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内生细菌Sz-2的特性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1
作者 阮彦楠 付利波 +9 位作者 番华彩 陈检锋 郑泗军 尹梅 王伟 陈华 王永芬 毛俊 李舒 王志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7-1519,共13页
【目的】从云南绿肥主推品种光叶紫花苕根内筛选出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特性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生防促生菌株资源库。【方法】从光叶紫花苕根中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z-2,使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 【目的】从云南绿肥主推品种光叶紫花苕根内筛选出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特性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生防促生菌株资源库。【方法】从光叶紫花苕根中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z-2,使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抑菌效果;并测定其体外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布置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无抗生菌对照和接种病原菌TR4、Sz-2+TR4、Sz-2,测定香蕉叶片和球茎的发病指数以及促生效果。【结果】光叶紫花苕根内分离得到的菌株Sz-2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平板径向抑菌率达74.3%。菌株Sz-2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落形态呈浅白色、放射状,接触酶、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明胶水解、硝酸还原反应、纤维二糖、柠檬酸反应、葡萄糖发酵反应、酪素水解等均为阳性,吲哚反应、淀粉水解、产H2S反应、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反应为阴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z-2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盆栽结果显示,接种拮抗菌Sz-2后的香蕉球茎和叶片枯萎病发生较轻,球茎纵切面和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生长健康,对球茎和叶片的防效达69.66%和84.60%;香蕉茎粗、单株鲜重和株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6.01 mm、83.3 g和11.82 cm。【结论】菌株Sz-2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加之其解磷、解钾和产铁载体功能,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可结合绿肥研制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功能型绿肥,为香蕉促生抗病菌株的进一步田间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香蕉枯萎病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效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下载PDF
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核型分析
2
作者 宗亚倩 吴晓祥 +3 位作者 李荣 马庆兵 段新慧 姜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是南方种植较为广泛的豆科绿肥作物。对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从细胞水平上研究其染色体特征,为揭示野豌豆属的染色体进化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根尖... 【目的】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是南方种植较为广泛的豆科绿肥作物。对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从细胞水平上研究其染色体特征,为揭示野豌豆属的染色体进化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法,对供试材料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4L+4M2+2M1+4S,数目为2n=2x=14,核型公式为2n=14=14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9%,染色体类型为“1B”型。【结论】光叶紫花苕臂比指数主要集中在中部着丝粒m,属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 绿肥作物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Response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nodulation by Vicia villosa to soil conditions:Evidence from δ^(13) C and δ^(15) N isotopes 被引量:1
3
作者 Piao Hechun Liu Cong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2年第2期111-119,共9页
Vicia villosa is an annual legume plant,and is mainly used for green manure by farmers in southwest China.Field growth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six plots.The concentrations of mineral nutrients and soluble sugar,... Vicia villosa is an annual legume plant,and is mainly used for green manure by farmers in southwest China.Field growth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six plots.The concentrations of mineral nutrients and soluble sugar,and the chang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within and among organs of Vicia were deter- min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gume growth were found in response to soil type and its moisture conditions.The Vicia villosa was relatively well adapted to growth in limestone soils than sandstone soils.The distribution of sugar concentrations andδ1 3C-differences between roots and leave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location of sugars from leaves to roots may be restricted by soil drought.Therefore,there was an inhibition of Pi distribution