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因素对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昕阳 于书剑 +1 位作者 王倩 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85-1691,共7页
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 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仍有待探讨。目的分析继发性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BPPV的病因分类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及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门诊及耳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BPPV的患者共340例,患者均同意行手法复位治疗。按是否存在原发病将患者分为原发性BPPV(原发组)、继发性BPPV(继发组)。继发组再按病因的不同分为5个亚组,主要病因包括突发性聋(SSNHL)、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前庭神经炎(VN)、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比较原发组、继发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至首次复位后3个月,再按患者随访期内有无残余症状发生将患者分为出现残余症状组、未出现残余症状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不同时段(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分析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40例患者中,原发组184例(54.1%)、继发组156例(45.9%)。继发组较原发组患者发病年龄小,经2次以上复位治疗所占比例高,一次复位成功率低,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诊断时SAS评分、诊断时SDS评分高(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病因患者年龄小于SSNHL、VM、MD、VN患者(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性别、受累半规管、复位次数、一次复位成功率、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及各时段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位后3个月,出现残余症状组133例,未出现残余症状组207例。残余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59.40%,79/133)、不稳感(24.06%,32/133)及头颈部不适(9.77%,13/133),出现两种及以上症状者占6.77%(9/133)。出现残余症状组继发性病因所占比例、复位次数>2次所占比例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5);出现残余症状组伴随疾病复发所占比例少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SAS、SDS评分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SAS评分(OR=1.231,95%CI=1.117~1.357,P<0.001)、SDS评分(OR=1.209,95%CI=1.113~1.314,P<0.001)是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继发性BPPV具有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率较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残余症状 心理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刘齐芳 王慧雯 +2 位作者 孙雁 万洪梅 黄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108例,按7:3比例分为建模集(n=76)和验证集(n=3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108例,按7:3比例分为建模集(n=76)和验证集(n=32),根据建模集中患者康复效果不同分为康复良好组(n=40)和康复不佳组(n=36),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使用R语言软件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采用患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检验预测效能。采用验证集的数据绘制两种曲线对模型的预警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评分、血管再通程度、合并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7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9,最佳截断值0.65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2、0.900,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47,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之间差异不大,具备较好的预测准确性。验证集的AUC为0.857,最佳截断值0.286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9、0.722,校准曲线MAE为0.070外部校准性能一般。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受年龄、NIHSS评分、VIS评分、血管再通程度等因素影响,基于7种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的康复治疗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前庭症状 康复 影响因素 预警模型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后早期前庭症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娜 吴沛霞 +3 位作者 李文妍 郝维明 赵卫东 席淑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前庭功能检查及术后早期前庭症状表现,探究听神经瘤患者术后早期前庭功能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64例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肿瘤切除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 d、3 d、7 d... 目的通过收集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前庭功能检查及术后早期前庭症状表现,探究听神经瘤患者术后早期前庭功能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64例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肿瘤切除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 d、3 d、7 d、30 d记录患者前庭症状类型,并使用前庭症状相关视觉模拟量表(VAS-V)对前庭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术后30 d VAS-V评分中位数(VAS-V评分中位数=2)将患者分为前庭症状缓解组(VAS-V≤2)和前庭症状存续组(VAS-V>2)。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Koos分级、术前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的差异;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术后早期前庭症状存续的影响因素。结果听神经瘤术后第3天前庭症状表现最明显;术后7~30 d,没有明显变化;术后30 d以头晕和姿势不稳为主,分别有33例(51.6%)和31例(48.4%)。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增益正常(OR=4.06,P=0.039)、冷热试验单侧减弱(UW)<75%(OR=12.45,P=0.001)、女性(OR=0.22,P=0.038)是术后30 d前庭症状存续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前前庭功能、性别是预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前庭症状的重要因素,且术前前庭功能损伤程度与术后前庭症状存续时间呈负相关,有助于为听神经瘤患者术后早期前庭功能恢复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前庭症状 单侧前庭功能损伤
下载PDF
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王程琳 苏宁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230例BPP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Epley耳石复位...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230例BPP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眩晕评定量表(DARS)、前庭症状指数(VSI)]、生命质量[眩晕障碍量表(DH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8%(109/115),高于对照组的86.96%(10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患者效果确切,可加快眩晕、前庭症状缓解,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 倍他司汀 Epley耳石复位法 前庭症状
下载PDF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朱珊珊 李爱东 杨丽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RD)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收治的90例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 目的: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RD)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收治的90例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试验一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试验二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眼震电图检测异常率。结果: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三组患者扫视试验、跟踪试验、视动试验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温度试验检测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温度试验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双任务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尹苗苗 崔立玲 +3 位作者 李雅晴 王利群 张玥 巫嘉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207-4212,共6页
