MRI检查可用于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并为临床早期评估动脉瘤生长、破裂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 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稳定性 生长风险 破裂风险 相关性
下载PDF
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芳 刘四斌 谢中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 目的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卒中量表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斑块负荷水平[最小管腔面积(Min LA)、平均管壁面积(Mean WA)、最大管壁厚度(Max WT)、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PWV)、不同斑块成分[富脂质核(LRNC)、出血(IPH)、钙化(CA)、纤维帽(FCR)]及其大小差异。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有32例、37例和29例。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增高,Min LA水平不断降低,Max WT、PWV水平和NIHSS评分不断升高;CA、LRNC、IPH、FCR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 SS评分与Min LA呈负相关(r=-0.704),与Max WT、PWV呈正相关(r=0.719、0.565)。症状侧Min LA水平低于非症状侧,Mean WA水平、Max WT水平、PWV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P<0.05)。症状侧CA、FCR发生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侧LRNC、IPH、CA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VWI技术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评估动脉狭窄斑块患者斑块特征和血管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管壁成像 斑块易损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HR-VWI联合DWI-ASPECTS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市伟 赵霞 +1 位作者 朱继兰 顾华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联合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短期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联合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短期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394例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8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入院时HR-VWI参数[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重构指数]和DWI-ASPECTS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VWI联合DWI-ASPECTS对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入院时间(3.36±1.15)h短于预后不良组(5.21±2.03)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53±1.18)低于预后不良组(11.6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良好组LA(45.58±5.04)mm、DWI-ASPECTS(7.56±1.01)大于预后不良组(43.37±4.89、6.02±1.05),WA(27.05±2.83)mm、管腔狭窄程度(50.26±5.58)、斑块负荷(44.56±5.16)、斑块强化率(54.48±6.23)、重构指数(0.94±0.12)小于预后不良组(30.17±3.05、52.37±6.01、47.10±4.74、57.06±5.98、1.0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NIHSS评分、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重构指数、DWI-ASPECTS均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重构指数、DWI-ASPECTS预测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95%CI:0.653~0.831)、0.770(95%CI:0.683~0.856)、0.753(95%CI:0.667~0.839)、0.761(95%CI:0.673~0.849),联合检测的AUC为0.859(95%CI:0.795~0.924)。结论HR-VWI联合DWI-ASPECTS在AIS短期预后评估中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预测
下载PDF
HR-MR VW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管壁重构中评估作用及对脑梗死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瑶 康志雷 +3 位作者 耿姿慧 王心颖 管铁岗 刘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80-1086,1092,共8页
目的探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 VW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artery lengthening and dilation,VBD)管壁重构中评估作用及对脑梗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VB... 目的探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 VW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artery lengthening and dilation,VBD)管壁重构中评估作用及对脑梗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VBD患者200例,均行HR-MR VWI检查。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管壁重构情况、管壁特点、斑块特点,Pearson分析管壁重构指数与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关系,分析VBD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HR-MR VWI各参数预测VBD发生脑梗死的价值。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管壁重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最窄层面血管面积、管壁面积高于未发生组,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高于未发生组,不稳定斑块多于未发生组(P<0.05);管壁重构指数与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呈正相关(P<0.05);正性重构、最窄层面血管面积和管壁面积、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不稳定斑块、斑块负荷均与VBD患者发生脑梗死独立相关(P<0.05);正性重构、最窄层面血管面积和管壁面积、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不稳定斑块、斑块负荷联合预测脑梗死的AUC大于单一预测的AUC。结论HR-MR VWI检查对于VBD管壁重构、管壁特点及斑块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各指标联合检测可用于临床对并发脑梗死的预测中,为临床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管壁重构
下载PDF
基于HR-VWI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
7
作者 罗教千 李俊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14-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缺血性卒中(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弥散加权成像(DWI)确诊为颈内动脉供血区域发生IS且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颈动脉分叉处存在斑块的患者34例。行HR-VWI检...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缺血性卒中(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弥散加权成像(DWI)确诊为颈内动脉供血区域发生IS且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颈动脉分叉处存在斑块的患者34例。行HR-VWI检查,根据脑实质内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是否发生卒中,将双侧颈动脉分为缺血侧颈动脉与非缺血侧颈动脉,并将缺血侧颈动脉设为观察组,非缺血侧颈动脉设为对照组。比较组间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检出情况,并对比两组斑块的富脂坏死核心(LRNC)、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TRFC)、钙化(CA)及斑块增强(PC)各类特征的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斑块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RNC、IPH、TRFC及PC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A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损斑块的存在是卒中的重要风险因子,钙化成分为主的斑块稳定性相对较高;HR-VWI在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具有高度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易损斑块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7T超高场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强 许晓泉 吴飞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和更优图像质量,可发现脑血管早期、细微的病理变化,为深入了解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超高场强也存在B1场不均、扫描时间长等技术挑战。本文就7 T HR-VW-MRI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7 T HR-VW-MRI在提升临床诊断精确性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7 T 超高场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研究
