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al article: Removal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 and facial nerve preservation using small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craniotomy 被引量:10
1
作者 CHEN Ling CHEN Li-hua +3 位作者 LING Feng LIU Yun-sheng Madjid Samii Amir Sami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4-280,共7页
Background Vestibular schwannoma, the commonest form of intracranial schwannoma, arises from the Schwann cells investing the vestibular nerve. At present, the surgery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 Background Vestibular schwannoma, the commonest form of intracranial schwannoma, arises from the Schwann cells investing the vestibular nerve. At present, the surgery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operations demanding for surgical skills in neurosurgery. And the trend of minimal invasion should also be the major influ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schwannomas. We summarized the microsurgical removal experience in a recent series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s and presented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cranial nerve preserv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s of total tumor removal and facial nerve preserv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145 patients over a 7-year period who suffered from vestibular schwannomas that had been microsurgically removed by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transmeatus approach with small craniotomy. CT thinner scans revealed the tumor size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to the bone labyrinths preoperatively. Brain stem evoked potential was monitored intraoperatively.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was designedly drilled off. Patient records and operative reports, including data from the^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follow-up audiometric examinations, and neuroradiological finding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otal tumor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140 cases (96.6%) 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 5 cases. The anatomical integrity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preserved in 91.0% (132/145) of the cases. Intracranial end-to-end anastomosis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performed in 7 cases.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achieved in 115 patients (Grade ! and Grade ]I, 79.3%). No patient died in this series. Preservation of nerves and vessels were as important as tumor removal during the operation. CT thinner scan could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and bone labyrinths, that is helpful for a safe drilling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Conclusions The goal of every surgery should be the preservation of function of all cranial nerves. Using the retrosigmoid approach with small craniotomy is possible even for large schwannomas. Knowing the microanatomy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and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intraoperating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of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 and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of the surgeons a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for improving total tumor removal and preserving facial nerv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tibular schwannoma internal auditory meatus retrosigmoid transmeatal approach facial nerve MONITORING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切除前庭神经鞘瘤(附85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陆天宇 虞晨 +3 位作者 俞天赋 章浩 陈维涛 倪红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锁孔手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策略,评价其在前庭神经鞘瘤术中的操作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经手术治疗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锁孔手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策略,评价其在前庭神经鞘瘤术中的操作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经手术治疗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检查,术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肿瘤。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结合神经内镜的观察辅助下磨除内听道并切除内听道内肿瘤,对照组运用单纯显微镜切除肿瘤。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面神经保留率、面瘫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除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提示观察组内听道内肿瘤全切率(91.1%)高于对照组(60.0%)(P<0.05);术后随访示观察组肿瘤残留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15.0%)(P<0.05);面神经功能及面神经保留率两组并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并发症如脑脊液漏、小脑挫伤等两组无明显差别。本组无死亡、致残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利于面神经判断及保留,尤其在内听道内肿瘤全切率上相对全程显微镜下切除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神经电生理 面神经保留
下载PDF
3D Slicer多模态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的应用探索
3
作者 张青青 曾冉 +3 位作者 浦奔放 张学军 宋冬雷 吴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的 探索3D Slicer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纳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29例进行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听神经良性肿瘤患者,采用3D Slicer软件处理原始数据,重建颅骨、脑干、肿瘤、肿瘤周... 目的 探索3D Slicer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纳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29例进行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听神经良性肿瘤患者,采用3D Slicer软件处理原始数据,重建颅骨、脑干、肿瘤、肿瘤周围血管和神经,结合术中实际肿瘤位置和邻近解剖结构,来验证术前重建效果,同时与既往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患者(对照组)比较面听神经损伤率、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患者家属的理解程度、年轻医生的认知程度。结果 实验组29例患者中,有23例全切肿瘤,平均手术时间(2.89±0.18)h,无肢体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对照组27例患者中,有20例全切,平均手术时间(3.60±0.19)h,无肢体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 3D Slicer多模态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直观、多维度、立体动态地展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与脑干及颅神经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主刀医生手术效率,提高年轻医生对前庭神经鞘瘤相关解剖结构的认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面听神经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多模态融合 三维重建 前庭神经鞘瘤 面听神经损伤