from roots to leaves, resulting in over optimum threshold of N/P ratio.Those may originate from the feedback regulation in the legume, where soluble sugar could not be distributed from leaves to roots.The results ofδ1 5N values in tissues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be different preferential use of nitrogen resource by legum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nodules:before nodule formation the legume preferentially utilizes inorganic nitrogen from soils,but afterwards the nitrogen should be mainly from N2-fixat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ck of nodulation development,except for S2,should be ascribed to the factor controlling bi-direction nutrient transfer,which should be efficiency of establishment symbiosis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 before nodulation formation.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species of Vicia villosa should be a legume associated with dual symbiosis with rhizobia and mycorrhiz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土壤条件 根瘤形成 毛苕子 生物量 豆科植物 可溶性糖 反应
下载PDF
Effect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Nutrition on Root Nodule and Physiological Growth of Vicia villosa Roth in Seedling Stage
4
作者 Mo Liling Jin Song Chen Zebi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nutrition on root nodule and physiological growth of Vicia villosa in seedling stage. [Method] A local cultivar of Qujing city,Vicia villosa,wa...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nutrition on root nodule and physiological growth of Vicia villosa in seedling stage. [Method] A local cultivar of Qujing city,Vicia villosa,was studied using soilless cultivation method,and the effects of ferrum,molybdenum nutrition on root nodule and physiological growth of V. villosa in seedling stage were explored by adding 0. 01 mmol/L sodium molybdate and 0. 2 mmol/L ferrous sulfate respectively or simultaneously in the Hoagland's nutrient solution with the removal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salt. [Result]Ferrum and molybden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root nodule; the effect of single molybdenum treatment was the best,and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root nodule in single molybdenum treatment were nearly 100% and 15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fter treated by ferrum and molybdenum nutrition,the stem length and biomass of V. villosa decreased at varying levels,while root length and root shoot rati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ecrease extent of stem length in ferrum treatment and composite treatment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molybdenum treatment,and the increase extent of root length in molybdenum treatment was the greatest. Application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errum and molybdenum content of V. villosa plants,and their soluble protein and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increased at varying levels; single application of ferrum led to the greatest increase,while phosphorus content decreased at varying levels.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V. villos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90 d post ferrum and molybdenum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of molybdenum fertilizer reduced the starch content while ferrum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starch content of V. villosa. Moreover,application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fertilizer reduced the SOD activity and enhanced the POD activity of V. villosa.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errum and molybdenum fertilizer promotes the growth of root nodule and V. villosa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um MOLYBDENUM vicia villosa Root NODULE PHYSIOLOGICAL GROWTH
下载PDF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5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4 位作者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6
