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locity Control of a Bounding Quadruped via Energy Control and Vestibular Reflexes 被引量:3
1
作者 Xin Wang Mantian Li +2 位作者 Wei Guo Pengfei Wang Lining Su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4年第4期556-571,共16页
In this paper a bio-inspired approach of velocity control for a quadruped robot running with a bounding gait on compliant legs is set up.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a sagittal plane model of the robot are investigated. ... In this paper a bio-inspired approach of velocity control for a quadruped robot running with a bounding gait on compliant legs is set up.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a sagittal plane model of the robot are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stable fixed points based on Poincare map, we find that the energy change of the system is the main source for forward velocity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model of the robot, a new simple linear running controller is proposed using the energy control idea, which requires minimal task level feedback and only controls both the leg torque and ending impact ang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nctions of mammalian vestibular reflexes are discussed, and a reflex map between forward velocity and the pitch movement is built through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a velocity controller based on energy control and vestibular reflexes is built, which has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mammalian nervous mechanism for body posture control. The new con- troller allows the robot to run autonomously without any other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exhibits good speed adjustment capa- bility. A series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set to show the good movement agility,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obo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ged robots biologically-inspired robots biomimetics energy control vestibular reflexes
原文传递
Slope Terrain Locomotion Control of a Quadruped Robot Based on Biological Reflex CPG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Zhuo Ge Qingsheng Luo +2 位作者 Baoling Han Qi Na Huashi Li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8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Inspired by the neuronal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tetrapod locomotion,this paper proposed a biomimetic vestibular reflex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model to improve motion performance and terrain adaptive abil... Inspired by the neuronal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tetrapod locomotion,this paper proposed a biomimetic vestibular reflex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model to improve motion performance and terrain adaptive ability of a quadruped robot in complex situations,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model constructed by modified Hopf oscillators. The presented reflex model was modified in the light of the particular joint configuration of the quadruped robot and the trot gait pattern. Focusing on slop locomotion of the quadruped robot with trot gaits,the cosimulations of the ADAMS virtual prototype,CP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with vestibular reflex and Simulink control model were conduc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ted CPG controller with vestibular reflex was more efficient and stable for the quadruped robot trotting on slopes,c 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t trotting contro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ed robot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 vestibular reflex slope locomotion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测试中扫视波参数的重要性分析