9
作者 王丽 贺雪平 +1 位作者 邓炜 叶裕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 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 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 SPACE)的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MR-VWI)对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7例LEAD患者和26例无LEAD患者的病例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I设备上接受了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 echo, TSE)、T1w DANTE-SPACE、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 CE)T1w DANTE-SPACE和C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MR-VWI扫描。两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条件下分别测量了T1w DANTE-SPACE和T2w TSE序列图像相应位置的管腔面积(lumen area, LA)、管壁面积(vessel wall area,VWA)、平均管壁厚度(average vessel wall, AVW)和最大管壁厚度(maximum vessel wall, MVW)等形态学指标。每位医师在3周间隔后对相同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和Bland-Altman方法评估了两种扫描技术以及不同组别之间的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观察者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了准确性。结果T1wDANTE-SPACE与T2wTSE成像技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度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对形态学测量指标的ICC值在0.85~0.99之间。在不同组别中,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两次测量ICC值为0.90~0.99。Bland-Altman分析显示,观察者间和两次测量间的大部分形态学测量指标均在95%的一致性限度内。T1w DANTE-SPACE技术在LEAD组不同血管节段的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0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825~0.983]和0.905 (95%CI:0.835~0.976)。当腘小腿动脉段的血管壁厚度为1.00 mm,LA为10.88 mm时,LEAD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85.4%,特异度分别为96.2%和92.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和95.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和77.4%。结论 多序列MR-VWI在评估LEAD斑块形态学指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高准确性,支持其在LEAD的MRI检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诊断
下载PDF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10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扬 张曦 赵启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56例和有症状组54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 脑动脉硬化 斑块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雪莲 王飞 +4 位作者 刘心成 袁涛 高丽娟 檀国军 全冠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2,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等,对于缺血性卒中危险分层、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研究进展,特别是斑块特征的发病机制、治疗相关信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综述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3D重建用于5.0T MR加速全脑超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13
作者 贾森 冯飞 +8 位作者 戚玉龙 张辉 赵佳盈 程静 张磊 张娜 刘新 郑海荣 梁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堵塞血管形成血栓系主要病因[1-2]。相比血管造影,MR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检测颅内斑块、区分管壁病变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但颅内血管走行纡曲。
关键词 血管壁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压缩感知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卒中的斑块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陈禹 沈龙山 +1 位作者 陈刘成 王震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目的:使用全脑管壁成像联合全脑灌注探寻引起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高危斑块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 目的:使用全脑管壁成像联合全脑灌注探寻引起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高危斑块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联合CT灌注检查,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或临床出现与MCA供血区域相关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症状组(36例)和无症状组(24例),比较两组的斑块影像学特征、侧支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单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患者的斑块更长、重构指数更大、斑块强化程度更高、斑块位于上壁和(或)后侧的更多、偏心性斑块更多、侧支循环状态更差、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更大、相对达峰时间(rTTP)更大、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Tmax)更大。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低于4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0.911)。结论:HRMR-VWI联合CTP能够明确其在预测缺血性事件中的价值,优化基于MCA粥样硬化斑块、软脑膜侧支状态及脑灌注状态等风险因素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 血流动力学 大脑中动脉(MCA) 斑块 缺血性事件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价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的瘤壁特点
15
作者 朱先进 姜彬 +3 位作者 刘奇 艾泉山 陈瑞玲 张拥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直径<7 mm)的瘤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共25例患者共计33处小动脉瘤...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直径<7 mm)的瘤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共25例患者共计33处小动脉瘤纳入分析。评估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壁是否强化、瘤壁有无局部变薄,并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壁厚度等。并比较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和小动脉瘤组(直径3~7 mm)上述特点的差异。结果 25例33处小动脉瘤,动脉瘤大小平均(3.3±1.5) mm,其中直径<3 mm和直径3~7 mm组分别为17处和16处,最大动脉瘤壁厚度为(0.9±0.3) mm。19处(57.6%)动脉瘤壁可见强化,9处(27.3%)可见动脉瘤壁局部变薄。根据动脉瘤直径分为微小动脉瘤组(n=17)和小动脉瘤组(n=16)。两组的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占比、动脉瘤位置分布、瘤壁强化程度、最大瘤壁厚度、局部动脉瘤壁变薄占比、腔内血栓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动脉瘤的动脉瘤直径、瘤壁强化占比分别为(2.2±0.5) mm、35.3%,均低于小动脉瘤组[(4.4±1.4)mm、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VWI图像有助于全面评估颅内小动脉瘤壁及瘤腔的特点。超1/2的小动脉瘤可见瘤壁强化,且微小动脉瘤的瘤壁强化比例更低,超1/4小动脉瘤可见局部瘤壁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瘤壁