作者 肖玉涛 李正鹏 +2 位作者 宋明丹 段豆豆 韩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闲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G)和不种绿肥不还田(CK),副区为后茬春小麦化肥用量,设置100%常规施肥(F_(100),225 kg·hm^(-2)N、112.5 kg·hm^(-2)P_(2)O_(5))、70%常规施肥(F_(70),157.5 kg·hm^(-2)N、78.75 kg·hm^(-2)P_(2)O_(5))和不施化肥(F_(0)),共6个处理,基于2019-2022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用验证过的模型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率定和验证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MSE值介于0.017-0.295,R^(2)介于0.763-0.924,小麦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SME值范围为0.160-0.280,R^(2)均大于0.75,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可以用校准验证过的模型模拟0-50 cm土层土壤SOC和小麦产量;未来3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SOC,具体表现为F_(70)+G>F_(100)+G>F_(0)+G>F_(100)> F_(70)> F_(0);0-50 cm土层土壤SOC储量30年变化依次为172.82、136.91、65.21、-35.61、-46.70和-143.95kg·hm^(-2),产量趋势为F_(70)+G>F_(100)+>G>F_(100)>F_(70)>F_(0)+G>F_(0),绿肥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增产效果较好,F_(0)+G、F_(70)+G和F_(100)+G比无绿肥处理(F_(0)、F_(70)、F_(100))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85.7%、87.5%和20.0%;模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来看,长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配施70%的化肥的固碳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绿肥还田 春小麦 模型评价 模拟预测 施氮量 有机碳
下载PDF
安徽地区一年生豆科牧草与速生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比较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刘洋 王梦洁 +3 位作者 许冬梅 梅泽军 徐智明 杨烈 《草学》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在长江中下游,紫花苜蓿不适宜湿热环境,现多选择秋眠级数高的速生型品种作为一年生豆科牧草使用。本研究对安徽地区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皖苕3号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cv.Wanshao 3)、救荒野豌豆(V.sativa L.)3种一年生... 在长江中下游,紫花苜蓿不适宜湿热环境,现多选择秋眠级数高的速生型品种作为一年生豆科牧草使用。本研究对安徽地区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皖苕3号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cv.Wanshao 3)、救荒野豌豆(V.sativa L.)3种一年生豆科牧草与速生型紫花苜蓿-赛迪10(M.sativa L.cv.SARDI 10)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旨在初步为筛选安徽优质豆科牧草进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南苜蓿和救荒野豌豆的干物质(dry matter,DM)产量分布范围分别为5380.00~9640.00kg/hm^(2)和5032.00~9840.00kg/hm^(2),分别是紫花苜蓿产量的1.95~2.21倍和1.82~2.26倍;除此之外,南苜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在初花期达到了32.79%,显著高于同期皖苕3号(26.63%)、救荒野豌豆(24.54%)和紫花苜蓿(23.21%)(P<0.05);南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从初花期到结荚期均在130以上,皖苕3号、救荒野豌豆的RFV值分别为105.34~179.18、95.34~174.66,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紫花苜蓿的RFV值为122.98~173.88。初步研究表明,安徽地区南苜蓿产量和饲喂价值均优于速生型一年生紫花苜蓿-赛迪10,在安徽具有巨大推广应用价值。开发利用安徽本土一年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作为高产优质牧草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苜蓿 皖苕3号 救荒野豌豆 紫花苜蓿-赛迪10 生产性能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王子苑 舒健虹 +2 位作者 陈光吉 吉玉玉 王小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40%燕麦和60%光叶紫花苕(Y40G60)、50%燕麦和50%光叶紫花苕(Y50G50)、60%燕麦和40%光叶紫花苕(Y60G40)、70%燕麦和30%光叶紫花苕(Y70G30)以及80%燕麦... 为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40%燕麦和60%光叶紫花苕(Y40G60)、50%燕麦和50%光叶紫花苕(Y50G50)、60%燕麦和40%光叶紫花苕(Y60G40)、70%燕麦和30%光叶紫花苕(Y70G30)以及80%燕麦和20%光叶紫花苕(Y80G20),分别在青贮8、16、30 d和45 d测定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Y60G40组的感官评价、相对饲用价值、乳酸、乙酸含量和费氏评分分别较Y40G60组显著提高21.99%、4.93%、38.46%、25.57%和33.94%(P<0.05),Y60G40组的pH、丙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Y40G60组显著降低10.02%、42.86%、2.71%和5.32%(P<0.05);随燕麦混合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和p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发酵30 d含量最低,而乳酸、乙酸、相对饲用价值和费氏评分随发酵天数的推移逐渐升高;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Y60G40组>Y70G30组>Y80G20组>Y50G50组>Y40G60组。综上,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合比例为60:40青贮效果最佳,推荐适宜发酵时间为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光叶紫花苕 混合青贮 发酵时间 隶属函数评价
下载PDF
两种豆科绿肥对克氏原鳌虾生长及虾肉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汪兰 吴伟伦 +4 位作者 石柳 佀国涵 袁家富 赵书军 彭成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1,共6页