3
作者 杜一 刘兴健 +3 位作者 王郁 徐正燕 任丽丽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综述旨在全面讨论视频头脉冲中扫视波(catch-up saccades,CS)的参数、机制以及其与前庭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联系,从而验证CS在临床评估前庭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CS的参数特征、生理机制以及产生的条件,并深入分析... 本综述旨在全面讨论视频头脉冲中扫视波(catch-up saccades,CS)的参数、机制以及其与前庭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联系,从而验证CS在临床评估前庭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CS的参数特征、生理机制以及产生的条件,并深入分析其在前庭-眼反射以及颈眼反射的角色。借助头脉冲抑制模型中的CS,结合动态视敏度以及步态和平衡功能,进一步探讨CS与前庭功能的紧密联系。此外,本文还从不同年龄段、前庭功能损伤、梅尼埃病及前庭性偏头痛等角度,剖析了CS的表现及其在各种疾病背景下的重要性。总之,CS对于维持视觉的稳定性,评估前庭功能的损伤程度以及前庭康复阶段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视波 前庭眼反射 颈眼反射 梅尼埃病 前庭性偏头痛
下载PDF
针刺疗法辅助前庭康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羽沁 唐旭霞 何晓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并讨论针刺疗法在周围前庭功能下降患者前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确诊为部分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或慢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共计124例,随机分为针刺疗法组(PUN组)、针刺疗法+前庭-眼反射训练+前庭-脊反射训练... 目的研究并讨论针刺疗法在周围前庭功能下降患者前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确诊为部分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或慢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共计124例,随机分为针刺疗法组(PUN组)、针刺疗法+前庭-眼反射训练+前庭-脊反射训练组(PUN+VOR+VSR组)以及前庭-眼反射训练+前庭-脊反射训练组(VOR+VSR组),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的临床症状、眩晕障碍评分、VOR检查、平衡能力评价改变情况,分析总体疗效。结果训练2周后,与训练前相比较,PUN组头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项评分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PUN+VOR+VSR组躯体性评分(DHI-P)和总分有显著的下降(P<0.01),情绪性评分(DHI-E)和功能性评分(DHI-F)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VOR+VSR组DHI总分有显著下降(P<0.01),躯体性、情绪性、功能性评分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治疗4周后,PUN+VOR+VSR组与VOR+VSR组DHI总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DHI各项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训练2周后,PUN组有效率为7.89%,PUN+VOR+VSR组有效率为15.00%,VOR+VSR组有效率为4.35%,三组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3.068,P=0.220);训练4周后,PUN组有效率为68.42%,PUN+VOR+VSR组有效率为75.00%,VOR+VSR组有效率为43.48%,三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135,P=0.006)。经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发现训练4周后,PUN组与VOR+VSR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26,P=0.022);PUN+VOR+VSR组与VOR+VSR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735,P=0.003)。结论对于周围前庭功能下降的患者,PUN+VOR+VSR训练在前庭康复方案中疗效较单纯PUN治疗、传统VOR+VSR训练方案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且疗程不应小于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眩晕 反射 前庭眼 针刺疗法 慢性周围性前庭功能减退 前庭康复 前庭-脊髓反射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前庭平衡投射点结合强化前庭感觉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陶烈君 许红霞 +1 位作者 龙耀翔 龙耀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5期68-70,78,共4页
目的探讨TMS前庭平衡投射点结合强化前庭感觉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TMS前庭平衡投射点结合强化前庭感觉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强化前庭感觉整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MS前庭反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腿部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肌张力Ashworth评估量表评分为(1.54±0.30)分,低于对照组,巴氏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86.39±6.43)分、(45.57±5.62)分、(52.51±4.24)分、(27.29±2.79)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前庭平衡投射点结合强化前庭感觉整合训练干预护理脑卒中偏瘫平衡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异常的肌张力,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平衡及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经颅刺激前庭反射 强化前庭感觉整合训练