下载PDF
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琦 范宇琴 +3 位作者 吴皓 汪照炎 杨军 张治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4.0cm的40例中(29.20%),39例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例耳囊径路切除;肿瘤直径2.6~4.0c...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4.0cm的40例中(29.20%),39例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例耳囊径路切除;肿瘤直径2.6~4.0cm的64例(46.72%)中,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57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7例;肿瘤直径1~2.5cm的30例中(21.90%),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9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11例,肿瘤直径<1cm的3例(2.19%)均经颅中窝径路切除肿瘤。术中均采用面神经监测。结果听神经瘤全切除135例(98.54%),近全切除2例(1.46%);面神经解剖保留110例(80.3%),断离27例,全部为桥小脑角段,其中15例采取面-舌下神经吻合,6例腓肠神经移植面神经桥接吻合,6例因缺损长、术中兼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而未能修复。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达到H-B分级Ⅰ-Ⅱ级84例(61.3%,84/137),Ⅲ-Ⅳ级38例(27.7%,38/137),Ⅴ-Ⅵ级15例(10.95%,15/137)。术后6~12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84例(61.3%,84/137),其中肿瘤≥4.0cm(5/40),肿瘤2.6~4.0cm者46例(71.86%,46/64);肿瘤1~2.5cm者30例(100%,30/30);肿瘤<1cm者3例(100%,3/3);Ⅲ-Ⅳ级者47例(34.31%,47/137),其中,肿瘤≥4.0cm29例,肿瘤2.6~4.0cm18例;Ⅴ-Ⅵ级者6例(4.35%,6/137):肿瘤均≥4.0cm。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与肿瘤的大小、面神经的走行、术前放疗、手术径路及术者的操作技巧等相关,术中采用持续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继而提高面神经功能保存率。面神经的修复应视面神经断离的部位、距离及后组颅神经的损伤情况来选择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磊 胡国汉 +4 位作者 卢亦成 陈菊祥 骆纯 丁学华 吴小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电生理监测组132例,对照组112例未行术中监测。对比分析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术后2 ...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电生理监测组132例,对照组112例未行术中监测。对比分析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术后2 w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结果电生理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0.9%,Ⅲ级及以下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4.8%;对照组解剖保留率为81.3%,Ⅲ级及以下功能保留率为65.2%,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 肌电图
下载PDF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 被引量:14
6
作者 成宜军 张玉海 +6 位作者 邹元杰 张锐 章文斌 肖朝勇 刘文 刘翔 刘宏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0-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临床资料,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面神经自发肌电图在面神经受...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临床资料,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面神经自发肌电图在面神经受牵拉、挤压、生理盐水冲洗等操作过程中产生显著放电,刺激肌电图对寻找和辨认面神经具有重要作用。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下方7例,腹上方2例,腹侧中部13例。所有病例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随访6~42个月,面神经功能( House-Brackmann分级),H-B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对术中解剖与功能保留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192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被引量:8
7
作者 雷厉 袁贤瑞 +4 位作者 刘尚明 李学军 刘庆 袁盾 Samir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方法 192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全切1 8 3例...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方法 192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全切1 8 3例(95.3%),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185例(96.4%)。长期随访病例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3.0%,术中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优良率,术中F波监测不仅可实时反馈面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肌电图 面神经 F波
下载PDF
弥散张量面神经成像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定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宏毅 张玉海 +7 位作者 邹元杰 刘翔 章文斌 张锐 陈永严 黄庆玖 肖朝勇 刘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索术前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相对位置的可行性,为术中保护和术后改善面神经功能提供帮助。方法对23例直径≥3.0 cm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术前采用DTI显示肿瘤侧面神经并定位面神经与肿瘤的相对位置... 目的探索术前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相对位置的可行性,为术中保护和术后改善面神经功能提供帮助。方法对23例直径≥3.0 cm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术前采用DTI显示肿瘤侧面神经并定位面神经与肿瘤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术中通过观察和电生理监测,验证术前面神经影像定位的准确性,并采取措施保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直径3.0-6.0 cm,平均(3.8±0.8)cm;18例(78.3%)面神经可通过DTI显示,其中8例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侧中部,6例位于肿瘤腹侧下方,2例位于肿瘤腹侧上方,1例位于肿瘤上极,1例位于肿瘤下极。术前DTI定位与术中定位吻合率为100%。1例直径5.0 cm听神经瘤的面神经仅部分显示,3例术前面瘫者和1例囊性听神经瘤的面神经未显示。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随访4-28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Ⅰ级10例,HBⅡ级13例。结论 DTI面神经成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中的面神经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是降低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弥散张量成像 电生理监测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申起 彭彬 +5 位作者 陈治标 田道锋 王军民 刘宝辉 杨吉安 陈谦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5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取直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 目的探讨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5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取直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6例(89.4%),次全切除9例(10.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4.1%)。术后即刻、7 d、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分级优良率(H-B分级Ⅰ~Ⅱ级)分别为88.2%、56.0%、41.9%、50.9%、68.6%、86.7%。结论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可更好保护面神经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功能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扩大迷路径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6
