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NP中NP的句法地位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永忠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作为一种句法现象,Vi+NP中的NP受制于句法规则,但在概念系统中,它具有双重身份:空谓词的域内论元和动词Vi的域外论元。因此,Vi+NP不同于Vt+HP,亦不同于Vi+Prep+NP,虽然它蕴涵Vi+Prep+NP。Vi+NP中NP的句法地位就是充当句法宾语,旨在满足... 作为一种句法现象,Vi+NP中的NP受制于句法规则,但在概念系统中,它具有双重身份:空谓词的域内论元和动词Vi的域外论元。因此,Vi+NP不同于Vt+HP,亦不同于Vi+Prep+NP,虽然它蕴涵Vi+Prep+NP。Vi+NP中NP的句法地位就是充当句法宾语,旨在满足概念系统和句法系统之间的对称要求及句子对整个概念系统和句法系统的要求。作为句法宾语,NP一般不能扩展为DP,否则句子不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词库表征 句法宾语 句法地位
下载PDF
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及其语用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甘莉 刘正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161,共5页
Vi+NP意为不及物动词后接名词或名词词组,历年来已有众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尚未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Vi+NP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的剖析,掌握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 Vi+NP意为不及物动词后接名词或名词词组,历年来已有众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尚未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Vi+NP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的剖析,掌握Vi+NP句式的非范畴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Vi+NP非范畴化的语用特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分析,得出"语言规则的变化性和人类语言使用的心理认知动因是Vi+NP句式得以非范畴化的最根本机制和内在动力"这一结论,为Vi+NP句式的语用构建和解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非范畴化 语用构建
下载PDF
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永忠 《汉语学报》 2007年第1期58-65,共8页
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形成句法异位和语义异指。Vi+NP就是一种句法异位,整个句子结构由于介词省略而发生异... 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形成句法异位和语义异指。Vi+NP就是一种句法异位,整个句子结构由于介词省略而发生异位,NP原来与介词一道充当Vi的补语,由于介词省略而提升为Vi的宾语。根据语义指向规则,动词作用于名词宾语,当动词后的名词不受动词支配但仍旧与动词组配时,形成语义异指,同时带来语义值的变动,不同的句式,形成不同的意象。句法异位是语用动机促动的结果,是说话人试图表达某种信息意图而采用的句法手段,是一种带有明显语用动机的“明示”行为,是说话人表白交际意图的心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句法异位 语义异指 语用动机
下载PDF
同源宾语构式“Vi+NP”的及物化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素英 李振中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同源宾语构式"Vi+NP"的及物化是"Vi"由词库词向句法词转变所引起的句法结果;该构式的及物化以Vt+NP构式为原型;该构式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固化之后,成为及物动词后接同源宾语的原型;该构式的类型学意义是,在语言... 同源宾语构式"Vi+NP"的及物化是"Vi"由词库词向句法词转变所引起的句法结果;该构式的及物化以Vt+NP构式为原型;该构式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固化之后,成为及物动词后接同源宾语的原型;该构式的类型学意义是,在语言演变过程当中,语言表达形式之间总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的和谐动态过程,语言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适应功能,语言演变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宾语构式"vi+np" 及物化 认知解释 类型学意义
下载PDF
Vi+NP构式的认知分析——以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华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7-130,共4页
Vi+NP构式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又难以获得令人满意解释的问题。以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为指导,从认知视角深入探讨Vi+NP构式的三个问题:Vi+NP构式的本质特征,产生Vi+NP构式的动力和内在机制,Vi+NP构... Vi+NP构式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又难以获得令人满意解释的问题。以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为指导,从认知视角深入探讨Vi+NP构式的三个问题:Vi+NP构式的本质特征,产生Vi+NP构式的动力和内在机制,Vi+NP构式的认知经济性和表达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构式 去范畴化理论 表达经济性
下载PDF
NP1+Vi+NP2句式的经验意义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如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97-102,共6页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理论对NP1+Vi+NP2句式进行分析,发现该句式主要出现在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中。该句式也是概念隐喻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名词化和动词化的隐喻上,有时会把物质过程隐喻为心理...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理论对NP1+Vi+NP2句式进行分析,发现该句式主要出现在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中。该句式也是概念隐喻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名词化和动词化的隐喻上,有时会把物质过程隐喻为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1 +vi+np2 经验意义 概念隐喻
下载PDF
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永忠 《外语与翻译》 2005年第4期31-36,共6页
Vi+NP是一种句法异位,整个句子结构由于介词省略而发生异位,NP原来与介词一道充当Vi的补语,由于介词省略而提升为Vi的宾语。根据语义指向规则,动词作用于名词宾语,当动词后的名词不受动词支配但仍旧与动词组配时,形成语义异指,... Vi+NP是一种句法异位,整个句子结构由于介词省略而发生异位,NP原来与介词一道充当Vi的补语,由于介词省略而提升为Vi的宾语。根据语义指向规则,动词作用于名词宾语,当动词后的名词不受动词支配但仍旧与动词组配时,形成语义异指,同时带来语义值的变动,不同的句式,形成不同的意像。句法异位是语用动机促动的结果,是说话人试图表达某种信息意图而采用的句法手段,是一种带有明显语用动机的“明示”行为,是说话人表白交际意图的心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句法异位 语义异指 语用动机
下载PDF
Vi+NP的多维解释
8
作者 李华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143-144,153,共3页