下载PDF
正常人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成颖 陈耔辰 +5 位作者 李桔林 陈彦飞 牛晓蓉 张青 许珉 杨慧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分析对正常人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建立本研究中心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51例正常受检者(年龄31.24±9.96岁)佩戴装有高频摄像镜头的眼镜分别记录正坐位、向右转40°~45°、向左转40°~45°三个位置上甩头时眼... 目的分析对正常人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建立本研究中心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51例正常受检者(年龄31.24±9.96岁)佩戴装有高频摄像镜头的眼镜分别记录正坐位、向右转40°~45°、向左转40°~45°三个位置上甩头时眼球及头部的运动,测试各个半规管的前庭眼动反射增益值及补偿性扫视个数,评估三个共轭平面上的六个半规管的功能。结果左侧水平半规管、右侧水平半规管的前庭眼动反射速度增益值分别为0.80±0.26、0.98±0.30;左上半规管、右后半规管、左后半规管、右上半规管四个垂直半规管的平均增益分别为0.80±0.19、0.73±0.18、0.93±0.20、0.73±0.22;所有半规管出现补偿性扫视的个数范围为0~4个。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各个半规管前庭眼动反射速度增益值及补偿性扫视个数正常值范围,对于前庭功能异常者检查结果的判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头脉冲试验 前庭眼动反射 增益 补偿性扫视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试验在眩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亚莉 宋翊飒 +5 位作者 陈秀兰 蔡晓 王绍忠 蒙艳文 杨娜 甘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57例前庭性神经炎(VN)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vHIT...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57例前庭性神经炎(VN)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vHIT定量测定一对水平半规管平面、两对垂直半规管平面的VOR增益值及相应3个VOR增益不对称值,记录眼球追赶扫视信息,计算vHIT异常比率、增益值不对称比阳性率及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HIT诊断V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BPPV组比较,VN组患侧VOR增益值均减小,相应不对称值均增大。BPPV组与对照组增益值及增益不对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组vHIT异常比率、增益值不对称比阳性率及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均高于BPPV组;vHIT诊断VN的敏感度为85.96%,特异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6.08%,阴性预测值为77.78%。结论vHIT可通过VOR增益值、增益不对称值、vHIT异常比率、增益值不对称比阳性率及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评估,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视频头脉冲实验 半规管 前庭反射 高原
下载PDF
军事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临床正常值的建立 被引量:11
8
作者 金占国 徐先荣 +5 位作者 翟丽红 罗金叶 涂燕 郑军 崔丽 王建昌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89-291,29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军事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的各种参数,建立军事飞行员vHI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40名健康的改装体检飞行员作为受试者进行vHIT试验,分析前庭-眼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 lex,VOR)... 目的通过分析军事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的各种参数,建立军事飞行员vHI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40名健康的改装体检飞行员作为受试者进行vHIT试验,分析前庭-眼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 lex,VOR)平均增益值及各半规管的不对称比,即vHIT的增益值(vHIT-G)的正常值范围及双侧各半规管功能对比情况。结果 40名健康飞行员右侧水平半管、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平均vHIT-G分别为1.02±0.04、0.84±0.09、0.87±0.12,左侧水平半管、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平均vHIT-G分别为0.97±0.10、0.88±0.10、0.88±0.08,40名健康飞行人员均未见代偿性扫视,6个半规管vHIT-G均符合正态分布,双侧水平之间及前、后半规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水平半规管和左前右后及左后右前共轭半规管的vHIT-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水平、前、后半规管vHIT试验不对称比分别为6.00±4.33、9.24±5.85、10.24±5.32,对应半规管的不对称比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水平半规管的不对称比与前、后半规管的不对称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军事飞行员vHIT参数标准的常模,为飞行学员选拔、飞行员体检的航空医学鉴定及前庭功能障碍飞行员的前庭康复训练及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视频头脉冲试验 半规管 前庭眼反射
下载PDF