【目的】探明光叶紫花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这两种豆科绿肥饲料添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及虾肉品质的影响。【方法】用五种饲料处理组(T1组,光叶紫花苕子;T2组,箭筈豌豆;T3组... 【目的】探明光叶紫花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这两种豆科绿肥饲料添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及虾肉品质的影响。【方法】用五种饲料处理组(T1组,光叶紫花苕子;T2组,箭筈豌豆;T3组,专用饲料;T4组,光叶紫花苕子+专用饲料;T5组,箭舌豌豆+专用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60 d后,分析豆科绿肥添加对其生长性能、理化性质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光叶紫花苕子和箭舌豌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7.80%和25.00%,粗纤维质量分数均为22.60%,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饲喂60 d后,与只饲喂专用饲料(T3组)相比,不同组别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无显著变化(76.7%~80.0%,P>0.05),但T1、T4和T5组增重率分别上升8.13%、32.92%和27.95%,且差异显著(P<0.05),T2组得肉率显著上升9.29%(P<0.05);T4和T5组加压失水率分别显著下降20.6%和18.8%(P<0.05),除T1组L*值下降外,其他组别色泽皆有一定程度上升,T4和T5组的虾肉肌纤维间隙减少,虾肉更加紧密。【结论】相比于单独饲喂专用饲料或豆科绿肥,混合饲喂效果更佳,且箭舌豌豆+专用饲料混合饲喂比光叶紫花苕子+专用饲料混合饲喂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和虾肉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子 箭筈豌豆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与化学氮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10
作者 赵娜 王希全 +6 位作者 赵沛义 王志刚 曹巨峰 李晓红 马俊 刘晓东 张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64,共10页
研究河套灌区春小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条件下,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绿肥轮作体系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河套灌区绿肥还田下小麦氮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园子渠试... 研究河套灌区春小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条件下,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绿肥轮作体系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河套灌区绿肥还田下小麦氮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园子渠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麦后夏休闲+小麦常规施氮为对照(CK),设置麦后复种毛叶苕子50%翻压还田+小麦减氮10%(GN_(90))、减氮20%(GN_(80))和减氮30%(GN_(70))。与CK相比,2019年GN_(80)处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12%,2020年GN_(90)、GN_(80)显著增加了春小麦产量,增幅分别为16%和13%。春小麦季减氮对复种毛叶苕子鲜草产量没有影响,2020年毛叶苕子产量仅为2019年的52%。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结合氮肥减量10%~30%显著增加了春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实现增产稳产。与CK比较,2019年不同处理对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2020年GN_(9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37%。GN_(90)、GN_(80)、GN_(70)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0%、23%、17%,GN_(90)、GN_(80)处理显著提高了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21%、23%。2019年GN_(90)、GN_(80)、GN_(70)经济效益较CK分别增加39%、33%、29%;2020年由于毛叶苕子牧草收益大幅降低,导致GN_(80)、GN_(70)处理的纯增收益较CK分别低3%、5%。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50%翻压还田,后茬小麦季减氮10%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培肥土壤,同时具有较高经济生态效益,是一种适宜河套地区春小麦种植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春小麦 复种 毛叶苕子 氮肥减量
下载PDF
毛叶苕子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后茬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可心 王光美 +4 位作者 张晓冬 张海波 石一鸣 季增诚 周志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加之冬春季节降雨量少,淡水资源匮乏,耕地冬春休耕现象普遍。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以冬春休耕为对照,研究种植翻压毛叶苕子对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动态变化和后茬作物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加之冬春季节降雨量少,淡水资源匮乏,耕地冬春休耕现象普遍。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以冬春休耕为对照,研究种植翻压毛叶苕子对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动态变化和后茬作物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覆盖植物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产能提升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年试验期内,与冬春休耕相比,种植毛叶苕子可以降低土壤EC,提高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翻压后则显著降低pH,并提高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含量。与休耕相比,试验期内毛叶苕子处理平均pH降低0.12,平均土壤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SOC)、RO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ROC/SOC分别提高15.1%、5.5%、6.3%、99.1%、8.2%和89.9%,平均EC则基本持平。毛叶苕子处理的后茬玉米籽粒产量提高15.9%,增产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土壤TN、SOC、DOC、ROC呈正相关,与pH、EC呈负相关。毛叶苕子翻压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与TN和pH的相关关系增强,与TN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翻压毛叶苕子后土壤TN升高和土壤pH降低,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综合作用使后茬玉米产量提高。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对于冬春休耕,冬春季种植毛叶苕子对土壤改良和后茬作物产量提升优势明显,可考虑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优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土壤活性有机碳 后茬作物产量