Vi+NP在国内外的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动态范畴理论(Dynamic Theory)、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和基于使用的理论(Usage-bas... Vi+NP在国内外的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动态范畴理论(Dynamic Theory)、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和基于使用的理论(Usage-based Theory)为指导,多角度解释Vi+NP的相关问题,包括产生Vi+NP的本质特征;Vi+NP内在机制;Vi+NP的表达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原型范畴 去范畴化理论 基于使用的理论 表达经济性
下载PDF
英语NP+VI构式的语义概念化研究——基于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亚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3-56,共4页
英语NP+VI构式范畴内不同子类构式表达不同的语义,同一子类构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基于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式,对英语NP+VI构式范畴中不同子类构式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之间的联结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该构式范畴中不同子类构式及其意... 英语NP+VI构式范畴内不同子类构式表达不同的语义,同一子类构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基于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式,对英语NP+VI构式范畴中不同子类构式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之间的联结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该构式范畴中不同子类构式及其意义得以建构的认知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np+vi构式 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下载PDF
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NP1+Vi了+NP2句式研究
10
作者 张超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4期203-204,共2页
该文在构式语法视角下研究汉语NP1+Vi了+NP2句式,在这一句式中,"了"并不凸显体标记功能。这一句式体现了同形异构现象,有隐现构式、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在整合过程中,隐现构式是单一构式,而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则是两... 该文在构式语法视角下研究汉语NP1+Vi了+NP2句式,在这一句式中,"了"并不凸显体标记功能。这一句式体现了同形异构现象,有隐现构式、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在整合过程中,隐现构式是单一构式,而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则是两个构式整合而成的复合构式,词汇与构式之间体现了不同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汉语np1+vi了+np2句式 整合
下载PDF
轻动词理论下汉语NP_1+Vi+NP_2存现句句法分析
11
作者 张宏丽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8期77-79,共3页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比较特殊的现象。NP1+Vi+NP2句式主要包括存在句和隐现句,在现代汉语中,这两类句式中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中轻动词理论对这两类句式进行新的探究...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比较特殊的现象。NP1+Vi+NP2句式主要包括存在句和隐现句,在现代汉语中,这两类句式中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中轻动词理论对这两类句式进行新的探究,能够考察汉语这两类特殊句式的句法生成过程,并进一步总结NP1+Vi+NP2句式的句法生成机制及轻动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1+vi+np2存在句 隐现句轻动词理论
下载PDF
“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妮妮 杨廷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现代汉语中"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比比皆是,如"跑业务""飞北京""坐板凳"等。"跑""飞""坐"作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构成了"vi+NP"结构... 现代汉语中"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比比皆是,如"跑业务""飞北京""坐板凳"等。"跑""飞""坐"作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构成了"vi+NP"结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运用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词库表征和语体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现象主要出现于比较随意的口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省力,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词库表征 轻动词移位理论 语体特点 经济原则
下载PDF
使用红色花生衣提取液绿色合成铁纳米颗粒(Fe NPs)去除水中的Cr(VI):去除机制和废水处理初探
13
作者 潘自斌 林玉满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7,共11页
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衣提取物为原料,合成粒径为(11.32±2.47)nm且表面富含有机质的铁基纳米颗粒(Fe NP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技术(SEM-EDS)对反应前后Fe NPs的主要成分及微... 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衣提取物为原料,合成粒径为(11.32±2.47)nm且表面富含有机质的铁基纳米颗粒(Fe NP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技术(SEM-EDS)对反应前后Fe NPs的主要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反应后的Fe NPs表面均匀的分散着铬(Cr)及其配合物,表明六价铬(Cr(VI))被Fe NPs去除.其次,Cr(VI)的去除实验表明Fe NPs表面的有机物对Cr(VI)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且在反应条件为:T=25℃、pH=4.7、Cr(VI)初始浓度为40 mg·L^(-1)、Fe NPs投加量为1.0 g·L^(-1),Cr(VI)的去除量最高为40 mg·g^(-1).Cr(VI)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R2≥0.9999),表明此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和以化学吸附为主.Fe NPs对电镀废水中Cr(VI)的去除率及总Cr的去除率分别为95.5%和83.6%.最后,提出Cr(VI)可能的去除机制包括还原、形成沉淀物(氢氧化铬及配合物)和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vi) 协同去除 铁纳米颗粒 去除机制 废水处理 固废资源再利用
原文传递
Vi+NP的非范畴化解释 被引量:59
14
作者 刘正光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50,共8页