歼击机飞行员动态视力的检测与评定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蓉 田大为 +1 位作者 刘兵 于立身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观察歼击机飞行员和地面人员动态视力情况,为制定飞行员相关体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system2000前庭功能检查系统对26名歼击机飞行员和15名地面人员进行检测。首先检测静态视力,然后让受试者水平左右摆头,头动速度达100°·... 目的观察歼击机飞行员和地面人员动态视力情况,为制定飞行员相关体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system2000前庭功能检查系统对26名歼击机飞行员和15名地面人员进行检测。首先检测静态视力,然后让受试者水平左右摆头,头动速度达100°·s-1时测动态视力。结果当水平摆头头动速度达100°·s-1时,飞行员动态视力(双眼向右运动-0.19±0.09,向左运动-0.20±0.09)与静态视力(-0.22±0.0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地面人员动态视力(双眼向右运动-0.10±0.07,向左运动-0.07±0.06),明显小于静态视力(-0.15±0.06,P<0.05)。结论歼击机飞行员受前庭刺激后,其动态视力明显好于地面人员,飞行训练对动态视力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视力 前庭眼动反射 飞行员 体格检查
下载PDF
双温试验中不同刺激顺序下眼震强度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鑫 余力生 李蔷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双温试验中不同的冷、热刺激顺序下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的不同。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者和自2004~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229例有眩晕主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冷后热刺激组包括20例正常对照者和101例患者,刺激顺序是①右冷... 目的比较双温试验中不同的冷、热刺激顺序下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的不同。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者和自2004~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229例有眩晕主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冷后热刺激组包括20例正常对照者和101例患者,刺激顺序是①右冷,②左冷,③右热,④左热。先热后冷刺激组包括20例正常对照者和128例患者,刺激顺序是①右热,②左热,③右冷,④左冷。取眼震最强的10秒钟计算眼震最大慢相速度;眩晕患者按照半规管轻瘫指数(canal paresis,CP)≥20%为标准,分为半规管功能正常组和半规管轻瘫组,比较各组不同刺激顺序下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结果正常对照者先热后冷刺激组,右耳的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无差异,其余各组比较耳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优先刺激者眼震强。对第1次刺激耳的眼震强度进行比较,正常对照者和半规管轻瘫的眩晕患者眼震强度无差异,而半规管功能正常的眩晕患者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结论双温试验中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相似;不同的刺激顺序对于冷、热气刺激引起的强度有影响,优先刺激者引起的眼震强;正常人中,冷气优先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明显强,前庭适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试验 反射 前庭眼 冷热试验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试验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管琼峰 张力三 +4 位作者 洪文轲 杨怡 陈昭英 张丹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前庭神经炎(VN)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15日至9月1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诊断的33例VN患者和43例BPPV患...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前庭神经炎(VN)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15日至9月1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诊断的33例VN患者和43例BPPV患者。另选同时段两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者亲属以及社会志愿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vHIT定量测定一对水平半规管平面、两对垂直半规管平面的VOR增益值及相应三个VOR增益不对称值并分析结果和差异,同时记录眼球追赶扫视信息。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BPPV组比较,VN组患侧水平及垂直VOR增益值减小,相应不对称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PV组每个VOR增益值及水平不对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垂直VOR增益不对称值增大(均P<0.05)。与BPPV组比较,VN组患侧VOR增益值减小,相应三个不对称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HIT早期诊断VN的敏感度为87.9%。33例VN患者中,除一例无法区分外,前庭上神经功能损害22例,前庭下神经功能损害7例,前庭上、下神经功能均损害3例。结论:vHIT通过评估VN患者前庭功能可帮助临床早期诊断VN,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诊断 半规管 眩晕/诊断 眩晕/病因学 体位 反射 前庭眼 眼球运动 前庭功能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单侧前庭功能丧失患者前庭眼反射和视动反射眼震电图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勇新 纪维纲 +1 位作者 李虹 雷广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5例单侧前庭功能丧失患者进行自发性眼震、前庭眼反射及视动反射眼震电图检查,并行定量分析。结果①21例患者出现自发性眼震,其病程为3天~6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为7.1... 目的观察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5例单侧前庭功能丧失患者进行自发性眼震、前庭眼反射及视动反射眼震电图检查,并行定量分析。结果①21例患者出现自发性眼震,其病程为3天~6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为7.12~12.70°/s;②患者组健侧耳冷热水灌注前庭眼反射眼震强度均低于健康人;③0.167Hz正弦摆动、幅度90°试验患者组双向眼震强度低于健康人,病程≤5年的患者眼震优势偏向向健侧,病程>5年的患者无眼震优势偏向;④非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及直径<2.5cm的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患者,视动性眼震强度与健康人差异无显著性,直径≥2.5cm的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患者,视动性眼震强度低于健康人,眼震优势偏向向健侧。结论在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功能处于抑制状态,通过抑制达到前庭系统的重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前庭眼反射 眼震电图 视动眼震