10
作者 顾兴智 尤乐都斯.克尤木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扩大迷路径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4月收治的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例,1例患者行面神经端端吻合。... 目的:探讨经扩大迷路径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4月收治的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例,1例患者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本组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肿瘤直径均≥5 cm ,最大为8 cm ,3例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高频听力下降;伴失明1例。术后复查内听道M RI显示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6个月随访时,2例面神经功能正常,1例患者面神经功能由Ⅲ级恢复到Ⅱ级,1例行面神经吻合的患者面神经功能由Ⅵ级恢复到Ⅳ级,1例伴失明的患者视力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完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并可部分或全部保留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桥小脑角 并发症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囊性听神经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小军 房晓 +4 位作者 严勇 张磊 蒋磊 卢亦成 胡国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54例听神经瘤患者,对比研究囊性和实性听神经瘤患者在发病率、性别比例、肿瘤大小、临床表现、术后面听神经功能、术后其他并发... 目的探讨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54例听神经瘤患者,对比研究囊性和实性听神经瘤患者在发病率、性别比例、肿瘤大小、临床表现、术后面听神经功能、术后其他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囊性听神经瘤肿瘤体积更大,术后面听神经保留率更高,中枢感染率较高。结论大型囊性听神经瘤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残留肿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囊性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
下载PDF
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学志 袁贤瑞 +3 位作者 文红波 杨炼球 聂正夫 王世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分析在面神经功能监护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 目的分析在面神经功能监护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参照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评价面神经功能。结果总计127例听神经瘤患者,大型肿瘤(≥30 mm)占92.1%(116/126)。肿瘤全切除率为98.4%(125/12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9.2%(126/127),死亡率为2.36%(3/127)。术后即刻的优秀面神经功能(H-B I-II级)保留率为90.2%(111/123),随访1年及以上的优秀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5.5%(71/83)。结论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与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密切相关,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脑积水、囊性变、症状持续时间未见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内听道后壁磨除在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刘丽旭 鲍遇海 吴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评价内听道后壁磨除对于处理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内听道入路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103例前庭神经鞘瘤。结果术后CT显示部分内听道后壁磨除组从内听道底平均内听道后壁缩短至4.6m... 目的评价内听道后壁磨除对于处理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内听道入路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103例前庭神经鞘瘤。结果术后CT显示部分内听道后壁磨除组从内听道底平均内听道后壁缩短至4.6mm±1.0mm(n=48);55例内听道后壁广泛磨除组,内听道后壁平均残留1.9mm±0.5mm(从内听道底起)。迷路的解剖位置位于S-F线外侧者52例,位于S-F线上者23例,位于S-F线内侧者28例。术后没有出现与手术有关的永久性并发症,死亡率为0%。结论显微内听道(IAM)后壁磨除在前庭神经鞘瘤切除过程中可提供更好的外科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 面神经功能 内听道
下载PDF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鼎 刘羽阳 +1 位作者 徐兴华 张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8-921,共4页
近年来,前庭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目标已由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发展到保留和重建听力,然而目前仅30%~60%患者能够保留听力。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手段复杂多样,无论放射治疗、显微手术还是保守观察,都面临近、远期听力下... 近年来,前庭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目标已由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发展到保留和重建听力,然而目前仅30%~60%患者能够保留听力。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手段复杂多样,无论放射治疗、显微手术还是保守观察,都面临近、远期听力下降甚至单侧聋的结局。目前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及重建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就该领域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促进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听力保留与听力重建研究工作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听力保护 听力重建 听力监测 耳蜗神经动作复合电位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李楠楠 谢春成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5期3028-3032,共5页
前庭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神经鞘细胞,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术后极易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出现和进展,可以及时发现术中危险操作,进而从功能层面及早地避免神经损伤,对... 前庭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神经鞘细胞,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术后极易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出现和进展,可以及时发现术中危险操作,进而从功能层面及早地避免神经损伤,对于安全切除肿瘤、术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干和神经功能以及术后结果的预判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前庭神经鞘瘤生长特性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行为预测正在深入研究中,未来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与精准治疗将为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神经电生理学监测 面部神经功能 听力保护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3 位作者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孙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采用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侧别。结果分期分侧切除双侧听神经瘤9例,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听神经瘤25侧。肿瘤全切除22侧(22/25,88%),近全切除3侧(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3例,颅内脑膜瘤切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大部分切除的3侧肿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以及颅内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和多发性脑膜瘤1例,术后3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术前有残余听力的11侧耳,术后5侧耳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5. 5%(5/11)。23侧肿瘤术中均解剖保留面神经(23/25,92%),术后半年复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I~Ⅲ23侧,H-BⅣ级2侧。随访11~78个月,平均随访38. 4个月,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NF-2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对于伴发的脑膜瘤或脊膜瘤、椎管内和颅内其它神经鞘瘤,根据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病2型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功能 治疗策略