背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常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眩晕、头晕症状改善后具备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跌倒风险高,临床缺乏对其步行能力的关注。双任务模式的功能评估能更好地发现患者潜在的步态异常,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目的探... 背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常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眩晕、头晕症状改善后具备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跌倒风险高,临床缺乏对其步行能力的关注。双任务模式的功能评估能更好地发现患者潜在的步态异常,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目的探究双任务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2022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任务步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模式,采集患者步态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幅、双支撑相时间占比、步长时间、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比较3种任务条件下患者的步态参数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双任务步行下双任务成本差异。结果与单任务步行比较,患者进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时,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减小(P<0.05);在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时,步速降低、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延长,躯干冠状面摆动角度增加(P<0.05)。与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相比,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的步速双任务成本、步幅双任务成本、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双任务成本增加(P<0.05)。结论双任务导致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态稳定性下降,且认知-运动双任务比运动-运动双任务需要消耗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更容易出现步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前庭症状 步态 双任务 双任务成本
下载PDF
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琰 李佳树 +2 位作者 方瑞乐 刘改芬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伴发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人口... 目的探索性研究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伴发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卒中危险因素、发病前m R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卒中类型和部位。评估住院期间及卒中后6个月HAMA和HAMD评分。根据卒中后6个月HAMA和HAMD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同时随访m RS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30例,平均年龄(56.2±11.9)岁,全部患者发病6个月均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卒中后6个月时30例患者(13.0%)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OR 3.734,95%CI 1.659~8.400,P=0.001)是卒中后6个月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整体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住院期间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患者更易在卒中后6个月继发焦虑和(或)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症状 卒中 眩晕 头晕
下载PDF
Epley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常月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34-36,43,共4页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银杏叶...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平衡试验、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脑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计时平衡试验时间长于治疗前,VS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复发率为6.12%(3/49),低于对照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ley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平衡功能和大脑血液循环,降低VSI评分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复位 耳石症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平衡功能 前庭症状指数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70例前庭阵发症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樊春秋 刘静 +4 位作者 黄小钦 杨冬菊 陈芳 户宁宁 刘爱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阐述VP的年龄分布、诱因、伴随症状、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方法收集70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年龄分布、发作特点(诱因、伴随症状和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几个方面进行分... 目的阐述VP的年龄分布、诱因、伴随症状、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方法收集70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年龄分布、发作特点(诱因、伴随症状和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应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0例VP患者中30例为老年患者(42.86%),23例为青年患者(32.86%),17例为中年患者(24.29%);53例(75.71%)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次之间,9例(12.86%)在6~10次之间,8例(11.43%)大于10次;36例患者(51.43%)存在诱因,包括快速行走、情绪激动、开车、骑车、性交、咳嗽或喘息、演讲或聊天、洗澡、大便、饮酒和声音刺激;33例患者(47.14%)眩晕发作伴有单侧耳鸣、头鸣和双耳鸣,耳鸣伴面肌痉挛;发作时眼震符合头坐标系眼震特点:朝向患侧水平伴旋转眼震;57例患者行MRA(前庭蜗神经与血管关系)检查,37例(64.91%)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15例(26.32%)左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5例(8.77%)基底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结论VP老年多见,青年次之,中年最低;大多数VP患者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次之间;情绪激动、兴奋和运动等可诱发VP发作;VP发作时眩晕同时可伴有耳鸣、头鸣和面肌痉挛;VP发作期表现朝向患侧的水平伴旋转眼震;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在VP患者中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诱因 伴随症状 单日最多发作次数 眼震
下载PDF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碧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应用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6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眩晕症状...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应用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6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眩晕症状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54±5.21)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30.65±4.73)分低于对照组的(45.25±4.19)、(35.70±5.21)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4.32±3.62)分高于对照组的(40.91±2.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采取前庭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可促进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恢复患者平衡能力,也能改善其不良情绪,具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眩晕 前庭康复训练 眩晕症状 平衡能力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娟娟 陈丹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121-124,129,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耳石复位后,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前庭症状功能、平衡功能、眩晕残障程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及头晕残障问卷(DH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VSI及DH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前庭症状功能,提高平衡功能,减轻眩晕残障程度,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前庭症状功能 平衡功能 眩晕残障程度
下载PDF
眩得康联合薄芝糖肽对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前庭症状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12