本文运用范畴化中的原型理论和类型学理论的相关成果 ,探讨不及物动词带名词短语 (Vi+NP)的现象及其成因。文章认为 ,非范畴化在及物句式与不及物句式之间创造的中间状态 ,使Vi+NP成为可能。从认知上看 ,及物句式的原型特征和认知显性... 本文运用范畴化中的原型理论和类型学理论的相关成果 ,探讨不及物动词带名词短语 (Vi+NP)的现象及其成因。文章认为 ,非范畴化在及物句式与不及物句式之间创造的中间状态 ,使Vi+NP成为可能。从认知上看 ,及物句式的原型特征和认知显性度所具有的认知经济性使及物句式侵蚀到不及物句式 ,或者说不及物句式向及物句式发展。用非范畴化来解释Vi+NP ,能更好地说明它为什么会受到更多的句法限制。句式的隐喻化程度与转喻认知模型可以帮助判断Vi+NP是否合乎语法。逆对关系可以解释状语提升为不及物动词的“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类型学理论 非范畴化 vi+np句式 “逆对关系”理论 及物句式 不及物句式
原文传递
NP_1+Vi+NP2结构中动词的配价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莲 王玉英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配价是动词或名词等所具有的联结其它句子成分的能力。动词的语义指向和与动词同现成分之间的选择限制关系构成动词的句法潜力。配价语法家的特殊贡献就在于对动词在这种句法潜力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个体动词不同的句法潜力如何彼此关联... 配价是动词或名词等所具有的联结其它句子成分的能力。动词的语义指向和与动词同现成分之间的选择限制关系构成动词的句法潜力。配价语法家的特殊贡献就在于对动词在这种句法潜力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个体动词不同的句法潜力如何彼此关联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体动词进行定价分类。现代汉语的动词配价研究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但学者们关于若干在NP1+Vi+NP2结构中的动词配价问题有较大分歧和争议,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价 np +vi+np 结构 语义指向 选择限制关系 表层结构 基本句
原文传递
基于i-motifDNA构型变化和纳米金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pH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坚海 郭良洽 +2 位作者 吴金梅 陈金凤 陈章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8-1071,共4页
利用纳米金对DNA构型的区分效应设计了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pH计。对i-motif DNA-纳米金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盐浓度、i-motif DNA浓度、四重体形成时间以及DNA序列对pH响应的影响。在既定条件下,纳米金的紫... 利用纳米金对DNA构型的区分效应设计了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pH计。对i-motif DNA-纳米金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盐浓度、i-motif DNA浓度、四重体形成时间以及DNA序列对pH响应的影响。在既定条件下,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pH 5.3~7.0范围内呈现规律性变化,在520nm处的吸光度逐渐增大,在700nm处的吸光度逐渐减小,纳米金的颜色逐渐由蓝紫色变化至红色。该pH计具有纳米金无需修饰、可视化、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有望用于某些pH值发生变化的生命过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比色法 PH I-MOTIF DNA
下载PDF
Synthesis of Uniform Silver Nanoparticles by a Microwave Metho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with the Assistant of Polyvinylpyrrolidone
17
作者 ZHU Jie SHI Junjun +2 位作者 PAN Yueyue LIU Xiaoli ZHOU L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3年第6期530-534,共5页
We described a method for the rapid synthesis of uni- form silver nanoparticles (NPs) under microwave heating,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s reducing agent and solvent and poly(vinylpyrrolidinone) (PVP... We described a method for the rapid synthesis of uni- form silver nanoparticles (NPs) under microwave heating,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s reducing agent and solvent and poly(vinylpyrrolidinone) (PVP) as capping agent. The transmis- 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UV-Vis extinction spectr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ize and uniformity of the silver NPs. At the same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products with microwave heating were more uniform than that with oil heating.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microwave power, and molar ratio of PVP to AgNO3. In our experiments, uniform silver NPs with mean diameter of 50 nm were synthesized at 140 ℃ under 700 W microwave irradiation with PVP/AgNO3 molar ratio of 5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synthesis silver nps UV-vis extinction UNIFORMITY
原文传递
绿色合成纳米铁去除水中铬离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勇 黄超 +3 位作者 翁秀兰 陈祖亮 林加奖 金晓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18-4124,共7页
以桉树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绿色合成纳米铁(EL-Fe NPs),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铬离子。通过SEM、XRD、FT-IR等技术方法对绿色合成的纳米铁去除铬离子反应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观察其反应前后的形态结构。主要探究了p H、Cr(... 以桉树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绿色合成纳米铁(EL-Fe NPs),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铬离子。通过SEM、XRD、FT-IR等技术方法对绿色合成的纳米铁去除铬离子反应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观察其反应前后的形态结构。主要探究了p H、Cr(VI)溶液初始浓度、EL-Fe NPs投加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EL-Fe NPs去除铬离子效果的影响,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并且进行了EL-Fe NPs重复利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溶液初始p H值、升高温度均能提高铬离子的去除率;在铬离子初始浓度10 mg·L^(-1),EL-Fe NPs投加量1 g·L^(-1),初始p H=6,反应温度298 K条件下,铬离子的去除率能达到77.2%,其去除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8.23 k J·mo L^(-1),表明其为化学控制过程;EL-Fe NPs在重复使用3次之后,铬离子去除率仍能达到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纳米铁 铬离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