下载PDF
人工前庭植入研究概况及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伊海金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人工前庭植入装置作为一种前庭神经刺激器,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植入侧前庭功能,为部分难治性前庭疾病尤其是双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关于人工前庭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人工前庭植入概况及目前最新进... 人工前庭植入装置作为一种前庭神经刺激器,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植入侧前庭功能,为部分难治性前庭疾病尤其是双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关于人工前庭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人工前庭植入概况及目前最新进展做一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植入假体 双侧前庭功能障碍 电刺激前庭眼反射
下载PDF
庆大霉素损伤小鼠前庭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栗志远 黄矛 +2 位作者 张晓冬 佘佳红 陆国才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前庭损伤小鼠模型。材料和方法小鼠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庆大霉素400mg/(kg·d)连续15d,每天两次。停药后12h以接触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头偏和游泳行为对小鼠前庭功能作评估并处死取前庭... 背景与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前庭损伤小鼠模型。材料和方法小鼠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庆大霉素400mg/(kg·d)连续15d,每天两次。停药后12h以接触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头偏和游泳行为对小鼠前庭功能作评估并处死取前庭终器作病理学组织观察。结果庆大霉素400mg/(kg·d)组小鼠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2h,接触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头偏明显且游泳能力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前庭器的位觉斑和壶腹嵴出现明显损伤。结论该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前庭损伤小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损伤 庆大霉素 小鼠 模型 接触翻正反射 头偏
下载PDF
正弦偏心旋转诱发的豚鼠前庭眼动反射特点
15
作者 贾宏博 毕红哲 +4 位作者 刘广莉 谢溯江 王锦铃 田大卫 王善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豚鼠于不同频率和偏心半径正弦旋转时相对于轴心旋转的前庭眼动反射变化特点,以提取反映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指标,为建立其功能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频率0.1,0.2,0.3,0.4,0.5,0.6Hz,峰速60°/s的正弦旋转刺激,分别将... 目的:观察豚鼠于不同频率和偏心半径正弦旋转时相对于轴心旋转的前庭眼动反射变化特点,以提取反映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指标,为建立其功能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频率0.1,0.2,0.3,0.4,0.5,0.6Hz,峰速60°/s的正弦旋转刺激,分别将豚鼠置于轴心,头向外偏心半径330mm,660mm,990mm处诱发其眼震,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眼震增益变化规律。结果:频率和偏心半径都对眼震的增益有显著影响:同一偏心半径条件下,眼震增益随频率增加而增大;同一频率条件下,眼震增益随偏心半径增加而增大,以在0.3Hz,0.4Hz最为明显,超过此频率范围后增益随半径变化不明显。结论:提取眼震增益的增强率(enhancementratio,ER)可以表达眼震增益随偏心半径增加而增大的增强效应,并作为反映豚鼠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指标,以0.4Hz,半径990mm的正弦旋转模式作为耳石器功能评价的刺激模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旋转 耳石器 前庭眼动反射
下载PDF
水平旋转刺激对机体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苏全生 周薇 刘晓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0-93,共4页
本文通过超声多普勒仪、视深度测定仪、闪光融合阈值测定仪、神经过程测定仪以及遥测心率计,测试了48名18—20岁男性受试者在安静时相、接受水平旋转刺激时相、旋转后的恢复时相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视功能指标和神经肌肉系统机能指标。... 本文通过超声多普勒仪、视深度测定仪、闪光融合阈值测定仪、神经过程测定仪以及遥测心率计,测试了48名18—20岁男性受试者在安静时相、接受水平旋转刺激时相、旋转后的恢复时相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视功能指标和神经肌肉系统机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体育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反应速度和肌肉运动速度。受试者接受水平旋转刺激后其反射时和运动时都明显延长。此外,水平旋转刺激对心功能具有正变时效应和正变力效应影响,使其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升主动脉血流加速度峰值显著提高。旋转刺激后受试者视功能指标有轻微的变化。实验未发现球类、散打、径赛等项目对前庭功能稳定性有良性促进作用。实验表明,旋转刺激对机体神经过程和植物性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提示与之有关的运动项目应对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心功能 视动反射