下载PDF
毛叶苕子磷饥饿响应基因VvPHR1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12
作者 毛琳琳 朱瑞利 +4 位作者 易可可 段志龙 王秀斌 周卫 孙静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8,共12页
【目的】磷饥饿响应因子PH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在植物根系发育和磷养分吸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阐明毛叶苕子VvPHR1基因生物学功能,为培育磷高效型绿肥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毛叶苕子VvPHR1基... 【目的】磷饥饿响应因子PH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在植物根系发育和磷养分吸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阐明毛叶苕子VvPHR1基因生物学功能,为培育磷高效型绿肥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毛叶苕子VvPHR1基因序列。采用酵母单杂交方法验证VvPHR1基因的转录激活功能,构建其过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分别遗传转化野生型和突变体(Atphr1)拟南芥,获得超量表达VvPHR1基因和突变体功能回补转基因材料。对正常磷(1 mmol/L Pi)和低磷(1μmol/L Pi)的培养基中生长30天的拟南芥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中VvPHR1及下游磷转运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对转基因材料进行表型分析,测定其主根长、鲜重、总磷及无机磷(phosphate,Pi)含量。【结果】毛叶苕子转录组中有13个PHR基因,转录本129590、96227、120424与拟南芥的PHR1相似度最高,其中转录本120424在低磷诱导下表达量最高,将该转录本命名为VvPHR1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推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36.5 KD,等电点为6.04。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该基因与蒺藜苜蓿和大豆PHR1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VvPHR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VvPHR1基因在酵母细胞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能够激活下游报告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低磷胁迫下转VvPHR1基因拟南芥中VvPHR1基因及其下游调控的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进一步研究转VvPHR1基因植株表型发现,在正常磷培养基中,野生型与转VvPHR1基因型拟南芥,以及突变体与突变体回补型拟南芥之间植株长势、主根长、全磷和无机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在低磷培养基中,转VvPHR1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及突变体回补型拟南芥与突变体相比,主根更长,且植株全磷和无机磷含量均显著增加。【结论】毛叶苕子VvPHR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且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具有转录因子的功能特征。在低磷条件下,VvPHR1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的表达显著上调,能够促进根系伸长和增加植株对磷吸收,与拟南芥AtPHR1基因有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磷饥饿响应因子 转录因子 低磷胁迫
下载PDF
连续3 a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姜莉莉 孙瑞红 +3 位作者 张甘雨 张文升 宫庆涛 武海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6-1465,共10页
以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苹果园行间连续3 a种植黑麦草、白三叶和长柔毛野豌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园连续生草3 a,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其中长柔毛野豌豆和白三叶... 以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苹果园行间连续3 a种植黑麦草、白三叶和长柔毛野豌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园连续生草3 a,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其中长柔毛野豌豆和白三叶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从2018年的42.26 mg/kg和18.38 mg/kg提升至2020年的61.94mg/kg和70.16 mg/kg,固氮作用显著。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鞘氨醇单胞菌、木霉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生草条件下,适当提高果园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降低pH,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枯菌、白粉菌、刺盘孢属、葡萄穗霉属等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芽孢杆菌、溶杆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有助于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长柔毛野豌豆 微生物多样性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岩溶区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生产力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会义 何仕荣 +5 位作者 邹启凯 汪宇 孔光英 黄兴胜 安海全 余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2-117,共6页