作者 孙萌萌 冷辉 石磊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5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眩得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对前庭症状指数、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予以... 目的探讨采取眩得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对前庭症状指数、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眩得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各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各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以及oVEMP检查结果,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SI以及oVEMP检查指标都是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得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前庭功能指数,同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源性眩晕 缓解期 椭圆囊功能异常 眩得康 薄芝糖肽 前庭症状指数
下载PDF
幕上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作者 杨红飞 李亚 +2 位作者 王传宝 赵曦 董立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7-861,共5页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医师需要及时鉴别急性卒中所致头晕和眩晕,以免延误诊治。既往研究中,通常将存在前庭症状的卒中归于脑干、小脑等幕下血管性病变。随着幕上卒中引起前庭症状的报道逐渐增多,研究者们发现卒中所致前庭症状...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医师需要及时鉴别急性卒中所致头晕和眩晕,以免延误诊治。既往研究中,通常将存在前庭症状的卒中归于脑干、小脑等幕下血管性病变。随着幕上卒中引起前庭症状的报道逐渐增多,研究者们发现卒中所致前庭症状并非幕下血管性病变所特有。该文对幕上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发病概况、影响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及预后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幕上 前庭症状 综述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眼周穴位按摩改善前庭神经炎患者眩晕症状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魏文娟 黎芳 虞晓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0期1421-1422,共2页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眼周穴位按摩在前庭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眼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前庭功能(VSI评分)及眩晕症状(...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眼周穴位按摩在前庭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眼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前庭功能(VSI评分)及眩晕症状(DHI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DHI中社会功能、情绪及躯体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眼周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其前庭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护士主导 眼周穴位按摩 前庭功能 眩晕症状
下载PDF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月娇 刘翠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SCL-90评分为(193.49±32.7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129.96±38.76)分(P<0.05)。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评分现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前庭康复治疗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效果
16
作者 温玉 刘翠萍 +1 位作者 叶树凤 朱一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治疗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6例BPPV经复位成功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治疗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6例BPPV经复位成功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复位治疗后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利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DHI评分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LVA、RVA及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前庭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及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中P波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N-P波振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BPPV残余症状的患者而言,在实施复位治疗后,采用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残余症状,简单实用,疗效确切,而前庭康复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前庭功能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核心症状、感觉统合能力及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
17
作者 朱育辉 龙耀斌 +3 位作者 施冬柳 罗水明 宋美宁 邓雅宸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425-2429,2435,共6页
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核心症状、感觉统合能力及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8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训练组(n=30)、rTMS组(n=32)和联合组(n=36),分别接受单纯前庭功能训练、单纯rTM... 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核心症状、感觉统合能力及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8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训练组(n=30)、rTMS组(n=32)和联合组(n=36),分别接受单纯前庭功能训练、单纯rTMS、前庭功能训练联合rTMS。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斯旺森-诺兰-佩勒姆量表Ⅳ(SNAP-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及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结果治疗6周后,联合组SNAP-Ⅳ各因子、WISC-Ⅳ4项测试、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优于治疗前,且SNAP-Ⅳ各因子、WISC-Ⅳ的算数测验和顺背数字广度测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触觉防御维度得分优于其他两组,WISC-Ⅳ的倒背数字广度测验和译码测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前庭平衡维度和本体感维度得分优于训练组(P<0.05)。结论前庭功能训练联合rTMS可有效缓解ADHD患儿对立违抗、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的核心症状,提升其前庭平衡、本体感能力和部分执行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前庭功能训练或rT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前庭功能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症状 感觉统合能力 执行功能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22
18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8期387-391,共5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眩晕残障量表 前庭症状指数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前庭症状与头痛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娟 潘琪 +4 位作者 张芸 范玉兰 范小平 张艺馨 周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0-706,共7页
目的评估偏头痛患者中前庭症状与头痛的相关性,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12月首次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 目的评估偏头痛患者中前庭症状与头痛的相关性,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12月首次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ICHD-3)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紧张型头痛组,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以半结构型问卷收集临床症状,前庭症状采用前庭性偏头痛中前庭症状的标准。结果共纳入424例,发作性偏头痛组222例,慢性偏头痛组174例,紧张型头痛组28例。前庭症状在偏头痛组及紧张型头痛组中占比分别为25.3%和3.6%,慢性偏头痛组中前庭症状出现的频率(31.0%)高于发作性偏头痛组(20.7%)(P=0.019)。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成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中频组(头痛频率在2~8 d/月)的人数最多(125/222),且头痛特点及伴随症状最典型。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相关性中,低频头痛组有68.8%的患者头痛与前庭症状分开发作,高频头痛组和慢性偏头痛组头痛与前庭症状同时发作占比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前庭症状在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出现频率高,提示前庭症状可能与偏头痛的慢性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 前庭症状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 被引量:33
20
作者 金曼 王斌全 +2 位作者 于文永 郑智英 杨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联合组,n=31),干预6周。于入组时及干预2、4、6周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干预后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HI评分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