下载PD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A Rare Complication of Untreated CPA Tumor
18
作者 Hassan Mohammed Ismael Mohammed Farooq Ahmad +4 位作者 Mohamed Abdalrahman Raoof Hagag Ghazy Mohamed Abdelgani Abdlegani Ngwira Joseph 《Health》 2023年第8期839-844,共6页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PA) lesions account for up to 10% of all intracranial tumors. Most CPA tumors are benign, but can cause nerve damage or compress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if left untreated. The typical pres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PA) lesions account for up to 10% of all intracranial tumors. Most CPA tumors are benign, but can cause nerve damage or compress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if left untreated. The typical presentation is with adult-onset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r non-pulsatile tinnitus. In some patients, this goes unnoticed, and presentation is delayed until the lesion is much larger and presents with symptoms related to mass effect. We present the case study of 63 years old gentleman, who had suspected left CPA lesion on CT head done few years ago for dizziness and left-sided facial numbness. MRI could not be done at that time due to his MRI incompatible pacemaker leading to delay in his management eventually causing loss of patient to the follow up. He later developed progressive difficulty in walking which was initially attributed to as secondary to vasovagal syncope and postural hypotension. He eventually presented to us with intractable nausea and vomiting, worsening headache and ataxia. He had an urgent CT head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lesion with compression of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and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He was given steroids which improved his nausea and vomiting, followed by undergoing surgery in regional center leading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his gait within few days of surgery. He unfortunately continued to have a degree of ataxia and facial numbness. This case illustrates a rare presentation of CPA tumor with symptoms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s a result of mass effect of the growing tumor. In addition, this review also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ly following up th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PA lesions on initial scans which will help with identifying the increase in size of lesion promptly and potentially preventing advanced complications of CPA tumors. We suggest regular monitoring of these patients to timely manage the lesion and avoid the potential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PA) Vestibulocohlear nerve (CNV111) vestibular schwannoma (VS)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facial nerve (CN VII) Vagus nerve MICROSURGERY Gamma Knife Surgery (GKS Hydrocephalus)
下载PDF
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病理解剖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江涛 于春江 +2 位作者 郭尔安 关树森 闫长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6-537,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术中直接观察了 40例肿瘤直径大于 4cm以上的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面神经与肿瘤解剖关系。结果 面神经解剖位置 :(1)腹侧方中部 :2 3(5 8% ) ;(2 )... 目的 探讨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术中直接观察了 40例肿瘤直径大于 4cm以上的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面神经与肿瘤解剖关系。结果 面神经解剖位置 :(1)腹侧方中部 :2 3(5 8% ) ;(2 )背侧方 :1例 (2 % ) ;(3)腹侧方上极 :4例(10 % ) ;(4 )腹侧方下极 :8例 (2 0 % ) ;(5 )术中面神经迷行 4例 (10 % )。面神经形态 :扁片状 31例 ,圆隆状 9例。扁片状的面神经以实质性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为主 ,圆隆状的面神经以囊性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为主。结论 面神经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解剖变异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 病理 面神经 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
原文传递
面神经与前庭神经鞘膜瘤的空间位置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治华 吴皓 +2 位作者 黄琦 贾欢 汪照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FN)与前庭神经鞘膜瘤(VS)空间位置对于术后FN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1例单侧VS患者,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全切除肿瘤,观察术中FN-VS空间位置,分为4型:第1位置为FN位于VS前方,第2位置为FN位于VS前上方,第3位置为FN位于V... 目的:探讨面神经(FN)与前庭神经鞘膜瘤(VS)空间位置对于术后FN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1例单侧VS患者,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全切除肿瘤,观察术中FN-VS空间位置,分为4型:第1位置为FN位于VS前方,第2位置为FN位于VS前上方,第3位置为FN位于VS上方,第4位置为FN位于VS后方。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法评价患者术后7、30、90、180 d的FN功能。结果:术中FN解剖保留率达98%,术中发现FN-VS空间位置有43%为第1位置,33%为第2位置,24%为第3位置,未发现第4位置。术后180 d 73%FN功能良好,且随VS直径增大,术后FN功能良好率递减。FN-VS空间位置与术后FN功能呈显著相关,第1位置至第3位置术后FN功能良好率呈递减关系。结论:术中FN解剖保留率并不平行于术后FN功能良好率,VS直径与术后FN功能良好率相关,而FN-VS空间位置能够预测术后FN功能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膜瘤 面神经 空间位置 术后面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