试验为提高岩溶区冬闲田土种草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在岩溶区开展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种植试验研究。试验设置多花黑麦草100%(L_(100))、光叶紫花苕100%(V_(100))、多花黑麦草30%+光... 试验为提高岩溶区冬闲田土种草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在岩溶区开展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种植试验研究。试验设置多花黑麦草100%(L_(100))、光叶紫花苕100%(V_(100))、多花黑麦草30%+光叶紫花苕70%(L_(30)V_(70))、多花黑麦草40%+光叶紫花苕60%(L_(40)V_(6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50%(L_(50)V_(50))、多花黑麦草60%+光叶紫花苕40%(L_(60)V_(40))、多花黑麦草70%+光叶紫花苕30%(L_(70)V_(30))7个处理,测定株高、产草量、相对生长速率及种间竞争力。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各混播比例的多花黑麦草比单播L_(100)株高提高了0.08%~10.20%,除L_(60)V_(40)外,其余混播比例光叶紫花苕的株高比单播V_(100)提高了1.56%~20.58%,各混播多花黑麦草总高度比单播L_(100)提高1.01%~5.00%。L_(40)V_(60)、L_(60)V_(40)多花黑麦草的年产草量均高于L_(100)。第1次刈割产草量占全年总产草量的35.40%~42.86%,第2次刈割产草量占24.02%~30.21%,第3次刈割产草量占30.60%~35.02%。第1次、3次刈割,各混播比例的产草量高于第2次刈割,多花黑麦草单播L_(100)产草量呈递减趋势。L_(30)V_(70)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种间存在对资源的激烈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拮抗,产草量低于多花黑麦草单播L_(100)。研究表明,L_(60)V_(40)混播比例(13.5 kg/hm^(2)多花黑麦草+24.0 kg/hm^(2)光叶紫花苕)产草量最高,其产草量为17136.67 kg/hm^(2),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1%,岩溶区选择多花黑麦草60%+光叶紫花苕40%进行混播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生产力评价 多花黑麦草 光叶紫花苕 岩溶区
下载PDF
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效应的动态研究
15
作者 柳茜 乔雪峰 +4 位作者 唐斌 陶雅 徐丽君 蒋昌忠 杨万春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为解决优质饲草料不足,充分利用冬闲田建立豆科—禾本科饲草混播草地,拓宽饲草料来源。选择美达燕麦(Avena sativa‘Monida’)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 cv.liangshan)开展混播试验。试验设燕麦单播(Y)、75%燕麦+25%... 为解决优质饲草料不足,充分利用冬闲田建立豆科—禾本科饲草混播草地,拓宽饲草料来源。选择美达燕麦(Avena sativa‘Monida’)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 cv.liangshan)开展混播试验。试验设燕麦单播(Y)、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YS1)、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YS2)、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YS3)与光叶紫花苕单播(S)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鲜干草产量、豆禾各组分比例和粗蛋白含量来研究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及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各处理饲草产量在燕麦乳熟期最高。乳熟期YS2、YS1的干草产量分别为24512.55 kg/hm^(2)和23029.80 kg/hm^(2),比Y单播提高3.91%和10.61%,比S单播提高69.15%和80.04%。各处理到燕麦乳熟光叶紫花苕结荚期时粗蛋白含量最低,燕麦乳熟期刈割的各混播处理的粗蛋白产量为1858.45~2109.04 kg/hm^(2),比Y单播提高65.63%~87.96%。在环境资源利用上YS2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燕麦草竞争优势明显而且稳定。综合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以及资源稳定性得出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是适宜凉山地区冬闲田推广种植的最佳豆禾混播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凉山光叶紫花苕 冬闲田 混播 生物量 品质
下载PDF
毛叶苕子与不同作物混播、间作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6
作者 梁高森 严清彪 +2 位作者 李正鹏 刘翔 韩梅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为了提高毛叶苕子的种子产量,本文通过毛叶苕子单播、燕麦和毛叶苕子混播、燕麦和毛叶苕子间作、小麦和毛叶苕子混播、小麦和毛叶苕子间作、油菜和毛叶苕子混播、油菜和毛叶苕子间作等7个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毛叶苕子种子产量... 为了提高毛叶苕子的种子产量,本文通过毛叶苕子单播、燕麦和毛叶苕子混播、燕麦和毛叶苕子间作、小麦和毛叶苕子混播、小麦和毛叶苕子间作、油菜和毛叶苕子混播、油菜和毛叶苕子间作等7个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毛叶苕子种子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与毛叶苕子间作处理与毛叶苕子单播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毛叶苕子产量(54.44%);与毛叶苕子单播处理相比,油菜与毛叶苕子混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50%)、速效钾含量(40.93%)。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地区毛叶苕子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间作 混播 产量
下载PDF
10个毛苕子品种(品系)叶片的生理指标及生物量比较
17
作者 揣燕 向春阳 +2 位作者 赵秋 田秀平 杜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0-1607,共8页
以10个毛苕子(Vicia villosa)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叶片有机渗透物含量、叶片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差异,为选育高生物量品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0个毛苕子品种(品系)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以10个毛苕子(Vicia villosa)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叶片有机渗透物含量、叶片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差异,为选育高生物量品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0个毛苕子品种(品系)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由高到低均表现为M9>M8>M3>M4>M5>M6>M7>M1>M2>M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M8>M9>M3>M4>M5>M6>M7>M2>M1>M10,M8和M9的4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系)(P<0.05),M8和M9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M9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M1、M2、M6、M7、M10品种(品系),M3、M8和M9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系),M3、M4、M8和M9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系);M3、M4、M5、M6、M8和M9的生物量均在1963.6 g·m^(−2)以上;毛苕子的生物量与所测叶片指标之间均显著相关,叶片渗透物及酶活性各项指标间也显著相关,各指标共同影响着毛苕子的生物量。综上,M3、M4、M5、M6、M8和M9是生物量较高的绿肥品种(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苕子 绿肥 土壤肥力 生理特性 酶活性 渗透物 生物量