下载PDF
HR-MRI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缺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施笑蕊 张小玲 +3 位作者 汤敏 李玲 王倩倩 严雪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烟史98例,饮酒史55例;高血压153例,糖尿病67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6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重度升高3组。用HR-MRI评估颅内斑块易损特征。二元逻辑回归或多重线性回归用以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颅内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及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2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其中血浆Hcy正常95例,血浆Hcy轻度升高86例,血浆Hcy中重度升高35例。3组间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的患病率和狭窄程度呈增加趋势[斑块强强化:42.1%(40/95)vs 67.4%(58/86)vs 71.4%(25/35);斑块内出血:6.3%(6/95)vs 7.0%(6/86)vs 20.0%(7/35);管腔狭窄率:62.88%vs 68.05%vs 76.10%。P<0.05]。调整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与血浆Hcy正常组相比,血浆Hcy中重度升高是颅内斑块强强化[比值比(OR)=3.647,95%可信区间(CI)1.491~8.926,P=0.005]及斑块内出血(OR=4.298,95%CI 1.155~15.994,P=0.030)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Hcy轻度升高也与斑块强强化(OR=3.188,95%CI 1.676~6.066,P<0.001)独立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浆Hcy升高与管腔狭窄率(B=0.320,β=0.192,P=0.006)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cy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Hcy中重度升高可能导致斑块易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应在临床管理中更积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平扫及增强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17
作者 朱先进 姜彬 +3 位作者 刘奇 艾泉山 张拥波 刘尊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HRMR⁃VWI数据库里30例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1平扫及T... 目的使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HRMR⁃VWI数据库里30例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1平扫及T1增强HRMR⁃VWI图像。测量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A)、最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WT)及最小WT。计算血管病变的重构指数,并评估斑块的强化程度及斑块位置。对比症状性狭窄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最终2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症状性狭窄患者20例、无症状性狭窄患者7例。27例患者的重构指数为1.2±0.3,偏心指数为0.6±0.2,有17例患者可见斑块明显强化。症状性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相比,最窄层面VA、最窄层面的最大WT、参考层面最大WT、最窄层面的重构指数更大,正性重构的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最窄层面的最小WT、参考层面VA、偏心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斑块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图像显示,2组患者斑块明显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相比,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最窄层面VA、最窄层面的最大WT、参考层面最大WT、重构指数均更大,存在正性重构的比例更高。这些发现对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 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杨金波 张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6-1093,共8页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坏死或破裂纤维帽等)进行清晰的观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率。本文通过介绍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颅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特殊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阐述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防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缺血性卒中 病因
下载PDF
轻中度狭窄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李莹 师毅冰 +3 位作者 华荣 王颖 白胜杰 王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状患者(n=19),所有患者均行VW-HRMRI检查,共识别出68个斑块,将识别出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组(n=33)与非责任斑块组(n=3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联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表现出更高的重构指数(P=0.03)与强化等级(P=0.01)以及更大的斑块体积(P=0.003)与陡峭度(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性重构(OR=5.400;95%CI:1.334~21.857)、强化等级(OR=4.431,95%CI:1.750~11.219)、斑块体积(OR=1.09,95%CI:1.014~1.171)及陡峭度(OR=1.122,95%CI:1.038~1.214)均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4种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31、0.696、0.705、0693,而预测模型(4种危险因素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8与0.800。结论 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影像特征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测责任斑块的发生,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轻中度狭窄 缺血性卒中 责任斑块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王子涵 鲍海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0期152-158,共7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行性小血管疾病,影响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与缺血性卒中和痴呆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运动、步态和情绪障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行性小血管疾病,影响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与缺血性卒中和痴呆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运动、步态和情绪障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CSVD的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其典型表现为皮质下小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腔隙、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和脑萎缩。由于CSVD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管理血管危险因素,以延缓病程进展。随着先进MRI技术的应用,研究已从单纯的影像学特征深入到对CSVD病理学机制的探索。本文综述了多模态磁共振新技术在CSVD中的应用,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 血管壁成像(vw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