下载PDF
肌电图检测评估在前庭代偿过程中的作用
17
作者 迟放鲁 王正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7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肌电图评价前庭功能的意义。方法应用肌电图技术记录大鼠项部头夹肌的静息状态的肌电活动。结果正常大鼠头夹肌肌电振幅二侧相等,为15μV;单侧前庭急性损伤期同侧头夹肌肌电振幅仅2~3μV,对侧增加到25~35μV;5个月后,前庭功... 目的研究肌电图评价前庭功能的意义。方法应用肌电图技术记录大鼠项部头夹肌的静息状态的肌电活动。结果正常大鼠头夹肌肌电振幅二侧相等,为15μV;单侧前庭急性损伤期同侧头夹肌肌电振幅仅2~3μV,对侧增加到25~35μV;5个月后,前庭功能完全代偿,二侧肌电振幅恢复相等。结论肌电图可作为姿势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的可靠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肌电图 姿势反射 前庭脊髓反射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前庭肌诱发电位反应对眩晕诊断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洁 马秀丽 +2 位作者 邢岩 李伟敏 邱志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联合前庭肌诱发反应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后循环缺血(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例)、梅尼埃病(15例)的共67例眩晕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组合(BR)、前庭肌诱...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联合前庭肌诱发反应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后循环缺血(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例)、梅尼埃病(15例)的共67例眩晕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组合(BR)、前庭肌诱发反应(VEMP),结果分析各种电生理检查在后循环缺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三类疾病中的阳性率、敏感性。结果后循环缺血组BAEP阳性率62.5%,BR阳性率68.8%,VEMP阳性率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BAEP及BR阳性率0%,VEMP阳性率50%。梅尼埃病BAEP及VEMP阳性率均为60%,BR阳性率0%。对于BAEP检查,PCI组及MD组阳性检出率均与BPPV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PCI组与M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BR检查,PCI组与BPPV组、MD组阳性检查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BPPV组与M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VEMP检查,BPPV组、MD组与PCI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BPPV组与M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EP有助于将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鉴别开来。BR对前庭中枢性眩晕有较高的阳性率,是BAEP的很好的补充。VEMP对发现前庭周围性眩晕有帮助。三种电生理技术互相补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瞬目反射 前庭肌诱发反应 眩晕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端超 章碧云 钟时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0-406,共7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通过刺激微纹区的Ⅰ型毛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肌源性反应,主要反映球囊、椭圆囊的功能及前庭颈、前庭眼反射通路的完整性。VEMPs目前主要应用于前庭、中枢相关疾病的诊...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通过刺激微纹区的Ⅰ型毛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肌源性反应,主要反映球囊、椭圆囊的功能及前庭颈、前庭眼反射通路的完整性。VEMPs目前主要应用于前庭、中枢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将就其信号产生、参数正常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前庭颈反射 前庭眼反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CPG步态规划与坡面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志华 周枫林 +2 位作者 聂宇峰 扬帆 王瑾元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2年第9期65-71,75,共8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进行坡面运动时,机体重心不稳定、足端易打滑等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肘式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的前庭反射数学模型。首先,在Simulink中以Hopf振荡器搭建了中枢模式发生器(CPG)控制网络,并将四足机器人模型... 针对四足机器人进行坡面运动时,机体重心不稳定、足端易打滑等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肘式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的前庭反射数学模型。首先,在Simulink中以Hopf振荡器搭建了中枢模式发生器(CPG)控制网络,并将四足机器人模型导入Simulink中,通过调整CPG网络相位关系生成了trot步态,并以该步态进行上坡仿真实验。为实现坡面运动自适应性、稳定性,将前庭生物反射数学模型引入控制网络,使机器人在坡面运动时,根据坡度信息,能够调整机体姿态,使重心保持稳定。仿真结果显示,坡面运动时前庭反射有效地减少了机器人躯体的震动与打滑程度,最终证明了将前庭生物反射数学模型与CPG进行有机融合能有效地提高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前庭反射 中枢模式发生器 坡面运动 步态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