下载PDF
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112
18
作者 潘福霞 鲁剑巍 +3 位作者 刘威 耿明建 李小坤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6-223,共8页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旱地条件下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山黧豆(Lathyruspalustris L.Var.Pilosus ledeb)三种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在翻压15 d内腐解较快,腐解率均在...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旱地条件下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山黧豆(Lathyruspalustris L.Var.Pilosus ledeb)三种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在翻压15 d内腐解较快,腐解率均在50%以上,之后腐解速率逐渐减慢,翻压70d时,箭筈豌豆、苕子和山黧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1.7%、67.3%和74.1%。氮和钾在翻压10d内释放较快,碳和磷在翻压15d内释放较快,之后释放速率均减慢。箭筈豌豆、苕子和山黧豆在翻压70 d时的碳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3%、67.0%和74.1%。三种绿肥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均是K〉P〉N,在翻压70 d时钾的累积释放率均在90%以上,磷的累积释放率为73.3%~78.7%,氮的累积释放率为59.9%~71.2%,其中山黧豆的氮和磷累积释放率高于箭筈豌豆和苕子,而三种绿肥钾的累积释放率无显著差异。养分释放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苕子的养分累积释放量表现为K〉N〉P,而山黧豆表现为N〉K〉P,不同绿肥的养分累积释放量不同,山黧豆的氮累积释放量最高,箭筈豌豆的磷和钾累积释放量最高,苕子各养分的累积释放量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苕子 山黧豆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特征
下载PDF
苕子蜜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王海敏 虞海霞 +3 位作者 董蕊 李伟 丛海迪 郑毅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市售5个样本苕子蜜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研究苕子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测定苕子蜜的还原力。结果表明:5个样本苕子蜜总酚酸含量在9.323~21.982mg/100g之间,总黄酮含量在0.842~2.295mg/100g之间。... 以市售5个样本苕子蜜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研究苕子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测定苕子蜜的还原力。结果表明:5个样本苕子蜜总酚酸含量在9.323~21.982mg/100g之间,总黄酮含量在0.842~2.295mg/100g之间。各样本苕子蜜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呈现量效关系。总酚酸含量、还原能力与抗氧化能力三者成正相关,表明蜂蜜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所含的总酚酸有关。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与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苕子蜜 酚酸 黄酮 还原力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红壤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佳 张杰 +5 位作者 秦文婧 杨成春 谢杰 项兴佳 曹卫东 徐昌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6-76,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翻压量的毛叶苕子在红壤旱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在江西东乡红壤甘薯地进行了180d的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15000kg/hm^2)、中(22500kg/hm^2)、高(30000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 为了探讨不同翻压量的毛叶苕子在红壤旱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在江西东乡红壤甘薯地进行了180d的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15000kg/hm^2)、中(22500kg/hm^2)、高(30000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总体上毛叶苕子腐解存在前期迅速、后期缓慢的现象,翻压180d后毛叶苕子干物质的最终腐解率达到70.19%~84.18%。碳、氮、磷、钾、镁、硫、铜、锌均在翻压后的前20d大量释放,钙、锰的释放较慢,铁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增加翻压量不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但会对养分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产生影响。不同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分别可用幂函数y=ax^b和指数衰减模型v=v_0e^(-kx)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表明增加翻压量对毛叶苕子碳、氮完全释放的延缓效应最大(延缓354~406d和791~1358d)、磷次之(延缓87~122d)、钾最小(延缓16~27d)。增加翻压量可以显著提高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速率,但仅局限于翻压后的前10或20d。增加翻压量后毛叶苕子大部分的养分仍在翻压后的前20d释放,后期的释放量并未得到大幅提高,为后茬作物"持续"供应养分的能力有限。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充分结合后茬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毛叶苕子合理的翻压量。本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红壤旱地绿肥作物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红壤旱地 翻压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